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周双休日作业《马说》《送东阳马生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周双休日作业《马说》《送东阳马生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03 17:3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周双休日作业(含答案)
23 马 说
●作业导航
1.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现实和他的思想感情;
2.注意“食”“策”“之”“其”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说”这种文体。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
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才( )
(2)执策而临之( ) 策之不以其道( )
(3)其真无马也( ) 其真不知马也( )
3.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
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
4.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执策而临之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骈死于槽枥之间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自然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喂马人”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往往遭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命运。
8.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整理文中有关句子回答)
9.由本文内容引申开去,简要谈谈你对“人尽其才”的看法。
10.对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句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B.才美不外见
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C.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D.食不饱,力不足
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①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②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所累,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③矣。苟能起,又不艾④。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注:①卬ánɡ:高举着头。②踬zhì仆:跌倒。③病:疲惫。④艾yì:停止,悔改。
1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辄持取( ) 人或怜之( )
苟能行( ) 又持取如故( )
又不艾( ) 亦以病矣( )
12.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
A.以厚其室 B.为去其负
C.日思高其位 D.大其禄
14.这则寓言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主要寓意是什么?
★试一试
1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24 送东阳马生序
一、做客“联想吧”
本文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太学生马君则的。作者以自己当年求学的亲身经历,热情勉励马君则要勤奋学习。那么,请同学们展开联想,从你们积累的诗文和名言当中,写出一句有关“勤学”的句子!(你应该没问题的!)

二、测测你的注音速度!(加油!)
弗之怠( ) 稍逾( )约 硕( )师名人
尝趋( )百里外 俟( )其欣悦 媵( )人
沃( )灌 以衾( )拥覆 皆被( )绮( )绣
三、验验你的写字速度!(看你的了!)
yuán( )疑质理 遇其chì( )duō( ) 负qiè( )曳xǐ( )
足肤jūn( )裂寓nì( )旅戴朱yīnɡ( )宝饰
yè( )然yùn( )袍bì( )衣
四、速配(请将下列加点词语与它们相应的释义连线搭配!)
假借于藏书之家 大
无从致书以观 等待
弗之怠 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不敢稍逾约 借
又患无硕师 浇洗
俟其欣悦 不
持汤沃灌 超过约定的期限
皆被绮绣 得到
五、来,做个小翻译!(别让我们失望哦!)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六、你应该可以准确解释语段后的问题!(加油啊!)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用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_____,_____,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足原文。
2.《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________家。
3.下列语句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D.岂他人之过哉
4.概括选文的内容。
5.本文在内容上突出使用了________的手法。举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用事实说话)
参考答案:马说
一、1.C(sì)
2.(1)shí吃/sì通“饲”,喂
(2)马鞭子/用鞭子打
(3)表反问/表感叹
3.D 4.B 5.D
6.统领全篇,在全文论述中起中心论点的作用
7.“辱于奴隶人……不以千里称”
8.“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
9.略 10.B
二、11.就,总是 有的人 如果 先前,从前 停止,悔改 疲惫
12.B 13.B
14.特点:用了对比写法,用 蝂的生活习性同“嗜取者”的思想行为作对比。寓意:深刻地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贪官污吏,指出他们实际上跟小虫一样愚蠢,结果必然自取灭亡。
15.A
参考答案
24 送东阳马生序
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或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或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二、dài yú shuò qū sì yìnɡ wò qīn pī qǐ
三、援 叱 咄 箧 屣 皲 逆 缨 烨 缊 敝
四、略
五、1.曾经走到百里以外的地方,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
3.仆人拿着热水给我浇洗,用被子包着盖好,很久才舒缓过来。
4.因为内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六、1.①天大寒 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
先达德隆望尊 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 礼愈至
②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2.宋学士文集 宋濂 明 文学
3.A(A项中“支”通“肢”)
4.通过自己外出求学的艰难情景,突出了学问和成就必须来源于勤奋刻苦的努力。
5.对比 例如富家子弟与自己的穷困作对比,条件的艰苦与求学的执著作对比,突出了学问成就必须来源于勤奋刻苦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