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三《师说》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三《师说》课件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03 09:0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师 说韩 愈C1作者简介: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倡导古文运动的领袖。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突出要点重点 ·C2给汉字注音:嗟乎!
句读之不知
或不焉
官盛则近谀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郯子
苌弘
老聃
李氏子蟠
作《师说》以贻之嗟:(jiē)
读:(dòu)
不:(fǒu)
谀:(yú)
传:(zhuàn)
郯:(tán)
苌:(chánɡ)
聃:(dān)
蟠:(pán)
贻:(yí)
·重点突出 ·C3二十四 师 说 韩 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4课文补注: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指求学的人,而非指有学问或有专长的人。者:指示代词,相当于“……的人”。用来……的,……的凭借。谁,哪一个,疑问代词。跟从。无论。C5课文补注:语气助词,用在主语后面表示提顿语气,与谓语后面的照应,组成判断句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名词,老师。动词(意动用法),以(之)为师。名动用法,学。名词,疑难问题。动词,有疑惑。指示代词,那、那些,这里指疑难问题。人称代词,他。助词,用于句末,表示肯定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提顿作用。用于句中,动词性词语后,相当于介词“于”,意思是“在”。用于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的助词。C6课文补注:用于句中,形容词后,相当于介词“于”,意思是“比”。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C7课文补注: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感叹词,唉。表示大大超出,译为“多”。名词作动词,不如,在……之下,可译为“差”、“低”。流传。一般人。品德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形容词作意动词,以……为耻。表示“……的原因”。C8课文补注: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于)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结构助词,“的”。助词,调节音节,无意义。(补充的省略成分)介词,比。介词,向。介词,从。名词,圣人。形容词,聪明,圣明。名词,愚人。形容词,愚笨。C9课文补注: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10课文补注: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指示代词,那。……者,非……也:
……的,不是……。不是。明白(事理)或明智,聪明。C11课文补注:形容词作名词:译为“小处”、“小的”。形容词作名词:译为“大处”、“大的”。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C12课文补注: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相互。那一类(人)。可解释为:相近、相似、相仿等。若,似。同“相若”,可译为:多少差不多。足够。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羞耻。形容词作意动词,以为是阿谀逢迎。恢复。现在。竟然。达到、赶得上。表感叹的语气词,呢。C13课文补注:低下。高。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C14课文补注: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名词,老师。名词作意动词,以……为老师。名词,品德才能。形容词,高明。比得上。象。“如是”:象这样,如此。比得上。懂得。句末语气词,罢了。C15课文补注: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C16课文补注: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孩子,儿子。普遍。约束,限制。能够。介词,表被动,解释为“受”。介词,向、跟从。C17课文补注:名词,老师。
名动用法,学习。
名词作意动词,以为师。
名词,疑难问题。
动词,有疑难问题。
形容词,糊涂。
名词,品德才能。
形容词,高明。
副词,不(表否定)。
动词,同“否”。一词多义:C18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吾师道也
3.吾从而师之惑1.……传道受业解惑也
2.惑而不从师
3. 则耻师焉,惑矣贤1.其贤不及孔子
2.师不必贤于弟子不1.师道之不复
2.或师焉,或不焉举例代词,……的人。
助词,表提顿。
介词,相当于“于”,在。
助词,表反问语气。
代词,他的(它的)。
代词,他们。
代词,他。
代词,那,那些。
助词,表猜测语气,大概。
助词,表感叹语气,不译。虚词用法:举例C19者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者……解惑也乎1.生乎吾前
2.其皆出于此乎其1.爱其子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余嘉其能行古道
4.其为惑也
5.其皆出于此乎
6.其可怪也欤助词,的。
代词,代上文的道和业。
代词,他。
助词,表提顿语气。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助词,的。
助词,调节音节,无意义。
指示代词,这、此。
动词,到……去。
第一人称代词,我。虚词用法:举例C20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吾从而师之
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6.今之众人
7.圣人之所以为圣
8.士大夫之族
9.吾欲之南海何如
10.君将哀而生之乎
介词,在。
介词,从。
介词,向。
介词,跟,向。
介词,对于。
介词,被、受。
介词,比。
介词,跟、同。
介词,在。
介词,到。虚词用法:举例C21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其皆出于此乎
3.而耻学于师
4.不拘于时,学于余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不拘于时,学于余
7.师不必贤于弟子
8.故燕王欲结于君
9.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10.积于今六十岁矣
疑问句中代词或带疑问代词的短语作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借助结构助词“是”把宾语提前。倒装句式:举例C2211.大王来何操?
2.夫晋,何厌之有?231.古之人不余欺也。
2.而莫之知也。1.唯才是举
2.尚何芋是甘乎复习规律借助结构助词“之”把宾语提前。
介词“以”的宾语常前置。
倒装句式:举例C2241.宋何罪之有
2.师道之不复复习规律51.夜以继日
2.臣是以无请也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用“之”后置定语。倒装句式:举例C231 1.何不试之以足
2.苛政猛于虎也231.蚓无爪牙之利
2.居庙堂之高1.贪于财货
2.生乎吾前复习规律论据
(三个对比)正确的态度错误的态度结果作者的 议论抒情论据(一):古圣人和今众人对比(纵比)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圣亦圣,愚亦愚其皆出于此乎论据(二):爱其子和于其身对比(本身自相矛盾的事实对比)择师而教之则耻师小学而大遗惑矣。吾未见其明也论据(三):百工与士大夫之族对比(横比)不耻相师则群聚而笑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其可怪也欤C24论据(一):论据(二):结果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行动言论举例论证引用论证C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