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之歌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课前的搜集、整理及相互讨论,初步了解相关的客家文化,并在课堂中展示,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通过聆听、赏析交响诗《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并初步了解客家山歌
教学重点:
把握乐曲中的主题乐句(采用了哪首客家山歌的素材)。
2、清晰整首乐曲整体框架(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
用客家方言唱会主题a乐句,并注意主题a三次出现时的变化,掌握三拍子的节奏
熟悉乐曲AB主题的旋律,同时完成全曲的曲式结构。
教具准备: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互联网、教材、报刊等)收集客家民俗风情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聆听客家山歌《海娃变油娃》,并跟着一起来唱一唱
二、欣赏《客家之歌》
1欣赏AB两个主题,哪一个主题和我们刚刚演唱的《海娃变油娃》相似,语言方面不同之处在哪里?
2学唱第一主题,并学会用客家话演唱,教师纠正演唱中的不足。
教师提问:A主题中的?和唔汉语言是什么意思
教师和学生完整读一遍歌词
学生按照节奏读歌词
(4)教师弹琴,教学生唱谱(两遍)
(5)学生自己填词
(6)什么是客家山歌呢
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的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歌词善用比兴,韵脚齐整。词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可以一曲多词,反复演唱.
3聆听第二主题,说一说第二主题主要由哪些乐器构成,介绍铜管乐组的成员,(与学生交流感受)
师:出示幻灯片,问这首作品的第一主题就是取材于哪首民歌。
第二主题源于客家山歌《新打梭标》
4教师给B主题的旋律加了衬词,请同学和老师一起来唱一唱。
说一说这一段旋律听起来是民歌中的哪一类?劳动号子有什么特点?
5再次聆听B主题,说说这个的最低音区的乐器是什么乐器,演奏有什么特点,强弱是如何表现的,这种沉重富节奏规律的重复表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低音提琴和定音鼓(师出示幻灯片)
6聆听全曲,说说音乐主题1《唔怕山高水远》这一核心素材以合唱形式在本乐章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采用什么样的力度
7总结出乐曲的曲式结构
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的曲式结构,
8、请同学们交流对客家人有哪些的了解
展示土楼图片,从土楼的形状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土楼要以这样的形式建造,请学生介绍有关客家文化。根据同学所搜集的资料,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拓展
1、用定音鼓、沙锤、镲、大鼓表现A主题
第一遍,合唱队演唱P的力度,鼓加入
第二遍,合唱队用mf的力度演唱,学生加入碰铃
第三遍,用f的力度演唱,学生加入镲
第四遍,用ff的力度演唱,加入沙锤,声势浩大,表现出坚定不移和团结一致的精神
2、介绍《土楼回响》创作背景。
四 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欣赏及参与表现这部作品,了解了客家文化,客家人这种团结,勤劳,向上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