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 九 年级 语文 导学案
编写: 使用人: 审核:九年级语文组
课题名称:《威尼斯商人》
学习目标
1、《威尼斯商人》 (国别)大戏剧家 (姓名)的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 剧(填“悲”或“喜”)。该戏剧家著名的悲剧有《 》《 》。
2、画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括号中。
(1)到了最后关头,就会显出你的仁慈侧隐来,比你现在这种表面上的残酷更加出人意料。( )。
(2)要是这样他还不满足,那么我愿意签暑契约,还他十倍的数目,拿我的手、我的头、我的心做抵押。( )
(3)他已经当庭拒决过了;我们现在只能给他公道,让他履行原约。( )
自主探究
3、指出下列各句是谁说的话?运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1)你这样没有慈悲之心,将来怎么能够希望人家对你慈悲呢?
(2)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合作交流
阅读夏洛克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夏洛克 我的意思已经向殿下告禀过了;我也已经指着我们的圣安息日起誓,一定要照约执行处罚;要是殿下不准许我的请求,那就是蔑视宪章,我要到京城里去上告,要求撤消贵帮的特权。您要是问我为什么不愿意接受三千块钱,宁愿拿一块腐烂的臭肉,那我可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回答您,我只能说我喜欢这样,这是不是一个回答?要是我的屋子里有了耗子,我高兴出一万块钱叫人把她们赶掉,谁管得了我?有的人不爱看张开嘴的猪,有的人瞧见一头猫就要发脾气,还有人听到人家吹风笛的声音,就忍不住要小便;因为一个人的感情完全受着喜物恶的支配,谁也做不了自己的主。现在我就这样回答您:为什么友有人受不住一头张开嘴的猪,有人受不住一头有益无害的猫,还有人受不住咿咿唔唔的风笛的声音,这些都是毫无充分的理由的,只是因为天生的癖性,使他们一受到刺激,就会情不自禁地现出丑相来;所以我不能举什么理由,也不愿举什么理由,除了因为我对于安东尼奥抱着久积的仇恨和深刻的反感,所以才会向他进行这一场对于我自己并没有好处的诉讼。现在您不是已经得到我的回答了吗?安东尼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告禀( ) (2)癖( )性
2、这是法庭上夏洛克与安东尼奥对质的一段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3、结合上面这段话的相关内容,说出夏洛克坚持这样做的原因。
4、通过这段话,可以 夏洛克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当堂达标
阅读下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的节选文字,回答完成习题。
哈姆莱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默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她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恩,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下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讽、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它只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他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不敢向我们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1、选文中加点的“这两种行为”是指哪两种行为?(用原文中的两个词归纳)
一种是:“ ”;另一种是“ ”。
2、下列不属于“顾虑重重”的范围的一句是( )
A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
B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
C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
D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3、下列对这段独白思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哈姆莱特为“生存与毁灭”所困,渴求自己能抹平自己心头的创伤,平静的死去。
B生动地写出了哈姆莱特内心的复杂的矛盾,但他最终还是走出了那“重重的顾虑”。
C无论是生存,还是毁灭,哈姆莱特始终未能摆脱那“重重的顾虑”。
D这只是一个人的内心的独白,也只不过是一时的想法而已,没有什么深刻性。
石井中学
九
年级
语文
课教案
20
13
年
03
月
日
课 题
《威尼斯商人》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新授
精读
主备人
使用人
班级
九(x)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了解关于剧本的基本知识。
能力
目标
理解戏剧情节再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掌握戏剧的基础知识,理解戏剧情节再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了解作者通过剧本所表达的人文主义理想。
教学
难点
掌握戏剧的基础知识,理解戏剧情节再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
方法
三个环节:导入新课——探究体验——达标检测
五个步骤:探究展示——批改交流——攻坚解惑——巩固强化——总结收获
两个秘诀:课件引领;学案导学。两个原则:让学生动起来,给学生话语权。
课前
准备
课件、学案、课前播放:萨克斯曲《春风》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纲
目
导学环节
教法步骤
导 学 内 容
附注
(效果如何,或今后要注意的事项。)
课 前 准 备
课件引领
有助成功
课件已制作
已制作
学案导学
一路顺风
使用校统编学案
已准备
课前热身
说唱都行
萨克斯曲《春风》
《真心英雄》
检查作业
落实命令
完成学校统编学案预习部分
课上检查
一、
导入新课,示题示标。
1、
导入新课
随机新颖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一生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主要成就在戏剧方面6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利》、《亨利五世》,喜剧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悲剧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正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他的剧作反映了旧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想。
多媒体导入
2、
示题板题
交代内容
威尼斯商人
板题
3、
示标读标
通俗易懂
使用课件示标
示标
学生齐读
学生读
二、
探究体验,体会生成。
1、
探究展示
初步体验
①安排任务
具体分明
出示自学指导案,详见学校统编学案
结合校编学案
②自主探究
先尽本能
学生探究,教师巡视、监督,要督学到位
自主完成
合作探究
③合作探究
答案初成
学生分组完成
④展示成果
有待验证
安排各组1号同学上台板演展示,其他同学台下做。(为了提高效率,不要忘了对台上台下所有同学的监督)
分层教学
2、
批改交流
同学互评
各组2号同学上台批改,其余同学同位或对桌交流。
3、
攻坚解惑
评价优劣
①筛选疑难
师生互动
有选择性地做好课堂笔记
指导学生整理笔记
②攻坚解惑
学为主兵
课堂教学主要环节
教师合理引导
③评价优劣
根据学情
小组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
4、
修改读背
巩固强化
①修改读背
记入脑中
做好课堂笔记
②练习巩固
强化提升
详见校编学案
5、
总结收获
画龙点睛
①反思草拟
引导学生整理、完善课堂笔记
收获环节
②自由展示
指名或自愿
③教师展示
或总结
根据本节课具体学情
三、
当堂达标,布置作业
1、
达标检测
各显神通
①自测
当堂检测
1、《威尼斯商人》 (国别)大戏剧家 (姓名)的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 剧(填“悲”或“喜”)。该戏剧家著名的悲剧有《 》《 》。
2、画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括号中。
(1)到了最后关头,就会显出你的仁慈侧隐来,比你现在这种表面上的残酷更加出人意料。( )。
(2)要是这样他还不满足,那么我愿意签暑契约,还他十倍的数目,拿我的手、我的头、 我的心做抵押。( )
(3)他已经当庭拒决过了;我们现在只能给他公道,让他履行原约。( )
3、指出下列各句是谁说的话?运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1)你这样没有慈悲之心,将来怎么能够希望人家对你慈悲呢?
(2)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当 当堂达标
②批改
学生同桌互批
合作学习
③统计
组长统计、班长汇总
注重积累
2、
布置作业
练预并重
①本课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作业一
②预习任务
熟读基础上,准备本课第二课时任务
作业一
课 后 反 思
《威尼斯商人》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篇,如何将老课文设计教学更科学,更富有新意,更符合新课标的精神,我在设计中着重把握了以下几点:
第一,“潜心会文本”。我在处理教材时注重引导学生潜心地理解课文,以达到对精读篇目的“甚解”。我个人认为,戏剧教学要遵循作者思路,走进作者胸境,把握教材特点,把握戏剧的基本特征、戏剧中蕴藉很深的字、词、句,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社会生活的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学时我始终注意把课文做例子,引导学生学习戏剧这种文学样式,根据戏剧的结构设计分析思路。从设计目标到总结都牢牢抓住“我们是在学习戏剧”这条线不放,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入地了解戏剧这种文学样式的基本特征。
第二,处理教材适合学生的理解水平,注意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学习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意多让学生自我感悟,包括各种形式的读(扫读、悟读、分角色朗读),富有实效的讨论,切有体会的表达等。我还注意引导学生对文本能创造性阅读。从人物性格分析到对主题的认识,都力求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并能找到认识的根据,包括文本中的文字根据和文本以外的理论根据。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做到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学生想做的我尽量不做,学生能做的我尽量不做。如在本节课中,充分发动学生到前面板书,发动学生推举分角色朗读人选等,学生高兴,老师也省事,皆大欢喜。同时我还注意增强学生的效率观念,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解决,这样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因材因学生施教,因教师特点施教。法因文生,教学不必求固定的单一模式。教学贵在创造,贵在有良好的效果。所以这节课我摒弃了介绍背景,再分段,依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依次分析,然后总结主题与写作特点的传统程序。我把握住了由点及线,再由线到面的设计思路。直接从感知课文中关键词句入手,理清文章的两条线索,再铺开成面,研读全篇特别是高潮部分,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自然地归结主题。没有按部就班,面面俱到。这样可以做到由点到面,重点突出,整体教学。
第四,课后迁移训练新颖。本节课我设计的课后训练题是给文中的人物写评语。由于学生对课文了解得比较深入,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夏洛克是一个贪婪、吝啬、残忍、固执、冷酷无情的家伙。他的语言就很有特色,他一张嘴巴对付好几个人,语言很有争辩性,又讲究严密的推理,有时用反语加强语气,有时有冷嘲热讽迫使对方无言以对。他词锋逼人,表现他的的者于世故,心肠歹毒,一旦得手,便置人于死地的那种洋洋自得心理。鲍西娅上场,他立即献上甜蜜蜜的颂辞;判决之后,又句句不离钱。巴萨尼奥对夏洛克说:“初次冒犯,不应该就引为仇恨。”夏洛克不正面回答他,而只是说:“什么?你愿意给蛇咬两次吧?”用这个比喻表示出对安东尼奥的仇恨和杀害安东尼奥的决心。
安东尼奥这个从事海外贸易的年轻商人。他借钱给人从不要利息,引起高利贷者夏洛克的仇恨。安东尼奥甘愿冒割肉的危险向夏洛克借钱帮助自己的朋友巴萨尼奥。他即将受到可怕的刑罚,却始终“默认”、“迎受”,继而要求“爽爽快快”地就刑,为了友谊“从容就死”,“死而无怨”。 安东尼奥也用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他对夏洛克的认识:“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得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大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运用这些比喻,使语言丰富多彩,台词虽长,但无累赘之感,给人以一种文辞华丽流畅的艺术美感。
这两则评语有深度,有例子,正是基于对课文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写出来的。
课件25张PPT。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主义戏剧家和诗人。他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正是英国封建势力衰
微、资本主义势力兴起
的时代,是资产阶级人
文主义思想在英国传播
的时代。人文主义是这
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
学的中心内容,也是莎
士比亚创作的中心内容。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病逝。每年4月23日是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1995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为“世界读书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威尼斯商人》,《亨利四世》等和一百多首十四行诗。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被赋予了“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莎士比亚故居 口述故事梗概,互相补充和纠正,从而正确了解课文内容。 一 场 诉 讼 案 件
公 爵
法 官
原 告
夏洛克 安东尼奥
被 告 律 师
鲍西娅
朋友
巴萨尼奥
葛莱西安诺
尼莉莎(书记)
一磅肉 这场戏描写了威尼斯法庭审判“割一磅肉”的契约的纠纷案件。冲突双方是:一方是夏洛克;一方是安东尼奥。夏洛克不要安东尼奥的还款,硬要割下他的一磅肉,欲置他于死地。在才智非凡的鲍西娅的欲擒故纵下,夏洛克陷入陷阱,人财两空,一败涂地。 本场戏从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可以分为前后两个半场,如何划分?前后半场各写了什么?
前半部分:夏洛克执意报复,一定要按约处罚。
(前半场是夏洛克的戏)
后半部分:鲍西娅智挫夏洛克,最后取得胜利 。
(后半场是鲍西娅的戏)
安东尼奥
“一磅肉”借约
夏洛克
双方的矛盾焦点是什么?正确理解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⑴安东尼奥
他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商人,作者对他是有所美化的。作者写他珍重友情,为了朋友而向高利贷者借钱并为此死而无怨;他宽宏大量,面对夏洛克的无耻阴谋,竟逆来顺受;面对死的威胁,他具有古罗马英雄那样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气概。总之,他身上有正派、重情、温文尔雅等人文主义者为之讴歌的品质。 ⑵葛莱西安诺
他嫉恶如仇,易于激动,嬉笑怒骂,敢于斗争,和安东尼奥形成鲜明对比。 ⑶夏洛克
他是高利贷资本的代表,是一毛不拔的守财奴。但爱财如命的夏洛克在这场戏的开头却一反常态,不要比借款多几倍的还款,而要一块无用的人肉,可见其心胸狭窄,复仇心极重,一遇机会便要疯狂报复对他不利的人,非要置对手于死地不可,可见其冷酷无情。夏洛克对别人的谩骂反唇相讥,冷静和自信的态度活灵活现。败诉以后他又想要三倍的还款,贪婪的本性又复原了,守财奴的本相暴露无遗。 ⑷鲍西娅
这是作者极力歌颂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她是一个富豪贵族的孤女。她是个有学问、有修养的新时代的女性,她的谈吐文雅,又机智勇敢,她为了援助丈夫的朋友,女扮男装,作为出庭的法律顾问,判决夏洛克的案件,有胆有识,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置恶人于死地,大快人心。 鲍西娅夏洛克
必须割,法律许可,法庭判给
谋害公民 没收财产 彻底败诉
感受和归纳本文的语言艺术特色 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哥德说:“莎士比亚用生动的语言来使人感动。”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是绚丽多彩和质朴自然的巧妙结合,既有浓郁的诗意又有如话般的流畅的特点。词汇之丰富在世界古典作家中也是罕见的。 莎士比亚的语言优美动人,含义隽永,这和他在戏剧语言里运用自如地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分不开。仅这一场戏在人物对话里就使用了五、六种修辞手法。葛莱西安诺每复述一句夏洛克的话,都是对他痛快淋漓的冷嘲热讽。而那些赞美鲍西娅的话,则令夏洛克无地自容,让观众捧腹大笑,增加了轻松愉快的喜剧效果。 指出下列各句是谁说的话?运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⒈你这样没有慈悲之心,将来怎么能够希望人家对你慈悲呢? 这是公爵说的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想引起夏洛克对“慈悲”的思考,从而引导他放弃“一磅肉”的要求。 ⒉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这是夏洛克说的话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说明钱对他的重要性,活画出要钱不要命的守财奴的典型性格。《威尼斯商人》 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大约作于1596-1597年。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怎样认识这场戏的喜剧性?有夸张:一磅肉的荒唐要求,女扮男装与丈夫同时出庭;
有对比:人物性格对比;
有突转:鲍西娅抓住破绽制服夏洛克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一般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基于描写对象和手法的不同,可分为讽刺喜剧、抒情喜剧、荒诞喜剧和闹剧等样式。喜剧冲突的解决一般比较轻快,往往以代表进步力量的主人公获得胜利或如愿以偿为结局。
世界文学史上有四大吝啬鬼形象 :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小说家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还有就是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