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 冷战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 冷战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3 09:2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 冷战练习题
选择题
1.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分析这一表述,没有揭示冷战的(  )
A. 背景 B. 原因 C. 时间 D. 特点
2. “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约”“华约”建立 D. 欧洲联盟的成立
3. 1947年,美国提出了一项经济合作计划,旨在通过大规模援助帮助欧洲恢复战争创伤。这一计划是(  )
A. 马歇尔计划 B. “和平演变”战略
C. 社会保障计划 D. “公平施政”计划
4. 1948年,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1948-1951年,美国向西欧拨款100多亿美元,同时,根据援助协议,西欧国家向美国贷款,用这些贷款购买美国的生产设备和生活用品,这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材料表明马歇尔计划(  )
A. 帮助西欧复兴经济
B. 使美国全面控制了西欧
C. 使美国获取更多经济利益
D. 促进了欧洲走向联合
5. 下图是1949年德国分裂时的地图。东德和西德分别成立标志着(  )
A. 冷战正式开始
B. 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C. 两极格局形成
D. 欧洲多极化发展趋势基本形成
6. 西欧在经济上的复兴和联合离不开美国的援助, 成立后,美国更是加强了对西欧国家的控制,并在欧洲大陆组成了一个遏制苏联和东欧的弧形包围圈。至此,欧洲已成为美国防御的最前线。其中 指的是(  )
A.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B.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推行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美苏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1955年,两极格局形成。其形成的标志是(  )
A.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B. 马歇尔计划实施
C. 杜鲁门主义出台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8. 美国高呼着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共产主义扩张”只是美国制造出来实现自己战略目的的“神话”。这反映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是(  )
A. 防止革命 B. 控制西欧
C. 遏制苏联 D. 称霸世界
9. 朝鲜内战爆发后,杜鲁门曾在一份文件中说:“唯有通过行动显示美国的坚定意志,才能威慑苏联不在世界其他地区采取新的行动。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去保护我们帮助建立的国家……位于亚洲、欧洲和中东的与苏联相邻国家的人民对我们的信心将受到极大打击。”由此看出,美国的战略意图是(  )
A. 扶植盟国,实行“热战” B. 扩张势力,巩固同盟
C. 与苏对峙,实施冷战 D. 遏制苏联,称霸全球
10. 美国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其意识形态中反共、反苏的理念强烈。1945年9月美国的一次民调显示,54%的美国人相信美国同苏联在战后能够合作。两个月后,这一数字下降到44%。到了1946年2月,这一数字下降到35%。可见,材料旨在说明冷战(  )
A. 爆发的背景 B. 发生的全部原因
C. 具有的特征 D. 造成的后果及影响
11. 二战后初期美国开始推行冷战政策,随后出现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斗争。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 美国遏制苏联的发展
B. 国家利益的冲突加剧
C.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 加强国际合作的需要
12. 下面漫画所反映史实的影响是(  )
A. 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B. 造成德国的分裂
C. 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
D. 稳定了西欧资本主义制度
13. 下图是1947年发表于苏联报刊上的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据图可知,此漫画的寓意是(  )
A. 谴责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
B. 揭露马歇尔计划的真实意图
C. 希望美国援助社会主义国家
D. 讽刺资本主义国家追随美国
14. 马歇尔计划是一种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马歇尔计划(  )
A. 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B. 表明美国进入全球扩张阶段
C. 通过经济援助控制欧洲
D. 通过军事手段控制欧洲
15. 它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西欧的防务体系,是美国意图称霸世界的标志。“它”的出现,与下列哪一条约密切相关(  )
A. 《凡尔赛条约》   B. 《九国公约》
C. 《联合国家宣言》   D. 《北大西洋公约》
16. 有这样一种观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张看不见的铁幕阻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个时期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是(  )
A.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B. 欧洲共同体成立
C. 东西方经济发展不平衡
D. 发展中国家登上历史舞台
17. 有学者评价某国际格局下的世界局势时说:“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但今天看来,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该国际格局应是(  )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两极格局
C. 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D. 美苏争霸
18.“冷战是在美、苏之间不断强硬的敌对互动之中爆发的。”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德国的分裂
D.北约与华约对峙
1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迫使西欧依靠美国。”能够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①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②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③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④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整个世界都笼罩在冷战的阴影下。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西德”“东德”的建立
C.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D.“北约”“华约”的成立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联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 核武器具有巨大的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中的重中之重。……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危机不断,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
材料三 冷战所造成的两极对峙国际格局和经济上的两个平等市场,促使相互对抗的东西方两大集团都高度地加强各自内部的协调。而这种两大集团内部的高度协调却在分割世界的同时又对世界市场的一体化产生直接的影响。
——叶江《大变局》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整体交融与联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联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的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材料二: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组织 成立时间 性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 为遏制苏联,由美国策划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华沙条约组织 1955年 由苏联控制,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材料三:核武器有巨大的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中的重中之重……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都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材料四: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使冷战在欧洲的对抗有了什么新发展。这标志着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有哪些。长期的军备竞赛给美、苏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否达到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并说明理由。从处理大国之间关系的角度来说明,冷战留下了哪些教训?
答案
1-5BAACB 6-10DADDA 11-15BDBCD 16-20ABADD
21、(1)由战时同盟关系到战后同盟关系的破裂。(或由同盟合作转为对抗。)
(2)战略核力量的均势,使双方都不敢先挑起战争;一战和二战的惨痛教训;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等。
(3)积极影响: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教训,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加强了两大集团内部的协调,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22、(1)由战时同盟关系转变为战后对抗关系。
(2)发展: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对立阵营;变化: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3)原因:战略核力量的均势,使双方谁也不敢首先挑起战争;世界人民反对战争等;影响:长期的军备竞赛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使苏联经济负担沉重,经济发展面临停滞。
(4)未达到;理由:当今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给美国的霸权主义以沉重打击,使美国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落空;教训:冷战加剧了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双方利益都有损害,也不利于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