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4.7.1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单选题
1.我国承诺力争在2060年以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举措是( )
A.燃煤取暖 B.垃圾焚烧 C.植树造林 D.过度放牧
2.“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请将废旧灯泡放入对应的垃圾桶( )
A. B. C. D.
3.关于赤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赤潮是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形成的
B.赤潮会使鱼类大量死亡
C.为防止赤潮的形成,应禁止含氮、含磷的有机物排放
D.赤潮有很大的危害
4.下列做法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理念的是( )
A.研发绿色清洁能源 B.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C.购物时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垃圾分类管理,可回收物循环利用
5.过去50年中,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平均气温飚升5℃之高。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氟利昂 D.氮气
6.分析下列几种生态类型,其中不属于生态农业的是( )
A.多施化肥的种子田 B.稻鸭共生的水稻田
C.林下养鸡的果林场 D.蚕沙养鱼的桑基鱼塘
7.造成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生存斗争过于激烈 B.物种退化 C.自然条件的变化 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8.在绿色办奥理念引领下,水立方变成“冰立方”,首钢工业遗产化身“雪飞天”,北京冬奥会成为“最绿色”奥运会。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垃圾分类投放 B.纸张双面打印 C.常用一次性碗筷 D.使用无磷洗衣粉
9.为了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我们应该低碳生活,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 )
A.步行或乘公交车上下学 B.节约纸张,循环回收利用
C.为了方便、卫生,常使用一次性产品 D.爱护花草树木,提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10.梧州是一个宜居的、享有“绿城水都”美誉的城市。2021年全市人民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而努力。下列行为中与创建文明城市不相符的是
A.节约用水用电 B.爱护花草树木
C.使用一次性筷子 D.倡导垃圾分类回收
11.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B.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都是可以修复的
C.生物圈中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正在影响生物圈其他生物的生存
12.下列做法对减轻温室效应不利的是( )
A.少开车多步行 B.植树种草
C.使用一次性筷子 D.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13.两年的生物学学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已根植你的心底,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研发绿色清洁能源 B.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C.购物时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垃圾分类管理,可回收物循环利用
14.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可回收垃圾的是
A.过期食品 B.废弃的保鲜膜 C.玻璃
15.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的是( )
A.无节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
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
C.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D.乱排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
16.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破坏是指( )
A.水源的污染 B.食物链的破坏
C.洪涝灾害 D.建造沼气池
二、综合题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一)预习思考
材料一:我国政针对节能汽车和电动车出台补贴办法,制定奖励政策.在全国推广1.5亿只节能灯,争取在几年内把全国所有的白炽灯更换为节能灯.普通老百姓购买节能灯政府给补贴50%,对单位大宗用户补贴30%,如果把全国的白炽灯全部更换下来,一年可以节电480多亿度.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指出,全体国民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加强造纸、印染、化工、制革、规模化畜禽养殖等行业污染治理,继续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湖洋及河流的保护和生态治理,加大重点跨界河流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
(二)设问解疑
(三)简结转新
(1)绿色生活,从低碳开始.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下列哪种气体的排放,从而减轻全球变暖的趋势 (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D. 氮气
(2)煤燃烧和普通汽车尾气排放的________ ,是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3)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污染物如果未经处理,将会造成________ 污染。
(4)下列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不利于节能减排的是 ____________
A. 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B. 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
C. 减少开车,尽量乘坐公交车出行 D. 在跑步机上锻炼身体
(5)低碳生活是一种时尚,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式.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碳排放的?请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
18.我们提倡将植物的秸秆科学的利用,如喂养牲畜,制造建筑材料,高温堆肥后做肥料等。但有些地区仍用燃烧的方法处理农田的大量秸秆,请你回答:
(1)秸秆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由秸秆细胞中的____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2)秸秆燃烧后只留下少量的灰分,这些灰分是植物细胞中的____。
(3)除了灰分外,构成秸秆细胞的其他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以____等气体形式散失到大气中。
19.在路易斯安那州,由于在甘蔗田中施用了异狄氏剂(一种杀虫剂),在1961年一年中就发生了三十多起大型鱼死亡的事例,对此请分析回答。
(1)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甘蔗属于________。
(2)在甘蔗田施用异狄氏剂,却引起湖泊、池塘中大型鱼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事例说明农田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这种关联性不仅表现在非生物因素方面,还表现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方面。
(3)你认为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保护生物圈?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详解】
碳中和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要合理使用化石燃料,改用清洁型新能源,C符合题意。
故选C。
2.D
目前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详解】
ABC.ABC分别代表的是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ABC不符合题意。
D.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因此废旧灯泡应该放入的垃圾桶是D,D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赤潮是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
【详解】
赤潮的形成是因为人类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使得海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突然增加,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浮游藻类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由于这些藻类多呈红褐色,故称“赤潮”。海洋赤潮的发生会使鱼类大量死亡,对海洋生态系统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对海洋沿岸的水产养殖以及食用海产品的人都有直接的危害。预防赤潮应禁止含氮、含磷的有机物排放。
故选A。
4.C
(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具有环保意识。
(2)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现在有很多与绿色相关的环保名词,就是基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而提出来的。
【详解】
A.研发绿色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A不符合题意。
B.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B不符合题意。
C.一次性塑料袋很难降解会造成大量的白色垃圾污染环境,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理念,C符合题意。
D.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生活垃圾分为可收物、有害拉圾、餐厨拉圾,其他垃圾四类,分类后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据此解答。
【详解】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相当于给地球盖上了一层棉被,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所以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
故选A。
6.A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详解】
A.多施化肥的种子田是农田人工生态系统,不属于生态农业,A符合题意。
BCD.稻鸭共生的水稻田、林下养鸡的果林场、蚕沙养鱼的桑基鱼塘都符合生态农业特点,属于生态农业,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农业的特点。
7.D
由于人在地球上处于主导地位,人类的大规模捕杀、饲养必将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物资源的减少。气候因素正使全球变暖,不少生物适应力差的被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可能是遗传因素,某些生物的基因变异,引发整个种群的不稳定,使生物资源减少。
【详解】
人类超量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及围湖造田等活动直接改变和破坏了野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
故选D。
8.C
倡导“最绿色”奥运会,需要注重绿色化学理念,减少污染物排放,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详解】
A.垃圾分类投放,既可以节约资源又有利于环保,符合“最绿色”奥运会的理念,故A不符合题意。
B.纸张双面打印可以节约能源,符合“最绿色”奥运会的理念,故B不符合题意。
C.常用一次性碗筷,可以增加树木的砍伐,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不符合“最绿色”奥运会的理念,故C符合题意。
D.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体富营养糊,保护水资源,利于绿色环保,符合“最绿色”奥运会的理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详解】
A.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机动车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属于低碳生活,不符合题意。
B.节约纸张,循环回收利用,属于低碳生活,不符合题意。
C.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木材浪费、森林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不属于低碳生活,符合题意。
D.爱护花草树木,提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属于低碳生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保护环境的措施多种多样,如植树造林、不滥用塑料制品、将生活垃圾分类放置处理等措施都可以保护环境。
【详解】
A.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用电,节约了能源,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战,为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相符,不符合题意。
B.爱护花草树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为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相符,不符合题意。
C.使用一次性木筷,既浪费能源,也污染环境,不利于维持碳氧平衡,与卫生城市的要求不相符,符合题意。
D.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为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相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熟知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我们的环境而出力。
11.D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
AD.生物圈是人类的共同家园,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也日益增强。人口数量与环境必须协调发展,如果人口过度增长,势必引起城市规模扩大,造成环境的破坏,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如果人口过度增长,生活生产污水及工业生产的废物增多,造成环境的污染,使环境质量下降;如果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中的资源的需求量增加,造成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资源危机。反过来生物圈的变化不仅影响着人类,对生物圈的其他生物也有极大影响。但是人类活动并不只是会破坏生态环境,对生物圈造成不良影响,同样有对生物圈产生有利影响的,如三北防护林工程在防沙治沙、减少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的发生、保护农田、保持水土、维持碳-氧平衡、调节气候、发展生态经济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A错误,D正确。
B.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修复的,如果是严重破坏是不能修复的,错误。
C.生物圈中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合理开发和利用,错误。
故选D。
12.C
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对生物圈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最主要的就是环境污染,能源的使用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等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详解】
A.少开车多步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倡导节能减排,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B.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可以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减轻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C.使用一次性筷子,增加了森林资源的砍伐,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多,不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符合题意。
D.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可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利于减轻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C
(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具有环保意识。
(2)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现在有很多与绿色相关的环保名词,就是基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而提出来的。
【详解】
A.研发绿色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A正确。
B.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B正确。
C.一次性塑料袋很难降解会造成大量的白色垃圾污染环境,C错误。
D.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生活垃圾分为可收物、有害拉圾、餐厨拉圾,其他垃圾四类,分类后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D正确。
故选C。
14.A
2019年11月15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准。按规定,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并规定了各类垃圾的标志和收集容器颜色。
【详解】
A.过期食品属于厨余垃圾,A符合题意。
B.废弃的保鲜膜属于可回收垃圾,B不符合题意。
C.璃制品属于可回收垃圾,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B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为了供养越来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的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发矿产导致了很多地方出现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人们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详解】
A.无节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A错误。
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是因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在与本地物种的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不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B正确。
C.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C错误。
D.大量排放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如酸雨和温室效应等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D错误。
故选B。
16.B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
由于人类的活动,如过渡放牧、乱捕乱杀、乱砍乱伐等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致环境变化太大。若乱捕乱杀蛇,则鼠和兔的数量短期内会增加,造成植被减少,结果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
故选B。
17. C 二氧化硫 水 D 不使用一次性餐筷,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详解】
试题分析: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
(1)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2)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以燃煤为主,煤中伴有的硫随着煤的燃烧而生成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在金属的冶炼中金属硫化物的燃烧也产生二氧化硫进入大气;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在空气中杂质粒子的催化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形成酸雨;(3)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和噪声污染等,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纸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属于水污染;(4)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在跑步机上锻炼身体,不利于节能减排,故选D;(5)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不使用一次性餐筷,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等做法进行低碳生活。
点睛:掌握低碳生活的含义及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碳排放的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18. 有机物 无机盐 二氧化碳(或水蒸气)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详解】
(1)由分析可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是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如植物秸秆的有机物里就储存了大量的化学能,在燃烧的时候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能量散失到大气中,使得资源浪费。
(2)有机物能够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秸秆燃烧后只留下少量的灰分,这些灰分是植物细胞中的无机物。
(3)除了灰分外,构成秸秆的其他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以二氧化碳等气体形式散失到外界环境。
焚烧秸秆产生的草木灰的确是一种肥料,但其产生的负面作用太大;应提倡秸秆的合理利用;例如:秸秆还田、培育食用菌、制取沼气、用作工业原料、用于生物质发电等。
19. 生产者 下雨时,水将异狄氏剂从土壤带到湖泊和池塘,从而造成大型鱼死亡 地域关系 生物因素 禁止排放有害物质,对有害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禁止乱捕滥杀和乱砍滥伐等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详解】
(1)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甘蔗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2)下雨时,水将异狄氏剂从土壤带到湖泊和池塘,从而造成大型鱼死亡。这一事例说明农田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这种关联性不仅表现在非生物因素方面,还表现在地域关系和生物因素方面。
(3)保护生物圈的措施:禁止排放有害物质,对有害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禁止乱捕滥杀和乱砍滥伐等。
生态系统的组成是考查的重点,多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