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4 19:4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骇(hài)   絮说(xù) 掳去(lǔ)  粗拙(zhuō)
B.疮疤(chuāng) 霹雳(pì) 憎恨(zèng) 惶急(huáng)
C.孤孀(shuāng) 诘问(jié) 惧惮(dàn) 疏懒(sū)
D.震悚(sǒng)  哀悼(dào) 厌恶(wù) 辟谣(bì)
2.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严峻深沉 诩诩如生 迥然不同
B.遇昧落后 和协一致 真率粗犷
C.渴慕异常 炉火纯青 幽默诙谐
D.饱蘸浓情 无限欢悦 真情实义
3.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登山运动员不顾暴风雪的袭击,终于登上珠穆朗玛峰最高顶峰。修改:删去“最高”或删去“顶”。
B.从这件小事中,说明了一个大问题。修改:删去“从”和“中”。
C.一个“人人争三好”的热潮正在我校展开。修改:将“展开”改为“开展”。
D.迎面吹来一股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噤。修改:将“不禁”放在“打”前面。
4.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繁的事情。
B.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由可原的了,倒应该让我退让。
C.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D.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复她。
5.根据课文原文,句子顺序的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②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③我想他是知道的。④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⑤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节选自杨绛《老王》
A.②③⑤①④ B.②③①⑤④ C.④③②①⑤ D.④②③⑤①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父亲感到太可惜。
B.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C.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D.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
二、综合性学习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为了迎接这个日子,也为了营造书香校园,提高同学们阅读的积极性,你的学校开展了以“让阅读成为习惯,让名著伴我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此,你们班共同阅读了《骆驼祥子》,并准备开一个“《骆驼祥子》读书研讨会”。
7.你们小组准备以“探究悲剧的原因”为专题研究祥子的命运。请写出本次研究活动所要经过的步骤。不少于三个。
8.班级读书研讨会上,各小组要以PPT的形式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而在播放PPT之前要有一段开场白提纲挈领的概括本小组研究的主要观点,开场白字数控制在100—120之间。你们组的你是这样起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性学习
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某班开展了以“弘扬好传统,传递正能量”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中某同学写了一份倡导孝行的短文,其中存在一些问题,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A]能不能弘扬传统文化,是关系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大事。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文明礼仪,创造美好明天,我们要孝敬父母,文明有礼,学会感恩,使孝德之树深深扎根,文明之叶枝枝繁茂,[B]处处绽放感恩之花!
①[A]处画线句是病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处画线句与前两句句式不一致,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丽同学设计了一幅题为“倾斜的天平”的漫画,请你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军经常和同学闹矛盾,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请你引用下面的典故(任选一个)写几句话,劝说他改正缺点。
孔融让梨 六尺巷的故事 将相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老王 杨绛
①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②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③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④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⑤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⑥“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⑦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
⑧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⑨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⑩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21)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22)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0.下列概括老王基本情况正确的一组是( )
A.老王是北京街道办三轮车公司蹬三轮车的工人师傅。
B.老王不常用三轮车拉我,可我们互相热情交谈,我随时问他什么,他就回答什么。
C.老王只有一只眼睛看得见,另一只眼睛瞎了,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见。
D.老王家中原来有个哥哥,后来死了,现在只剩下两个侄子经常照顾他,给他一些亲人的安慰。
11.对老王的生活状况与人性品质概括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幸福,坚强 B.困苦,善良
C.贫穷,狡猾 D.富裕,顽强
12.选文对与老王几次见面时的描写没有使用的描写方法是:( )
A.心理描写 B.外貌描写 C.语言描写 D.动作描写
13.文末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请问:“我”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处境并不好,“我”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面对老王为什么还感到“愧怍”
敲门
孙道荣
①“咚,咚咚,咚——”走进楼梯口,他习惯性地走到101室的门前,敲门。敲门的节奏,也是他和她早就约好了的,“咚,咚咚,咚——”永远固定的节拍。只要听见这个节奏的敲门声,她就知道是他,这样她就不用急着来开门,以免有个闪失。过一会儿,门轻轻打开了,露出一张沧桑的脸来。隔着门,他总是对她笑笑:今天好吗?她也笑笑,露出几乎没了门牙的嘴巴:好,好着呢,上班累吧?我没事,赶紧回家去吧。看到她精神很好,确实没事,他才放心地上楼,回家。他的家在四楼。
②这是他每天的功课。
③他和她,不是母子,也不是亲戚,只是普通的邻居。考虑到她年龄大了,又是一个独居的老人,社区就近安排个邻居帮忙照应照应她。社区找到他时,他欣然接受了。于是,每天下班回来的时候,他都会先去敲敲101室的门,把老人喊应了,才回自己的家。有时候,路上碰见放学的儿子,他会和儿子一起去敲老奶奶的门。儿子早已学会了他的敲门方式,“咚,咚咚,咚——”不急不慢,不轻不重。他则在一旁,赞赏地看着儿子。门打开了,她看到他们父子,开心地笑了,和蔼地摸摸儿子的小脑瓜,经常还会变戏法一样,拿出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来。这些糖果,都是老人远在海外的儿子邮寄回来的。
④老人的身体很硬朗,但也发生过几次小意外。有一次,他敲门的时候,她正好在卧室里接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没听到他的敲门声。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放下电话,她才听见了敲门声,虽然敲门的节奏不对头,但她知道这是他回家的时间,一定是他,她几乎是一路小跑去开门,差点摔了一跤。还有一次,中午,她累了,靠在沙发上养神。突然,响起了熟悉的敲门声:“咚,咚咚,咚——”老人兴奋地想,难道这孩子今天没上班?高高兴兴地打开了门,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推销员。
⑤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流逝。每天黄昏,“咚,咚咚,咚——”的熟悉节奏,都会在楼道口准时响起。“吱呀”的门轴声,让人感到宁静、安详。余晖斜洒,微风轻拂,大大小小的光斑在草木上嬉戏跃动,一派静好。
⑥那天,因为一个突发情况,他带着老婆和孩子去了一个朋友家。黄昏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想起了敲门这件事,看来今天是敲不成门了,因为走得急,他偏偏又忘记了带电话簿,记不得她家的电话,无法通知她,他满心焦急。朋友安慰他,这么多年了,就这一次,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他也只好这样想了。
⑦晚上11点多,他们一家才回来。在楼道口,看着101室的门,他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去敲敲门?再一想,太晚了,平常这时她都休息了,明天再说吧。
⑧他们刚回到家,自己家的门却突然响起来了,“咚,咚咚,咚——”熟悉的敲门声,他赶紧跑去打开了门,竟然是楼下的老太太。
⑨“你们没事吧?”她急切地问,“傍晚,没看见孩子放学,也没看见你媳妇下班回家,你又没来敲门,我以为你们出了什么事,又没法联系你们,真是担心死我了。刚才我听见楼道间的脚步声,就想着可能是你们回来了,这就上来看看。好了,放心了。”老人说完,咧开了没了门牙的嘴。
⑩又上来看看?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他搀扶着她,将她送下楼。他告诉她,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准时去敲门。因为,那是他们共同的牵挂。
14.请结合全文,说说第④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15.细读文章,从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余晖斜洒,微风轻拂,大大小小的光斑在草木上嬉戏跃动,一派静好。
16.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a.又上来看看?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他搀扶着她,将她送下楼。他告诉她,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准时去敲门。因为,那是他们共同的牵挂。 (孙道荣《敲门》)
b.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杨绛《老王》)
请结合两段文字的内容,归纳它们所表达的共同情感。并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作文
17.人的一生既匆匆又漫长,但是,只要经历过,就都留下了痕迹。岁月之手常常在不经意间留下那些值得记忆与回味的瞬间。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感悟,以“值得回味的瞬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字数不少于 600字;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B.“憎”应读作zēng;
C.“疏”应读作shū;
D.“辟”应读作pì;
故选A。
2.C
【解析】
【详解】
A. 诩诩如生——栩栩如生。B. 遇昧落后——愚昧落后,和协一致——和谐一致。D.真情实义——真情实意。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C“热潮”和“开展”搭配不当。A、B、D正确。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项“麻繁”的“繁”应为“烦”,B。项“情由可原”的“由”应为“有”,D项“佩复”的“复”应为“服”。
5.B
【解析】
【详解】
通读全部句子,查找文段提到的两个人——“我”和“老王”,因此可以确定首句提到这两个人的是第②句,“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承后写③我想他是知道的;然后用①“但”加以转折,引出“总觉得心上不安”,引发第⑤句中的猜测,得出最后的结论:都不是。最后一句④写“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随时间的流逝,我终于明白了,表明“我”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严格的内心剖析。因此,排列的正确顺序是②③①⑤④,故选B。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C.句末的感叹号应为句号。
7.(1)梳理祥子的命运轨迹
(2)找到祥子的生活中每一次重要转折产生的原因
(3)分析讨论以上原因,按社会、个人,主观、客观、必然、偶然,等类目归纳整合
(4)将以上结果汇总形成报告。
8.示例:祥子是老舍先生笔下北平的一个普通人力车夫,他之所以艰辛苦难地生活,因为他自身的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单打独斗,更多的是社会原因,兵荒马乱的社会,他连人带车被抓壮丁,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勒索了。祥子人物的意义就在于告诉大家旧社会不让好人活。
【解析】
【分析】
7.
本题考查探究活动的选题与活动步骤的设计。解答此题一要抓住活动的主题,二要了解名著的内容,然后结合平时的活动经验去设计相关的内容与步骤。《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小说围绕主人公祥子买车、失车三起三落的坎坷经历,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生活,表达了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祥子等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同情。所以设置研究活动的内容,可以研究祥子的性格的变化,祥子的奋斗历程,祥子的辛苦生活的原因等。
8.
本题考查设置活动的开场白。开场白设置要紧扣活动的主题内容,假如设定本小组的研究主题是祥子的命运轨迹及造成他悲剧命运的原因。开场白就要概述祥子奋斗历程中最重要的两次希望破灭的事件,造成他悲剧命运的原因,有个人的自私狭隘,主要是社会的动荡,兵匪混战造成的。还要注意字数限制。如:祥子的一生的是困苦的,他虽然朴实、能干、要强、努力,想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命运,但是他经历了买车的三起三落及小福子的死之后,生活彻底打败了祥子,祥子的命运从此改写。下面就让我们详细探讨祥子的不幸命运的真正原因。
9. (1)①能不能弘扬传统文化,是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大事(或:弘扬传统文化,是关系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大事) ②感恩之花处处绽放 (2)寓意:讽刺了社会上为追求利益而不讲诚信的人。 (3)示例:小明,孔融让梨,让出了和谐,赢得了赞美。同学之间,要互相礼让,团结友爱,不要斤斤计较。懂得谦让,就能化解矛盾,赢得友谊,你说是吗?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本题考查了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学生要掌握常见病句的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A句是前后矛盾,应改为:能不能弘扬传统文化,是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大事。②本题考查了学生的仿写能力。仿写时注意句子的格式、字数特点,只要符合要求即可。本结合语境“孝德之树深深扎根,文明之叶枝枝繁茂”可知应为:感恩之花处处绽放。
(2)这是一道图漫画题,考查了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先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其次是观察画面的特点;最后把它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漫画内容:漫画中有一架倾斜的天平,天平的左边是心形的“诚信”,右边是元宝形的“利益”。天平向利益一端倾斜,一个人坐在天平中间,正欢快地滑向利益那一边。
(3)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劝说性口语交际题,答题时要扣住语境,委婉含蓄的劝说,要用上典故。
10.C
11.B
12.A
13.虽然“我”一家当时受到冲击,处境不好,但比之身患残疾、生活贫困的老王,自感还是幸运的。这体现了“我”对不幸者、卑微者充满爱心的人道主义精神。
【解析】
10.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
A.根据第②段“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可知,老王是单干户,不是“北京街道办三轮车公司蹬三轮车的工人师傅”;
B.根据第①段“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可知,“老王不常用三轮车拉我”的说法错误;
D.根据第②段“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可知,“现在只剩下两个侄子经常照顾他,给他一些亲人的安慰”说法错误;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内容和人物形象的概括。
根据第②段“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可知,老王的生活条件是比较穷困、贫穷的,故可以排除A和D选项;根据第⑤段“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和第⑥段“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可知,老王是一个善良、热心的人,可以排除C选项;
故选B。
12.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运用。
根据第⑧段“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可知,这里细致刻画了老王的外貌神态,运用了外貌描写;
根据第⑥段“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你还有钱吗?”和 段“我不是要钱”等内容可知,这里交代了老王说的话,运用了语言描写;
根据第⑨段“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和第 段“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可知,这里刻画了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的动作,运用了动作描写;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文章最后一句中“幸运的人”和“不幸运的人”只是相对而言,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们都是不幸的,但“我”视自己为幸运的人,更加突出了老王的不幸,“愧怍”一词直接表明了“我”对老王的愧疚之情,这是一种反思,根据前文内容,可看出作者反思自己没有足够关心老王,更没有真正的平等对待、尊重老王。最后这句话包含着作者对不幸者、卑微者的无限愧疚之情,暗含主题:一个知识分子勇于反省的良知。
14.在内容上,把老人的儿子只能用电话关心“她”及推销员敲门推销的行为和“他”平时习以为常对老人的帮助作比较,突出地表现了老人对“他”依恋,进而写出“他”对老奶奶的真心帮助。在结构上,描写敲门的几次小意外,为下文展开写因故无法按时敲门设置悬念、作铺垫。
15.示例1: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光斑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光斑的灵动、美丽的特点,静美的环境烘托了“他”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示例2:这个句子运用了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渲染了宁静温馨的气氛,烘托了“他”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16.示例:两段文字都写了他送老人下楼和“我”送老王下楼的情形,表达关爱邻里、播种友善才能收获更多美好的情感。生活中关心帮助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
【解析】
14.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要求从内容和结构对第④段的作用进行分析。
内容上,“一次,他敲门的时候,她正好在卧室里接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没听到他的敲门声。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响起了熟悉的敲门声:‘咚,咚咚,咚——’老人兴奋地想,难道这孩子今天没上班?高高兴兴地打开了门,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推销员”,写了老人儿子只能通过电话关心老人,推销员敲门只是为了推销产品,他们对老人的“关心”显然不如“他”的关心更直接、更贴心,突出了“他”对老人真心帮助行为的高尚无私。老人“几乎是一路小跑去开门,差点摔了一跤”“兴奋地想,难道这孩子今天没上班?高高兴兴地打开了门”,可见老人对听到“他”敲门声的激动兴奋,侧面烘托了老人对“他”的依恋信赖之情。
结构上,“老人的身体很硬朗,但也发生过几次小意外”,为“他”每天按时敲门的原因作了解释,也为下文有一次“他”无法按时敲门作了情节上的铺垫;“发生过几次小意外”还为文章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5.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要求从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的角度对句子的表达效果进行赏析。
从描写方法来看,第⑤段中“余晖斜洒,微风轻拂,大大小小的光斑在草木上嬉戏跃动,一派静好”,从描写方法来看,是环境描写,通过“一派静好”的环境,烘托了敲门声、开门声“让人感到宁静、安详”,也烘托了敲门声和开门声传递出老人安好信息时人们宁静的心情,表现了“他”无私助人的良好品质。“余晖斜洒,微风轻拂,大大小小的光斑在草木上嬉戏跃动”的“一派静好”景物,从侧面烘托了“他”美好的品质。
从修辞手法来看,“大大小小的光斑在草木上嬉戏跃动”是拟人手法,赋予阳光光斑以人的情趣和情态,写出了光斑闪耀灵动、美丽动人的特点,与“他”闪光的心灵相似。
16.
本题考查文章的对比阅读。两个文段都是送老人下楼的描写,表达的情感有共同之处。
“又上来看看?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他搀扶着她,将她送下楼。他告诉她,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准时去敲门。因为,那是他们共同的牵挂。”⑩ 段写老太太不放心年轻人,晚上多次敲年轻人的门,据此理解“共同的牵挂”的指他每天准时敲门喊应老人,他对老人的关心得到了老人对他的牵挂。老人敲他的门,以此互报平安。突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牵挂”的主题。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写出了“我”对老王身体的担忧和关爱之情。老王临终前一天,拖着病体到“我”家来送鸡蛋和香油,可见邻里感情的深厚。
由以上分析,可知两段文字都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善的感情。谈感受,可从邻里友好互助方面来谈。如:只有邻里相互关爱,我们才能生活得更加美好。人们之间的关系是以心换心,帮助别人,也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样才能建设成和谐美好的社会。
17.无
【解析】
【分析】
【详解】
【立意指津】本题是命题作文。“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瞬间”形容刹那间,须臾,一眨眼的工夫。“值得回味的瞬间”写那一刹那间发生的事或内心的体验,回顾自己的学习与活,想想曾经瞬间发生的什么事让你难忘?你是否有过让你难忘的内心体验?选择你印象深刻的那一刹那去写。在素材上,要选择能体现瞬间的素材,重点突出这一瞬间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通过这一瞬间突出文章的中心。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