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 九 年级 语文 导学案
编写: 审核:九年级备课组
课题名称:《音乐之声》
学习目标:
1.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品味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
2.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感受课文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自主探究:
1、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剧作者是???? ?国剧作家 ?????(姓名)。
2、为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峥嵘( )山颠( )山麓( )涟漪( )
遐思( )伫立( )虔诚( )弥撒( )
3、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峥嵘:
山麓:
流连忘返:
鳞次栉比:
顶礼膜拜:
不以为然:
理解探究:
合作探究: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节选部分两个场景的内容。
?
5、从节选部分剧情看,主人公玛利亚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
?
6、课文开头部分,大段环境描写对塑造玛利亚形象有什么作用?
?
?
7、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
展示提高:
8、 本文有哪些内容是对玛丽亚的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
?
9、 本文的描写非常丰富,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请同学们在文章中各找一例,并体会一下它们的作用。
?
?
10、修遭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榆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当堂达标:
院长问一位戴眼镜的修女:“你说,卡塔林麽麽,你觉得玛利亚怎么样?”
?? 卡塔林:“这姑娘才好呢……可有时候……”
??? 院长又问另一位修女:“阿格塔麽麽?”
阿格塔:“玛利亚很招人喜欢,就是有时候……有点怪。”
院长转而又问:“索菲亚麽麽,你说呢?”
索菲亚:“哦,我非常喜欢她,可她总是爱闯祸,你们说是不是?”她向其他各位修女问道。
贝尔塔:“她说的一点都不错。”
修女们唱《玛利亚》:
贝尔塔(唱):她爬树,擦破皮,衣服撕窟窿。
索菲亚(唱):做弥撒,蹦蹦跳跳,嘴里还吹着口哨。
贝尔塔(唱):头罩底下留着一头卷发。
卡塔林(唱):修道院里还把歌儿唱。
阿格塔(唱):她上教堂不准时。
索菲亚(唱):可忏悔起来倒真心诚意。
贝尔塔(唱):她什么事都拖拖拉拉,
卡塔林(唱):就是吃饭挺准时。
贝尔塔(唱):不怪我心直口快,事实就是如此。
众修女(合唱):玛利亚不适合做修女。
在边上好久没开口的玛格丽塔忍不住了。
玛格丽塔(唱):我倒想替她说几句。
院长:“你说吧,玛格丽塔麽麽。”
玛格丽塔(唱):玛利亚总叫我笑哈哈。
玛格丽塔唱到这里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其他修女也一起放声地笑了。
11、“阿格塔:‘玛利亚很招人喜欢,就是有时候……有点怪。’”结合本段内的内容说一说,玛利亚“怪”在哪里?
?
12、概括说说,在众人眼里,玛利亚是一个怎样的人?
?
13、从众修女的议论中,可以看出她们认为玛利亚是否适合做修女,为什么?
?
14、从描写的角度看,节选文字是对玛利亚的什么描写?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石井中学
九
年级
语文
课教案
20
13
年
月
日
课 题
《音乐之声》
课时
一
课型
自读
主备人
使用人
班级
九(x )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导学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能力
目标
品味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感受课文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教学
难点
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表现的音乐故事片的底色。
教学
方法
三个环节:导入新课——探究体验——达标检测
五个步骤:探究展示——批改交流——攻坚解惑——巩固强化——总结收获
两个秘诀:课件引领;学案导学。两个原则:让学生动起来,给学生话语权。
课前
准备
制作课件、编制导学案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纲
目
导学环节
教法步骤
导 学 内 容
附注
(效果如何,或今后要注意的事项。)
课 前 准 备
课件引领
有助成功
课件已制作
使用正常
学案导学
一路顺风
使用校统编学案
学生使用较充分
课前热身
说唱都行
诗文朗读
诗文励志
检查作业
落实命令
完成学校统编学案预习部分
效果良好
一、
导入新课,示题示标。
1、
导入新课
随机新颖
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影视等。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型音乐艺术片《音乐之声》
知识理解
2、
示题板题
交代内容
《音乐之声》
教师板书
3、
示标读标
通俗易懂
使用课件示标
简洁明了
学生齐读
机动灵活
二、
探究体验,体会生成。
1、
探究展示
初步体验
①安排任务
具体分明
出示自学指导案,详见学校统编学案
教师口头交代
②自主探究
先尽本能
学生探究,教师巡视、监督,要督学到位
为节省时间,台上展示可与台下探究同步进行。
自主探究为主,合作探究为辅。
自主探究不了的问题,同位同桌之间可小声商讨。
③合作探究
答案初成
学生分组完成
④展示成果
有待验证
安排各组3号同学上台板演展示,其他同学台下做。(为了提高效率,不要忘了对台上台下所有同学的监督)
不要忘了给台下的同学安排任务。
板演的人数不宜太少,也不宜太多。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施教。
2、
批改交流
同学互评
各组4号同学上台批改,其余同学同位或对桌交流。
为节省时间,台上批改与台下批改可同时进行。
3、
攻坚解惑
评价优劣
①筛选疑难
师生互动
有选择性地做好课堂笔记
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②攻坚解惑
学为主兵
课堂教学主要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突破。
③评价优劣
根据学情
小组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
注重课堂用语的明确性
4、
修改读背
巩固强化
①修改读背
记入脑中
做好课堂笔记
自我反思,总结教训,一帮到底,纠错务尽。
②练习巩固
强化提升
课时学案
有所针对性地进行。
5、
总结收获
画龙点睛
①反思草拟
引导学生整理、完善课堂笔记
谈学到的学科知识,
谈掌握的解题方法,
谈悟到地做人道理
②自由展示
指名或自愿
③教师展示
或总结
根据本节课具体学情
三、
当堂达标,布置作业 作业:背诵本首词
1、
达标检测
各显神通
①自测
1.生字注音 峥嵘________ 鳞次栉比_______ 涟漪________ 伫立_______ 顶礼膜拜______ 弥撒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1)峥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鳞次栉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顶礼膜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独立完成
②批改
学生同桌互批
教师巡视
③统计
组长统计、班长汇总
独立完成
教师批、组长批或生生互批。
2、
布置作业
练预并重
①本课作业
写写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关的箴言
组长评选出好的箴言
②预习任务
完成同步中理解性题目
学生课下完成
课 后 反 思
本课的亮点是我能引导学生把握女主人公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又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结合音乐故事片特色,感受其音乐美。整堂课仿佛是一场音乐之旅、美丽之旅,让学生获得身心的愉悦。
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学生可能只是感兴趣于多媒体播放的音乐影片的内容,这堂课除了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之外,仍应保持语文课的本色。
我意识到多媒体只是其中一种手段,教师仍应指导学生从文本出发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和刻画人物形象的各种写作手段。
课件19张PPT。音乐之声节选勒曼 目标和重点理解文中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玛利亚形象的方法。
品味课外中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
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结合有关的背景知识,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分角色朗读课文。*最好能够表演出来。背景概要《音乐之声》讲的是发生在1938年,
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的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影片成为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广为流传的经典音乐有:《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女》《雪绒花》《多来咪》
《晚安,再见 》等。给生词注音
鳞次栉比( ) 伫立( ) 山麓( )
众说纷纭( )嬷嬷( ) 按捺( )
峥嵘( ) 涟漪( )
忏悔( ) 虔诚( ) 远眺( )
解释词语
流连忘返:
通宵达旦:
遐思:
肃穆:
款步:
虔诚:检查预习zhìzhùlùyúnmó monàzhēng rónglián yīchànqiántiào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从天黑到天亮。悠远的思索或想象。严肃安静。缓慢地步行。恭敬而有诚意。按捺:
窥视:
老成持重:
不动声色:
固执己见:
忍俊不禁:
众说纷纭:抑制。暗中察看。阅历多,办理稳中。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静。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改变。忍不住笑。各种说法又多又杂,很不一致。分角色朗读课文文中共有8个人物,包括旁白有9位同学朗读:
旁白 玛利亚 院长 贝尔塔
玛格丽塔 贝尔尼斯 卡塔林 阿格塔
索非亚 提问:《音乐之声》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答:是世界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提问:课文可分为几个场景?
每个场景写什么?结构分析全文共有两个场景,分别是:
第一场景:
第二场景:(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
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利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
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利亚的议论。阅读第一个场景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剧本开头是怎样描写阿尔卑斯山的风光的?
这样写起什么作用?答:全方位由远而近,由高而低地描写。这
一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与玛利亚的歌唱
相映衬,情景交融,烘托出玛利亚的自由快乐。2.“流连往返”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答:留恋得忘记返回。表现了主人公对大自然
的无比热爱。3.玛利亚放声歌唱《音乐之声》表现了什么?答: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展示了她
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
的天性。4.这个场景的最后一句“忽然…跑下山来”运用了
怎样的描写方法?表现了玛利亚怎样的性格?答:动作描写。活泼自由。阅读第二个场景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用“不动声色”来形容院长,突出她性格中的
什么特点?答:老成持重,城府很深2.你是如何理解“反正我看黑羊身上的毛也一样暖和”这句话的言外之意的?答:言外之意是说玛利亚做修女也未尝不可,
一样合适。3.众人对玛利亚的评说虽褒贬不一,但我们依然能够看出她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玛利亚的个性特点。答:天真活泼,热爱自由,不守常规,无拘
无束,大胆而富有活力,可爱而又让人头疼。4.通过众人之口来表现玛利亚这个人物的形象,
这种方法叫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答:侧面描写。能更全面、更完整地塑造人物
形象,使玛利亚这个形象真实地、丰满地展现
在人们面前。5.从选文中选择一个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
的性格特点贝尔塔。性格固执,对玛利亚一直报有偏见,
只看见玛利亚的不足,看不见她的优点。读完全问后,你认为课文是怎样体现音乐故事
片的特色的?答:课文中玛利亚的内心独白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麽麽对白式的、带有比喻、夸张的歌唱,则具有喜剧风格,这二者都体现了《音乐之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读《音乐之声》的歌词,回答下面的问题:试找出这段话用到的所有的修辞手法。排比
比喻
夸张《音乐之声》这首歌暗含了玛利亚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她对故乡、大自然、音乐的无比热爱之情。阅读对话和唱词至“众修女唱:叫人拿玛利亚怎么办?”,回答下列问题。读完以后,你认为玛利亚具有怎样的形象?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总之就是:招人喜欢,却又不适合做修女。回答课后练习第二题:修道院院长把玛利亚比作
“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恰当。院长唱词的意思是说拿玛利亚毫无办法,这正如人们无法抓住“天上的云彩”和“皎洁的月光”。修道院院长把玛利亚比做这两件事物,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玛利亚自由活泼的性格和众嬷嬷对玛利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富有个性的行动描写,突出了玛利亚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的特点。用反问句式,再次强调了众人对玛利亚毫无办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玛利亚在萨尔茨堡郊外纵情歌唱,
快乐游玩→正面描写。
修道院内,众人对玛利亚
七嘴八舌地议论→侧面描写。
玛利亚风风火火地闯进修道院→正面描写
很好地体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写作特点达标练习《音乐之声》是历史上一部经典的( )。在本文中,塑造的主人公是( )。
课文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利亚( )、( )、( )、( )的性格。
从玛利亚的歌声中,你听出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音乐故事片玛利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热爱自然、热爱歌唱、活泼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