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13 22:0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第二册 2.1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一、单选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克斯县城地处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是我国唯一的建筑完整而又正规的八卦城,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乌孙(游牧古国—乌孙国所在地)文化与易经文化交织的地方。
读特克斯县城道路网及河流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西汉时期,乌孙人在此地建城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乌孙国。在此地建城的突出优势是
A.北依山地,森林茂密 B.河谷平坦,利于筑城
C.沿河设城,水运便利 D.背山面河,风景优美
2.特克斯县城的马路上没有一盏红绿灯,但从来不会堵车,主要是由于该县城
A.地形平坦开阔,街道平直 B.河流远离,未穿城区
C.道路环形放射,街道相连 D.过境干道,绕城边缘
3.北京市区交通拥堵时有发生,但无法借鉴特克斯县城设计八卦布局的原因是北京
A.深受皇家文化影响 B.缺乏易经文化传播
C.气候湿润,城区被河流分隔 D.市区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
基于需求层次、产业结构等,乡村转型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四个阶段的具体发展措施、特征和简称如下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阶段 措施 特征 简称
第I阶段 开展土地整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耕地平整集中,提高生产效率 工程化
第Ⅱ阶段 开展农业结构调整 种植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动力 非粮化
第Ⅲ阶段 发展农产品加工、农资生产、休闲观光以及制造业 非农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 非农化
第IV阶段 提升市政设施、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 提升乡镇功能,促进集约发展 社区化
4.关于乡村转型各个阶段主要目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Ⅰ阶段-增加粮食产量,实现温饱需求
B.第Ⅱ阶段-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种粮面积
C.第Ⅲ阶段-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生活质量
D.第Ⅳ阶段-发展公共服务,提升乡镇功能
5.发展“非农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粮食种植比重太高 B.耕地零星分散
C.农业收益相对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较大
利物浦是英国传统工业城市,为改善卫生环境和营造公共空间,19世纪该城市陆续在城区分散布局多座城市公园。到20世纪,为提高公园之间的连通性,该城市将部分濒临废弃的建设用地置换成绿地,打造了一条与河岸带大致平行的“公园丝带”(如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与集中连片布局相比,分散布局城市公园最突出的优势是( )
A.扩大休闲空间 B.利于营造不同特色
C.改善河岸环境 D.便于市民就近抵达
7.20世纪,该城市置换成绿地的用地类型最可能是( )
A.交通用地 B.工业用地 C.住宅用地 D.河滩荒地
城市群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建设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下图为“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A.成熟型城市群分布于东部沿海 B.成长型城市群分布于中部地区
C.培育型城市群分布于西部地区 D.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
9.符合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定位的是( )
A.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B.“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性枢纽
C.联系各大城市群的重要节点 D.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
城市富有特色,就会拥有点石成金的赞誉,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影响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创造出城市良好的商务环境和经济秩序,使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加速良性循环,从而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0.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
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 
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中华民族雍容恢弘、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安的古朴 B.桂林的灵秀
C.苏杭的神秘 D.拉萨的奇逸
12.兰州城市用地狭长布局受制于( )
A.黄河 B.长江 C.珠江 D.黑龙江
读某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3.图示村落的形态特点是
A.呈多边形 B.呈带状 C.呈环形 D.呈团状
14.该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顺河谷而建
B.平原面积开阔平坦,便于农耕
C.为逃避野兽袭击而建在山口
D.为防洪水,村落建在山脊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下图),完成问题。
15.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16.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钱大妈”是专营生鲜肉菜的连锁店,该连锁店推行“不卖隔夜肉”的全新经营理念。下图为“东莞市南城区‘钱大妈’部分门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钱大妈生鲜连锁店布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消费者 B.交通 C.商业中心 D.货源供应基地
18.钱大妈生鲜连锁店面积一般不大于60m2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市中心,地租较高 B.服务的消费群体较小
C.居民的购买力低 D.员工数量不足
唐诗《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诗句描述的聚落具有的特点 (  )
①规模较小 ②空间分布相对分散 ③聚居的人口较少 ④呈团聚型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产生诗句中聚落形态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甲、乙、丙、丁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
A.甲区 B.乙区 C.丙区 D.丁区
22.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
B.乙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
C.丙区以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
D.丁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
23.下列关于乡村空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村落发展初期即出现结构分化 B.山区村寨一般在地势最高处
C.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之中 D.住宅往往围绕公共服务设施
二、填空题
2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的商务区位于A、B、C三处中的 处,理由是 。
(2)工业区位于A、B、C三处中的 处,理由是 。
(3)高级住宅区位于A、B、C三处中的 处,理由是 。
25.下图分别是“京沪沪昆高铁沿线某城市规划简图”及近年该城市统计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城市的空间形态属___________ 模式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田园模式
(2)图中A、B两处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
(3)根据该城市近期统计的人口年龄构成金字塔图,该城市经济发展的在人口方面的优势是_______;但30年后该城市经济发展可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 。合理的解决措施有_______ 。
26.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____和____两个方面。某地地租高低是人们对该地土地利用的选择,以及市场竞争的结果。城镇中心的土地利用可能性多,竞争强,因此地租高,交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土地利用的潜能。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____;离城镇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____。
实际上,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非常复杂。除了经济因素外,政策、文化、____等因素也会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三、综合题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岔河古城地处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交界的干旱、半干旱荒漠气候区。800年前,水浅流缓的无定河蜿蜒流经古城边上。由于地壳运动,如今无定河河床下降了61m,地下水位下降了35m。下图为三岔河古城位置示意图。
(1)指出三岔河古城选址的特点,并说明理由。
(2)与800年前相比,说明无定河河床的变化及原因。
(3)分析三岔河古城从繁荣走向衰落的自然原因。
28.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从武汉沿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1)根据材料回答,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提示:从地形、气候、河流、交通、政治等要素分析)
(2)武汉市作为区域服务中心地,其主要服务内容有哪些?
(3)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A
1.森林茂密与风景优美并不是建城的突出优势,A、D错误;由材料可知,特克斯县城地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地形平坦开阔,利于筑城,B正确;虽沿河分布,但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水运并不便利,C错误。故选B。
2.街道不是平直的,A错误;河流远离,未穿城区,对城市堵车状况没有影响,B错误;从图上可以看出,特克斯县城内交通线路呈放射状与环形状分布,道路之间相互联系,街道相连,可以有多种方式且很轻易的从一条街道到达另一条街道,这样就可以避免一条道上车流汇集而造成的堵车现象了,所以该县城没有红绿灯也不会堵车,是由于该县城道路环形放射,街道相连所致,C正确;过境干道,绕城边缘会减少城区交通拥堵,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3.北京是历史文化古都,深受历史及传统的封建皇权文化影响,城市布局呈棋盘方格布局,道路呈南北东西方向,因此北京城不能借鉴特克斯城的布局设计是受历史文化因素影响显著,A正确。北京是中国古都,易经属于中原文化,北京比地处西北的特克斯更易受易经文化影响,B错误。这种布局方式与气候无关,且北京城内河流较少,C错误。北京市区地处平原,地势平坦,D错误。故选A。
4.B
5.C
4.
表格信息表明,第Ⅰ阶段,当地开展土地整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粮食产量,实现温饱需求,A正确; 第Ⅱ阶段的特征是种植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动力,由于粮食生产附加值低,因此增强发展动力不是为了扩大种粮面积,B不正确;第Ⅲ阶段的发展措施是发展农产品加工、农资生产、休闲观光以及制造业,导致非农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说明第四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生活质量,C正确;第Ⅳ阶段的发展措施是提高市场设施、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因此第Ⅳ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公共服务,提升乡镇功能,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故选B。
5.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指根据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改变农产品的生产结构,从而使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相协调的过程。发展“非农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收益相对较低,经济效益较差,为了提高农村发展动力,大力发展非农产业,C正确;粮食种植比重太高,可以发展经济作物,不一定要发展非农产业,A错误;表格信息表明,当地第Ⅰ阶段曾经开展土地整治,做到了耕地平整集中,B错误;城市人口比重较大,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因此这不是乡村发展非农产业的原因,D错误。故选C。
本题组主要考查乡村转型的相关知识。
6.D
7.B
6.
与集中连片布局相比,分散布局公园并不能扩大空间,A错;仅分散布局公园,如果没有进行差异化规划,无法营造特色,B错;分散布局的绿地生态功能相对较低,对于改善环境的作用并不突出,C错;分散布局的公园的突出优势是便于不同街区的居民就近抵达公园。因此D选项正确。故本题选D。
7.
由材料可知,置换的是原有建设用地,因此不可能是河滩荒地,据此排除D;利物浦是传统工业城市,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区的部分工厂外迁,部分工业用地濒临废弃,被置换成绿地,B选项正确;随着城市化发展,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的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出现废弃现象的可能性不大,故排除AC两项。本题选B。
城市公园的环境功能:
1.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功能:城市公园由于具有大面积的绿化,无论是在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降低辐射、杀菌、滞尘、防尘、防噪音、调节小气候、降温、防风引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在改善环境污染状况、有效地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美化城市景观:城市公园是城市中最具自然特性的场所,往往具有和大量的绿化,是城市的绿色软质景观,它和城市的其他建筑等灰色硬质景观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城市景观得以软化。同时,公园也是城市的主要景观所在。因此,其在美化城市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8.D
9.B
8.
读图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也有成熟型城市群,A错误。东部地区也有成长型城市群,B错误。东部和中部地区也有培育型城市群,C错误。读图可以看出,由于胡焕庸线(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地区人口密度大,所以,我国城市群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D正确。故选D。
9.
天山北坡城市群位于“陆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位置,所以,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定位应该是“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性枢纽,B正确。与东部城市群相比,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相对落后,并不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A错误。天山北坡城市群地处西北地区,与各大城市群联系不便,C错误。与东部城市群相比,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相对落后,技术水平相对低,并不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D错误。故选B。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河流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交通、资源、开发历史、政治等
10.C
11.A
10.罗马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纽约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①③错误。②④说法符合实际情况。故C正确,A、B、D错误。
11.西安的风格是古朴,苏杭的风格是灵秀,桂林的风格是奇逸,拉萨的风格是神秘。故A正确。
12.A
【详解】
根据所学,兰州位于黄河沿岸,因此兰州城市用地布局受制于黄河,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3.B
14.A
13.从图示观察,居民点整体上呈条带状分布,故B项正确。
14.从图中信息分析,村落沿狭窄的河流而建;为防洪水,村落应建在山坡山;若建在山口处,易被洪水淹没,故A项正确。
15.C
16.B
15.甲模式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乙模式需要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因而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乙模式大。C对。
16.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乙模式,为城市发展预留空间,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乙模式会消失,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可能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17.A
18.B
17.
由图可知,钱大妈生鲜连锁店的布局分布都紧靠住宅区,且生鲜超市属于服务业,也应靠近消费者,并且该连锁店推行“不卖隔夜肉”的全新经营理念,靠近市场和消费人群,可以更好的进行销售。A正确。其它选项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故选A。
18.
由图可知,钱大妈生鲜连锁超市都布局在住宅区附近,并没有位于市中心,A错误。生鲜超市主要面对的消费群体是住宅区的居民,消费群体较小,因此不用过大的面积,B正确。居民的购买力与面积大小无关,C错误。连锁店的数量较多,员工较多,所以不是因为员工数量不足,D错误。故选B。
考察功能区布局的区位因素。
19.D
20.A
考查聚落特点,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这种分散的聚落形态是山区聚落的特点。平原地区聚落是团聚状的。山区影响聚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19.雨里鸡鸣一两家,一个聚落,只听到一两家鸡鸣,说明住户少,人口少,聚落的规模小,故诗句描述的聚落人家少,规模小,①对。空间分布相对分散,②对。聚居的人口较少,③对,该地住户稀少分散,是山区聚落的特点,平原区村落住户多,团聚型是平原地区聚落形态的特点,④错。D对,A、B、C错。故选D。
20.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聚落位于山区,产生诗句中聚落形态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形,A对。气候、河流、土壤不是主要因素,B、C、D错。故选A。
根据山区聚落、平原聚落的形态特征差异,山区聚落规模小、分散,人口少,分析诗句中聚落分布区域,主要特征,及形成原因。
21.B
22.C
21.一般而言,城市中心商务区位于城市中心附近,土地价格最高,乙区大致位于该城市的中间位置,且土地价格最高,最有可能为中心商务区所在的位置,故选B。
22.甲区域虽然人口密度较小,但土地价格较低,工业区位条件不一定最差,A错;乙区土地价格高,以商业区为主,B错;丙区人口密度大,可能为住宅区,C对;丁区位于城区边缘,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价格低,D错误,故选C。
23.D
【详解】
村落发展初期即,结构分化并不明显,A错;山区村寨一般在地势相对平坦的河谷地带,并非地势最高处,B错;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而不是村落之中,C错;在村落内部,住宅往往围绕公共服务设施分布,D正确,故选D。
24.(1)A 位于城区中心,交通便利。
(2)B 位于城区最小风频上风向,对城区污染小,临近铁路线,交通便利。
(3)C 临湖,环境优美
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特征。
【详解】
(1)商务区一般地处城市中心,交通的通达度高,有利于商务活动。故该城商务区位于A、B、C三处中的A处,理由是地处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交通的通达度高,有利于商务活动。
(2)工业区一般位于城市外缘,地处交通干线附近,并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减少对城市的污染。故图中工业区位于A、B、C三处中的B处,理由是位于城市外缘,地处交通干线附近,并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既有利于工业生产,又可减少对城市的污染。
(3)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外缘,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故图中高级住宅区位于A、B、C三处中的C处,理由是地处城市外缘,交通便利,位于湖旁,环境优美。
25. B A 位于河流上游,附近有景点,远离工业区,环境较好,周围有文化教育区(答2点即可) 劳动力丰富 人口老龄化 鼓励生育,加强社会养老和保障体系建设
该题主要考查城市空间结构和人口问题。
【详解】
(1)城市各功能区以扇形分布于城市周围,故图中所示城市的空间形态属扇形模式。
(2)根据图示信息,A处位于河流上游,附近有景点,远离工业区,环境较好,周围有文化教育区适合建高级住宅区。
(3)根据该城市近期统计的人口年龄构成金字塔图可以判断该城市青壮年人口比重大,故其经济发展在人口方面的优势是劳动力丰富;但是少年儿童比重小,30年后该城市经济发展可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措施有鼓励生育,加强社会养老和保障体系建设等。
26. 交通便捷程度 距离城镇中心远近 越高 越高 环境
【详解】
由教材内容可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两个方面。某地地租高低是人们对该地土地利用的选择,以及市场竞争的结果。城镇中心的土地利用可能性多,竞争强,因此地租高,交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土地利用的潜能。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离城镇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实际上,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非常复杂。除了经济因素外,政策、文化、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27.(1)选址特点:沿河。理由: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必备条件
(2)变化:河床下降;河岸变陡原因: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深切河曲。
(3)深切河曲造成河床下降,地下水位下降,井水干枯,水源缺乏,导致气候更干旱,古城走向衰落。
本题主要考查水源对聚落的影响。
【详解】
(1)据图可知,三岔河古城选址的特点是沿河分布。理由:“三岔河古城地处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交界的干旱、半干旱荒漠气候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短缺,所以水源是生产生活的必备条件。
(2)“由于地壳运动,如今无定河河床下降了61m”,据此可知,与800年前相比,无定河河床下降了,随着河床的下降,河岸的坡度也变大了。原因是地壳运动导致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便形成了深切的河床。
(3)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三岔河古城选址于此的主要原因就是此地水源丰富,“如今无定河河床下降了61m,地下水位下降了35m”,据材料可知,如今河床下降,地下水位下降,井水干枯,生产生活依赖的水源严重缺乏,导致古城走向了衰落。
28.(1)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水陆交通便利;省会城市。
(2)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体育、卫生、气象等方面。
(3)服务范围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交通方式由内河航运为主,逐渐扩大到水陆联运、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通讯事业也发展迅速。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详解】
(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和发展条件主要从地形、河流、资源、交通、政治等方面分析,根据材料提示,武汉处于汉江与长江交汇处,水源充足;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地肥沃;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水陆交通便利;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
(2)武汉是省会城市,又是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服务内容是综合性的,主要有: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体育、卫生、气象等方面。
(3)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的变化是服务范围越来越大。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交通方式由内河航运为主,逐渐扩大到海陆联运、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通讯事业也发展迅速。由于交通、通讯条件不断改善,服务范围也不断扩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