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 下册 第六章 北方地区 单元测试(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 下册 第六章 北方地区 单元测试(一)(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15 19:2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章 北方地区 单元测试题(一)(含答案)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北方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降水量多在800毫米左右 B.为半干旱、干旱温带季风气候
C.冬季少雨,常出现冬旱 D.7.8月降水集中,易出现洪涝灾害
2.我国北方地区( )
A.平原广阔,土地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B.降水集中,水源充足
C.耕地以水田为主,是重要的稻米产区 D.主要气象灾害是寒潮和台风
3.下列诗句中,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观的是( )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凤不度玉门关'
D.“君问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4.下列有关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B.能有效缓解华北平原春旱、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是兴修水库
C.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生产在气候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是夏季雨热同期
D.东北三省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成了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5.下列省份不属于东北三省的是( )
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第二大平原 B.地势坦荡开阔
C.黑土面积广大 D.沼泽湿地较多
7. A、B、C三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草地、林地 B.草地、林地.耕地
C.草地、耕地、林地 D.耕地、林地、草地
8.“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平原的基本特征。以下山脉中,没有环抱东北平原的是( )
A.太行山脉 B.大兴安岭 C.长白山脉 D.小兴安岭
9.右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图,有关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沃野千里
B.夏季高温多雨,农作物-年两熟
C.是我国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D.三江平原的湿地应继续开基,扩大耕地面积
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A山脉东西两侧分布的地形区,正确的是( )
A.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 B.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D.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11.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形成主要是依托( )
A.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B.先进的高科技条件
C.发达的水运条件 D.丰富的矿产资源
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城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阴影区域黄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土是由风从沿海湿润地区吹到黄土高原堆积而成的
B.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水质清澈,含沙量小
C.黄土高原自然植被保存好,森林覆盖率高
D.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13.下列属于“黄土风情”的是( )
①窑洞②碉楼③信天游④京剧⑤白羊肚头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甲区域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水污染 C.大气污染 D.土地荒漠化
15.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上游地区——开荒种田 B.中游地区——水土保持
C.干流——兴修水利 D.下游地区——清理泥沙
16.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验证在同等降水强度、同等土质条件下,地表植被、地形坡度与水土流失的关系。通过实验,图示四个杯子中泥土量有可能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19年3月初,我国全国人大会议和全国政协会议(简称“两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据此回答17~18题。
17.香港某人大代表乘火车进京参加会议,他选择的最便捷的铁路干线应该是( )
A.京哈线 B.京九线 C.京广线 D.京沪线
18.“两会”在北京召开,体现的北京主要城市职能是( )
A.政治中心 B.经济中心 C.文化中心 D.交流中心.
19.下列关于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鸟巢”是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标志 B.北京冬冷夏热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C.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D.为解决就业问题应大力发展工业
20.北京城市的建设既有传统文化特色,又显时代风貌,是因为( )
A.不断扩大的城市绿地和城市水网建设 B.首都机场的扩建
C.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D.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交相辉映
二、综合题(5小题,共50分)
21.小华和小静暑假从北京出发分别沿图中两条线路旅行,读图1.图2,回答问题。(8分)
(1)线路①主要经过广阔的平原,其中被称为“黑土地”的是 平原。线路②经过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山脉,到达 省的西安。
(2)线路①沿途居民以 为主食。一路向北,作物熟制从两年三熟变为一年 熟。
(3)小静沿线路②来到黄土高原,从她拍摄的照片(图2)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表特征 _, 当地特色传统民居是 .
(4)奔流在“黄土地”上的母亲河 河,从黄土高原挟带的大量泥沙,在下游沉积,使河床拾高,形成“地上河”。
22.小明与同学们利用东北三省相关资料探究影响交通和工业分布的因素。据图回答问题。(15 分)
(一)探究影响交通分布的因素
(1)右图中甲地位于长白山山脉腹地,海拔千米以上,地形复杂,但是人们仍然把铁路修到了这里,对照左图说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探究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2)左图中的虚线内是工业城市比较集中的区域。结合上图分析这里工业城市比较集中的原因。
(3)读左图可知造船工业是大连市的主要工业部门之一。大连市发展造船工业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关,请说出它处于什么样的地理位置。
(4)左图中的中俄输油管道纵贯东北三省,它对沿线城市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大量油气资源的输人对沿线城市带动明显的工业部门是什么
(三)结论
(5)通过探究,小明和同学们]得出东北三省铁路分布比较稠密与其资源和环境有关的结论。对此你同意吗
23.某中学开展“关爱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小组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考察等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调查研究。(12 分)
数据分析
(1)活动小组将搜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图形(图2)进行分析,由此可以直观地看出:黄河径流量和含沙量有两段同时增加的河段,其中增加最快的是在 (选填“上”“中”或“下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因为这里土质 (选填“疏松"或“坚实”),夏季 集中,植被稀少,造成泥沙和雨水一起汇入黄河。其人为原因为
实地考察
(2)暑假里,活动小组成员随“红色之旅”旅行团到黄土高原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他们发现黄土高原的范围,北至长城,南至山脉A ,东至山脉B ,西至山脉C
河流名称:① ,②
(3)在去延安的途中,同学们发现沿途地表植被生长茂密,与他们想象的有很大反差。你知道当地人们采取了哪些治理和改善措施吗
24.学校开展“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探究”研究性学习,读黄河流域示意图(中图)、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实验图(乙图)及材料,完成活动报告。(8 分)
材料: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沟壑稀少。后来,植被逐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景观。
(1)[观察发现]甲图中的两瓶水.浑浊的是 瓶,反映水中泥沙含量 .该水样取自黄河 (上、中)游河段。
(2)[实验探究]观察乙图得出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C地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 ;D地表植被 ,水土流失多。观察比较:甲图中水样A与乙图 (C或D)实验现象相似。
(3)[联系实例]黄河中游流经 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地表呈现 的景观。
25.11月25日闭幕的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决定,北京市各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将在2017年“整体或部分迁入位于通州的北京市行政副中心”。读北京市地形图(图1)和北京市等降水量线图(图2),完成下列各题(7分)
(1)北京市地形以 为主;地势特点是
(2)北京地区夏季盛行 方向的风,并简要分析A地年降水量多于B的原因:
(3)随着北京市的快速发展,交通问题备受关注,下列措施不利于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是( )
A.将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搬迁至通州
B.出行距离1~3千米主要采用步行或骑自行车
C.调整人们上、下班时间,错开人流和车流高峰
D.提高公交车票价,减少乘客数量
(4)举例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D 6.A 7.D 8.A 9.C 10. B11.D 12. D 13.B 14. A 15.B 16.D 17.B 18. A 19. C 20. D
21. (1)东北 太行 陕西(2)面食 一
(3)沟壑纵横 窑洞(4)黄
22. (1)开发矿产资源。
(2)①地形平坦;②资源丰富;③交通便利。
(3)海陆兼备的位置(或海陆位置优越,或临近海洋,或优良港湾,或港口城市)。
(4)化学工业(或石化工业,或石油工业)。
(5)同意。
23.(1)中游疏松降水农垦、开矿、修路等导致植被破坏,表土疏松
(2)秦岭 太行山 乌鞘岭 渭河 汾河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种植耐旱作物;打坝建库等。(至少两条)
24.(1)B 大 中(2)少 稀少 C
(3)黄土 千沟万壑, 支流破碎(或沟壑纵横)
25. (1)平原 西北高、东南低
(2)东南 A 地位于迎风坡(3)D
(4)北京不仅集中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众多科学研究机构,而且荟萃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百余所高等院校;此外,还有规模宏大的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等众多文化场所,都能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