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第二章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习题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第二章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习题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13 21:3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目录
01
夯实基础
02
能力提升
夯实基础
1. 下列生物技术中,能改变生物基因组成的技术是(   )
A. 嫁接技术 B. 克隆技术
C. 组织培养技术 D. 杂交技术
D
2. 红海中营群居生活的红鲷鱼,在缺少雄性鲷鱼的群体中,总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且身体也变得比其他雌鱼健壮,为解释这一现象,有人做了如下两组实验(注:两组红鲷鱼的生长状况及实验装置、条件及时间都相同),该实验说明了(   )
第一组 第二组
C
A. 鲷鱼的性别决定与遗传物质无关
B. 生物的性状表现由遗传物质决定
C. 生物的性状是遗传物质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性状表现起决定性作用
3. 六月是荔枝的旺产季节,荔枝的品种特别多,不同品种荔枝的形态、味道、果核大小、成熟时间各有不同,这体现的生物现象是(   )
A. 遗传 B. 变异 C. 适应 D. 进化
B
长轴/毫米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样本甲数量 0 0 1 3 6 8 10 7 3 2
样本乙数量 3 7 9 11 5 2 2 1 0 0
4. 下表是某学习小组探究“花生果实大小变异”所测得的数据,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小组采用的是抽样检测的实验方法,要随机取样
B. 样本甲与乙的长轴差异与其遗传物质不同有关
C. 该实验结果可在坐标纸上绘柱形图或曲线图表示
D. 样本乙的长轴差异一定是自身遗传物质引起的
D
5. 下列生物技术中,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来培育生物新品种无关的是(   )
A. 诱变育种 B. 转基因技术
C. 杂交育种 D. 发酵技术
D
6. 科学家将南瓜放在太空培育,会形成品质好的“巨人”南瓜。下列有关太空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空环境改变了农作物种子的营养成分
B. 太空培育的南瓜原本是地球上不存在的
C. 太空环境诱发南瓜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D. 太空育种产生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C
7. 下图是人类获得高产抗倒伏小麦的方法示意图,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 小麦的高产与低产是1对相对性状
B. 小麦的倒伏与抗倒伏是1对相对性状
C. 杂交后代只产生高产抗倒伏小麦
D. 控制高产和抗倒伏2种性状的基因组合在一起
C
8. 袁隆平院士的团队成功培育出盐碱水种植水稻,使得在盐碱地和海水种植水稻成为可能。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海水稻耐盐碱水的性状由基因决定
B. 海水稻的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
C. 产量较低可以用人工选择育种等方法改进
D. 追加肥料增产的方法不能使下一代水稻保持高产
B
9. 下列变异中,会导致生物生存能力下降的变异是(   )
A. 牛群中出现产奶多的牛
B. 小麦中的抗倒伏植株
C. 玉米叶片出现的白化现象
D. 野外考查队员皮肤黝黑
C
10. 下列变异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
A. 经常练习举重的人肌肉发达
B. 水肥充足处的大豆植株比较高大
C. 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抗虫性状
D. 动物园中的动物野外生存能力变差
C
11. 农业上用射线或药物处理农作物种子,获得新品种的原理是射线或药物(   )
A. 直接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性状
B. 改变了农作物种子中的营养成分
C. 淘汰了农作物的一些不良性状
D. 改变了种子里的遗传物质
D
12. 袁隆平院士通过水稻杂交选育出高产优质的水稻新品种,此育种方法是(   )
A. 诱导染色体变异 B. 人工选择培育
C. 转基因育种 D. 杂交育种
D
能力提升
13. 下图表示某项重要生物学技术的流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X表示能合成胰岛素的人类细胞
B. 该技术可以引起可遗传变异
C. 该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
D. 该技术利用了细菌分裂繁殖
A
14. 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活动中,某小组同学测量了2个不同品种的花生,依据测量数据绘制成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A. 正常情况下,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大于小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这是基因不同引起的
B. 大花生果实长度不同说明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C. 在大花生中选择1粒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都是大的
D. 大花生果实在长度值较大的范围内的数量要明显多于小花生果实的数量
15. 1种果蝇突变体(1种变异类型)在21 ℃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当温度上升到25.5 ℃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会大大提高,这说明(   )
A. 温度是影响突变体生存的唯一因素
B. 环境条件的改变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
C. 果蝇产生的变异都是适应环境的
D. 突变体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环境条件
D
16. 人们常利用变异原理来选育新品种。下列品种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的是(   )
A. 利用杂交技术培育的杂交水稻
B. 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棉
C. 利用太空中的射线培育的太空椒
D. 利用化肥培育的又长又大的萝卜
D
17. (资料分析)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科学工作者将一种高产倒伏小麦与另一种低产抗倒伏小麦进行杂交。杂交后代中出现了下图所示的4种类型,选择高产抗倒伏类型进行繁殖培育,多代后就获得了稳定遗传的高产抗倒伏类型新品种。
(1)不同品种的小麦具有不同的性状,是因为它们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___不同。
(2)性状从亲代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资料中涉及的生物性状有________________种,写出其中1对相对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传物质
遗传
4
高产和低产(或不抗倒伏和抗倒伏)
(3)将高产倒伏小麦品种与低产抗倒伏小麦品种杂交得到高产抗倒伏小麦新品种的原理是通过杂交,________________基因与________________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培育出了高产抗倒伏小麦。用此方法培育的小麦新品种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所以此变异为________________。
高产
抗倒伏
可遗传的变异
(4)从杂交小麦获得的启示:人类应用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含糖量高的甜菜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数目加倍,杂交水稻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重组,太空椒是利用_______________原理培育新品种。
染色体
基因
基因突变
18. (实验探究)某生物实验小组同学发现,花生果实有大小品种,即使是大花生也有大小之分,于是他们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论证,分别仔细选出5粒大花生和5粒小花生,进行测量,统计数据见下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1 2 3 4 5
大花生/毫米 23.5 22.8 23.1 23.1 23
小花生/毫米 9.2 8.8 9.1 8.9 9.2
(1)他们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大花生的长度的平均值是________________。大花生的平均值________________于小花生的平均值,说明花生果实长短的性状受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小花生之间的长度也有差异,说明花生长短的变异也受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花生果实大小有变异
23.1毫米

基因
环境
(3)该实验设计中有2个明显的错误,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做实验时要随机取样,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1粒非常饱满的大花生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花生都是大花生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随机选取花生
选取的花生数量太少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不一定,可能会产生变异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