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为明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为明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4 16:03:20

文档简介

为明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B C A C D A B B C B C A D B
二、非选择题
17.参考答案(14分)
(1)特点: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导的东亚文化圈;日本、朝鲜、越南等国深受中国文化的
影响。(4分)
(2)同:都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政治上都进行了改革,推行中央集权制度;都经历
了长期的分裂割据时期等。(6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异:日本经历了较长的幕府统治时期,武士阶层地位突出;新罗最终统一期鲜半岛,并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国家。(4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参考答案
(1)动因:对金银财富的追求(2分);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2分);新科技和新观念支撑(2分);西班牙政府资助(2分);打破葡萄牙新航路垄断(2分);传播基督教(2分)。(8分,任答4点,言之成理即可)
(2)影响:改变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2分);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结构(2分);导致各种疾病传播(2分)。(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
示例
论题: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互相促进、互相影响。
阐述: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1832年议会改革适应了工业革命需要,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世界市场形成。交通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的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生活节奏加快。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引发了19世纪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三大思潮和运动,成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历史前进的动力。
综上所述,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工业革命为社会变革的发生、发展起推动作用,而社会变革反过来推动工业革命新发展。
参考答案
(1)背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2分);第一国际和巴黎支部成立(2分);法国无产阶级力量壮大(2分);巴黎人民素有革命传统(2分);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投降(2分)。(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意义:巴黎公社作为世界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2分);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2分);巴黎公社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2分)。(6分,言之成理即可)为明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清楚地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核准条形码上的考号、姓名与本人相符及考试科目也相符后,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的位置。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钢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规定答题区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范围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不得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1.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A.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 B.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C.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D.国家和文字的出现
2.据《希腊史》等文献的数据整理雅典居民构成情况表
由此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是
A.绝对公平的民主 B.少数人的民主
C.现代意义的民主 D.多数人的民主
3.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在野蛮部落建立了70多个城市,定都巴比伦城,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袭用东方的专制政体,并利用宗教进行统治,宣扬君权神授,从而使帝国统治呈现出多种因素混合的现象。该帝国
A.首次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B.有利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C.利用罗马法维系地中海200多年和平
D.推广先进文化全面取代原有制度文化
4.图一为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对图中各阶层之
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小封建主通过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
B.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5.奥斯曼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后,政府不仅任命希腊正教的头面人物为希腊正教徒的大教主和文职首领(管辖希腊人及不同族群的东正教徒),还分别任命了亚美尼亚教派的主教和伊斯坦布尔的犹太教大拉比为各自的首领。此举反映出
A.因俗而治的统治特点 B.不同文化与族群交融
C.帝国统治模式的创新 D.政教分离的政治特点
6.朝鲜王朝的考试除了每三年一次的“式年试”,还有各种不定期的“别试”。具有代表性的别试,国王还会亲临考场,例如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材料说明
A.朝鲜王朝完全效仿唐朝科举考试 B.规范的考试推动朝鲜社会发展
C.儒家思想对朝鲜王朝的影响较大 D.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官员的选拔
7.罗马帝国境内大道总长超过数十万公里,形成了发达的道路网络,“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些道路的修筑旨在
A.完善地方的行政制度 B.消除各地文化习俗的差异
C.促进建筑技术的进步 D.满足军事和政治统治需要
8..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
A.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B.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D.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9.图二为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这种人口分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 B.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C.葡西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 D.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
10.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使得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可以用同一种声音与上帝交流。对德国来说,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对这则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A.马丁·路德的译书直接推动了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B.宗教改革促进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萌发
C.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宗教改革
D.宗教改革使德意志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统一
11.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据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A.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 B.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
C.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 D.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
1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收到经国会通过的议案后,如批准,则签署该议案使之生效;如否议,则把它连同反对意见一起退回到国会,由国会复议。若国会在复议期间不采取任何行动,则此项议案决在十天后自行生效。这体现的美国民主政治原则是
A.人民主权 B.分权制衡 C.联邦制 D.责任内阁制
13.表2中国家代号(字母)与言论对应正确的是
A.俄国 B.日本 C.德国 D.美国
14.截止19世纪中期,英国城乡人口的比例己经彻底改观。在1800万总人口中,农村人口占48%,城市人口占52%。促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动力是
A.工业化发展 B.英国政府的鼓励政策
C.圈地运动 D.优良的城市生活环境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独立的拉美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这表明
A.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B.世界开启一体化进程
C.亚非拉民族运动兴起 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16.阅读下图,图中反映的事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冷战”局面正式开始 B.雅尔塔体系由此确立
C.使西欧社会趋于稳定 D.直接导致“华约”成立
16.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上述材料表明,二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A.稳定欧洲秩序 B.谋求建立全球霸权
C.维护两极格局 D.确保原有势力范围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题(本题共4题,共52分。把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一般认为,文化的共性通常由语言、价值观、体制、宗教和祖先等方面体现出来。亚洲东部的中国、朝鲜半岛、日本的历史文化有许多共同的地方,突出表现在汉字文化、儒家思想、律令制度、大乘佛教四个方面。这些共同点的基础是汉字文化,因为儒家思想、律令制度和大乘佛教都以汉字作为其信息的承载工具。“······人们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来界定自己。”所以相当一部分人把东亚的中、朝(包括现在朝鲜和韩国)、日、越称做“汉字文化圈”。
材料二 中、朝两国因地理环境及其历史发展形成了相近的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自秦汉实行“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而朝鲜在中国的影响下,早在李朝之前1200多年,就已是中央集权制社会。如三国时期的新罗,受唐朝影响,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并最终统一朝鲜半岛。日本虽然在推古朝时期(公元593-622年)圣德太子崇尚中国的礼治而推行大化革新,实施“公地公民”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但是,其政治体制、经济制度与中、朝两国有很大不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祖鲲、商学君《东亚文化格局:演变与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东亚文化格局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古代朝鲜、日本两国历史发展的异同点。
(10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的出现,源于随文艺复兴出现而来的新科技和新观念,其中包括地理学、航海学和造船业的进步。1492年合并形成的西班牙政府,决定资助哥伦布进行探险远征,指望他能够绕过葡萄牙在非洲和印度洋的封锁到达印度。但是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而是发现了一个新世界。人数很少的西班牙征服者,借助他们所带去的流行病,建立了西班牙宗主统治,昔日堪与欧洲有关的美洲变成了西班牙人夺取和运输金银的中心。
——摘编自赵立行著《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近代早期的物种交换极大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1500年以前,世界各地的人种基本上是相互隔离的,但是到1760年,人口分布情况大大变化。美洲人种的变化最大,印第安人人口大量减少的同时,欧洲白人及非洲黑人大批涌入美洲。迁移到美洲的白人把旧世界的各种家畜特别是马、牛和羊)以及农作物(小麦、燕麦等)带到新世界。与比同时,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以及南瓜、可可等。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动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世界物种交换的影响。(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世纪后半期,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这个工业革命发源地扩散到欧洲大陆,甚至扩散到世界其他地区。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且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它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工业革命与社会变革”自行拟定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阅谈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第一国际成立后,立即在各国开展工作,1865年初在法国巴黎成立了巴黎支部。按照马克思等人的设想,成立第一国际的宗旨既是要采取各种措施特别是运用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随着法国的战败和屈辱投降,巴黎人民群情激愤。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在市政厅举行了隆重的公社成立典礼,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了。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它的伟大意义永远不可磨灭。公社在很大程度上是19世纪初期以来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高峰和总结。它继承了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许多优良传统和经验,吸取和归纳了历次工人的经验和成果,从以往的共和要求、普选运动以及1848年提出的建立“社会共和国”的主张,发展为夺取政权、改造旧国家机器和建设无产阶级自己的机构。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黎公社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意义。
(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