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六单元复习
目录
01
思维导图
02
易错点透析
03
重点突破
思维导图
易错点透析
易错点1
不能正确理解有关碳元素组成的新型材料的性质
在有关由碳元素组成的新型材料的题目中,很多时候不能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以及与书本所学内容相联系的地方。
【例1】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图6-F-1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易错提醒:金刚石、石墨、石墨烯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结构不同,所以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似。
正解:①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①错误;②这三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故②正确;③金刚石和石墨烯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故③正确;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只能说明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和金属相似,而不是化学性质与金属相似,故④错误。故B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B
学以致用
1.碳纳米管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 nm=10-9 m)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纳米管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碳纳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CO2
C.碳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D.碳纳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A
易错点2
不能很好地理解CO2与CO性质的差异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虽然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从而导致了它们的性质有较大的差异。
【例2】区别CO2和CO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别CO2和CO的是( )
A.直接通入水中
B.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通入石蕊溶液中
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易错提醒: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正解:CO2和CO直接通入水中没有明显的现象,故A错误;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不可以,故B正确;CO2通入石蕊溶液中,生成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CO不可以,故C正确;CO能把氧化铜还原成铜,但是CO2不可以,故D正确。
答案:A
学以致用
2.下列关于CO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组成:都由碳、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也相同
B.性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都有毒
C.用途:CO可用于灭火,CO2可做化工原料
D.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易错点3
不能正确区分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
初中化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要求较低,仅要求学生能从物质(反应物)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物质得到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反应中氧被夺去的物质叫做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例3】在木炭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中,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
A.Fe2O3 B.C C.CO2 D.Fe
易错提醒: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这几个概念都是针对反应物的,与生成物无关。
正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2O3+3C ==== 4Fe+3CO2↑,Fe、CO2是生成物,先排除。由Fe2O3→Fe,Fe2O3失氧,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由C→CO2,C得氧,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答案:B
高温
学以致用
3.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还原剂是( )
A.CO B.CuO C.CO2 D.Cu
A
重点突破
重点1 化学方程式书写
1.碳及碳的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H2O == H2CO3
H2CO3 == CO2↑+H2O
CO2+Ca(OH)2 == CaCO3↓+H2O
CaCO3+2HCl == CaCl2+H2O+CO2↑
2C+O2 ==== 2CO
点燃
C+O2 ==== CO2
点燃
2CO+O2 ==== 2CO2
点燃
CO2+C ==== 2CO
高温
重点2 碳单质的性质及用途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C60可用作超导材料 B.木炭可用作电池电极
C.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 D.金刚石可用于裁割玻璃
3.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具有可燃性 B.均具有导电性
C.均由碳原子构成 D.均为无色透明的固体
B
A
重点3 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4.下列关于碳与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C.C、CO、CO2均有可燃性
D.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能转化为一氧化碳
C
5.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用如图6-F-3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碳及其氧化物的某些性质。
(1)乙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处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该现象能否证明CO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为CO2?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环保角度考虑,请指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整改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CO2 ==== 2CO
高温
CO+CuO ==== Cu+CO2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不能
甲处生成的CO2在乙处可能没有完全反应,扩散到丁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整改措施是在尾部加一个燃着的酒精灯
重点4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6.超临界态是物质的一种新状态。已知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超临界CO2与干冰的化学组成相同②超临界CO2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③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灭火剂④超临界CO2流体大量使用也不会引起环境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C
7.(数字化)某小组同学分别完成了图6-F-4甲所示的3个实验。图6-F-4乙中的曲线1、2、3分别表示加入等体积相应液体后,烧瓶1、2、3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所以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
B.对比曲线1和2可知,二氧化碳和水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C.对比曲线1和3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对比曲线2和3可知,40%NaOH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
B
重点5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8.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6-F-5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__(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架台
BE
CaCO3+2HCl == CaCl2+H2O+CO2↑
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
(3)写出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F可用于干燥气体,若实验要收集一瓶干燥的CO2,则CO2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下同)管进,________管出。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A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a
b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KMnO4 ==== K2MnO4+MnO2+O2↑
△
9.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6-F-6所示的实验装置(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资料:NaOH能与CO2反应,其反应原理与CO2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相似;与澄清石灰水相比,NaOH浓溶液对CO2的吸收能力更强。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圆底烧瓶
烧杯
(2)A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后,关闭K2、打开K1,可观察到B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实验开始后,关闭K1和K3,打开K2,观察E中现象,然后打开K3,再观察E中现象,其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O3+2HCl == CaCl2+H2O+CO2↑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关闭K3 时E中无现象,打开K3时E中溶液变浑浊
2NaOH+CO2 == Na2CO3+H2O
重点6 碳和碳的化合物综合
10.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6-F-7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和收集X和O2,可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
B.①和⑤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C.②和⑥都能利用物质的可燃性实现
D.②和③都属于化合反应
D
11.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C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二氧化碳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B 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观察气体的颜色
C 除去CO中的少量CO2 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D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向混合气体中鼓入过量氧气,点燃
12.已知: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E、G是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A、E为黑色固体,G为红色金属单质,气体B可用于呼吸作用。它们相互间的转化关系如图6-F-8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C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反应②的转化过程,在自然界中称为________作用。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物质F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O
CO2
C
CO
CO2+C ==== 2CO
高温
CO+CuO ==== Cu+CO2
△
冶炼金属(或做燃料)
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