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7.2.5 生物的变异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知识,错误的是( )
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军训时同学们的皮肤被晒黑,这种变异不可遗传的
C.生男生女决定于卵细胞与哪种类型的精子结合
D.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可以根治
2.下列现象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用眼不当导致的近视 B.双眼皮的父母生出的单眼皮孩子
C.经过训练能学说人类语言的鹦鹉 D.小花生品种因水肥充足长出的大花生
3.水稻细胞内有12对染色体,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科学家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适合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海水稻”。下列有关“海水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稻”细胞内同样有12对染色体,24个DNA分子
B.在育种过程中进行了人工选择育种
C.培育“海水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D.普通甜椒培育成“太空椒”与此培育方法相同
4.“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这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杂交水稻的研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阳光、空气和水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成分
B.杂交水稻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农田中除杂交水稻外,其他生物都属于消费者
D.杂交是利用遗传变异原理获得生物新品种的方法之一,其中产生的变异类型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5.下列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的是( )
A.人类的先天性聋哑 B.通过杂交重组在一起的高产水稻
C.利用航天技术选育成的太空南瓜 D.由于水肥充足长得穗大粒多的小麦
6.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遗传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②遗传和变异都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③遗传只能在某些生物种类中出现 ④变异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现象
⑤变异是指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现象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以“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28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丰富多样的“太空蔬果”。这种育种方法是( )
A.植物组织培养 B.转基因技术 C.诱变育种 D.克隆技术
8.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袁隆平的突出成就是( )
A.人类基因组测序 B.杂交水稻 C.抗生素的发现 D.试管婴儿
9.下列变异不能遗传的是( )
A.经过多代选择,繁育,培育出的高产奶牛
B.一对毛色正常的虎生下一只白色幼虎
C.无光条件下长出的蒜苗是黄白色的
D.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种子,从中选出优质高产新品种
10.“海水稻”是我国袁隆平团队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下列同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种在肥沃土壤里的花生果实较大 B.微整形获得的双眼皮
C.转基因技术获得的抗病虫害棉花 D.黑暗环境下生长的韭黄
11.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正在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的毒株。该变异是由于新冠病毒中的某一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这一结构是
A.线粒体 B.细胞核 C.遗传物质 D.蛋白质外壳
12.下列实例中应用了转基因技术的是( )
A.太空育种 B.培育高产抗倒伏小麦
C.培养抗虫棉 D.试管婴儿
13.根据遗传变异的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把果实大的花生品种种在贫瘠的土壤中,出现果实小的变异是不遗传的
B.林黛玉和贾宝玉携带有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大
C.射线导致小白鼠耳朵细胞的基因改变,此改变的基因会遗传给后代
D.父母都有耳垂,所有的后代也一定都有耳垂
14.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性状的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 B.性染色体上只有决定性别的基因
C.不同的基因含有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信息 D.生物的性状都是通过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
15.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田里种植甲、乙两种花生,收获后对甲和乙果实的长轴进行抽样测量,结果如下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长轴(毫米)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甲的数量 3 7 9 11 5 2 2 1 0 0
乙的数量 0 0 1 3 6 8 10 7 3 2
①甲和乙果实的长轴长度都存在个体差异
②该探究实验进行了随机取样,且样品有足够的数量
③甲和乙两个品种间的差异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④将长轴为36毫米的乙花生种子种下去,收获的果实一定都是大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关于生物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户外工作者晒黑的肤色可遗传给后代
B.水稻的性状通过杂交可能遗传给后代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描述的现象称为变异
D.豌豆种子有圆粒和皱粒,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二、综合题
17.下图是某家庭有耳垂和无耳垂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分析:
(1)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______性状,根据图示可知有耳垂是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小丽耳垂性状与父母不同,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小丽的父母通过______将控制耳垂性状的基因传递给小丽。
(3)如果父母再生一个孩子,是无耳垂儿子的概率为______。
18.综合运用
“微博打拐”指网友通过微博提供线索,帮助那些被人贩子拐卖的儿童重新回到自己父母身边的行动。但是很多儿童是在婴儿时期就被拐卖,几年过后连亲生父母都很难通过长相辨认他们是否是自己的亲生子女,所以这就需要公安人员使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帮助他们鉴定,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性状来辅助判断。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公安人员可以通过检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基因关系来确定亲缘关系,其原因是基因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___________上,并且会通过父亲产生的___________和母亲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传递给后代。
(2)虽然小文和父亲的血型不同,但是公安人员依然认定他们是亲生父子。这种亲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中一对家长,父亲表现为双眼皮(基因组成为AA),母亲表现为单眼皮(基因组成为aa)。公安人员带来一个单眼皮的女孩,这个女孩是否是他们的亲生女儿 _______________(填“是”“不是”或“不能确定”)。
(4)小玲和妹妹是双胞胎,她在被拐之前和妹妹一样,长得胖乎乎的,很可爱,外人很难分辨彼此,两年后小玲被找到时,与妹妹相比又瘦又小。小玲被拐后与妹妹的不同称为__________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5)人类皮肤正常由显性基因(B)控制,白化病由隐性基因(b)控制。小明的父母皮肤均正常,而小明为白化病,小明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小明父母再生一个孩子,皮肤正常且携带患病基因的可能性为_____________%;孩子是男孩且患白化病的可能性为_______________%。
(6)白化病患者的皮肤与毛发出现明显的白化现象,原因是体内缺少了正常基因A,这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学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一章后,王小乐进行了调查,并绘制出一张遗传图谱,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小乐的长相与父母都有差异,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
(2)据图判断,隐性性状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从下列婚配组合及结果选填一项)。
A.爷爷×奶奶→爸爸 B.外公×外婆→妈妈 C.爸爸×妈妈→王小乐
(3)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若控制它的基因用A、a表示,则爷爷和小乐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
(4)小乐的爸爸妈妈正准备要二胎,他们生下单眼皮孩子的概率为______;他们生下的孩子是男孩的概率为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1.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
2.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3.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人体内每个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含有一对X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女性,而具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者则发育成男性。
4.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该病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详解】
A.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A正确。
B.学生军训时晒黑皮肤都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是不可遗传的变异,B正确。
C.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可见,生男生女主要决定于父亲的哪一种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C正确。
D.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目前一般得不到根治,D错误。
故选D。
2.B
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
ACD.都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B.双眼皮的父母生出的单眼皮孩子,是遗传物质的改变的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
故选B。
3.D
生物中的育种方式主要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它们利用的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
【详解】
A.水稻的体细胞内含有12对染色体,一条染色体上有通常有一个DNA分子,所以水稻的DNA分子数是12对(24条),A正确。
B.育种过程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但选择的方向是取决于人类的需求,可能和自然选择的方向是不同的,B正确。
C.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培育“海水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正确。
D.普通甜椒的种子卫星搭载后,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经选择培育成太空椒,与杂交育种培育出的“海水稻”不同,D错误。
故选D。
4.B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
A.阳光、空气和水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A错误。
B.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因此,杂交水稻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正确。
C.农田中除杂交水稻外,其他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C错误。
D.杂交是利用遗传变异原理获得生物新品种的方法之一,其中产生的变异类型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类型,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
故选B。
5.D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
ABC.人类的先天性聋哑, 通过杂交重组在一起的高产水稻, 利用航天技术选育成的太空南瓜,均是因为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故ABC不符合题意。
D.由于水肥充足长得穗大粒多的小麦,这是由于外界环境引起的,不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A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
【详解】
①遗传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正确。
②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如“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正确。
③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错误。
④变异是指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间的差异现象,错误。
⑤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是指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间的差异现象,正确。
故选A。
7.C
诱变育种是通过采用射线照射和药物处理等手段,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如太空椒、无籽西瓜等。
【详解】
A.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A错误。
B.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太空蔬果”这种育种方法的原理诱变育种 ,C正确。
D.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动物。它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D错误。
故选C。
8.B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详解】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故选B。
9.C
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详解】
A.高产属于变异,经过多代选择,繁育,培育出的稳定遗传的高产奶牛,这是可遗传变异,A不符合题意。
B.一对毛色正常的虎生下一只白色幼虎,这属于遗传物质的改变,类似于人类白化病,这是可遗传变异,B不符合题意。
C.无光条件下长出的蒜苗是黄白色的,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C符合题意。
D.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种子,引发基因突变,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这属于可遗传变异,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详解】
A.种在肥沃土壤里的花生果实较大是环境引起的,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A错误。
B.微整形获得的双眼皮,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B错误。
C.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因此,转基因技术获得的抗病虫害棉花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
D.黑暗环境下生长的韭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
故选C。
11.C
(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2)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
新冠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新冠病毒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导致,是可遗传的变异,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C
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之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详解】
A.太空育种是普通种子经过卫星搭载后,在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的诱发使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经选择培育新品种,属于诱变育种,A不符合题意。
B.让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目的是通过杂交,低产抗倒伏小麦把抗倒伏的基因传给了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抗倒伏基因与高产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获得高产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应用的技术手段是杂交育种技术,B不符合题意。
C.抗虫棉目前分为转基因单价抗虫棉和转基因双价抗虫棉。转基因单价抗虫棉是将种细菌来源的、可专门破坏棉铃虫消化道的Bt杀虫蛋白基因经过改造,转到了棉花中,使棉花细胞中存在这种杀虫蛋白质,专门破坏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消化系统,导致其死亡,而对人畜无害的一种抗虫棉花,C符合题意。
D.试管婴儿又该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具体地说是借助内窥镜或在B超指引下,从患有不孕症妇女的卵巢内取出成熟的卵子,将精子、卵子一起放入试管,体外培养三天左右,使卵子受精,然后再在B超监视下将其送到母亲子宫,使之逐步发育成胎儿的过程,“试管婴儿”技术是解决男女不孕的一项有效措施,是一种辅助生殖技术,D错误。
故选C。
理解掌握转基因技术、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及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3.D
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是不遗传的,叫不遗传变异。
【详解】
A.如果将大花生品种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小花生,这种小花生的变异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而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因此这种小花生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A不符合题意。
B.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是贾母的孙子,是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林黛玉和贾宝玉是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大,B不符合题意。
C.射线导致小白鼠耳朵细胞的基因改变,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C不符合题意。
D.父母都有耳垂,后代不一定都有耳垂,有耳垂是显性基因控制的,若父母有耳垂且基因组成为显性杂合,则后代有25%的概率无耳垂,D符合题意。
故选D。
14.C
1.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生物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子代的性状与亲本相同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2.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上有决定性别的基因。
【详解】
A.可遗传的变异能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A错误。
B.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除了有决定性别的基因外还有其他基因,B错误。
C.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不同基因有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信息,C正确。
D.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生物的性状并非肉眼都可见如血型,D错误。
故选C。
15.A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详解】
①结合题干表格的信息可知,甲和乙果实的长轴长度不完全相同,存在个体差异,①正确。
②不管是哪种取样方法,都必须做到随机取样,以便减小误差。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结合题干和表格信息可知,该探究实验进行了随机取样,且样品有足够的数量,②正确。
③甲样本个体间或乙样本个体间性状的差异是由于环境不同而引起的,是不可遗传的变异;而两个样本组间的差异是遗传物质不同而引起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所以,甲和乙两个品种间的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③错误。
④将长轴为36毫米的乙花生种子种下去,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收获的果实不一定都是大的,④错误。
故选A。
16.B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
A.户外工作者晒黑的肤色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A错误。
B.性状由基因控制,水稻子代的基因由亲代雌雄双方提供一半,因此,水稻的性状通过杂交可能遗传给后代,B正确。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描述了亲代与子代的相似性,属于生物的遗传现象,C错误。
D.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B。
17.(1) 相对 显性
(2) 变异 生殖细胞(或精子和卵细胞)
(3)12.5%(1/8)
(1)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2)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所以,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图中的遗传规律(亲代:母亲有耳垂×父亲有耳垂→子代小丽:无耳垂),可推知有耳垂是显性性状,无耳垂是隐性性状。
(2)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所以,小丽耳垂性状与父母不同,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所以,小丽的父母通过生殖细胞(或精子和卵细胞)将控制耳垂性状的基因传递给小丽。
(3)
如果用A/a表示控制耳垂有无的基因,则无耳垂小丽的基因组成是aa,一个a基因来自父方,一个a基因来自母方,因此有耳垂父母的基因组成为Aa和Aa,遗传图解如下:
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而且精子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因此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即生男孩的概率是50%,生女孩的概率也是50%。所以,这对父母再生一个无耳垂儿子的概率=孩子表现无耳垂的概率×孩子性别为男孩的概率=25%×50%=12.5%(1/8)。
18.(1) DNA
精子 卵细胞
(2)变异
(3)不是
(4)不可遗传
(5) Bb和Bb 50 12.5
(6)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
一般公安人员可以通过检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基因关系来确定亲缘关系,其原因是基因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DNA上,并且会通过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传播给后代。
(2)
虽然小文和父亲血型不同,但是公安人员依然认定他们是亲生父子,这种亲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在遗传学上叫做变异。
(3)
父亲表现为双眼皮(基因组成为AA),母亲表现为单眼皮(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图
从图看出,子女一定是双眼皮,因此公安人员带来一个单眼皮的女孩,这个女孩不是他们的亲生女儿。
(4)
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小玲和妹妹是双胞胎,她在被拐之前和妹妹一样长得胖乎乎的很可爱,外人很难分辨彼此,两年后小玲被找到时已经很瘦了,比妹妹相比又瘦又小,小玲被拐后与妹妹的不同是由于环境不同所引起的变异,称为不可遗传变异。
(5)
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人类皮肤正常由显性基因(B)控制,白化病由隐性基因(b)控制。小明的父母皮肤均正常,而小明为白化病,则小明的父亲产生的精子和小明母亲产生的卵细胞有两种类型的基因型,则小明父母的基因型分别为Bb、Bb,小明父母再生一个孩子皮肤正常且携带患病基因的可能性为50%;这对夫妇如果再生一个孩子,小孩得白化病的可能性是25%,如图:
若孩子是男孩且患白化病的可能性为25%÷2=12.5%。
(6)
白化病患者的皮肤与毛发出现明显的白化现象,原因是体内缺少了正常基因A,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决定性状的表达。
19.(1)变异
(2) 单眼皮 A
(3) 相对性状 Aa aa
(4) 50%
50%
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
(1)
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小乐的长相与父母都有差异,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
(2)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因此据图中信息爷爷×奶奶→爸爸判断出单眼皮是隐性性状。
(3)
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属于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若控制它的基因用A、a表示,爷爷是双眼皮生了单眼皮的爸爸,因此爷爷的基因型为Aa,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因此基因型为aa。
(4)
小乐的爸爸单眼皮,其基因型为aa,只能产生a一种精子,小乐的外公是单眼皮,外婆是双眼皮,妈妈是双眼皮,因此妈妈的基因型为Aa,可以产生A、a两种卵细胞,由遗传规律含有基因a的精子与含有基因A和含有基因a的卵细胞的结合机会是均等的,即该对夫妇每生育单眼皮是50%,生男生女的概率相等,因此生下男孩的概率为5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