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 冷战 同步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 冷战 同步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3 14:3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 冷战检测题
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乌云刚刚散去,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砖瓦废墟中缓缓拉开大幕,这场战争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冷战
C.朝鲜战争 D.越南战争
2.下列属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冷战政策的表现有( )
①提出杜鲁门主义 ②建立“华约” ③建立“北约”
④推行马歇尔计划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冷战时期,尽管美国囤积了足以让苏联毁灭成百上千次的核弹头,并将核弹的打击范围扩大到太空空间。但他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还是采取( )
A.科学技术的较量
B.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
C.以“和平演变”为主
D.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并用
4.当前,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频频提出“中国威胁论”,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冷战”思维。美苏之间长达44年的“冷战”局面的开始与下列哪个美国总统有关( )
A.罗斯福 B.杜鲁门 C.肯尼迪 D.尼克松
5.德国重建开始以后,苏联不愿让德国各占领区合并。1948年6月,苏联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及货运。为此爆发了( )
A.“柏林危机”  B.冷战
C.美苏对抗  D.希腊危机
6.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施的根本目的在于( )
A.帮助欧洲各国重振经济
B.借此对欧洲进行资本输出
C.扶持东欧各国摆脱苏联
D.借此控制西欧并遏制苏联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军事上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提出杜鲁门主义
D.实施马歇尔计划
8. 1961年8月13日,柏林市民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在一夜之间,一道由铁网和水泥板构成的临时屏障横亘在柏林城中间,阻碍了东西部人民的交往,这就是柏林墙,它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德经济水平的差异 B.美、苏冷战的产物
C.德国民族矛盾激化 D.二战达成的协议
9.杜鲁门曾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他说的这个“胡桃”事实上就是( )
A.西欧国家的联合 B.冷战政策的推行
C.多极格局的出现 D.殖民体系的瓦解
10.冷战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40多年间,冷战主要表现形式包括(  )
①政治对抗
②军备竞赛
③意识形态和经济上的对立
④局部热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③
11.1946年美国的苏联问题专家凯南撰文指出:“美国对苏政策的要旨在于,它必须是一种长期的耐心而又坚定的、警惕地遏制俄国对外扩张倾向的政策。”由此看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A.遏制苏联 B.进攻苏联
C.称霸世界 D.避免战争
12.德国分裂后,柏林也一分为二,东西方的对峙在这里得到了集中体现。德国的分裂标志着( )
A.冷战的开始
B.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C.欧洲冷战对峙局面的基本形成
D.两极格局最终确立下来
13.观察下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
14.世界政治格局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中心格局逐渐演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苏两极格局,其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利益的冲突 B.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苏联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5.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A.美国的霸权主义 B.冷战中的对峙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美苏握手结盟
16.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的越来越大,有人说,“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结合知识链接,对比两者,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
知识链接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该计划客观上对西欧的经济复苏起到了很大作用,实质是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A.参与国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但设计的道路完全不同
B.都超越了社会制度的差异,但参与国家的范围不同
C.都削弱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但诞生的背景不同
D.都能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根本目的不同
1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能够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①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②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③加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④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美国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
A.经济互助委员会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七十七国集团 D.独立国家联合体
19.1948年,意大利举行选举,共产党可望获得51%的选票。对此,美国明确提出,凡投票赞成共产党的国家均不能获得马歇尔计划的授助。最终,意大利共产党只获得30%的选票。这反映出马歇尔计划( )
A.推进了冷战政策的实施 B.导致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C.消除了共产主义的影响 D.阻碍了意大利经济恢复
20. 1947年 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材料中的“自由国家”指的是( )
A.资本主义国家 B.发展中国家C.社会主义国家 D.亚非拉国家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德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内。
——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
材料二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旨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的国会咨文
材料三 我们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这是合乎逻辑的,否则不可能有稳定的政治和有保障的和平……我们的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政党或集团,都将遭到美国的反对。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材料四 本公约及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1)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国家或地区主要是什么性质的国家或地区?
(2)根据材料二、三,杜鲁门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四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针对其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材料二 有美国人这样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是有用的敌人……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美国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而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的发展》
材料三 美国著名战略问题专家托马斯·巴尼特在《五角大楼的新地图: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在克林顿政府的第二个任期期间,我在五角大楼办公室的一面墙上发现了这样一则“个人广告”。
招聘敌人启事
成熟的北美超级大国寻求有敌意的合作者以进行军备竞赛、第三世界冲突和一般性对抗。候选者必须有足够威胁,以说服国会满足军事需要。具备核战能力者优先;但如果拥有重要生化武器资源,非核候选人也可考虑。请将求职信并舰艇和空军中队照片寄至: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五角大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1)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美国政府对美苏关系作出的调整。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关系调整带来的影响。
(3)据以上材料、问题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为实现其目的而采取的策略。
答案
1-5BABBA 6-10DBBBB 11-15ACACD 16-20DDBAA
21、(1)社会主义性质。
(2)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
(3)措施:苏联针锋相对,组建华约。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22、(1)由合作伙伴调整为竞争对手。
(2)对美国:有利于美国的团结;促进了美国科技的进步;为美国干涉别国内政创造了条件。对世界: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影响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从两个角度作答)
(3)寻找敌人(或设立假想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