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8课时 用公因数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通过铺地砖的生活实例,进一步巩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通过例题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通过回顾与反思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经过学习,进一步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并能灵活地解决相关问题。
2.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解决相关问题。
3.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利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小芳家买了新房,准备给储藏室铺地砖,请大家帮忙,愿意吗? 课件出示主题图: 如果要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贮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边长最大是几分米? 师: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生:愿意。 生:长16 dm,宽12 dm。 生:地砖是正方形的。 生:砖的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使用的地砖必须是整块。 生: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生:最长是多少分米? 创造生活情境,从学生身边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有用,同时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自然地进入了观察、发现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环节二 探究新知 1.进一步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师:猜想一下地砖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 师:同学们的猜想对吗? 师:我们先从边长是1分米的地砖开始研究。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代表储藏室,每个小正方形表示1分米的方砖,想象一下,怎么铺? 师:边长是2分米的地砖,想象一下,怎么铺? 课件演示。 师:边长是3分米的地砖,想象一下,怎么铺? 课件演示。 师:边长是4分米的地砖,想象一下,怎么铺? 课件演示。 师:还要继续往下想吗? 师:通过探究,同学们有话说吗? 2.迁移与解答。 师:如果把贮藏室的长和宽变成24和18分米呢,其他装修要求不变,那么,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边长最大是几分米呢? 小结:在解决这样的生活问题时,要选择到正方形边的边长,其实就是在找长和宽的公因数,找最大的正方形边长,其实就是在找长和宽的最大公因数。 生:可以选择边长是1分米的地砖。 生:也可以选择边长是4分米的地砖。 生:可以画图验证。 生:长用16块,宽用12块,都是整数块。 生:长用8块,宽用6块,都是整数块。 生:地砖不是整数块。 生:长用4块,宽用3块,都是整数块。 生:不需要再这样往下想了。 生:可以选边长是1分米,2分米,4分米的地砖。边长最大是4分米。 生:1,2,4是16和12的公因数。4是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 生:只要找出24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就知道正方形地砖的边长和最大的边长。 生:24和18的公因数有: 1,2,3,6。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 6。 生:可以选择边长是1dm,2dm,3dm,6dm的地砖,边长最大是6dm。 让学生通过猜测,从边长1分米的地砖开始研究,初步验证猜想的合理性。 通过猜测、画图验证等活动,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突出了公因数的概念。 通过学生自由发言,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方形的边长既是长方形的长的因数,又是长方形的宽的因数的原理,从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 巩固新知 1.两根木条,长分别是12分米,18分米,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整分米数的木条,没有剩余,每根木条最长有多少分米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反馈交流。 2.小明买来45块水果糖和30块棒棒糖,分别平均分给一个组的同学, 都正好分完。这个组最多有几位同学 每人得到几块水果糖, 几块棒棒糖 3.有一块长方体木块(如下图),长70dm,宽15dm,高45dm。如果把它锯成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木块,最大可以锯成棱长是多少的小方块而又不浪费木料?这样的小正方体木块又可以锯几个呢? 生:同样长的整分米数的木条,没有剩余,木条的长必须是12和18的公因数。 生:木条最长是多少分米只要找出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生: 因为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6,所以每根木条最长6分米。 答:每根木条最长6分米。 生:平均分而且正好分完,同学数必须是45和30的公因数。 生:最多有几位同学只要找出45和30的最大公因数。 生:因为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是15,所以这个组最多15位同学。 45÷15=3(块)30÷15=2(块) 答: 这个组最多有15位同学,每人得到3块水果糖,2块棒棒糖。 生:找哪个数的因数更容易呢? 生:15的因数:1,3,5,15。 5是15、45和70的最大公因数。 生:(70÷5)×(15÷5)×(45÷5) =14×3×9 =378(个) 答:最大可以锯成棱长是5dm的小方块而又不浪费木料,可以锯378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木块。 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环节四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1)理解了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学会了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通过回顾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学习方法的好习惯。
环节五 布置作业 教材P63 第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