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4 17:10:5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黄河颂》教案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感受黄河的形象与魅力,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体会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黄河的形象与魅力,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体会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同学们,你对黄河有什么了解呢?(诗歌、历史发展故事等)黄河被称为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乃至华夏文明的发源之地。(播放黄河的一段视频)面对如此壮阔之景,光未然写下了对黄河的赞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黄河颂》。
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年),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湖北襄阳老河口市),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代表作】《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风雨文谈》《光未然歌诗选》 等集。
写作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从而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作为时代的歌手,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发出了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生字词
读一遍(早读已学)
朗诵
明确:(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齐读。
播放示范朗读。
你们和示范朗读有何区别?(缺乏感情)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在本诗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看到标题,那个字最为关键?为什么?
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
本诗从结构上可分为几部分?
两部分,朗诵词和歌词。
刚才我们分析过,黄河颂重点在“颂”,请同学们齐读朗诵词,思考为什么作者为何要颂黄河?
歌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伟大坚强。
这一部分在全诗中有何作用呢?
序曲,引出下文对黄河的赞歌。
请同学们看到歌词部分,思考本部分可分为几层?并用三个字概括每层大意。
三层:
“我站在高山之巅······劈成南北两面”绘黄河
“啊!黄河!······发扬滋长”颂黄河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学黄河
请同学们朗诵第一层,思考对黄河的描写是由哪个字统领的?
“望”
请同学们思考作者是从哪些看角度去观察黄河的?
近镜头特写(望黄河······万丈狂澜)
请同学们齐读,思考这里表现出黄河的那些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往无前(奔)、波涛滚滚(惊涛澎湃)、气势恢宏(掀、万丈狂澜)
那么同学们在此处应该怎么朗读此节呢?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俯瞰(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纵观,从黄河的流向来看(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这里看出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一往无前(奔)
此处那个字要重读呢?(奔)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横看,从黄河两岸来看(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里看出了黄河怎样的特点?从哪个字看出?
无坚不摧(劈)
应该把“劈”字怎么读?(重读)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那么同学们,诗人站在高山上真的能看见昆仑山到黄海以及中原大地吗?这是一种什么描写手法?
不能,虚写
那诗人真实看到了的是哪些景色?这一部分是什么描写手法?(实写)
联系我们上学期所学的《天上的街市》,这是一种什么手法?(虚实结合 )
那么,同学们根据刚才对诗歌的分析,告诉我们分析诗歌应该从哪里入手?
朗读、关键词的分析
请同学们朗诵颂黄河部分 ,思考这一部分歌颂了黄河哪些内容?(把黄河比作了什么)
摇篮(历史贡献):养育了中华民族
屏障(地理优势):保护了中华民族
臂膀(精神激励):激励了中华民族
看到“摇篮”你想起了什么词语?
母亲、养育
那么请同学们齐读这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写了黄河的什么?
历史贡献
那为何诗人要把黄河比作“摇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伟大坚强精神的发祥地;
如何理解黄河是“屏障”?
黄河天险在地理位置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这一部分是从哪个角度去写的?
地理优势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拟人句,把黄河当作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锐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斗志。
(哺育了民族的伟大精神)激励中华民族
板书:
摇篮(历史贡献):养育了中华民族
屏障(地理优势):保护了中华民族
臂膀(精神激励):激励了中华民族
“啊!黄河!”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何作用?(读)
三次,将歌词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由虚到实,环环相扣,逐步深入。运用呼告,直抒胸臆。(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朗读学黄河部分,思考我们要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
伟大坚强的精神品质
通过颂黄河部分的分析,我们分析诗歌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入手?
意向、修辞手法、语言特征
诗歌结尾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出现两次是否重复?为什么?(读)
否。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增强了所表达的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有着坚强不屈、斗争到底的民族精神。(读得铿锵有力。)
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请同学们再来带着感情朗诵全诗。
拓展延伸
现代诗歌的学习方法
鉴赏语言
反复诵读
抓关键词
鉴赏形象
捕捉意象,体察诗情。
鉴赏感情
知人论世,找准情感。
比喻象征,发现内涵。
鉴赏手法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河的作用,也学习了它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品质,那么我们一起来歌颂黄河,合唱《保卫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