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张PPT)
第七章 运动和力
7.1 怎样描述运动
限时:5分钟 总分:100分
1. (20分)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汽车飞驰 B. 火箭升空 C. 蝴蝶飞舞 D. 心潮澎湃
2. (20分)坐在高速行驶火车上的小华,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A. 火车车厢 B. 铁轨
C. 迎面开来的火车 D. 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
D
A
3. (20分)《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
B. 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
C. 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
D. 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
D
4. (20分)如图KT7-1-1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动,在河面上的A、B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动,两条船运动状态是( )
A. A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
B. A船肯定是静止的
C. 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D. B船可能是静止的
C
5. (20分)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如图KT7-1-2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 如果以机器人为参照物,托盘是__________的;以餐桌为参照物,托盘是__________(前两空均填“运动”或“静止”)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_的。
静止
运动
相对(共6张PPT)
第七章 运动和力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限时:5分钟 总分:100分
第一课时 速度
1. (20分)单位换算:
(1)20 km=__________m。
(2)0.25 h=__________min=__________s。
(3)72 km/h=__________m/s。
20 000
15
900
20
2. (20分)职业足球运动员进行体能测试的方法是进行12 min跑,这与田径比赛中的万米赛跑虽然同样是比较快慢,但两者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在__________一定的情况下,比较__________的大小;后者是在__________一定的情况下,比较__________的长短。
时间
路程
路程
时间
3. (20分)如果一个物体做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4 s内通过20 m的路程,那么它前2 s内的速度一定是( )
A. 20 m/s B. 10 m/s
C. 5 m/s D. 无法确定
C
4. (20分)若喷气式客机以1 080 km/h的速度飞行,特快列车以30 m/s的速度行驶,则喷气式客机的速度是特快列车速度的( )
A. 60倍 B. 10倍
C. 36倍 D. 6倍
B
5. (20分)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2,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1,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 3∶1 B. 2∶1
C. 4∶3 D. 3∶4
D(共7张PPT)
第七章 运动和力
7.4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限时:5分钟 总分:100分
1. (20分)如图的四个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图像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
2. (20分)起重机以1 m/s的速度匀速吊起一个重物,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3 000 N,若起重机吊着这个物体以2 m/s的速度匀速下降,这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 )
A. 12 000 N B. 6 000 N
C. 3 000 N D. 0 N
C
3. (20分)如图KT7-4-1所示,小美站在商场匀速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上,她受到的力有( )
A. 重力和支持力
B. 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 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 重力、支持力和斜向上的摩擦力
A
4. (40分)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华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KT7-4-2所示。
(1)实验时,小华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质量相等的砝码时,木块两边所受的拉力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小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把木块换成小车,并选择较__________(填“光滑”或“粗糙”)的实验桌面,继续完成实验。
(2)在左右两盘放入质量相等的砝码,再将小车水平_______________,松手后,观察小车运动状态,这样做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
相等
桌面与木块有摩擦力
光滑
扭转一个角度
(3)小华用轻质硬纸片代替图中的木块,两端的小盘中加质量相等的砝码时,硬纸片保持静止,用剪刀将硬纸片从中间剪开,发现分开后的硬纸片向相反方向运动,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共6张PPT)
第七章 运动和力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限时:5分钟 总分:100分
第二课时 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测量
1. (20分)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B
2. (20分)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C
3. (20分)在学校校运会400 m赛跑中,小明一开始落后小亮,最后加速追赶,两人同时达到终点,则平均速度v小明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小亮。小明前半段的平均速度为5 m/s,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为10 m/s,则小明在本次赛跑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保留1位小数),小亮的成绩为__________s。
等于
6.7
60
4. (40分)如图KT7-2-1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填“大”或“小”)。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__c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
小
25
小(共7张PPT)
第七章 运动和力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限时:5分钟 总分:100分
1. (20分)如图KT7-3-1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 )
A. 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
B. 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
C. 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
D. 实验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
2. (20分)如图KT7-3-2所示,小球左右来回摆动,若其运动到右边最高处的那一刻绳子断了,假设摆球所受的力同时都消失,则摆球( )
A. 继续来回摆动
B. 将保持静止不动
C. 竖直向下掉
D. 做匀速直线运动
B
3. (20分)在教室里悬挂着的电灯正处于静止状态,假如它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将悬挂电灯的绳索剪断后它将( )
A. 匀速下落 B. 匀速上升
C. 保持静止 D. 无法判断
C
4. (20分)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 标枪运动员通过助跑提高成绩,利用了运动员自身的惯性
B. 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的下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C. 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浮灰,利用了窗帘的惯性
D. 将脸盆里的水泼出去,利用了水的惯性
D
5. (20分)图KT7-3-3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初始速度__________。
相同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__________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远,但最后会停下来,这是因为__________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__________(填字母)。
A. 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B. 科学家猜想的基础上
C. 直接实验结果的基础上
D. 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
玻璃
摩擦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