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一轮复习 实数的相关概念 (共5课时)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复习一轮复习 实数的相关概念 (共5课时)教案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14 07:01:19

文档简介

课题:第一节实数的概念 总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实数的相关概念 课型 复习课 第 1 课时 / 共 1 课时
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够,特别一些能力方面比较差,教师降低要求,让学生能够会最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理解实数的有关概念,(数轴、相反数、倒数、绝对值),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会判断无理数;2.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求非负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3.了解无理数与实数的概念,知道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关系;4.会用实数的有关概念进行一些计算和问题解决。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学生的练习、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体验实数的相关概念及其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复习效率。
教学重点 实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 自主探究 师生互动
教学准备 课件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预设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知 识 整 理 二 知 识 应 用 三 课 堂 小 结 知识总结 例1、已知实数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是绝对值最小的数,n的算术平方根为4,求√2(a+b)-7cd+√n/m+1的值。 例3见复习导引P2——3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练习 10、在实数sin30°,0, , 中无理数个数有( ) A、1 B、2 C、3 D、4 学生回答 学生练习 课内练习见复习导引P3——4A组
板 书 设 计 第一节 数与式 例1解:..... 例3解:..... 1.实数的分类: ...................... ................. ......................... ...................... ................. ....................... 例2解:...... ................... 2.有关重要的概念: 投影面 ...................... ................... (1)数轴........ ...................... (2)相反数...... (3)倒数......... (4)绝对值..... (5)科学记数法.... (6)平方根与立方根... (7)非负数.......
作 业 设 计 基础A 1.继续完成复习导引P5 T11——14 2.作业本(1)
基础B 预习复习导引P4—5,将没有掌握的知识问题记录下来.
教 学 反 思课题:第二节实数的运算 总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实数的运算 课型 复习课 第 1 课时 / 共 1 课时
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基础差,特别是运算能力相当差。教师多多引导,加强基础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2.会用各种方法比较实数的大小;3.掌握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幂;4.能用实数的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会探索规律性的计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实数的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教学重点 实数的运算
教学难点 例3考查学生规律型的数字变化,学生学会寻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 自主探究 师生互动
教学准备 课件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预设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知 识 整 理 二 知 识 应 用 三 课 堂 小 结 知识要点:1.实数的运算 (4)零指数、负整数指数的运算 零指数:(a≠0) 负整数指数: 2.实数的大小比较 (1)分类比较法:正数 零, 负数 零,正数 负数, 两个正数比较大小 ,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 。 数轴比较法:在数轴上表示点的实数, 的数总比 的数大. 特殊比较法:差值法、平分法、商值比较法、倒数比较法等. 实数的运算 例1 计算: 点评 (1)实数运算的关键在于明确运算顺序,因此有时可考虑利用运算律改变顺序,使得运算简便;同时,应注意运算符号、绝对值、零指数、负整数指数、三角函数等运算的正确性 2.比较大小 复习导引例2 综合应用 点评:解答规律性数字变化关键在于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找出规律,按此规律进行计算。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 请说出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请说出有理数的运算律 学生尝试练习,比谁快又对! 课内练习1: 复习导引P7-8 T1、2、4、8、9 学生尝试练习 课内练习3 复习导引P7 变式
板 书 设 计 第二节实数的运算 例1解:...... 例3解:.... 1.实数的运算 ..................... ................... (1)法则........ ..................... ................... ...................... ...................... ................... (2)运算性质... 投影面 ..................... .......................... 例2解:..... 2.实数的大小比较 .................... 方法:(1)................. .................... (2).............. (3)...............
作 业 设 计 基础A 完成复习导引P8—910、12、13(2)
基础B 自学复习导引P9——15,熟记整式有关计算公式.完成课内练习
教 学 反 思课题:第三节 整式 总第 3 课时
教学内容 整式 课型 复习课 第 1 课时 / 共 1 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差,对整式没有牢记掌握,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不好,部分学生失去学习信心。教师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整式的相关概念(单项式、多项式等);2.掌握整式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等);3.能利用乘法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4.掌握幂的运算法则;5.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因式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练习让学生经历体验这一节课的复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整式的运算和化简及其因式分解。
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 自主探究 师生互动
教学准备 课件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预设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知 识 整 理 二 知 识 应 用 考点4 因式分解 (一)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也叫分解因式。 即:一个多项式 →几个整式的积 (二)因式分解的方法: (1)提取公因式法 (2)公式法 例1先化简,再求值: 复习导引P11 例2复习导引P11 例3复习导引P11 例4见复习导引P12 学生回答 下列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哪些是属于因式分解? (1)x2-x=x(x-1) ; ( ) (2)3a(a+b)=3a2+3ab; ( ) ( (3)x2+2x=x(x+2); ( ) (4)y2-4=(y+2)(y-2). ( ) (5)x2+2x+1=x(x+2)+1; ( ) ⑹ a2+1=a(a+ ). ( ) 变式练习
三 课 堂 小 结
板 书 设 计 第三节 整式 例1解:..... 例3解:..... 1.整式的概念:...... ..................... .................... ................................ ..................... ...................... 2.整式的运算....... 投影面 例2解:.... 例4解.......... (1)...................... .................... .................... (2)...................... .................... ...................... 3.因式分解..............
作 业 设 计 基础A 完成复习导引P12 T1—5, P13 T9,
基础B P14 T12、13、14(4)、15
教 学 反 思课题:第四节分式 总第 4 课时
教学内容 分式 课型 复习课 第 1 课时 / 共 1 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差,对整式没有牢记掌握,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不好,部分学生失去学习信心。教师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分式的概念;2.理解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3.熟悉分式的基本性质,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4.掌握分式的运算法则,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练习,让学生经历体验分式的复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树立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 分式的化简与运算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分式进行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 自主探究 师生互动
教学准备 课件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预设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知 识 整 理 二 知 识 运 用 三 课 堂 小 结 分式的意义 分式的化简与求值 3.分式的运算 学生完成填空 学生完成 学生完成 学生完成
板 书 设 计 第四节 分式 例1解:........ 例3解:..... 1.分式的意义:........ ..................... ................... ............................... ...................... .................. 2.分式的基本性质 ...................... ................... .............................. 例2解:...... ................... .............................. 投影面 ..................... 3.分式的运算....... ...................... ............................. ...................... ............................. ...................... .............................
作 业 设 计 基础A 1、完成复习导引P17-18 T7—9必做
基础B 2、P19 T10--14选做
教 学 反 思课题:第五节二次根式 总第 5 课时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 课型 复习课 第 1 课时 / 共 1 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差,对整式没有牢记掌握,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不好,部分学生失去学习信心。教师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次根式,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2.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进行有关的简单四则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练习,让学生经历体验二次根式的复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树立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二次根式解决有关问题例3及其变式.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 自主探究 师生互动
教学准备 课件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预设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知 识 整 理 二 知 识 应 用 三 课 堂 小 结 3.最简二次根式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1)被开方数不含有分母; (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 4.利用二次根式运算法则进行有关的简单四则运算. 1.二次根式的意义 2.二次根式的运算与化简 综合运用 例3 如图,一个大正方形和四个全等的小正方形按图1、图2两种方式摆放,求图2的未被小正方形覆盖部分的面积。 学生回答 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 变式 复习导引 P21 课内练习 复习导引P21-----23 第1、2、3、5、6、7
板 书 设 计 第五节 二次根式 例1解:...... 例3解:..... 1.二次根式的意义 ..................... .................... ........................... ..................... .................... 2.二次根式的性质 ...................... .................... (1)................... 投影面 例2解:...... .................... (2).................. ..................... (3)................. ..................... (4)................. ..................... 3.二次根式的运算...
作 业 设 计 基础A 1.完成复习导引P22——24第8、9、11、12、15
基础B 2.完成第一章数与式的单元测试题
教 学 反 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