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雨沙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雨沙沙》选自人音版1年级下册第1单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5课时,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采用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的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刚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教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段进入到以学习为主的学校学习教育阶段,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但是,他们喜欢唱、喜欢跳、喜欢玩、喜欢模仿,能大胆表演,而且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力很强。本首歌曲中重点部分及一些难点部分可以以唱唱跳跳和游戏及用打击乐伴奏的形式使学生乐于接受,轻松掌握。21教育网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松、愉快地声音边唱边表演歌曲《小雨沙沙》,并体验歌曲中小雨落下的声音强弱对比。
2、通过观察、模仿、等方法,结合一些生活经验,为图片配上相应的象声词。
3、能用小组合作或男女生对唱的形式完整表演歌曲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雨沙沙》,并认识打击乐器沙槌、响板及三角铁,记住其音色特点及演奏方式,并能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21cnjy.com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用轻松、愉快地声音边唱边表演歌曲《小雨沙沙》,并体验歌曲中小雨落下的声音强弱对比。
2、难点:结合生活经验,为图片配上相应的象声词;认识打击乐器沙槌、响板及三角铁,记住其音色特点及演奏方式,并能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用具】
钢琴、教材、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2、导入
1、邀请函:亲爱的同学们,大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风声、雨滴等等。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今天想要邀请你们动手或用小嘴巴来模仿图片中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声音吧!21·cn·jy·com
2、学生看图。模拟风、雨、滴水、风铃的声音。
①风吹树叶
②小雨浇灌秧苗
③风铃被风吹动
④屋檐滴水声
3、加入节奏模仿
4、揭示课题
(1)新授
(2)聆听歌曲
聆听情绪及速度
师:听一听歌曲的情绪、速度如何?
生:速度是中速的,情绪是活泼、天真地。
(3)再次聆听歌曲
1、听一听歌曲中是谁感受到了快乐?它在说什么?
生:是种子在说话,它在说要发芽,要长大。
2、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种子得到雨水的滋润,它们在快乐的成长......
(4)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段
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达种子受到小雨滋润时的心情?
生:轻巧、有弹性的声音。
2、师生合作
3、自主学唱歌曲第二段
4、完整演唱
四、拓展
1、认一认打击乐器
①沙锤 ②响板 ③三角铁
2、学习打击乐器演奏方式
3、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完整表演
五、小结
大自然的奇妙需要我们用心感受,做一个有心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更生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
欢迎来到音乐课堂
亲爱的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风声、雨滴等等。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今天想要邀请你们动手或用小嘴巴来模仿图片中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声音吧!
邀请函
x x x
沙沙 沙
x -
呼 -
x x
滴 答
x x x x
叮铃叮铃
想一想:
人音版1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5课时
小
沙
雨
沙
聆听歌曲:
歌曲的情绪、速度如何?
速度:中速
情绪:活泼、天真地
小雨沙沙
聆听歌曲:
1、是谁感受到了快乐?
2、它在说什么?
种子
要发芽、要长大
聆听歌曲随歌曲划旋律线,思考:
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聆听歌曲:
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种子得到雨水的滋润,它们在快乐的成长......
小
沙
雨
沙
学唱歌曲第一段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达种子受到小雨滋润的心情?
轻巧、有弹性的声音
师生合作:
小
沙
雨
沙
自主学唱第二段:
小
沙
雨
沙
我要出 土, 哎哟哟 我要长 大。
完整演唱:
跳一跳:
请你为歌曲创编动作,并随歌声动起来吧!
沙槌
响板
三角铁
认一认:
学一学:
沙槌
响板
三角铁
请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吧!
沙槌
响板
三角铁
小
沙
雨
沙
完整表演
大自然的奇妙需要我们用心感受,做一个有心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更生动。
卓同教育艺术部
谢谢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