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张PPT)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时1 二氧化碳的性质
目录
01
夯实基础
02
能力提升
夯实基础
1.下列关于CO2的描述错误的是( )
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CO2能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
C.CO2不溶于水
D.CO2的固体(干冰)可作制冷剂
C
2.下列操作中,不能用于鉴别二氧化碳、氧气两瓶气体的是( )
A.紫色石蕊溶液 B.插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 D.倒入澄清石灰水
3.下列关于CO2性质的信息,正确的是( )
①可以助燃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可溶于水,但不能与水反应④可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C
A
4.如图K6-3-1为改良版的“验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用一根铁丝穿4片紫色石蕊试纸,按图示将稀醋酸和水滴加到相应的试纸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紫色石蕊试纸变色情况:1、3 变为红色,2、4 不变色
B.若将稀醋酸换成稀盐酸也可以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
C.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D.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四个实验改成一个实验,对比性强
C
5.下列关于CO2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检验CO2是否收集满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CO2,观察CO2颜色
C.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证明CO2显酸性
D.将CO2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会看到红色物质生成
B
能力提升
6.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K6-3-2所示,其中X、Y表示转化中的另一种反应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
B.反应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改变
C.Y可以是澄清石灰水
D.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发生反应②
B
7.(核心素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课外兴趣小组利用废塑料瓶制成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如图K6-3-3实验1),在塑料瓶的凹陷处放一无纺布包。
(1)该装置应在无纺布包内放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塑
料瓶内的液体是____________。
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理石(或石灰石)
稀盐酸
可以随时控制
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2)实验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则无纺布包里应放置____________,塑料瓶内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2中,a、b为润湿的紫色石蕊棉球,c、d为干燥的紫色石蕊棉球。实验中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O3+2HCl == CaCl2+H2O+CO2↑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
2H2O2 ==== 2H2O+O2↑
MnO2
c、d不变色,b比a先由紫色变为红色(共9张PPT)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时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目录
01
夯实基础
02
能力提升
夯实基础
1.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原因是( )
A.密度比空气大 B.密度比空气小
C.难溶于水 D.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D
2.如图是实验室依次制取、收集、验证、验满CO2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D
3.图K6-2-1甲、乙是某同学设计的两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下列对两套装置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此时甲装置中的止水夹
M处于打开状态
B.甲装置具有控制反应开
始与结束的功能
C.乙装置的长颈漏斗下端
不一定要伸入液体中起液封作用
D.乙装置N处添加止水夹可以与甲装置具有相同功能
B
4.在实验室中利用图K6-2-2所示仪器进行制取气体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D__________,H____________。
(2)利用图中仪器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填字母)。
(3)若补充一种仪器________(填仪器名称),再利用高锰酸钾以及图中仪器还可以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灯
长颈漏斗
ABGH
试管
2KMnO4 ==== K2MnO4+MnO2+O2↑
△
能力提升
5.根据图K6-2-3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________。
水槽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收集装置为________。
(3)用B装置制气体时,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CaCO3+2HCl == CaCl2+H2O+CO2↑
B
D
伸入液面以下
反应物状态
(4)为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反应条件和______________。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 Na2CO3+H2O+CO2↑,若实验室用此反应制取CO2,可用装置________(填字母)。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极易溶于水的氨气(NH3,相对分子质量为17),在实验室制取氨气时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
△
A
A和E(共8张PPT)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目录
01
夯实基础
02
能力提升
夯实基础
1.下图为实验室制取CO2四套装置,其中可能收集不到CO2的是( )
D
2.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装置图连接好仪器,②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③向锥形瓶内加入块状石灰石,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反应生成的气体。以上操作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②④③⑤ D.①④③②⑤
D
3.下列CO2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 )
B
能力提升
4.如图K6-S-1是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图。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
(2)该图中有三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颈漏斗
集气瓶
长颈漏斗的下端在液面以上
药品使用的是浓盐酸
收集二氧化碳用的是向下排空气法
5.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图K6-S-2所示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上述药品制备和收集氧气,可选择仪器______________(填序号),仍需补充的一种仪器为________,制备氧气的化
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③④⑤⑥
试管
2KClO3 ==== 2KCl+3O2↑
△
MnO2
(2)制备并收集CO2气体,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
(3)若再补充一种药品,也可用上述制取CO2的装置来制取O2,你补充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一般不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但能用石灰石粉末与稀硫酸来制取,能制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②⑦⑧
过氧化氢溶液
石灰石粉末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增大,生成的微溶性硫酸钙不会阻止反应的发生
2H2O2 ==== 2H2O+O2↑
MnO2(共10张PPT)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时2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目录
01
夯实基础
02
能力提升
夯实基础
1.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灭火 B.制汽水
C.人工降雨 D.填充探空气球
2.下列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A.甲烷 B.臭氧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碳
D
C
3.为了提高大棚内种植蔬菜的产量,增施的气体肥料是( )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4.下列关于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2有毒
B.CO2常用于灭火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光合作用会消耗CO2
D
A
5.为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我国于2017年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按国际惯例,这里的“碳”是指( )
A.二氧化碳 B.单质碳
C.碳元素 D.所有含碳化合物
6.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作灭火剂 B.用作气体肥料
C.用于人工降雨 D.制作汽水等碳酸饮料
A
C
7.(核心素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鼓励民众植树造林
B.推动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C.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
D.提倡公民绿色出行
C
8.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K6-3-4)。分析两种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
学反应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
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
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B
能力提升
9.目前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向空气中排放过多的CO2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
(2)为了减少CO2的排放,科学家将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转化为水和甲烷(C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空气中的CO2含量越低越好”,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室效应
CO2+H2 ==== H2O+CH4
催化剂
△
否
CO2含量太低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10.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科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1)植物光合作用发生的
变化是________(填
“物理”或“化学”)变化。
(2)科学家设想将二氧化
碳以液态的形式封存于海底。压强增大使二氧化碳由气态变成液态的微观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
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变小
(3)高温下,利用特殊催化剂将二氧化碳与氢气转化为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如图K6-3-5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大力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化石能源③大量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CO2+3H2 ========= CH3OH+H2O
特殊催化剂
高温
①③(共10张PPT)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时2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目录
01
夯实基础
02
能力提升
夯实基础
1.《天工开物·丹青》中记载“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据此推测,墨的主要成分是( )
A.碳 B.钠 C.铜 D.氯
2.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稳定性 B.吸附性 C.可燃性 D.还原性
A
B
3.福建泉港“碳九”化学品泄漏,造成人员受伤,渔排泡沫材料被腐蚀,污染严重,在事故处理中用到了我国研制出的固体碳海绵。碳海绵由碳元素组成,其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单质),具有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C.燃烧会产生CO2 D.易溶于水
D
4.小明同学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待实验结束后,发现被还原出来的亮红色金属铜又变成了黑色。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空气进入试管内,其中的铜被氧化成氧化铜
B.木炭量不足
C.反应得不够完全
D.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偏低
A
5.工业上用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中还原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2O3+3C ==== 4Fe+3CO2↑ ,下列有关该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放热过程
B.CO2发生还原反应
C.焦炭具有还原性
D.Fe2O3发生氧化反应
高温
C
6.实验室常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如图K6-1-2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②反应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③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质量一定相等
④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⑤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原子的质量保持不变
⑥反应后的气体中可能含有CO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④⑥
D.①④⑤⑥
B
能力提升
7.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金属单质,E为有毒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K6-1-3所示,请写出A~E的化学式: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D ________;E ________。
C
CuO
CO2
Cu
CO
8.如图K6-1-4为一定条件下用木炭粉(稍过量)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
(1)根据装置B中发生的现象,可判断反应是否开始进行。则B中最适宜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在B处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 == CaCO3↓+H2O
(2)由于使用酒精灯,a处排出的气体中,除没有排净的空气和没有完全被吸收的带有水蒸气的二氧化碳外,还含有CO气体,所以应该__________________,产生CO的原因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写出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尾气进行处理
C+CO2 ==== 2CO
高温
C+2CuO ==== 2Cu+CO2↑
高温(共9张PPT)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时1 碳 的 单 质
目录
01
夯实基础
02
能力提升
夯实基础
1.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
B.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所以是一种金属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所有物质
D.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A
2.下列物质中,经仔细打磨后,可成为钻石的是( )
A.石墨 B.活性炭 C.金刚石 D.焦炭
3.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石墨和C60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C.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
D.活性炭包可放在冰箱中除异味
C
B
4.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通常状况下,石墨烯呈固态,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可做导热材料
B.是一种化合物
C.可做电池的电极
D.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
5.诺贝尔化学奖曾授予发现C60的三位科学家,现在C70也已制得,对C60和C70这两种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B.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C.是两种新型的化合物
D.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20
C
能力提升
6.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因果关系中有错误的是( )
选项 性质 结构
A 石墨很软有滑腻感 石墨具有层状结构
B 木炭具有吸附能力 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
C 金刚石很硬 金刚石中的碳原子排列呈空间立体网状结构
D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稳定结构
D
7.(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K6-1-1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x=________,碳属于________(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
4
非金属
(2)图②③④对应三种碳单质:图②单质的名称是________,图③单质的名称是________,图④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从微观的角度看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刚石
石墨
C60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共10张PPT)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时3 一 氧 化 碳
目录
01
夯实基础
02
能力提升
夯实基础
1.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
A.CO2 B.CO C.H2 D.C
2.不能用来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方法是( )
A.澄清石灰水 B.燃着的木条
C.稀盐酸 D.紫色石蕊溶液
B
C
3.用CO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CuO,发现已制得的铜又很快变黑了,你推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温度太低
B.试管口倾斜了
C.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
D.铜没有在CO气流中冷却,被空气中的氧气重新氧化
D
4.每年常出现各种原因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B.冬天用煤火取暖或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一定要注意室内通风
C.香烟点燃后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和尼古丁等有害物质
D.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
A
5.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是一种化合物
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
D.丙是二氧化碳
C
6.如图K6-3-6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②CO被还原为CO2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B
能力提升
7.如图K6-3-7为CO还原CuO的实验装置图(夹持仪器等略)。已知HCOOH ========== 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验证CO的还原性
B.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黑
色固体变红色
C.该实验中所涉及反应的基本
类型有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D.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
热浓硫酸
C
8.为探究碳及其氧化物的某些性质,用如图K6-3-8所示装置进行实验。(B、D装置内药品均足量)
(1)写出装置C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CuO ==== Cu+CO2
△
(2)E处点燃尾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装置B、D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但它们在功能上有区别,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能体现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从A~E中选填)处发生的反应。
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吸收二氧化碳
检验产物二氧化碳
CE(共9张PPT)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时2 实验装置的选取
目录
01
夯实基础
02
能力提升
夯实基础
1.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
C
2.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图K6-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和⑤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B.装置③可用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C.装置②和④组合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D.装置②可以较好地控制反应速率
A
3.如图K6-2-5装置被称为“万能瓶”,用途很广,下列用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病人输氧时,瓶中装入适量的水,气体
从b端通入,以观察氧气流的速率
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将气体从a端通入
以便检验是否为CO2气体
C.瓶内装满水,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
D.在a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气体从b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
A
4.在没有现成的CO2气体发生器的情况下,请你选用图K6-2-6中的部分仪器,装配成一个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CO2气体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是( )
A.abcd
B.abdf
C.acde
D.abde
C
能力提升
5.结合图K6-2-7所示化学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
长颈漏斗
水槽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可用________法收集氧气。写出G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①”或“②”)端通入。
A
排水
3Fe+2O2 ==== Fe3O4
点燃
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①
(4)实验室里通常用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同时生成MnCl2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E装置收集氯气(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气体应从________(填“①”或“②”) 端管口通入。
(5)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nO2+4HCl(浓) ==== MnCl2+2H2O+Cl2↑
△
①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