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13 19:1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金昌市永昌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学考合格性考试试卷,考试时长60分钟)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博台线是指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开始,向东南方向延伸至台湾省台北市的一条直线。其与黑河—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反映了我国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垂直,是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的渐变线,可建成中国区域发展均衡线,未来建成国家发展的战略脊梁线。下图为博台线和黑河—腾冲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人口分布存在“胡焕庸线”的最根本原因是( )
A.经济水平差异 B.自然环境差异 C.社会文化差异 D.人口政策差异
2.博台线所在的中国区域发展脊梁带( )
A.自西北向东南地势由高到低 B.穿越我国两个温度带
C.自东南向西北人口由密到疏 D.跨越我国三个干湿区
读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3—4题。
3.下列地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
A.大洋洲 B.亚洲东部和南部 C.非洲南部 D.南美洲北部
4.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 B.中低纬度平原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
C.干旱、湿热、高寒地区人口很多 D.发达地区人口密集,欠发达地区人口稀少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读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欧洲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 B.由欧洲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
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欧洲核心区 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
6.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
A.由亚洲迁往欧洲 B.由非洲迁往欧洲 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 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
2021年2月25日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宁夏闽宁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闽宁镇坐落在贺兰山东麓的宁夏平原上,作为一个纯扶贫移民镇,因移民而建,因扶贫而兴。下图为闽宁镇位置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7—8题。
7.影响闽宁镇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因素( )
A.国家政策 B.经济因素 C.气候因素 D.资源开发
8.宁夏平原大量引黄河水灌溉可能对黄河造成的影响,主要是( )
A.提高黄河水质 B.含沙量减少 C.加剧土壤盐渍化 D.航运能力下降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既有社会经济因素,又有自然环境因素,并且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环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据此回答9—11题
9. 20世纪80年代大量人口迁入深圳、珠海等地,这说明( )
A.民族政策的变化影响迁移 B.经济布局的改变影响人口迁移
C.交通、通信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 D.气候条件影响人口迁移
10.下列对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因素对人口迁移自古至今起主导作用 B.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C.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不同时起作用 D.婚姻家庭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11.下列有关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社会的人口迁移对环境无影响 B.工业社会科技的进步削弱了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C.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 D.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在任何时候都大于对迁出地
我国的人口迁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据此回答12—13题
12.“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比较,正确的是( )
A.从迁移方向上看,都是从北方迁向南方 B.从迁移原因上看,都是战争因素引起的
C.从迁移方式上看,都是自发性迁移 D.从迁移结果上看,都加强民族融合、社会经济的发展
13.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和80年代中期到现在两个历史阶段的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从迁移方向看都是从内地流向沿海,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②从迁移原因看,都主要是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的;③从迁移量来看,都主要是以定居移民为主,迁移量小,后者以流动人口为主,流动量大;④从迁移方式上看,都是被迫性迁移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武汉因江得名,依江而兴。“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是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2017年7月17日,武汉市政府确定长江新城项目落户湖泊环绕、开发程度低的谌家矶,该区域包含有“长江绿谷”之称的武湖等区块。下图为长江新城的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将长江新城定位为“高效高新产业集聚的创新名城”,其主要区位优势是( )
A.科技发达,产业基础好 B.交通便利,生态环境好
C.政策扶持,劳动力充足 D.地价低,基础设施完善
15.长江新城地址敲定后,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 )
A.热岛效应减弱 B.内涝发生概率下降 C.地下水水位下降 D.生物多样性增加
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工业部门运输原料和产品的运费情况。读图回答16—17题。
16.甲图所示的工业部门(  )
A.运输产品的成本较高 B.运输原料的成本较低 C.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 D.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
17.乙图所示的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
A.家具制造 B.炼铝 C.精密仪表 D.制糖
18.现在许多钢铁企业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并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从影响工业生产和布局的因素看,这类行为对于企业来说属于改善(  )
A.经济环境 B.技术因素 C.环境因素 D.社会协作因素
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据此完成19—20题。
19.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 D.方便产品运输
20.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
A.原料生产环节 B.加工环节 C.运输环节 D.销售环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共20分)
(1)A为 ,B为 ,C为 ;三地区均为________气候区,_______资源丰富。从地形上看,水稻田多分布在 和________地区。(7分)
(2)本区________稠密,________丰富,为发展水稻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________是本地区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3分)
(3)亚洲水稻生产单产高但商品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简述亚洲水稻种植业今后的发展方向?(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2008年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副主席陈秀榕说,在过去的10年中,流动人口增加了约1倍,目前已超过了全国总人口的10%,接近1.5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达0.5亿,在跨省流动人口中,九成以上为16岁及以上的劳动年龄人口,具有较强劳动能力的青壮年人口是流动人口的主流。
材料二 2008年1月21日,在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经过无记名投票,胡小燕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她是我国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坦言自己“使命光荣,但责任重大”。她要带两个建议与会:一是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二是关注农民工就业环境问题。
(1)下列省区中,属于跨省流动人口集中流入的省区的是(多选)( )(2分)
A.广东省 B.上海市 C.四川省 D.河南省 E.浙江省 F.安徽省 G.北京市
(2)在我国庞大的跨省流动人口中,以农村人口为主还是以城市人口为主?为什么? (8分)
(3)试分析农民工对城市的积极影响。(4分)
(4)请为解决“民工潮”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6分)
高一学考班期中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B;2.C;3.B;4.B;5.C;6.B;7.A;8.B;9.B;10.B;11.C;
12.D;13.B;14.B;15.C;16.C 17..A;18.D;19.D;20.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 (1)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水热,中下游平原,河口三角洲
(2)人口,劳动力,稻米
(3)精耕细作; 小农经营、自给自足。
(4)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提高商品率;增加投入,兴修水利等。
22.(1)ABEG
(2)以农村人口为主。原因: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效率迅速提高,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人口流动的强大推力;②国家对户籍管理政策的调整,为流动人口的出现提供了契机;③城市和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明显拉大,成为形成大量流动人口的巨大拉力。
(3)进城农民大多数从事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工作,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弥补了脏、苦、累岗位劳动力的欠缺;活跃了城市的第三产业,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4)①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②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科学种田,稳定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确保农民增产增收;③实行产业化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推广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④合理、有序地引导和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大中城市或国外打工;⑤农民自己要努力提高素质,转变观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