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三《劝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三《劝学》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03 09:0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 ?劝 学?
荀 子 解题,作者、作品
“劝”,劝勉,勉励。《劝学》,劝勉学习。
荀子(约前298——前238),名况,战国末期思想家。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汝时人们尊称为荀卿。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史书常写作孙卿。
荀子综合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形成了自己的学说,成为儒家学说中和孟子对立的两派。
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施政选能,严时赏罚;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的环境和学习可以改变人恶的本性,主张“明礼义而化之”;认识论方面,强调“制天命而用之”,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多作排比,善用比喻。一生著述颇多,后人编为《荀子》,除少部分是门人所写,其中绝大部分是其自己所著。共二十卷,收文章三十二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立身处世、学术论辩等方面,《劝学》是其中的开篇。 通假字: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揉”,弯曲。读Róu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读Yòu ,“暴”通“曝”,晒。读Pù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读Zhì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读Xìng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古义:验,检查
今义:加入
声非加疾也
疾:古义:强,宏亮
今义:疾病
假舆马者
假:古义:凭借,借助
今义:常与“真”相对
金就砺则利
金:古义:金属制品
今义:黄金古今异义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时间名词“日”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方位名词“上”“下”用在动词“食”和“饮”前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
名词用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水”受副词“非”和助动词“能”修饰,用如动词,“游泳” 词类活用判断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用“……者,……也”格式表示判断
青,取之于蓝
冰,水为之 ———直接把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表示判断
文言句式介宾短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第一个“于蓝”在动词“取”后,表处所“于”,译成“从”;第二个“于蓝”,在形容词“青”后,表比较,“于”译成“比”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在形容词“寒”后,表比较,“于”译成“比”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于物”在动词“假”后,表对象“于”译成“对于”
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之”定语后置标志 倒装句学习的意 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青 出 于 蓝冰 寒 于 水輮 以 为 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学习的作 用弥 补
不 足跂 而 望不如登高善假于物学习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正面设喻反面设喻对比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对比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对比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对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一段: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二段:分论点→学习的意义 比喻句吾尝跂 而 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 … 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 … 而 闻者彰
假舆马者 … 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 … 而绝江河三段:分论点→学习的作用 比喻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四段:分论点→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