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中
高二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1.D2.C3.C4.C5.A6.B7.A8.B9.B10.D11.C12.D13.D14.B15.C16.ABC
17.A18.ABD19.C20.AC
21.(1)生产者(1分)
(2)生产者(1分)[(C-D-E-F)/(B+G)]X100%(2分)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分)物质作为能量流动的载体通过摄食从上一营养级进人下一营养级,在传递
过程中,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散失(3分)
(4)(含碳)有机物(1分)
22.(1)果皮表面(2分)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分)
(2)无氧.酸性(2分)消毒(或灭菌)(1分)
(3)发酵前期,酵母菌数量较少,发酵瓶中含有O2,酵母菌可能只进行有氧呼吸(3分)酵母菌的繁殖(或增
加酵母菌数量)(2分)
23.(1)碳源(1分)氮源(1分)水(1分)无机盐(1分)
(2)高压蒸汽(或湿热灭菌,1分)倒置(1分)
(3)基本(1分)防止将特定的营养成分(或氨基酸)从完全培养基带人基本培养基(2分)
(4)完全(1分)B(1分)
24.(1)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全能性容易表达:茎尖分生组织细胞无病毒或病毒少(答出两点即可,2分)
(2)生长素、细胞分裂素(2分)适中(1分)
(3)加快繁育速度、保持亲本优良性状、培育出无病毒植株(答出两点即可,2分)
(4)除草剂(2分)不遵循(2分)
25.(1)单克隆抗体(1分)能准确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大量制备
(2分)
(2)抗体(阳性)(1分)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2分)
(3)逆转录(1分)该过程中有U一A配对,DNA复制过程中有T一A配对(2分)
(4)抗体是一种分泌蛋白,人体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协助,而大肠杆菌是
原核生物,其产生抗体的过程没有相关细胞器的协助(3分)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22-04-448B·B,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可利用纤维素酶和肽聚糖酶获得原生质体
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中
农作物
C.促进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电融合法、高Ca
一高pH融合法等
D.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融合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均可发育成个体
高二生物试卷
12.PCR是一种DNA体外复制技术,可以用来扩增目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饲
A.PCR需要DNA模板,脱氧核苷酸,能量、解旋酶及DNA聚合酶等
林地
B.当降温复性后,PCR的反应液中只会出现引物与模板链互补的情况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粪便
C.可以利用PCR技术直接扩增mRNA,加快生产目的蛋白的速度
沼气池
注意事项:
D.PCR的缓冲液中一般要添加Mg+,以激活聚合酶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A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13.下列有关重组DNA技术中“工具”的叙述,正确的是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B.该生态系统遵循了自生、循环的生态学基本原理
A.若某DNA片段有36个碱基对,则对其进行切割时需要6种限制酶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C,沼气池的建造,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B.E.coli DNA连接酶只能“缝合”黏性末端,T4DNA连接酶只能“缝合”平末端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D.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和林地上的植物处于第一营养级
C.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与其识别的DNA序列之间均具有特异性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6.下图为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流程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切割目的基因时尽量使用不同种类的限制酶,以防止目的基因自身“环化
A醋酸发酵时必须以乙醇为底物
B,0+GO酷酸+HO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
14.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比较,不合理的是
B.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过程有①②④
A基因工程只能制造自然界已有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可以制造新蛋白质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C,进行过程②和过程④的气体环境是相同的
B基因工程是对基因的碱基序列进行改造,蛋白质工程是直接对氨基酸序列进行改造
D.乙醇是否生成可以用碱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来检测
C,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中都有转录和翻译过程,且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合题目要求的。
7.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无菌技术往往围绕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展
D.基因T程和蛋白质T程的目的都是生产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物质或产品
1.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开。
下列关于无菌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15.“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在我国许多地方使用过细菌武器,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下
人.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A分别对实验操作的空间和操作者的衣物、手进行灭菌和消毒
列说法错误的是
B.内环境中的细胞通过多个系统和器官才能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B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工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A.生物武器包括致病菌类、病毒类和生化毒剂类等
C,多细胞生物的内环境是一种类似海水的盐溶液,说明生命可能起源于海洋
C.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某些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B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使一些新型致病菌的研究成为可能
D.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胃内的pH可以发生很大变化
D.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C.可以以科学研究的名义进行细菌武器、生化毒剂的研究和储存
2.研究动物内分泌腺的机能和各种动物激素的功能需要进行大量的动物生理实验,下列关于动
8.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下列有关纯化大肠
D.1984年11月,我国加入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
物生理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时可以用注射法,不能用饲喂法
A,使用平板划线法时,首次灼烧接种环和末次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不同的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B.动物选材分组时,有时要求动物的体重、生理状况等相似是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B.使用平板划线法时,每次划线前均须用接种环蘸取适量菌液
16,右图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当神经
冲动传到突触小体时,Ca+由膜外进入膜内,促进突触小
Ca2通道
※
C.使用注射法时,实验组注射的是某溶剂溶解的动物激素,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C.稀释涂布平板法中一般选择3个不同稀释度下的菌液涂布接种进行培养
泡与突触前膜接触并释放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发挥作
Ca之爬油
D.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可以用摘除法,实验组摘除甲状腺,对照组进行手术但不摘除甲
D.使用这两种方法得到的培养基上的单个菌落不一定都是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
9.刚果红(简称C)是一种染料,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能与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
用后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过程③
过程①
状腺
葡萄糖发生反应。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
长过程@
3.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来看属于固体培养基
内正
某种神经递质
A.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均由造血干细胞迁移至胸腺发育而成
B.在该培养基的接种过程中,需将接种环经过多次灼烧灭菌
Q
B.图中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若免疫自稳功能出现异常,则人体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C.菌落①中的菌株降解纤维素的能力相对最强
C,如果过程③受阻,可能造成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时间延长
C.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能对抗原进行摄取和加工
D.某些原核生物可以合成分泌蛋白
黄落3
D,图示生理过程消耗的ATP均是在线粒体内膜上产生的
D.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是可以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10.
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与植物体自然发育的比较的叙述,错误的是
17.下图表示将绵羊引人某个岛屿后的绵羊数量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个数量/只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自然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中基因的表达均具有选择性
A.生产者是指能利用光能的绿色植物
B.茎尖细胞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可以表现出全能性,而在植物体自然发育中不能表现
2500
C,细胞在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自然发育的过程中对激素和营养条件的要求是不尽相
2000
B.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1500
同的
C.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捕食者都可作为消费者
D.植物组织培养与植物体自然发育均证明了细胞高度分化后均可以回到未分化状态
D.在生态系统中,只有分解者能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5.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资源,同时减少资源的浪费。下图是
11.下列有关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0102030405060708090100时间/年
A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之间不能够发生融合
个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22-04-448B·
生物
第1页(共6页)】
.22-04-448B
【高二生物第2页(共6页)】
·22-04-448B
【高二生物第3页(共6页)】
【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