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积累与能力拓展练习期末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积累与能力拓展练习期末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5-13 17:00:2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积累与能力拓展练习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22五上·浦城期末)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点燃的蜡烛 B.阳光下的镜子 C.月亮
【答案】A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根据对光源的认识,萤火虫、点燃的火柴、太阳、都是光源,没有点燃的蜡烛、镜子、打火机不属于光源。
2.(2022五上·浦城期末)下列情景中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的是(  )。
A.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
B.光照射到平面镜上
C.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
【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从空气垂直水面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将不变,光的传播速度将变小,故A选项正确;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都会发生改变。
3.(2022五上·浦城期末)某地区地形高低起伏较小、坡度较缓,有连绵不断的平缓山丘。下列地形的特点与这段描述相符的是(  )。
A.丘陵 B.山地 C.平原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丘陵地形由各种岩类组成的坡面组合体 ,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丘陵坡度一般较低缓、切割破碎、无一定方向,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
4.(2022五上·浦城期末)下列关于三棱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棱镜是横截面为三角形的不透明物体
B.不同颜色的光在三棱镜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
C.三棱镜能将白光分解成红' 橙' 灰' 绿' 蓝' 靛' 紫七种颜色的光
【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三棱镜是光学上横截面为三角形的透明体。它是由透明材料作成的截面呈三角形的光学仪器,属于色散棱镜的一种,不同颜色的光在三棱镜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能够使复色光在通过棱镜时发生色散。
5.(2022五上·浦城期末)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6. 4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B.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能准确预测地震
C.发生地震时应迅速到房屋内躲避
【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A是正确的选项;B错误,现代科学技术还不能能准确预测地震;C错误,发生地震时不能到房屋内躲避。
6.(2022五上·浦城期末)我们能用水、太阳、摆等计时,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  )
A.取材比较方便 B.运动有规律 C.持续时间比较长
【答案】B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我们能用水、太阳、摆等计时,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运动有规律。
7.(2022五上·浦城期末)人体的每个部位的作用都不同,生活中一些物体和我们身体中的骨、关节、肌肉的作用相似,对下列物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台灯的蛇皮管类似于人体的骨
B.门窗上的合页类似于关节
C.吊车的液压动力部分起到类似于骨的支撑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A、台灯的蛇皮管类似人体的脊柱,说法正确;
B、门窗上的合页类以关节,说法正确;
C、吊车的液压动力部分起到类似骨略的支撑作用,说法错误,应该是类似于肌肉的动力作用。
8.(2022五上·浦城期末)神经系统包括(  )
A.脑和脊髓
B.大脑、小脑、脑干
C.脑、脊髓以及和它们相连的周围神经系统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9.(2022五上·浦城期末)路路想做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结果每分钟摆了 65次,正确的调整方法是 (  )。
A.增加摆锤质量 B.增加摆绳长度 C.减少摆绳长度
【答案】B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制作钟摆
【解析】【分析】根据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想做一个一分种摆动60次的摆,结果每分钟摆65次,要让摆摆动变馒,应该增加摆绳长度。
10.(2022五上·浦城期末)洒水车在路面洒水之后,路面上空会悬浮大量的细小的水珠,阳光通过时可能会出现一条彩虹,这是(  )现象。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是由于阳光射到空气的小水滴里,发生光的折射造成的。小水滴起到了三棱镜作用,太阳光发生了色散现象,太阳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就成了我们看到的彩虹。
11.(2022五上·浦城期末)关于地球内部的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可知,地球内部是运动的
B.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C.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海啸
【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慢;外层是地壳。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极少数地震发生在(上地慢)内,地震都发生在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12.(2022五上·浦城期末)当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宽广平缓的平原时,携带泥沙的能力会(  )
A.保持不变 B.逐渐变弱 C.逐渐变强
【答案】B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过,坡度大流速快,对土地的侵蚀严重,水中携带的泥沙较多;流到宽广平缓的平原时,河床变宽,流速变慢,对土地的侵蚀减小,发生沉积现象,河水携带的泥沙减少。
13.(2022五上·浦城期末)沙漠中有一些岩石形似拱门(如图所示),它们是由于(  )的作用侵蚀形成的。
A.风 B.水 C.海浪
【答案】A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 地质奇观世界十大天然拱门 天然拱门,又称天然拱桥,是一种天然形成的地质现象一 一因水蚀和风化等原因造成的天然通道穿过岩石下方, 最终形成拱形的岩石构造。
14.(2022五上·浦城期末)滴漏实验中,漏完100毫升水刚好用了 150秒。请预测,漏出最开始的2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  )
A.大于30秒 B.小于30秒 C.等于30秒
【答案】B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滴漏实验中,漏完100毫升水刚好用了150秒,2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平均30秒,前20毫升水因为水的压力大,滴得快一些,所需的时间少一点,随着数量的减少,滴速变慢,B符合题意。
15.(2022五上·浦城期末)沙漏也叫沙钟,是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沙漏用来测量时间的原理是(  )
A.每次上玻璃球中的沙子全部流到下玻璃球所需的时间相同
B.每次上玻璃球中的沙子全部流到下玻璃球所需的时间不同
C.沙子往下流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答案】A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 沙漏计时器的原理与漏刻大体相同,它是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每次上面玻璃球中的沙子全部流到下面玻璃球所需的时间相同。
二、作图题。
16.(2022五上·浦城期末)画出光碰到镜子后的传播路线。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17.(2022五上·浦城期末)不移动各物体的位置,使手电筒的光照到挡板后的小球上,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照到平面镜上会发生反射,反射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图中借助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让光越过障碍物。
三、实验探究题。
18.(2022五上·浦城期末)神经系统在人体内担负着指挥和协调工作。
(1)将脑的结构补充完整。
(2)上图中控制人体的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的是具有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作用的是   。(均填序号)
(3)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都回到教室。这个过程中信号的正确传递顺序为   (填序号)
①神经中枢做出回到教室的指令②将信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③将指令通过传出神经传递给脚④耳朵接收到铃声信号⑤脚做出回到教室的反应
【答案】(1)
(2)①③
(3)④②①③⑤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大脑控制着人的运动语言等多种活动,小脑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上课铃响,耳朵上的感受器接收铃声刺微,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作出回教室的指令,传出神经将指令传递给脚,脚做出回到教室的反应。
19.(2022五上·浦城期末)根据“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模拟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研究降雨的侵蚀作用。
实验材料:泥土、有颜色的沙子、报纸、小桶、自制喷壶、塑料盒、水。
实验步骤:①塑料盒底下铺报纸,在塑料盒里动手制作一个小山丘模型。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 沙子,记录土壤样子。
②用喷壶中的水喷洒小山丘的顶部,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观察土壤和带颜色的 沙子分别怎样移动,记录土壤样子。
③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发生的变化。用图画描绘出实验前后土壤的样子。
实验结论:( )会把地表松散的土壤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1)把上述实验结论补充完整   。
(2)根据模拟实验连线。
塑料盒收集的水 雨水
喷壶中的水 自然界中的地形
塑料盒中的小山丘 在地面流动的水
(3)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的目的是   
(4)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关于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
A.雨水在地面流动时,会侵蚀土壤
B.雨水汇集到低洼处形成较强水流后,侵蚀作用变弱
C.挤压喷壶的手越用力,土壤被雨水侵蚀得越厉害
【答案】(1)雨水
(2)
(3)便于观察现象
(4)B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1)实验结论:雨水降落的力量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就被带走了,这就是雨水对土壤的侵蚀;雨水会把地表松散的土壤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2)根据模拟实验可知,用塑料盒收集的水,模拟在地面流动的水;用喷壶中的水模拟雨水;塑料盒中的小山丘模拟自然界中的地形。
(3)为了便于观察现象,可以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
(4)结合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可知:
A.雨水在地面流动时,会侵蚀土壤,流动速度越快,侵蚀作用越强,故A选项正确;
B.雨水汇集到低洼处形成较强水流后,侵蚀作用变强,雨水流动速度越快,侵蚀作用越强,故B选项错
误;
C挤压喷壶的手越用力,土壤被雨水侵蚀得越厉害,故B选项正确;
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符合题意的选项应为B。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积累与能力拓展练习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22五上·浦城期末)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点燃的蜡烛 B.阳光下的镜子 C.月亮
2.(2022五上·浦城期末)下列情景中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的是(  )。
A.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
B.光照射到平面镜上
C.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
3.(2022五上·浦城期末)某地区地形高低起伏较小、坡度较缓,有连绵不断的平缓山丘。下列地形的特点与这段描述相符的是(  )。
A.丘陵 B.山地 C.平原
4.(2022五上·浦城期末)下列关于三棱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棱镜是横截面为三角形的不透明物体
B.不同颜色的光在三棱镜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
C.三棱镜能将白光分解成红' 橙' 灰' 绿' 蓝' 靛' 紫七种颜色的光
5.(2022五上·浦城期末)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6. 4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B.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能准确预测地震
C.发生地震时应迅速到房屋内躲避
6.(2022五上·浦城期末)我们能用水、太阳、摆等计时,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  )
A.取材比较方便 B.运动有规律 C.持续时间比较长
7.(2022五上·浦城期末)人体的每个部位的作用都不同,生活中一些物体和我们身体中的骨、关节、肌肉的作用相似,对下列物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台灯的蛇皮管类似于人体的骨
B.门窗上的合页类似于关节
C.吊车的液压动力部分起到类似于骨的支撑作用
8.(2022五上·浦城期末)神经系统包括(  )
A.脑和脊髓
B.大脑、小脑、脑干
C.脑、脊髓以及和它们相连的周围神经系统
9.(2022五上·浦城期末)路路想做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结果每分钟摆了 65次,正确的调整方法是 (  )。
A.增加摆锤质量 B.增加摆绳长度 C.减少摆绳长度
10.(2022五上·浦城期末)洒水车在路面洒水之后,路面上空会悬浮大量的细小的水珠,阳光通过时可能会出现一条彩虹,这是(  )现象。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11.(2022五上·浦城期末)关于地球内部的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可知,地球内部是运动的
B.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C.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海啸
12.(2022五上·浦城期末)当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宽广平缓的平原时,携带泥沙的能力会(  )
A.保持不变 B.逐渐变弱 C.逐渐变强
13.(2022五上·浦城期末)沙漠中有一些岩石形似拱门(如图所示),它们是由于(  )的作用侵蚀形成的。
A.风 B.水 C.海浪
14.(2022五上·浦城期末)滴漏实验中,漏完100毫升水刚好用了 150秒。请预测,漏出最开始的2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  )
A.大于30秒 B.小于30秒 C.等于30秒
15.(2022五上·浦城期末)沙漏也叫沙钟,是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沙漏用来测量时间的原理是(  )
A.每次上玻璃球中的沙子全部流到下玻璃球所需的时间相同
B.每次上玻璃球中的沙子全部流到下玻璃球所需的时间不同
C.沙子往下流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二、作图题。
16.(2022五上·浦城期末)画出光碰到镜子后的传播路线。
17.(2022五上·浦城期末)不移动各物体的位置,使手电筒的光照到挡板后的小球上,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三、实验探究题。
18.(2022五上·浦城期末)神经系统在人体内担负着指挥和协调工作。
(1)将脑的结构补充完整。
(2)上图中控制人体的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的是具有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作用的是   。(均填序号)
(3)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都回到教室。这个过程中信号的正确传递顺序为   (填序号)
①神经中枢做出回到教室的指令②将信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③将指令通过传出神经传递给脚④耳朵接收到铃声信号⑤脚做出回到教室的反应
19.(2022五上·浦城期末)根据“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模拟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研究降雨的侵蚀作用。
实验材料:泥土、有颜色的沙子、报纸、小桶、自制喷壶、塑料盒、水。
实验步骤:①塑料盒底下铺报纸,在塑料盒里动手制作一个小山丘模型。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 沙子,记录土壤样子。
②用喷壶中的水喷洒小山丘的顶部,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观察土壤和带颜色的 沙子分别怎样移动,记录土壤样子。
③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发生的变化。用图画描绘出实验前后土壤的样子。
实验结论:( )会把地表松散的土壤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1)把上述实验结论补充完整   。
(2)根据模拟实验连线。
塑料盒收集的水 雨水
喷壶中的水 自然界中的地形
塑料盒中的小山丘 在地面流动的水
(3)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的目的是   
(4)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关于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
A.雨水在地面流动时,会侵蚀土壤
B.雨水汇集到低洼处形成较强水流后,侵蚀作用变弱
C.挤压喷壶的手越用力,土壤被雨水侵蚀得越厉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根据对光源的认识,萤火虫、点燃的火柴、太阳、都是光源,没有点燃的蜡烛、镜子、打火机不属于光源。
2.【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从空气垂直水面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将不变,光的传播速度将变小,故A选项正确;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都会发生改变。
3.【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丘陵地形由各种岩类组成的坡面组合体 ,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丘陵坡度一般较低缓、切割破碎、无一定方向,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
4.【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三棱镜是光学上横截面为三角形的透明体。它是由透明材料作成的截面呈三角形的光学仪器,属于色散棱镜的一种,不同颜色的光在三棱镜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能够使复色光在通过棱镜时发生色散。
5.【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A是正确的选项;B错误,现代科学技术还不能能准确预测地震;C错误,发生地震时不能到房屋内躲避。
6.【答案】B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我们能用水、太阳、摆等计时,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运动有规律。
7.【答案】C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A、台灯的蛇皮管类似人体的脊柱,说法正确;
B、门窗上的合页类以关节,说法正确;
C、吊车的液压动力部分起到类似骨略的支撑作用,说法错误,应该是类似于肌肉的动力作用。
8.【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9.【答案】B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制作钟摆
【解析】【分析】根据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想做一个一分种摆动60次的摆,结果每分钟摆65次,要让摆摆动变馒,应该增加摆绳长度。
10.【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是由于阳光射到空气的小水滴里,发生光的折射造成的。小水滴起到了三棱镜作用,太阳光发生了色散现象,太阳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就成了我们看到的彩虹。
11.【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慢;外层是地壳。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极少数地震发生在(上地慢)内,地震都发生在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12.【答案】B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过,坡度大流速快,对土地的侵蚀严重,水中携带的泥沙较多;流到宽广平缓的平原时,河床变宽,流速变慢,对土地的侵蚀减小,发生沉积现象,河水携带的泥沙减少。
13.【答案】A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 地质奇观世界十大天然拱门 天然拱门,又称天然拱桥,是一种天然形成的地质现象一 一因水蚀和风化等原因造成的天然通道穿过岩石下方, 最终形成拱形的岩石构造。
14.【答案】B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滴漏实验中,漏完100毫升水刚好用了150秒,2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平均30秒,前20毫升水因为水的压力大,滴得快一些,所需的时间少一点,随着数量的减少,滴速变慢,B符合题意。
15.【答案】A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 沙漏计时器的原理与漏刻大体相同,它是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每次上面玻璃球中的沙子全部流到下面玻璃球所需的时间相同。
16.【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17.【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照到平面镜上会发生反射,反射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图中借助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让光越过障碍物。
18.【答案】(1)
(2)①③
(3)④②①③⑤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大脑控制着人的运动语言等多种活动,小脑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上课铃响,耳朵上的感受器接收铃声刺微,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作出回教室的指令,传出神经将指令传递给脚,脚做出回到教室的反应。
19.【答案】(1)雨水
(2)
(3)便于观察现象
(4)B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1)实验结论:雨水降落的力量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就被带走了,这就是雨水对土壤的侵蚀;雨水会把地表松散的土壤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2)根据模拟实验可知,用塑料盒收集的水,模拟在地面流动的水;用喷壶中的水模拟雨水;塑料盒中的小山丘模拟自然界中的地形。
(3)为了便于观察现象,可以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
(4)结合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可知:
A.雨水在地面流动时,会侵蚀土壤,流动速度越快,侵蚀作用越强,故A选项正确;
B.雨水汇集到低洼处形成较强水流后,侵蚀作用变强,雨水流动速度越快,侵蚀作用越强,故B选项错
误;
C挤压喷壶的手越用力,土壤被雨水侵蚀得越厉害,故B选项正确;
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符合题意的选项应为B。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