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3 18:28:4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泣涕(tì) 蒜瓣(suàn) B.汤匙(shí) 熬粥(āo)
C.机杼(shū) 初旬(xún) D.杂拌儿(bàn) 公侯(hòu)
2.下列对加点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纤纤擢素手(白皙) B.泣涕零如雨(落下)
C.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天的京城)D.中庭地白树栖鸦(家庭里)
3.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清明节。
B.托你的福,我的令妹找了一份非常满意的工作。
C.七夕节的别称有女儿节、七月七、乞巧节。与七夕有关的诗句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D.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雅人四好:琴棋书画;花中四君子:梅兰竹松。
4.下列四句中,与“风来花自舞”对仗最工整的一句是( )
A.千树落花红 B.云傍马头生 C.山高月上迟 D.春到鸟能言
5.下面和“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一句写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B.天一擦黑,鞭炮就迫不及待地挤上来凑热闹。
C.在这些粗壮的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
二、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1)我吃jiǎo zi( )的时候,特别爱蘸cù( )。
(2)每年là bā jié( ),妈妈都会áo zhōu( )给我们吃,弟弟总是拿起tānɡ chí( )lánɡ tūn hǔ yàn( )地吃起来。
(3)hóu( )老师声情并茂地给我们朗读了《牛郎织女》这篇wén zhānɡ( )。
2.夏日夜晚,望着夜空里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我会想起诗句“盈盈一水间,________”;月圆之夜,唐代诗人王建感慨“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寒食之夜,诗人韩翃用“________,______”来讽刺权贵。
3.古人告诫我们:“______,_______!”少年是做学问的最好时光,切勿荒废。
4.根据意思,在括号中填入与加点词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
节日期间,北京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故宫国务院人头攒动。八达岭长城( ),南锣鼓巷( ),什刹海( )。
5.写一写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
过年吃年糕:__________ 过年守岁:___________
过年吃鱼:___________中秋节吃月饼:___________
建筑上雕刻蝙蝠: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片段一】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选自沈从文《腊八粥》)
【片段二】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中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小孩子们在饺子下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选自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片段三】对联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那时候的对联和现在不同,都是买来大红纸请人手写的。父亲的书法很好,是我们村里知名的先生,所以到我家来求父亲写对联的人都排成了队,过年的这两天是父亲最忙碌的时候。我在旁边地看着那黑亮亮的毛笔字写在红纸上,有说不出的羡慕。当红红的对联贴到墙上门上,那个喜庆啊,年的气氛立刻就出来了。(选自老舍《过年》)
1.请根据以上三个片段,照样子完成填空。
片段一写的是腊八节喝腊八粥的故事。
片段二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片段三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都是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以上三个片段中,各有一个体现出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事物,它们分别是( )
A.腊八粥、饺子、对联 B.小米饭、饺子、对联
C.腊八粥、鞭炮、对联 D.对联、饺子、腊八粥
3.读三个片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详细的,完成练习。
A.通过具体事例和描写人物的神态、心理把事情写详细。
B.通过场景和描写人物的言行表现民风民俗。
C.用拟人的方法描写食物的色、香、味,令人垂涎三尺。
片段一______ 片段二______ 片段三______
4.请仿照相关片段的写法,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一个,试着写一写。
月饼 粽子 元宵 赛龙舟 猜灯谜 舞狮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端午日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 )、手脚( )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
比赛开始了,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且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节选自沈从文的《边城》,有删改)
1.对第1自然段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不”的意思是“没有一个不是”,表示双重否定。
B.三个“莫不”展现了茶峒端午日赛龙舟人人参与的热闹场景。
C.三个“莫不”为下文写龙舟竞渡为什么如此吸引人设置了悬念。
D.三个“莫不”是说人们都很忙,没有时间去关注龙舟比赛。
2.填到第2自然段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健康 伶俐 B.结实 伶俐 C.结实 灵敏 D.健康 灵敏
3.第3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中关于作者穿插的“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从侧面烘托了龙舟竞赛激烈、火热的盛况。
B.留下“空白”,把那“种种情形”留给读者去发挥想象。
C.留下“空白”,看读者是否知晓小说中的梁红玉水战擂鼓的故事。
D.这是作者由眼前的景象展开的联想,表现出龙舟竞赛场面的热烈。
4.下面对短文中描写的茶峒人过端午节的场面,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短文具体写了茶峒人在端午日尽情享用鱼、肉的场面。
B.短文细致描写了茶峒人倾城而出到河边观看划船的场面。
C.短文细致刻画了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渡的盛大场面。
D.短文简略描写了赛船过后军民在河中游泳追鸭子的场面。
5.短文描写茶峒人过端午节的盛况,展现了当地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茶峒人( )的精神面貌。
A.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B.奋发向上、合作争先
C.不怕困难、积极乐观 D.辛勤劳动、崇尚科学
6.短文对以下内容,描写得最详细具体的是( ),为什么这样安排?
A.茶峒人去看划船比赛 B.龙船的样式 C.船与船的竞赛 D.人与鸭子的竞赛
这样安排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仔细研读短文,再对照插图,你会发现图与文并不相符。在哪一点上不相符呢?请你简要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
主题:家乡的风俗
提示: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所谓经历。题目自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答案
1、 选择题
1、A 2、D 3、C 4、D 5、A
二、积累运用
1、(1)饺子 醋
(2)腊八节 熬粥 汤匙 狼吞虎咽
(3)侯 文章
2、脉脉不得语 不知秋思落谁家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人山人海 摩肩接踵 人流如潮
5、万事如意年年高 珍爱光阴 年年有余 团团圆圆 福气临门
三、阅读理解
(一)
1、除夕夜吃饺子和拜年拿压岁钱的事
过年写对联,贴对联
传统节日里的民风民俗趣事
2、(A)
3、C B A
4、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二)
1、D 2、B 3、C 4、A 5、B
6、C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最盛大、最热闹的民俗活动,也是做能体现茶峒人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精神面貌,因此刻画的最细致具体。
7、插图中擂鼓的人站在船头;而文中茶峒人赛龙舟时,擂鼓指挥划桨节奏的人多坐在船只中部,不是站在船头来指挥。
四、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