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4 16:29:04

文档简介

(
………………○………………外………………○………………装………………○………………订………………○………………
线
………………○………………
) (
………………○………………内………………○………………装………………○………………订………………○………………
线
………………○………………
) (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
(
………………○………………

………………○………………装………………○………………订………………○………………
线
………………○………………
………………○………………

………………○………………

………………○………………

………………○………………

………………○………………

学号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________
_
座位号

__
)
秘密★启用前|
金成实验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科目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300分 出题人: )
(单选题,每题4分,12个小题,共计48分)
24.春秋战国时期,以知识分子群体为核心的士阶层兴起并形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孟子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表明他
A. 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境界 B. 主张发奋读书以明道救世
C. 提倡超然物外的价值追求 D. 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5.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农耕规模缩小,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重要产粮区。这表明
A. 军事战争决定经济兴衰 B. 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C. 南方农业技术更加先进 D. 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6.唐代谏官工作形式多样,负责谏正皇帝及中央政策。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白居易就做过左拾遗,当时讽喻诗也具有谏言性质。上述现象反映了
A. 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开明 B. 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C. 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 D. 文人的社会地位较高
27.读下图,对此图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制瓷业发展推动了宋元时期海外商运的繁荣
汉代丝绸远销至以波斯为中心的地中海区域
雍正帝到乾隆帝时实行极其严格的海禁政策
近代中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实行了主动开放
28.魏源在《古微堂内集》中明确提出“治天下国家”的概念,怎样治理国家?他提出了两个关键词:一是“师夷”,二是“变古”。受到魏源这一思想影响,晚清时期先进中国人最初在实践上的探索是
A.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B.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C.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D. 清末新政 辛亥革命
29.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中维新派曾对中国传统一夫多妻制度和妇女守节习俗进行批判,主张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男女离异自由,革除童养媳陋俗;认为婚姻应该是双方自愿,两情相悦才行。可见,维新运动
A. 促进了民主思想的盛行 B. 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C. 推动了社会习俗的革新 D. 遭到了顽固势力的抵制
30. 1949年8月,新政协筹备会各单位首席代表座谈会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讨论新政协代表名单。毛泽东看到参加新政协的单位、人选和各项统计册后风趣地说,那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天书”。这表明,新政协代表名単
A. 深得民众欢迎 B. 由地方产生
C. 需要慎重对待 D. 具有广泛性
31.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50年代实行的护照共4个版本,包括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均为中俄文对照。这反映了新中国
A. 主要与苏联进行人员往来 B. “另起炉灶”对抗西方封锁
C. 建交国仅限于苏联和东欧 D. 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
32.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曾指出,在处理国家公共事务时,(雅典)大多数公民不愿意去寻求真理,而很容易听到一个故事就相信它了。由此推断,他认为
A. 雅典的居民普遍缺乏理性思维 B. 建立专制制度符合时代需求
C. 直接民主容易导致非理性决策 D. 人文思想制约对真理的追求
33. 地理大发现促成了国际贸易的革命性突破……大批冒险商人涌到能够发财致富、通商贸易的各个地方,他们组织众多的商业公司,从事掠夺性贸易、平等交换,并强占大片殖民地,所到之处的民族与国家都被迫与之有了贸易往来,被强行卷人国际交换领域,国际经济联系空前扩大涉及的国家骤然增多。该材料反映了地理大发现
A.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 B. 冲击西欧思想文化领域
C. 引引起了欧洲“价格革命” D. 掀起了欧洲“商业革命”
34.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首次提出了“口红效应”经济理论。即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奢侈品。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特点,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美国电影因其虚构的美好。也成为“口红效应”的受益者之一。这一现象说明
胡佛政府刺激消费对策成功 B. 经济危机引发的精神危机
C.人们维持日常生活的努力 D. 缺乏理性的享乐主义风潮
35.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有“一票否决权”。1946年至1991年苏联共使用110次,多数是为报复美国,拒绝接受美国提议的新成员。由于过度使用,当时苏联的外交部长也被称为“摇头先生”。这体现
A. 美苏的关系持续紧张 B. “冷战”的特点
C. 苏强美弱的国际格局 D. 美苏外交均势
(材料问答题,共计37分)
41.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秦汉以后中国就建立起发达的官僚组织体系,从中央,到郡县,再到乡里有一套层层隶属的行政系统。但是受制于农业帝国有限的生产剩余,国家并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官僚体系,越往基层社会,官僚越少,县令都是“牧民之官”。除了税赋徭役治安之外,国家主要实行“以民治民”的统治策略,并不主动干预乡村社会。基层社会的众多公共事务由农民通过家庭、宗族、部里或者村落来处理。在“官事官办”纵向结构之下是“民事民治”的横向治理,由此形成国家的纵横治理结构,并作为历史传统一直承继下来。
——摘编自任路《“家”与“户”:中国国家纵横治理结构的社会基础一基于“深度中国调查”材料的认识》
材料二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
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
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虛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材料三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以后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总体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朝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代行省制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11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其精华部分仍然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借鉴传承。近年来,“孔子学院”相继在韩国、法国和非洲开办,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儒家思想依然具有现代价值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选做题,三选一,共计15分)
45.[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7分)
46.[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
三、铁路与公路交通。西有平汉铁路,南有陇海铁路,东有津浦铁路,有菏泽经濮县虽公路有破坏,因平原关系,无大妨碍,仍可通车。
四、……(辖区)共18个县城,大小市镇200余个,村庄万余个,人口有300万。
五、……在粮食方面能自给有余,村庄相距有二三里,村村有沟道,便于开展游击战争。
……
七、群众组织,有自卫队、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
八、群众武装,一般每县有个独立团,县长兼团长;有的有个基干大队;根据地内有游击小组。
—一摘自《冀鲁豫边区的概况》(1940年4)
材料二 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了……你们的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各国人民也已明白。
——摘自《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1944年1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条件。(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根据地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贡献。(7分)
47.[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粟裕(1907-198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著名军事家。在国共十年对峙和抗日战争时期崭露头角。人民解放战争爆发后,他体察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建议在苏中内线歼敌,七战七捷,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1947年,他指挥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歼灭国民党王牌整编第74师,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粟裕指挥大兵团战用兵灵活,不拘一格。1948年4月,他提出暂缓分兵渡过长江南下,集中兵力将国民党军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的建议,得到中共中央认可。9月,粟裕指挥济南战役。11月起,参与指挥淮海战役,毛主席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1949年4月,参与指挥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务,他致力于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加强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55年授衔,粟裕为十大大将之首。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军事》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粟裕对中国革命和国防建设的贡献。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粟裕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常战常胜的主要原因。(9分)
第7页(共4页) 第8页(共4页)20220512高二历史试卷答案
24.春秋战国时期,以知识分子群体为核心的士阶层兴起并形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孟子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表明他
A.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境界 B.主张发奋读书以明道救世
C.提倡超然物外的价值追求 D.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5.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农耕规模缩小,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重要产粮区。这表明
A.军事战争决定经济兴衰 B.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C.南方农业技术更加先进 D.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6.唐代谏官工作形式多样,负责谏正皇帝及中央政策。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白居易就做过左拾遗,当时讽喻诗也具有谏言性质。上述现象反映了
A.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开明 B.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C.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 D.文人的社会地位较高
27.读下图,对此图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制瓷业发展推动了宋元时期海外商运的繁荣
B.汉代丝绸远销至以波斯为中心的地中海区域
C.雍正帝到乾隆帝时实行极其严格的海禁政策
D.近代中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实行了主动开放
28.魏源在《古微堂内集》中明确提出“治天下国家”的概念,怎样治理国家?他提出了两个关键词:一是“师夷”,二是“变古”。受到魏源这一思想影响,晚清时期先进中国人最初在实践上的探索是
A.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C.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 辛亥革命
29.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中维新派曾对中国传统一夫多妻制度和妇女守节习俗进行批判,主张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男女离异自由,革除童养媳陋俗;认为婚姻应该是双方自愿,两情相悦才行。可见,维新运动
A.促进了民主思想的盛行 B.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C.推动了社会习俗的革新 D.遭到了顽固势力的抵制
30. 1949年8月,新政协筹备会各单位首席代表座谈会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讨论新政协代表名单。毛泽东看到参加新政协的单位、人选和各项统计册后风趣地说,那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天书”。这表明,新政协代表名単
A.深得民众欢迎 B.由地方产生
C.需要慎重对待 D.具有广泛性
31.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50年代实行的护照共4个版本,包括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均为中俄文对照。这反映了新中国
A.主要与苏联进行人员往来 B.“另起炉灶”对抗西方封锁
C.建交国仅限于苏联和东欧 D.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
32.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曾指出,在处理国家公共事务时,(雅典)大多数公民不愿意去寻求真理,而很容易听到一个故事就相信它了。由此推断,他认为
A.雅典的居民普遍缺乏理性思维 B.建立专制制度符合时代需求
C.直接民主容易导致非理性决策 D.人文思想制约对真理的追求
33. 地理大发现促成了国际贸易的革命性突破……大批冒险商人涌到能够发财致富、通商贸易的各个地方,他们组织众多的商业公司,从事掠夺性贸易、平等交换,并强占大片殖民地,所到之处的民族与国家都被迫与之有了贸易往来,被强行卷人国际交换领域,国际经济联系空前扩大涉及的国家骤然增多。该材料反映了地理大发现
A.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 B.冲击西欧思想文化领域
C.引起了欧洲“价格革命” D.掀起了欧洲“商业革命”
34.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首次提出了“口红效应”经济理论。即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奢侈品。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特点,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美国电影因其虚构的美好。也成为“口红效应”的受益者之一。这一现象说明
A.胡佛政府刺激消费对策成功 B.经济危机引发的精神危机
C.人们维持日常生活的努力 D.缺乏理性的享乐主义风潮
35.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有“一票否决权”。1946年至1991年苏联共使用110次,多数是为报复美国,拒绝接受美国提议的新成员。由于过度使用,当时苏联的外交部长也被称为“摇头先生”。这体现
A.美苏的关系持续紧张 B.“冷战”的特点
C.苏强美弱的国际格局 D.美苏外交均势
41.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秦汉以后中国就建立起发达的官僚组织体系,从中央,到郡县,再到乡里有一套层层隶属的行政系统。但是受制于农业帝国有限的生产剩余,国家并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官僚体系,越往基层社会,官僚越少,县令都是“牧民之官”。除了税赋徭役治安之外,国家主要实行“以民治民”的统治策略,并不主动干预乡村社会。基层社会的众多公共事务由农民通过家庭、宗族、部里或者村落来处理。在“官事官办”纵向结构之下是“民事民治”的横向治理,由此形成国家的纵横治理结构,并作为历史传统一直承继下来。
——摘编自任路《“家”与“户”:中国国家纵横治理结构的社会基础一基于“深度中国调查”材料的认识》
材料二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
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
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虛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材料三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以后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总体特征并分析其形
成原因。(6分)
总体特征:“官事官办”与“民事民治”相结合。
原因:生产力水平低,国家财力有限,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与保守性;宗法、家族观念浓厚,宗族组织发达。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朝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8分)
不同:唐朝设置节度使,重外轻内;宋朝厉行中央集权,强干弱枝。
后果:唐朝潘镇割据;宋朝积贫积弱。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代行省制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11分)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吸取前朝管理地方的历史教训;民族征服。
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其精华部分仍然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借鉴传承。近年来,“孔子学院”相继在韩国、法国和非洲开办,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儒家思想依然具有现代价值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解释:儒家提倡“仁”“礼”“道义”“和为贵”“和”“和而不同”“以德治民”等道德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儒家的“有教无类”等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儒家提倡“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积极的发展等;孔子主张“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和”“和而不同”“以德治民”等儒家思想为当今世界各种矛盾的缓解提供了思想依据。
45.[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
—一据《魏书》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
答案:(1)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正常行政化管理;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依据民户多少给予俸禄;中央对地方官吏加强管理;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7分)
(2)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推动了北魏政权的转型;使均田制得以顺利推行,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影响了隋唐地方行政制度。
46.[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
三、铁路与公路交通。西有平汉铁路,南有陇海铁路,东有津浦铁路,有菏泽经濮县虽公路有破坏,因平原关系,无大妨碍,仍可通车。
四、……(辖区)共18个县城,大小市镇200余个,村庄万余个,人口有300万。
五、……在粮食方面能自给有余,村庄相距有二三里,村村有沟道,便于开展游击战争。
……
七、群众组织,有自卫队、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
八、群众武装,一般每县有个独立团,县长兼团长;有的有个基干大队;根据地内有游击小组。
—一摘自《冀鲁豫边区的概况》(1940年4)
材料二 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了……你们的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各国人民也已明白。
——摘自《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1944年1月)
根据材料一,概括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条件。(8分)
答案:(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粮食能够自给自足;群众基础良好,有相当力量的革命武装;有利于游击战的地理条件。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根据地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贡献。(7分)
(2)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为抗战最终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减轻正面战场压力起到了关键作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47.[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粟裕(1907-198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著名军事家。在国共十年对峙和抗日战争时期崭露头角。人民解放战争爆发后,他体察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建议在苏中内线歼敌,七战七捷,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1947年,他指挥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歼灭国民党王牌整编第74师,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粟裕指挥大兵团战用兵灵活,不拘一格。1948年4月,他提出暂缓分兵渡过长江南下,集中兵力将国民党军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的建议,得到中共中央认可。9月,粟裕指挥济南战役。11月起,参与指挥淮海战役,毛主席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1949年4月,参与指挥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务,他致力于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加强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55年授衔,粟裕为十大大将之首。
—一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军事》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粟裕对中国革命和国防建设的贡献。 (6分)
答案:(1)参与土地革命与抗日战争,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加速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推动人民解放军与国防事业的建设;丰富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粟裕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常战常胜的主要原因。 (9分)
自身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对时局的敏锐观察与精准的判断能力;长期革命斗争经验的积累;组织的信任与认可;其他将领支持与配合;坚持并发展毛泽东思想。
一选择题答案: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答案 A B A A C C D D
题号 32 33 34 35
答案 C D B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