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对话庄子
探究发现
读一读下列词语,你能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东施效颦 涸辙之鲋 邯郸学步 薪火相传
21.《庄子》二则
作者介绍
庄子(约前369—前286),姓庄,名周,宋国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由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作,道家经典之一。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本文节选自内篇中《逍遥游》篇。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北冥有鱼
---庄子
课文朗读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读准字音
北冥( ) 鲲( )
翼( ) 徙( )
抟扶摇( ) 齐谐( )
其正色邪( )
Mínɡ
kūn
xǐ
yì
tuán
xié
yé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读
准
节
奏
读通文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北海。庄子想象中的北海,应该在北方的不毛之地。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大鱼名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鲲
连词,表顺承。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悬挂在天空的云。
这
海水运动。古代有“六月海动”一说,海动必有大风,鹏鸟可借风力南飞。
迁移
往
天然形成的水池
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击水,拍打水面。
盘旋飞翔
离开
凭借
气息,这里指风。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空气中的尘埃。
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湛蓝
真正的颜色
表示选择
尽头
代大鹏
像,如同
这样
罢了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教材《北冥有鱼》这篇课文和第二则的课文编排上是有不同的,有什么不一样?
审美想象
这篇课文缺一张插图,人民教育出版社准备在语文课本再版时为《北冥有鱼》添加一张插图,你对这张插图有什么建议?如果让你来画,你会画一幅怎样的插图?
结合文意,发挥想象,请你为课文画一幅插图,并说说这样设计的理由。
审美想象
提示:
1.展示大鹏某一时段的形态,如乍出水面,扶摇而上,搏击长空等;
2.可以细描,可以写意,展现大鹏外形特征;
3.说说你想借助大鹏表达什么?
如果你是教材审定者,你会选择下面哪一幅画作为课文的插图?
为课文画插图
文章讲了哪几层意思?
一(前三句):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
二(中间四句):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
三(最后三句):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问题探究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2.大鹏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表现大鹏硕大无比的形象。
2.大鹏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代表“启明之方”。是大鹏心目中的理想境地,表达大鹏追求光明的理想。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精读揣摩
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伟岸强大,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庄子借鲲鹏表达了什么感悟?
1.表达对理想的追求,对自由、光明境界的执着追求。
2.说明事物的存在都有所凭借,它们的活动都善借外力。
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板书设计
鲲变为鹏 (怒而飞,翼若垂天之云)
北冥有鱼 鹏徙南海(水击三千、扶摇九万) 万物有所待
拟想鹏俯瞰大地(天地混茫)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一, 想象奇幻。
第二, 构思巧妙。
第三, 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第四, 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背景补充
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乱世。战国时,诸侯征战不已,暴君佞臣杀人如麻。他的志向抱负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于是,他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现实。希望在精神上天马行空、无所羁绊,让精神的生活去解放作为形体的生命,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巩固提升
请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
1.鲲鹏展翅:施展抱负,实现宏伟的理想,创造一番事业。
2.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比喻仕途得意。
3.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课堂小结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老师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濠水之滨,有一对好友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辩论,这两个人是——?
( )
这对好朋友是如何展开辩论的?
庄子和惠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háo
tiáo
xún
朗读课文
读懂文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介词,在。
濠水上的桥。
一种白色的小鱼。
即在水里游。
舒缓,不急迫。指自得的样子
怎么,哪里。
这。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固然。
本来。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完全,肯定(是这样)。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
您说
哪里
用于句末,表停顿,以引起下文。
已经
初步感知
在这篇课文中,这场被后人誉为“史上最著名的辩论”自有它说不尽的魅力,现在就让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来研究一下这一场精彩辩论。
1.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
2.辩论的双方是谁?
3.正反双方的观点是什么?
庄子
惠子
辩论双方
庄子是否“知鱼之乐”
知鱼之乐
非鱼,安知鱼之乐
双方观点
情景模拟
一人扮演两个角色——庄子、惠子,根据课文内容,揣摩人物的心理和说话的语气,组织辩论对话。
问题探究
1. 在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历来争论不休,你怎么看?
(1)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占据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援引
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
此认输,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
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
释成“在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问题探究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
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说法显然
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问题探究
如果你是庄子,你有没有更好的回答,从逻辑上看,也能不输惠子?
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问题探究
2.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
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短文中的“鱼之乐”,其实也就是
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惠子偏重于知识论的判断。论辩言语严密,逻辑性强,对
事物的认知持以寻根究底的态度,求实而缺乏美感。
写作特色
(1)精彩的论辩艺术
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
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小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论辩过程笔调轻松、闲适,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的诗意。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论
辩,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
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板书设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惠子
庄子
快乐 自由
拘泥
求真
力辩
超然
尚美
巧辩
拓展阅读
《庄子·大宗师》: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1.涸:水干。2.呴:张口出气。3.濡:沾湿的意思。4.沫:唾沫,即口水。
三条鱼各有什么特点?用“《__》文中的鱼是一条__的鱼,因为__。”来回答。
自由 自知 自洽
拓展阅读
庄子是大哲学家,纵观历史,有许多名人都受他的人生哲学影响,都是他忠实的粉丝。请同学们列举出一些例子。
你们想做一条怎样的鱼?请同学们用“我想__”这种句式来回答。
北师大教授于丹老师曾经在《庄子心得》一书中这样说道:
庄子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的更通透。
让我们打开庄子之门,让生活多一些诗意。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课外搜集庄子的故事。
2.根据你对庄子的了解,以“我眼中的庄子”为题,写一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