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单选题
1.聆听音乐,感受旋律,让耳朵带你旅行,下列关于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6] B.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很容易损伤[2]
C.晕车与[4]和[5]对头部的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 D.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2.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使用手机容易引起眼球某结构凸度过大导致近视,手机发出的蓝光还会损伤眼球成像的部位。与此相关的两个结构是( )
A.角膜 视网膜 B.晶状体 视网膜
C.玻璃体 视觉中枢 D.晶状体 视觉中枢
3.打乒乓球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使睫状体得到锻炼,有助于保护背少年视力。睫状体可调节的结构是
A.①角膜 B.②晶状体 C.③玻璃体 D.④虹膜
4.关于皮肤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的是( )
A.表皮的生发层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能产生新细胞
B.真皮内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柔韧而富有弹性
C.皮肤被划破后感到疼痛,说明已伤及生发层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D.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参与体温调节
5.2021年,我国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已超过60%,青少年用眼卫生刻不容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近视患者眼球结构中4晶状体曲度变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
B.近视患者物像落在8视网膜前方
C.1睫状体调节4晶状体曲度的变化
D.光线经5→3→4→10落在8视网膜上,形成视觉
6.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或沉迷于手机游戏容易形成近视。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成像与矫正方法的是( )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7.保护好眼睛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堵耳,防止震破鼓膜
B.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以免引起外耳道感染
C.人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D.近视眼患者的物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可以配戴凹透镜矫正
8.人的眼球有的呈黑色、有的呈蓝色,与人的眼球颜色有关的结构是( )
A.虹膜 B.巩膜 C.视网膜 D.角膜
9.人感受外界声波的刺激形成听觉,听觉产生于( )
A.大脑 B.听神经 C.耳蜗 D.鼓膜
10.下图是人的眼球结构示意图和实验室模拟眼球成像装置图,其中图中凸透镜和白纸板分别模拟的是左图眼球的哪个结构?(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表示,下列错误的是( )
A.肺循环路经: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B.听觉的形成:声波→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
C.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大脑皮层
D.空气进入人体内的路线: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血液
12.下列结构不属于内耳的是( )
A.半规管 B.鼓膜 C.前庭 D.耳蜗
13.下列有关皮肤的结构与特点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表皮——由结缔组织构成,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
B.真皮——由上皮组织构成,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C.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可以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D.汗腺——包括导管和分泌部,分泌部形成汗液,导管排出汗液
14.图是人体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中能控制光线进入量的结构是
A.8 B.6 C.3 D.7
15.你能看清物体,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 )上
A.角膜 B.晶状体 C.视网膜 D.玻璃体
16.流程图是生物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有关流程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线进入眼球成像: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B.听觉的形成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位听神经→听觉中枢
C.血液循环的途径:右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左心房
D.食物经过消化管的顺序: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二、综合题
17.以下是眼和耳结构图,请结合图示分析回答问题:
(1)某同学在放学路上,遇到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的天气,雷声、风声的感受器位于结构_____(填标号)中;在眼球内,感受闪电刺激的细胞位于结构_______(填字母)中;但听觉和视觉都是在_____形成的。
(2)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或上网,会导致眼球的_____(填名称)曲度过大,形成近视。
(3)咽部发炎时,如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引发中耳炎,这是因为咽部与鼓室之间有______(填名称)相连。
18.在中国,乒乓球运动十分普及,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赛场上,乒乓球运动员们取得了4枚金牌的傲人成绩。在打乒乓球过程中,眼睛与运动系统之间需要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准确击打。请观察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中填序号,__________上填名称)
(1)赛场上,乒乓球运动员要完成运动需要依赖于运动系统,运动系统主要由骨、________、骨骼肌组成。
(2)图一眼球结构中,乒乓球反射的光线最终落在[ ]_______上形成物像。
(3)图二所示是关节结构示意图。关节结构包括关节面、[ ]_______、关节腔。
(4)当乒乓球突然飞速地朝眼前袭来时,眼睛会眨,这种动作属于是生来就有的行为,是由动物的____所决定的一种行为。
(5)运动时若用力不当或用力过猛容易造成关节脱白,脱臼是指图二中的关节头从[ ]______中滑脱出来的现象。
19.观察眼球结构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近视是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在( )视网膜的______方,近视眼可以配戴______透镜矫正。
(2)虹膜中央的孔,位于图中( )它的大小的调节可使进入眼球的光线强弱发生改变,从而保护眼睛和适应外界光线的变化。
(3)成像过程中主要是通过③______曲度的调节,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4)视觉形成的部位大脑皮层的______中枢。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如图所示:1耳郭、2鼓膜、3听小骨、4半规管、5前庭、6耳蜗。
【详解】
A.听觉的形成过程如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形成听觉的部位应是听觉中枢而不是6耳蜗,A符合题意。
B.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强烈的声波很容易造成鼓膜受损,会使听力下降,B不符合题意。
C. 半规管一端稍膨大处有位觉感受器,能感受旋转运动的刺激,通过它引起运动感觉和姿势反射,以维持运动时身体的平衡 。晕车与半规管对头部的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C不符合题意。
D. 鼻咽部感染,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会引发中耳炎,使听力下降,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
【详解】
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或沉迷于手机游戏会导致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可见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使用手机容易引起眼球某结构凸度过大导致近视,手机发出的蓝光还会损伤眼球成像的部位,与此相关的两个结构分别是晶状体和视网膜,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3.B
题图中:①是角膜,②是晶状体,③是玻璃体,④是虹膜。
【详解】
A.图示中的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利于光线的透入,A错误。
B.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B正确。
C.玻璃体是无色透明的,利于光线通过,C错误。
D.虹膜里面有色素,虹膜内含色素量的多少决定着眼睛的颜色,D错误。
故选B。
4.C
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具有保护作用。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皮肤分表皮和真皮两层,其中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侵入,还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对皮肤有再生功能。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对皮肤有营养作用,真皮内还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刺激。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作用。
【详解】
A.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表皮的生发层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能产生新细胞,A正确。
B.真皮中有大量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B正确。
C.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分表皮和真皮两层,其中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感觉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属于神经组织。人不慎划破了皮肤,流出了血,并感到疼,说明伤到了真皮,真皮内有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C错误。
D.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对皮肤有营养作用,真皮内还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刺激。当体内产热量增多,需要通过扩张血管和增加汗液分泌来调节体温,同时随汗液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废物,体现了皮肤的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D正确。
故选C。
5.D
图可知,1睫状体,2是虹膜,3是瞳孔,4是晶状体,5是角膜,6是巩膜,7是脉络膜,8是视网膜,9是视神经,10玻璃体。
【详解】
AB.眼球内4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8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故A,B正确。
C.睫状体内含有平滑肌,所以1睫状体能够调节4晶状体的曲度,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故C正确。
D.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光线经5角膜→3瞳孔→4晶状体→10玻璃体→8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从而形成视觉,故D错误。
故选D。
6.A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方,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详解】
①光线汇聚在视网膜前方,因此表示近视眼,②光线汇聚在视网膜后方,表示远视眼;③表示近视眼的矫正,④表示远视眼的矫正。因此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方法的是①③。
故选A。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
7.D
本题考查眼、耳的保健。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眼、耳的不注意保健易出现相应的问题,如近视眼、远视眼、中耳炎等。
【详解】
A.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A错误。
B.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其中的中耳有咽鼓管结构与咽相通,所以若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以免引起中耳感染,B错误。
C.人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大小;而通过调节瞳孔大小可使人看见明处和暗处的物体,C错误;
D.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可通过戴凹透镜加以矫正,D正确;
故选D。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耳和眼睛的结构。
8.A
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
【详解】
A.虹膜中含有许多色素细胞,色素细胞中所含色素量的多少就决定了虹膜的颜色。色素含量与皮肤颜色是一致的,并且与种族的遗传有关系。东方人是有色人种,虹膜中色素含量多,所以,眼珠看上去呈黑色;西方人是白色人种,虹膜中色素含量少,基质层中分布有血管,所以,看上去眼珠呈浅蓝色,故A符合题意。
B.巩膜是眼球外膜的后面部分,白色坚韧,对眼球有保护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故C不符合题意。
D.角膜是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A
人感受外界声波的刺激形成听觉,听觉产生于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详解】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可见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
故选A。
正确识记并理解听觉的产生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0.A
题图中:①晶状体,②角膜,③视网膜,④巩膜。
【详解】
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图中凸透镜和白纸板分别模拟的是左图眼球的①晶状体和③视网膜。
故选A。
11.B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
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详解】
A.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A正确。
B.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B错误。
C.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即: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C正确。
D.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因此空气进入人体内的路线: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血液,D正确。
故选B。
12.B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详解】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故选B。
13.D
(1)皮肤由表皮层、真皮层构成。皮下组织在真皮的下部,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组成,其下紧临肌膜.皮肤上有毛发、皮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附属物。
(2)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没有血管。表皮可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侵入,并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分散失,角质层表皮脱落的细胞称为皮屑,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
(3)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详解】
AC.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表皮可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侵入,并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分散失,角质层表皮脱落的细胞称为皮屑,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AC错误。
B.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B错误。
D.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汗腺分泌汗液能够调节体温,由导管排出汗液,D正确。
故选D。
14.A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如图所示眼球各部分的结构为:1巩膜、2脉络膜、3视网膜、4视神经、5晶状体、6睫状体、7角膜、8瞳孔、9虹膜。
【详解】
A.眼球结构示意图中8是瞳孔,瞳孔是人眼睛内虹膜中心的小圆孔,为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虹膜上瞳孔括约肌的收缩可以使瞳孔缩小,瞳孔开大肌的收缩可使瞳孔扩大,瞳孔的开大与缩小控制进入瞳孔的光量,A符合题意。
B.眼球结构示意图中6是睫状体, 睫状体是眼球壁中膜的增厚部分,内表面有许多突出并呈放射状排列的皱褶,外表面有睫状肌(平滑肌),通过晶状体悬韧带与晶状体相连,睫状体内含平滑肌,有调节晶状体曲度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眼球结构示意图中3是视网膜,视网膜是眼球壁内层的一层透明的薄膜,由色素上皮层和视网膜感觉层组成,视网膜上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C不符合题意。
D.眼球结构示意图中7是角膜,角膜是眼球壁外层前部的透明部分,呈圆形,占外层面积的六分之一,约1毫米厚,主要由无血管的结缔组织构成,有折光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C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
【详解】
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故选C。
16.C
(1)眼球的结构:虹膜、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巩膜、脉络膜、视网膜等。
(2)耳朵的结构:耳郭、外耳道、鼓膜、鼓室、听小骨、耳蜗、前庭、半规管等。
【详解】
A.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故光线进入眼球成像: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正确。
B.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故听觉的形成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位听神经→听觉中枢,正确。
C.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身体各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左心房;故C错误。
D.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其中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故食物经过消化管的顺序: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正确。
故选C。
掌握眼睛耳朵的结构功能及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是解题关键。
17.(1) 6 D 大脑皮层
(2)晶状体
(3)咽鼓管
题图一中,1外耳道,2鼓膜,3听小骨,4半规管,5听神经,6耳蜗,7咽鼓管。
题图二中,A瞳孔,B角膜,C玻璃体,D视网膜,E视神经,F晶状体。
(1)
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6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D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
如果我们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使晶状体的曲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3)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咽鼓管一端连通咽部,另一端连通鼓室。得了咽炎如不及时治疗,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会引发中耳炎,使听力下降。
18.(1)骨连结
(2)[③]视网膜
(3)[②]关节囊
(4)遗传物质
(5)[④]关节窝
图一中①角膜、②晶状体、③视网膜、④视神经,图二中 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肌肉(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结起保护作用,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
(1)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结。
(2)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 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乒乓球反射的光线最终落在眼球结构中的③视网膜上。
(3)
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②关节囊和关节腔。其中关节面又是由 ①关节头和④关节窝构成。
(4)
当乒乓球突然飞速地朝眼前袭来时,眼睛会眨,这种动作属于是生来就有的行为,是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先天性行为。
(5)
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使①关节头从④关节窝滑脱出来,造成脱臼。
掌握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及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1) ⑨ 前 凹
(2)②
(3)晶状体
(4)视觉
观图可知:①角膜,②瞳孔,③晶状体,④虹膜,⑤巩膜,⑥睫状体,⑦玻璃体,⑧脉络膜,⑨视网膜,⑩视神经。
(1)
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
虹膜中央有②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看强光时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
(3)
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③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小。
(4)
视觉形成过程中,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