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猜猜他是谁?
美国海军部次长甚至说:“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中国政府多方呼吁,美国政府只好妥协。1955年,他终于回到祖国。之后,他投身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发展国防科学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究建立了功勋。同学们,请你们猜猜他是谁?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及图片、视频等,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技文化方面的成就。
2.通过了解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学习他们身上呕心沥血、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
“两弹一星”现在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
【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核弹(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一星的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66年,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世界第五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
从首次爆炸原子弹到爆炸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
2年零8个月
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我国的核政策:
我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在中国核武器史上永远少不了一个人的存在——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
1941年邓稼先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良好的成绩圆
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1947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
渡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的第9天就启程回国。
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中国核武器理论研
究工作奠基者。
邓稼先(1924-1986)
“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邓稼先
中国原子弹历时5年,氢弹历时2年8个月。
苏联原子弹耗时6年9个月,氢弹4年。
美国原子弹历时6年,氢弹7年3个月。
法国原子弹耗时15年,氢弹8年6个月。
年仅62岁
邓稼先(1924-1986)
在我国进行的45次核试验中,邓稼先32次亲历
现场,15次担任现场总指挥。
1986年6月,医院发出邓稼先病危报告后,中央军委指示对邓稼先解密。
名字鲜为人知 功绩举世瞩目
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突破第二代核武器(中子弹),离世前写出上交中央的建议书,使我国能达
到停止核爆试验,代之以实验室模拟。
奉献到倾尽所有,
奋斗到至死方休。
为了祖国,牺牲值得!
为了人民,奉献值得!
为了明天,奋斗值得!
载人航天——漫步太空
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航。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世界第三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杨利伟
景海鹏
翟志刚
刘洋
王亚平
2021年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
2013年神十与天宫一号对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中国天宫空间站2022年建成
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973年10月,袁隆平培育成功一种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米质优良、适应性广的籼型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袁隆平
2017年09月28日讯,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
在201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以下简称“双新会”)上,袁隆平宣布了一项重大成果:“近期我们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
2017年10月15日晚间,澎湃新闻从河北邯郸市永年区区委宣传部解到,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在邯郸市永年区河北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田再创新的世界纪录。平均亩产达到1149.02公斤,其中一块最高产量达到1181公斤/亩,再次创造了杂交水稻的世界单产纪录
超级稻
袁隆平亲临测产现场
20世纪90年代,列为世界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还推广到印度、越南、非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袁隆
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有什么意义?
1、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水稻的推广的重要意义
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 hāo)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
“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成就
荣誉
青蒿素——屠呦呦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1986年,根据王淦昌、王大珩、杨佳墀、陈芳允等科学家的建议,我国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
1997年,我国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
此外,国家还制定了重点科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多项科技发展计划。
材料二
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优秀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前提,综合国力的增强。
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鼓励科技创新,培养创新精神。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茶馆老舍
电影英雄儿女
青春之歌杨沫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改革开放后: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1)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
(2)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文化成果
2012年中国作家 莫言获得诺贝尔 文学奖
莫言:本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国防
科技文化成就
农业
医学
文化
两弹一星
原子弹1964 氢弹1967 东方红1号 1970
钱学森 邓稼先
载人航天
神舟一号 1999(无人)
神州五号 2003年10月 杨利伟
神舟七号 2008年9月 翟志刚
袁隆平
籼型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之父
屠呦呦
青蒿素
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课堂小结
1.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却依然研制出原子弹,其主要原因是( B )
A.为新的世界大战做准备
B.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其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
C.向国外反华势力炫耀我国的军事实力
D.打击美国的对台政策
2.邓小平曾经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的是( B )
A.汽车和飞机 B.“两弹一星”
C.设立经济特区 D.籼型杂交水稻
课堂检测
3.近年来,华为、中兴、航天科工、中芯国际等一批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领跑“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使中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这主要是由于我国( A )
A.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C.努力维护周边地区安全 D.鼓励发展对外贸易
4. 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方面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C )
A.科教兴国 B.普及义务教育 C.“双百”方针 D.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6.诺贝尔奖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奖项,现在已成为学术界个人最高荣誉,也是威信最高的国际性大奖。2012年,我国就有一位文学大师获得此奖,他是( C )
A.余秋雨 B.屠呦呦 C.莫言 D.贾平凹
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