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专题六 粗盐提纯
一、单选题
1.(2019·海南)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蒸馏
【答案】D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无需进行蒸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相关操作步骤及原理进行解答。
2.(2019九上·射阳期中)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可行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 CO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B NaCl 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C Cu粉 Fe粉 用磁铁吸出
D KCl KClO3 加入少量MnO2,加热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粗盐提纯;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CO通过灼热的CuO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不符合题意。
C、Fe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D、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2019·日照)将粗盐溶解、过滤,除去泥沙后,溶液中仍含有少量的CaCl2、MgCl2、Na2SO4,为除去这些杂质,需用到①BaCl2溶液 ②Na2CO3溶液 ③NaOH溶液三种试剂(为将杂质除尽所加试剂均稍过量,且过量物质须在后续操作中被除去),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加热蒸发,即可获得较为纯净的NaCl固体。以上三种试剂的加入顺序错误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答案】C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的沉淀和氯化钠,
氯化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的沉淀和氯化钠,
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的沉淀和氯化钠,
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的沉淀和氯化钠,
所加三种试剂均过量,故碳酸钠溶液必须在氯化钡溶液之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不共存;
镁离子与与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不共存;
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碳酸钙离子不共存;
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不共存。
根据所加三种试剂均过量,先除去镁离子或硫酸根离子,再除去钙离子,最后有盐酸进行除去碳酸根离子或氢氧根离子。
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
4.(2019·苏州)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取用粗盐 B. 溶解粗盐
C. 过滤粗盐水 D. 蒸干滤液
【答案】C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故A不符合题意;
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用量筒溶解固体,故B不符合题意;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C符合题意;
D、蒸发操作应用蒸发皿进行完成,故A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使用操作说明和粗盐提取相关实验的知识点进行解答。
二、填空题
5.(2019九上·青浦月考)精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不溶性杂质,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
①实验步骤包括:a 计算产率,b
过滤,c 溶解,d 蒸发,e 称量。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e, ,a(填写编号)。
②最后得到的精盐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③已知:产率= ×100%,某实验小组计算出的产率比其他组的产率低,你认为有哪些原因: 。
【答案】cbde;混合物;溶解时没有完全溶解(或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使得液体飞溅)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粗盐中氯化钠溶于水,杂质不溶于水,因此可通过称量、溶解、过滤、蒸发得到食盐,要计算产率,需称量粗盐及精盐的质量,因此步骤为ecbdea;
②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的杂质,不能除去其它可溶性杂质,故得到的精盐是混合物.
③造成产率偏低可能是因为精盐质量偏小,溶解时没有完全溶解或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使得液体飞溅都会造成精盐质量偏小。
【分析】 ① 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分析
② 根据提纯粗盐得到的精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分析
③ 根据粗盐提纯的注意事项分析
6.(2019九上·浦东期中)为了测定粗盐(混有少量的泥沙及可溶性杂质)中氯化钠的纯度,进行如下操作:
①a.计算产率,b.过滤,c.溶解,d.蒸发,e.称量粗盐,f.称量精盐。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a(填编号)。
②称量时正确的操作次序是 (填字母序号)。
a.校正,b.去皮,c.放称量纸,d.放食盐,e.读数
③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两次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写一点) 。
④最后得到的精盐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组别 1 2 3 4
产率 75% 65% 88% 72%
教师评价 偏低 偏低 偏高 偏低
⑤已知:产率= ×100%。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如下,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B.第2组: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
C.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D.第4组: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的边缘
【答案】ecbdf;acbde;漏斗;引流;滤纸破损;过滤的液体液面高于滤纸;承接滤液的烧杯不洁净;滤纸高于漏斗;混合物;A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①测定粗盐(混有少量的泥沙及可溶性杂质)中氯化钠的纯度,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称量粗盐、溶解、过滤、蒸发、称量精盐、计算产率,故正确顺序是ecbdf。②称量时正确的操作次序是校正、放称量纸、去皮、放食盐、读数,故正确的操作次序是acbde。③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两次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过滤的液体液面高于滤纸;承接滤液的烧杯不洁净;滤纸高于漏斗。④最后得到的精盐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⑤A、烧杯中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使精盐质量减小,产率偏低,故A正确;
B、没有蒸发干,精盐中含有水分,使精盐质量增大,产率偏高,故B错误;
C、滤液浑浊,使杂质混入了滤液中,致使精盐质量偏大,结果应偏高,故C正确;
D、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的边缘,使杂质混入了滤液中,致使精盐质量偏大,结果应偏高,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分析】 ① 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分析
② 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
③ 根据过滤及其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④ 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7.(2019九上·浦东月考)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少量泥沙,为了除去泥沙等不溶物。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粗盐提纯的操作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 ,玻璃棒在C中的作用是 。
(2)其中A的操作名称为 ,目的是为了除去 (填化学式)。该操作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还应采取的措施是 。
(3)其中B的操作名称为 ,该操作中雨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填编号):
(4)若在实验B过程中发现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
B.滤纸有破损
C.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D.滤纸高度超过了漏斗边缘
(5)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其纯度。发现结果偏高,其可能的原因是 (填编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答案】(1)CBA;搅拌加速溶解
(2)蒸发;H2O;当蒸发皿中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3)过滤;D
(4)A;C
(5)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1)粗盐提纯操作中,需要先将粗盐溶解,然后利用过滤除去难溶性的固体杂质,最后将滤液蒸干,得到精盐。故正确操作是CBA。玻璃棒在溶解过程中目的是搅拌加速溶解。(2)操作A名称是蒸发,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水得到氯化钠,操作过程中需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受热不均造成飞溅,当蒸发皿中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3)操作B的名称是过滤,需要将滤纸折叠成一面三层,一面一层的形状,故不会出现D情形。(4)过滤操作中需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滤纸应该紧贴漏斗内壁,目的就是为加快过滤速度。A、过滤过程中,滤纸中固体颗粒逐渐增多,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选项正确。
B、滤纸破损滤液会直接流入烧杯,速度加快,选项错误。
C、未紧贴漏斗内壁,选项正确。
D、滤纸高度超过了漏斗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无法过滤直接流入承接液体的烧杯中,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C(5)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部分食盐会在滤渣中,纯度会偏低,选项错误。
B、食盐飞溅,食盐直接减少,因此纯度也会偏低,选项错误。
C、蒸发后,精盐潮湿,质量偏大,纯度偏大,选项正确。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食盐直接减少,因此纯度也会偏低,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先溶解、在过滤后蒸发分析
(2)根据蒸发的操作分析
(3)根据过滤的操作分析
(4)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分析
(5)A、 食盐没有全部溶解会导致结果偏小
B、 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导致溶质质量减小
C、 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使得结果偏大
D、 器皿上沾有的精盐 会导致精盐质量减小
三、实验探究题
8.(2020九上·新泰期末)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实验前先通入CO的目的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乙实验中,观察到 ,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3)丙实验中,若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其正确的操作步骤为 (填序号),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3CO+Fe2O3 2Fe+3CO2
(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①④⑤;偏大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1)甲实验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玻璃管中含有空气,一氧化碳和热的空气接触会发生爆炸,因此实验前要先通一氧化碳,目的是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反应的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 ;
(2)乙实验是将酚酞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然后滴入稀盐酸,碱与酚酞变红色,滴加稀硫酸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是中性的,因此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丙实验中,若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其正确的操作步骤为 溶解、过滤、蒸发,因此为 ①④⑤ ,量筒俯视读数,读取的数比实际的大,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除以溶液质量,因此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酚酞遇碱变红色,与中性和酸性物质不变色分析
(3)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及配置溶液的注意事项分析
9.(2019九上·青浦月考)某同学通过下列实验步骤测定粗盐中(假定只含不溶性杂质)氯化钠的百分含量,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称取粗盐样品W克,称量时应在托盘上各先 后 (填“放称量纸”、“按去皮键”)。
(2)将粗盐溶于适量蒸馏水,溶解时应在 (填名称)里进行,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 。
(3)过滤。开始时学生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按从上向下顺序指出图中的错误:①过滤时没有使用 引流,② 没有紧靠烧杯内壁。学生纠正错误后,进行正确过滤。
(4)将滤液加热蒸发,加热蒸发滤液应在 (填仪器名称)中进行,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
(5)计算粗盐的纯度,蒸发后得到纯净NaCl固体W1克,则盐的纯度为 ×100%(写计算式)。
【答案】(1)放称量纸;按去皮键
(2)烧杯;搅拌,加速溶解
(3)玻璃棒;漏斗下端
(4)蒸发皿;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5)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粗盐提纯;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测定粗盐中(假定只含不溶性杂质)氯化钠的百分含量:(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称取粗盐样品W克,称量时应在托盘上各先放称量纸后按去皮键。(2)将粗盐溶于适量蒸馏水,溶解时应在烧杯里进行,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3)过滤。观察图中所示操作发现以下错误:①过滤时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②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4)将滤液加热蒸发,加热蒸发滤液应在蒸发皿中进行,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5)计算粗盐的纯度,蒸发后得到纯净NaCl固体W1克,粗盐样品W克,则盐的纯度为 。
【分析】(1)根据电子天平称量药品的方法分析;
(2)根据溶解的操作、玻璃棒的应用分析;
(3)根据过滤的操作及注意事项分析;
(4)根据蒸发的操作及注意事项分析;
(5)根据盐的纯度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
10.(2019·桂林)实验课上,老师知道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邀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粗盐的提纯
(查阅资料)
①粗盐中含有泥沙及少量可溶性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
②Ba(OH)2是一种易溶于水的强碱。
(主要玻璃仪器)量筒、烧杯、漏斗、玻璃棒、胶头滴管、酒精灯
(主要试剂)粗盐样品、稀盐酸、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蒸馏水
(1)(实验过程)
步骤及目的 过程及说明
一、去除粗盐 中的泥沙 1.称取粗盐样品10.0g,用蒸馏水充分溶解 2.过滤去除泥沙的溶液I 以上两步操作中均需要使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溶解时: ; 过滤时: 。
二、去除可溶 性杂质 将溶液I按如图流程图进行处理: 1、加入“过量NaOH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过滤后,所得的滤渣成分有 种。 3、判断“稀盐酸适量”的方法是 。
三、获得产品 将溶液Ⅱ注入 (填仪器名称)中,蒸发结晶,观察到 ,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装置完全冷却后,获得干燥的产品9.4g。
四、数据处理 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94%
(2)(结果与反思)
实验操作、试剂和装置均不存在问题,老师却指出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是94%,原因是 。
(3)小明提出,如果步骤二中只调换“过量的NaOH溶液”与“过量的BaCl2溶液”的加入顺序,对除杂结果也不会产生影响,你 (填“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
【答案】(1)加速溶解;引流;2NaOH+MgCl2=Mg(OH)2↓+2NaCl;4;盐酸逐滴加入至刚好不再产生气泡;蒸发皿;有大量晶体析出(或有少量液体剩余)
(2)提纯过程中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3)同意
【知识点】粗盐提纯;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实验过程]一、以上两步操作中均需要使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溶解时:加快溶解速率;过滤时:引流;二、1、加入“过量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MgCl2=Mg(OH)2↓+2NaCl;2、过滤后,所得的滤渣成分有4种,即氢氧化钠和氯化镁生成的氢氧化镁、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钡、碳酸钠和氯化钙生成的碳酸钙、碳酸钠和过量的氯化钡生成的碳酸钡;3、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加入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后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产生气泡,判断“稀盐酸适量”的方法是:盐酸逐滴加入至刚好不再产生气泡;三、获蒸发结晶时,将溶液Ⅱ注入蒸发皿中,蒸发结晶,观察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或有少量液体剩余)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装置完全冷却后,获得干燥的产品9.4g。[结果与反思]1.实验操作、试剂和装置均不存在问题,老师却指出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是94%,原因是提纯过程中反应生成了氯化钠;2.如果步骤二中只调换“过量的NaOH溶液”与“过量的BaCl2溶液”的加入顺序,对除杂结果也不会产生影响,同意小明的观点,这是因为只要碳酸钠溶液的加入顺序在氯化钡溶液之后就不影响实验结果。
【分析】(1)根据溶解和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分析;根据碱和盐的混合溶液加入盐酸时,盐酸与碱先反应然后再与盐反应分析;
(2)根据粗盐提纯的过程分析,因除杂过程生成氯化钠所以所得氯化钠比原氯化钠质量多;
(3)根据除杂时氯化钡溶液只要加在碳酸钠溶液前即可分析。
11.(2019·泰安)化学是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的科学。从海水中提取镁、制“碱”,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结合下列流程图(其中部分操作和条件已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
(1)提纯物质常用转化的方法,就是将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而除去。粗盐中含有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通过步骤Ⅰ,再利用过滤操作进行除杂。步骤Ⅰ加入下列三种溶液的先后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
a.稍过量的Na2CO3溶液
b.稍过量的BaCl2溶液
c.稍过量的NaOH溶液
(2)母液中有MgCl2,却经历了步骤Ⅳ、Ⅴ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 ;
(3)步骤Ⅱ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这样做的目的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的重要途径。上述流程图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答案】(1)cba(或bca或bac)
(2)富集、提纯MgCl2
(3)促进碳酸氢钠的生成与析出;NaCl+H2O+CO2+NH3=NH4Cl+NaHCO3
(4)置换反应
【知识点】粗盐提纯;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除去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的顺序是除氯化钙,必须在除硫酸钠之后,因为过量的BaCl2溶液,可以用除氯化钙的过量的Na2CO3溶液,一起除去,而除氯化镁的顺序,可以在任何位置,故填写:cba(或bca或bac);(2) 母液中除了含有MgCl2,还含有其他杂质,为了提纯、富集MgCl2需利用步骤Ⅳ、Ⅴ的转化过程,故填写:富集、提纯MgCl2;(3) 步骤Ⅱ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是为了促进碳酸氢钠的生成与析出,故填写:促进碳酸氢钠的生成与析出;
步骤Ⅱ的反应是: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和氨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NaCl+H2O+CO2+NH3=NH4Cl+NaHCO3;(4)由图可知,步骤Ⅰ为复分解反应,步骤III为分解反应,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故填写:置换反应
【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分析,加入试剂除杂时注意所加的量,最终要保证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杂质;
(2)根据转化过程中生成原物质可更多的得到该物质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能被碱性溶液更多吸收分析;
(4)根据置换反应定义分析,置换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1 / 1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专题六 粗盐提纯
一、单选题
1.(2019·海南)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蒸馏
2.(2019九上·射阳期中)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可行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 CO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B NaCl 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C Cu粉 Fe粉 用磁铁吸出
D KCl KClO3 加入少量MnO2,加热
A.A B.B C.C D.D
3.(2019·日照)将粗盐溶解、过滤,除去泥沙后,溶液中仍含有少量的CaCl2、MgCl2、Na2SO4,为除去这些杂质,需用到①BaCl2溶液 ②Na2CO3溶液 ③NaOH溶液三种试剂(为将杂质除尽所加试剂均稍过量,且过量物质须在后续操作中被除去),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加热蒸发,即可获得较为纯净的NaCl固体。以上三种试剂的加入顺序错误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4.(2019·苏州)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取用粗盐 B. 溶解粗盐
C. 过滤粗盐水 D. 蒸干滤液
二、填空题
5.(2019九上·青浦月考)精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不溶性杂质,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
①实验步骤包括:a 计算产率,b
过滤,c 溶解,d 蒸发,e 称量。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e, ,a(填写编号)。
②最后得到的精盐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③已知:产率= ×100%,某实验小组计算出的产率比其他组的产率低,你认为有哪些原因: 。
6.(2019九上·浦东期中)为了测定粗盐(混有少量的泥沙及可溶性杂质)中氯化钠的纯度,进行如下操作:
①a.计算产率,b.过滤,c.溶解,d.蒸发,e.称量粗盐,f.称量精盐。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a(填编号)。
②称量时正确的操作次序是 (填字母序号)。
a.校正,b.去皮,c.放称量纸,d.放食盐,e.读数
③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两次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写一点) 。
④最后得到的精盐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组别 1 2 3 4
产率 75% 65% 88% 72%
教师评价 偏低 偏低 偏高 偏低
⑤已知:产率= ×100%。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如下,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B.第2组: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
C.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D.第4组: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的边缘
7.(2019九上·浦东月考)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少量泥沙,为了除去泥沙等不溶物。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粗盐提纯的操作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 ,玻璃棒在C中的作用是 。
(2)其中A的操作名称为 ,目的是为了除去 (填化学式)。该操作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还应采取的措施是 。
(3)其中B的操作名称为 ,该操作中雨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填编号):
(4)若在实验B过程中发现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
B.滤纸有破损
C.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D.滤纸高度超过了漏斗边缘
(5)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其纯度。发现结果偏高,其可能的原因是 (填编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三、实验探究题
8.(2020九上·新泰期末)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实验前先通入CO的目的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乙实验中,观察到 ,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3)丙实验中,若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其正确的操作步骤为 (填序号),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偏大”或“偏小”)
9.(2019九上·青浦月考)某同学通过下列实验步骤测定粗盐中(假定只含不溶性杂质)氯化钠的百分含量,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称取粗盐样品W克,称量时应在托盘上各先 后 (填“放称量纸”、“按去皮键”)。
(2)将粗盐溶于适量蒸馏水,溶解时应在 (填名称)里进行,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 。
(3)过滤。开始时学生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按从上向下顺序指出图中的错误:①过滤时没有使用 引流,② 没有紧靠烧杯内壁。学生纠正错误后,进行正确过滤。
(4)将滤液加热蒸发,加热蒸发滤液应在 (填仪器名称)中进行,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
(5)计算粗盐的纯度,蒸发后得到纯净NaCl固体W1克,则盐的纯度为 ×100%(写计算式)。
10.(2019·桂林)实验课上,老师知道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邀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粗盐的提纯
(查阅资料)
①粗盐中含有泥沙及少量可溶性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
②Ba(OH)2是一种易溶于水的强碱。
(主要玻璃仪器)量筒、烧杯、漏斗、玻璃棒、胶头滴管、酒精灯
(主要试剂)粗盐样品、稀盐酸、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蒸馏水
(1)(实验过程)
步骤及目的 过程及说明
一、去除粗盐 中的泥沙 1.称取粗盐样品10.0g,用蒸馏水充分溶解 2.过滤去除泥沙的溶液I 以上两步操作中均需要使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溶解时: ; 过滤时: 。
二、去除可溶 性杂质 将溶液I按如图流程图进行处理: 1、加入“过量NaOH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过滤后,所得的滤渣成分有 种。 3、判断“稀盐酸适量”的方法是 。
三、获得产品 将溶液Ⅱ注入 (填仪器名称)中,蒸发结晶,观察到 ,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装置完全冷却后,获得干燥的产品9.4g。
四、数据处理 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94%
(2)(结果与反思)
实验操作、试剂和装置均不存在问题,老师却指出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是94%,原因是 。
(3)小明提出,如果步骤二中只调换“过量的NaOH溶液”与“过量的BaCl2溶液”的加入顺序,对除杂结果也不会产生影响,你 (填“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
11.(2019·泰安)化学是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的科学。从海水中提取镁、制“碱”,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结合下列流程图(其中部分操作和条件已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
(1)提纯物质常用转化的方法,就是将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而除去。粗盐中含有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通过步骤Ⅰ,再利用过滤操作进行除杂。步骤Ⅰ加入下列三种溶液的先后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
a.稍过量的Na2CO3溶液
b.稍过量的BaCl2溶液
c.稍过量的NaOH溶液
(2)母液中有MgCl2,却经历了步骤Ⅳ、Ⅴ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 ;
(3)步骤Ⅱ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这样做的目的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的重要途径。上述流程图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无需进行蒸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相关操作步骤及原理进行解答。
2.【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粗盐提纯;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CO通过灼热的CuO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不符合题意。
C、Fe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D、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答案】C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的沉淀和氯化钠,
氯化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的沉淀和氯化钠,
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的沉淀和氯化钠,
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的沉淀和氯化钠,
所加三种试剂均过量,故碳酸钠溶液必须在氯化钡溶液之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不共存;
镁离子与与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不共存;
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碳酸钙离子不共存;
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不共存。
根据所加三种试剂均过量,先除去镁离子或硫酸根离子,再除去钙离子,最后有盐酸进行除去碳酸根离子或氢氧根离子。
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
4.【答案】C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故A不符合题意;
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用量筒溶解固体,故B不符合题意;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C符合题意;
D、蒸发操作应用蒸发皿进行完成,故A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使用操作说明和粗盐提取相关实验的知识点进行解答。
5.【答案】cbde;混合物;溶解时没有完全溶解(或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使得液体飞溅)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粗盐中氯化钠溶于水,杂质不溶于水,因此可通过称量、溶解、过滤、蒸发得到食盐,要计算产率,需称量粗盐及精盐的质量,因此步骤为ecbdea;
②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的杂质,不能除去其它可溶性杂质,故得到的精盐是混合物.
③造成产率偏低可能是因为精盐质量偏小,溶解时没有完全溶解或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使得液体飞溅都会造成精盐质量偏小。
【分析】 ① 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分析
② 根据提纯粗盐得到的精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分析
③ 根据粗盐提纯的注意事项分析
6.【答案】ecbdf;acbde;漏斗;引流;滤纸破损;过滤的液体液面高于滤纸;承接滤液的烧杯不洁净;滤纸高于漏斗;混合物;A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①测定粗盐(混有少量的泥沙及可溶性杂质)中氯化钠的纯度,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称量粗盐、溶解、过滤、蒸发、称量精盐、计算产率,故正确顺序是ecbdf。②称量时正确的操作次序是校正、放称量纸、去皮、放食盐、读数,故正确的操作次序是acbde。③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两次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过滤的液体液面高于滤纸;承接滤液的烧杯不洁净;滤纸高于漏斗。④最后得到的精盐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⑤A、烧杯中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使精盐质量减小,产率偏低,故A正确;
B、没有蒸发干,精盐中含有水分,使精盐质量增大,产率偏高,故B错误;
C、滤液浑浊,使杂质混入了滤液中,致使精盐质量偏大,结果应偏高,故C正确;
D、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的边缘,使杂质混入了滤液中,致使精盐质量偏大,结果应偏高,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分析】 ① 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分析
② 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
③ 根据过滤及其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④ 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7.【答案】(1)CBA;搅拌加速溶解
(2)蒸发;H2O;当蒸发皿中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3)过滤;D
(4)A;C
(5)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1)粗盐提纯操作中,需要先将粗盐溶解,然后利用过滤除去难溶性的固体杂质,最后将滤液蒸干,得到精盐。故正确操作是CBA。玻璃棒在溶解过程中目的是搅拌加速溶解。(2)操作A名称是蒸发,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水得到氯化钠,操作过程中需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受热不均造成飞溅,当蒸发皿中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3)操作B的名称是过滤,需要将滤纸折叠成一面三层,一面一层的形状,故不会出现D情形。(4)过滤操作中需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滤纸应该紧贴漏斗内壁,目的就是为加快过滤速度。A、过滤过程中,滤纸中固体颗粒逐渐增多,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选项正确。
B、滤纸破损滤液会直接流入烧杯,速度加快,选项错误。
C、未紧贴漏斗内壁,选项正确。
D、滤纸高度超过了漏斗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无法过滤直接流入承接液体的烧杯中,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C(5)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部分食盐会在滤渣中,纯度会偏低,选项错误。
B、食盐飞溅,食盐直接减少,因此纯度也会偏低,选项错误。
C、蒸发后,精盐潮湿,质量偏大,纯度偏大,选项正确。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食盐直接减少,因此纯度也会偏低,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先溶解、在过滤后蒸发分析
(2)根据蒸发的操作分析
(3)根据过滤的操作分析
(4)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分析
(5)A、 食盐没有全部溶解会导致结果偏小
B、 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导致溶质质量减小
C、 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使得结果偏大
D、 器皿上沾有的精盐 会导致精盐质量减小
8.【答案】(1)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3CO+Fe2O3 2Fe+3CO2
(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①④⑤;偏大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1)甲实验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玻璃管中含有空气,一氧化碳和热的空气接触会发生爆炸,因此实验前要先通一氧化碳,目的是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反应的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 ;
(2)乙实验是将酚酞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然后滴入稀盐酸,碱与酚酞变红色,滴加稀硫酸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是中性的,因此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丙实验中,若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其正确的操作步骤为 溶解、过滤、蒸发,因此为 ①④⑤ ,量筒俯视读数,读取的数比实际的大,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除以溶液质量,因此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酚酞遇碱变红色,与中性和酸性物质不变色分析
(3)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及配置溶液的注意事项分析
9.【答案】(1)放称量纸;按去皮键
(2)烧杯;搅拌,加速溶解
(3)玻璃棒;漏斗下端
(4)蒸发皿;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5)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粗盐提纯;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测定粗盐中(假定只含不溶性杂质)氯化钠的百分含量:(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称取粗盐样品W克,称量时应在托盘上各先放称量纸后按去皮键。(2)将粗盐溶于适量蒸馏水,溶解时应在烧杯里进行,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3)过滤。观察图中所示操作发现以下错误:①过滤时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②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4)将滤液加热蒸发,加热蒸发滤液应在蒸发皿中进行,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5)计算粗盐的纯度,蒸发后得到纯净NaCl固体W1克,粗盐样品W克,则盐的纯度为 。
【分析】(1)根据电子天平称量药品的方法分析;
(2)根据溶解的操作、玻璃棒的应用分析;
(3)根据过滤的操作及注意事项分析;
(4)根据蒸发的操作及注意事项分析;
(5)根据盐的纯度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
10.【答案】(1)加速溶解;引流;2NaOH+MgCl2=Mg(OH)2↓+2NaCl;4;盐酸逐滴加入至刚好不再产生气泡;蒸发皿;有大量晶体析出(或有少量液体剩余)
(2)提纯过程中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3)同意
【知识点】粗盐提纯;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实验过程]一、以上两步操作中均需要使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溶解时:加快溶解速率;过滤时:引流;二、1、加入“过量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MgCl2=Mg(OH)2↓+2NaCl;2、过滤后,所得的滤渣成分有4种,即氢氧化钠和氯化镁生成的氢氧化镁、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钡、碳酸钠和氯化钙生成的碳酸钙、碳酸钠和过量的氯化钡生成的碳酸钡;3、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加入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后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产生气泡,判断“稀盐酸适量”的方法是:盐酸逐滴加入至刚好不再产生气泡;三、获蒸发结晶时,将溶液Ⅱ注入蒸发皿中,蒸发结晶,观察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或有少量液体剩余)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装置完全冷却后,获得干燥的产品9.4g。[结果与反思]1.实验操作、试剂和装置均不存在问题,老师却指出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是94%,原因是提纯过程中反应生成了氯化钠;2.如果步骤二中只调换“过量的NaOH溶液”与“过量的BaCl2溶液”的加入顺序,对除杂结果也不会产生影响,同意小明的观点,这是因为只要碳酸钠溶液的加入顺序在氯化钡溶液之后就不影响实验结果。
【分析】(1)根据溶解和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分析;根据碱和盐的混合溶液加入盐酸时,盐酸与碱先反应然后再与盐反应分析;
(2)根据粗盐提纯的过程分析,因除杂过程生成氯化钠所以所得氯化钠比原氯化钠质量多;
(3)根据除杂时氯化钡溶液只要加在碳酸钠溶液前即可分析。
11.【答案】(1)cba(或bca或bac)
(2)富集、提纯MgCl2
(3)促进碳酸氢钠的生成与析出;NaCl+H2O+CO2+NH3=NH4Cl+NaHCO3
(4)置换反应
【知识点】粗盐提纯;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除去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的顺序是除氯化钙,必须在除硫酸钠之后,因为过量的BaCl2溶液,可以用除氯化钙的过量的Na2CO3溶液,一起除去,而除氯化镁的顺序,可以在任何位置,故填写:cba(或bca或bac);(2) 母液中除了含有MgCl2,还含有其他杂质,为了提纯、富集MgCl2需利用步骤Ⅳ、Ⅴ的转化过程,故填写:富集、提纯MgCl2;(3) 步骤Ⅱ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是为了促进碳酸氢钠的生成与析出,故填写:促进碳酸氢钠的生成与析出;
步骤Ⅱ的反应是: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和氨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NaCl+H2O+CO2+NH3=NH4Cl+NaHCO3;(4)由图可知,步骤Ⅰ为复分解反应,步骤III为分解反应,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故填写:置换反应
【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分析,加入试剂除杂时注意所加的量,最终要保证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杂质;
(2)根据转化过程中生成原物质可更多的得到该物质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能被碱性溶液更多吸收分析;
(4)根据置换反应定义分析,置换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