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一节 质量
1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认识它的单位并会进行换算,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调节、使用和读数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以及了解其他特殊的测量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质量多样化的教与学,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估测估算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2、通过了解天平的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以及进行试验测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记录能力、信息的收集、处理与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并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能够具备科学探究与合作的精神,也能够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素养和严谨实验操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质量是物理的基本属性。
2、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难点:1、估测物体的质量。
2、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课桌、凳子、粉笔、铁锤、铁钉、橡皮泥。
学生用:托盘天平、橡皮泥、笔、物理课本、橡皮、涂改液、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新课导入:
1、物体与物质
2、质量的定义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4、质量的单位
5、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
【情景导入】:我们周围的世界五彩缤纷,在这个精彩的世界里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观察铁锤、铁钉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哪个物体含有这种材料多?又如书和练习本都是由纸组成的,它们所含的纸的多少一样吗?可见,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在物理学上如何表示这种区别呢?能精确测量吗?
出示铁钉、桌子、铁锤、凳子,能否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你分类的理由是什么?
在物理学中,像课桌、凳子这些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实物就是物体,而构成它们的材料——木头就是指物质,所以说,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板书)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设计意图:针对质量的概念比较抽象、难理解,采用对比铁锤、铁钉;桌子、椅子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明白“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从而归纳出质量的概念.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质量的概念。)
课桌所含木头要比凳子的多,我们就说,课桌的质量比凳子的质量大。
接着出示实物:铁锤和小铁钉哪个质量大?
所以,物体所含物质越多,它的质量就越大,所含物质越少,质量就越少,那同学们可以准确的来描述一下质量的概念了。
(对于描述不简练或不准确的语言,进行纠正。)
总结:
(板书)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设计意图:学习物理应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一些实物入手分析问题,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物理,从而来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同时,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出质量的概念,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
某同学把凳子从咱们教室搬到隔壁教室,它的质量变了吗?请说明理由。
(短时间思考后,请同学回答,若没有思路,可提示:从物质的多少分析。)
如果把它从北京运到上海质量会变吗?从地球运到月球或太空呢?
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经过几个小问题的分析,学生总结这个结论难度并不大。)
展示橡皮泥,只要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改变,物质的质量就不变.如果我把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它的质量会不会改变呢?
请同学们分析一块冰化成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可能还有预习后面内容的学生说出密度变了,教师给予肯定,指出马上就要具体学习密度知识。)
请你想想,质量除了不随位置而改变,还不会受到什么因素影响?
(对于中等往上的学生会很快得出结论,学困生在出示答案后,也能够理解这个知识点。)
总结:当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物质也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即构成物体的材料和体积确定后,物体的质量也就确定了。所以说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板书)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设计意图:经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以及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情景:把一只粉笔掰成两段,其中一段与一支相比,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怎样变化?
因此,为了准确描述质量的多少,我们还规定了质量的单位,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108质量的单位和P111 的“科学世界”,了解质量的国际单位、其它单位及它们的换算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
质量的单位:国际通用单位是千克(kg),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t),比千克小的单位克(g)、毫克(mg)。(板书)
师:请同学们说出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板书换算关系)
跟踪小测验:200 g= kg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阅读书本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拓展问题】:在生活和贸易中,人们习惯把质量叫做重量,同学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质量的单位?
(学生将争先恐后的回答,课堂气氛会很活跃。)
你知道它们和以上单位之间的关系吗?
(可能有部分同学给出不确定的答案,教师进行纠正并总结。)
1公斤=2斤=1kg=103g,
问:1斤= g (板书)
(提示:有些物体的质量,可先以生活中常说的公斤、斤或两为标准进行估算,再换算成千克、克或毫克。)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生活中常用质量单位,以便接下来对常见物体的质量进行正确的估算。)
学生活动:阅读书本P109“小资料”中常见物体的质量,特别强调了解一个成年人、一个新生儿、一头大象、鲸、地球、太阳的质量大约是多少并进行对比。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阅读学习活动,使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实际物体质量的感性认识,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
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归纳得出:
铁锤和铁钉都含有铁;桌子和凳子都含有木材。并且铁锤比铁钉含铁多;桌子比凳子含有木材多。
学生很容易回答出铁锤质量大。
质量就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学生讨论思考后并回答:没变,因为木头的多少没有改变。
都不变。
说明物体的质量不会随它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学生很容易能回答出:不会。
状态变了,体积变了,质量不变。
形状、状态。
学生回答:变少了。
学士看课本后很容易说出:
1kg=103g
1mg=10-3g=10-6kg 1t=103kg
答案:0.2
学生根据生活实践能说出部分常用的单位:
公斤、斤、量、钱。
答案:500
学生看书讨论了解知识
二、质量的测量:
1、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
2、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
3、天平的使用步骤
放
拨
调
测
读
三、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设计情景】:我想知道小明妈妈买的一只鸡的质量具体是多少,怎么办?
很多物体的质量靠我们的估测是不准确的,只有经过测量,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你了解市场上有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
(由不同学生补充总结出的结果。)
展示市场上使用较多多的测量工具。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意义。)
在实验室中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天平,天平种类较多,我们重点来了解托盘天平。出示天平。
(利用多媒体出示自制的“天平使用说明书”,其中包括有关注意事项。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阅读理解,并提醒学生边阅读边记录重要信息。)
(设计意图:教师要放开学生,给学生时间,通过朗读、阅读与思考,来变换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共同讨论注意事项:
请同学们回想我们曾经了解过哪些测量工具?
这些工具能不能拿过来就用?
我们在使用前需要做哪些工作?
【重点强调】:使用任何测量仪器前,都要先了解它们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这是必须养成的习惯,天平也是如此:
(1)、称量物体质量之前需要观察天平三项内容:
观察游码是否拨零。天平使用前要将游码拨零。
观察分度值。即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
观察最大量程。也叫“称量”,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们能称的最大质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码最大读数。
实验前,我们要先进行估测,这也是必须养成的习惯。在我们估测被测物体的质量后,再选择合适量程的天平进行测量,否则会怎么样?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轻拿轻放。
同学们想想为什么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也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天平调节平衡后,不要更换两个托盘的位置,也不要移动天平的位置,否则就要重新调节天平的平衡.
(4)、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不这样做会怎么样?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这组充满活力的对话,以加深学生对天平的了解,这种对话实践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方式与方法。)
教师让学生介绍天平的“使用说明书”过程中,教师边与学生讨论边演示。
天平的使用重点分为如下几步:
(教师在介绍使用步骤时,边介绍要边指出天平的主要结构名称。)
放:天平使用前要放在水平台上。
拨: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应对怎样调教天平的平衡?调到什么程度?
(教师提示:可以理解为向轻盘中加质量,或调节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相反。)
教师使用多媒体演示或现场实物演示。
测:把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盘进行测量。
解释左物右码:天平在制作时就规定为左盘的总质量等于右盘的总质量加游码的对应质量,所以,测量时物体和砝码不要放反位置,否则测量结果将可能出现很大偏差。
在尝试加砝码时应该先从估测质量附近的大砝码开始还是小砝码开始?
(教师可以反面引导,开始加小砝码会有什么麻烦?)
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应该怎么操作?
解释: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添加质量。
【重点强调:】切忌测量过程中不要移动平衡螺母。
教师使用多媒体演示或实物演示。
读:用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刻度读出物体的质量。
读数时,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对应质量。游码的读数是以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为准。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对话,使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或现场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下面是用托盘天平称石块质量的实验步骤,请按正确的顺序重新排序,并将实验步骤的标号写在横线上.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右盘放砝码,调节游码位置,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③将游码拨到标尺左侧零刻线上
④调节横梁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⑤计算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刻度值得出物体质量
正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排学生分组实验,每组一架天平加配套砝码,练习天平的使用。
(要求:各小组先观察天平的铭牌及了解相关注意事项,讨论好测量方案后方可进行实验。)
自由小组:测量物品自选——理课本、笔、橡皮、涂改液……
选第一实验小组:如何使用烧杯测量适量水的质量。
选第二实验小组:测同一块橡皮泥在不同位置和不同形状的质量。
选第三实验小组:测糖、水的质量,再测糖溶于水后的质量,记录并比较两次称量的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记录结果,整理仪器。测量结束后,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认真体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正确操作方法,也真正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良好的思维和实验习惯,提高了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分析与归纳能力。)
学生会回答:用秤去称。
杆秤、电子秤、案秤、磅秤。
学生对照桌子上的托盘天平,一起来观察认识它的结构和了解主要部件的作用。
秒表、刻度尺、温度计…………
不能。
先了解它们的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
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损坏天平。
即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会改变砝码的质量,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会腐蚀托盘,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学生跟着老师介绍的步骤练习天平的使用。
不论调左端还是右端的平衡螺母,哪边高就向哪边调。
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间,或在中间位置左右两侧均匀摆动,则表示天平平衡了
从与估测质量差不多的大砝码开始。
应改用移游码。
学生完成。
自由小组测量结果要符合实际;
第一实验小组结论:测液体的质量时,先测容器的质量,再测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液体的质量就等于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减去容器的质量;
第二实验小组结论:质量确实不随物体位置、形状的改变而改变,说明了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第三实验小组结论:质量确实不随物体的状态的改变而改变,说明了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四、反馈练习
见附件1
师巡视检查
完成反馈练习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颗粒归仓
学生讨论梳理知识,交流收获和疑惑。
六、课堂检测
教师巡视、讲评
学以致用
完成检测题、解答
见附件2
七、布置作业
出示思考题题目 见附件3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质量
质量: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质量的单位:
国际单位:千克(kg)
常用的单位:吨(t)、克(g)
毫克(mg)
换算关系:1t= 103kg
1kg= 103g
1g= 103mg
4、天平的构造:
5、天平的使用:
【教学反思】
质量及其测量历来是物理教学的重点,一方面由于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和其测量是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也是学习密度的基础。
以前,我经常用2个课时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第1课时学习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和托盘天平的结构;师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师示范操作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第2课时学生分组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第1课时显得师讲得多,学生处于被动地学。讲台上放着一台托盘天平,师边操作边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可见度小且枯燥无味,课堂教学效率低。
现在,为了克服以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进行了一些改进。
一、教案中的“亮点”:
我的教学过程设计是:
1、每一小组的课桌上放一台托盘天平,先让学生观察桌上的托盘天平并讨论学习托盘天平的结构。
2、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学生分组尝试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4、学生交流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5、引导点拨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6、课堂基础习题过关检查。
我改变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现在的日常生活用品都配有说明书,学生要通过阅读说明书学会使用,所以在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时,我采用让学生先阅读课本讨论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尝试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师点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把学习主动权、思考权、发现问题权还给学生,师起到引导和点拨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边玩边学,学习兴趣很高,课堂学习效率高。
二、教案中的“问题”:
1、学生实验,每人一架天平,测量硬币、金属块的质量。学生好奇心极强,兴趣浓厚,要求上进的积极心态值得肯定和表扬。但是部分学生不能按要求规范操作,只是为了满足一时的好奇心。
为了克服这种问题,在分组实验前要给学生强调好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要认真实验,不得玩闹。同时设立小组长,真正实现“兵教兵”,互相学习,互相帮扶,彻底解放了教师,也让学生体会到做教师的辛劳和快乐。
2、,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各个环节的衔接有点生硬,不太自然。感到放不开,害怕学生出错,对学生缺乏信任。
为克服这一问题,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充分依靠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做好驾驭和导向工作,素质教育肯定会大放异彩。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参与能力肯定会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肯定有明显提高。
附件1
【反馈练习】
1、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00 ;
一只普通鸡的质量大约是2.0_______;
一个成年人的质量约为60___________;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70__________.
2、中国赠送给联合国的“世纪宝鼎”质量是1.6t,由中国运抵联合国总部,其质量______,神州号飞船将一面质量为500g的国旗载入太空,在太空中,国旗的质量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在太空中运行的宇宙飞船座舱内,用天平测量某物体的质量,其结果应是( )。
A、测出的质量数和在地球上测出的质量数一样大
B、测出的质量数比在地球上测出的质量数大
C、测出的质量数比在地球上测出的质量数小
D、测不出物体的质量
4、一个物体质量的大小决定于( )
A、物体的形状 B、物体中含物质的多少
C、物体的空间位置 D、物体的状态
附件2
【课堂检测】
1、某同学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发现砝码已经磨损,则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较 ( )
A、偏小 B、相等 C、偏大 D、无法确定
2、小明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如左图所示情况.
(1) 他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中图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华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华所说的两个错误是:
①
②
(3) 小明虚心地听取了小华的建议,重新进行操作.在称量过程中,又出现了如左图所示的情况,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天平再次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右图所示,那么小明所称量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_g.
附件3
【作业思考题】
1、为了测一小瓶油的质量,某学生采用了如下步骤:
A、移动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瓶放左盘,称得瓶的质量
C、瓶内倒人油后,称得瓶和油的质量
D、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
E、将游码置于左端零刻度线处
F、将天平整理好
该学生遗漏了哪一步骤?补上该步骤,并按正确顺序排列(用字母表示).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张邮票的质量,他的操作步骤是:(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把一张邮票放在右盘里,向左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3)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刻度值,就等于一张邮票的质量.这个同学操作步骤中有哪些错误?应如何改正。
3、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一铁块的质量,但他忙中出错将铁块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左盘中,当天平平衡时,左盘中的砝码质量为30g,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示数为0.5g,那么铁块的质量是否为30.5 g?如果不是,你能否判断出该铁块的真实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