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习题课件(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习题课件(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5-14 08:10:22

文档简介

(共10张PPT)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时2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目录
01
夯实基础
02
能力提升
夯实基础
1.生活中常见爆炸现象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气球爆炸 B.高压锅爆炸
C.烟火爆炸 D.轮胎爆炸
C
2.下列位置或场所的标识,错误的是( )
A.居民住宅区
B.运输酒精的槽罐车
C.加油站
D.存放浓硫酸的试剂柜
B
3.下列对爆炸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时一定会发生爆炸
B.气体可燃物燃烧会发生爆炸,固体可燃物燃烧不会发生爆炸
C.爆炸是在有限空间内发生的缓慢氧化
D.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D
4.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A
气体 CH4 H2 CO C2H2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5%~15% 4%~75% 12.5%~74% 2.5%~80%
5.下表是几种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据此判断在空气中最易爆炸的是( )
A.CH4 B.H2 C.CO D.C2H2
D
能力提升
6.化学兴趣小组同学采用图K7-1-4甲装置对可燃性粉尘爆炸进行探究,爆炸的剧烈程度可用产生的最大压力来衡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若容器无盖,可燃性粉尘也会爆炸
B.该实验中施加给打气筒的压力不同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根据图乙可知,可燃性粉尘颗粒直径越大,爆炸威力越大
D.根据图丙可知,降低可燃物粉尘的浓度可防止爆炸
D
7.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图K7-1-5所示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
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
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
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
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
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__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小塑料筒中装的是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
①②
严禁烟火(合理即可)(共10张PPT)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目录
01
夯实基础
02
能力提升
夯实基础
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燃料的燃烧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之一
B.依据 2Mg+CO2 ==== 2MgO+C,可知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C.燃烧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D.燃烧是需要条件的,可通过改变条件控制燃烧朝人类期望的方向进行
点燃
C
2.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
A.森林着火砍出隔离带
B.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C.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用高压水枪灭火
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发的
B.爆炸一定是由燃烧引发的
C.剧烈燃烧必然导致爆炸
D.缓慢氧化一定能引起自燃
A
4.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
A.当心火灾
B.当心爆炸
C.禁止放易燃物
D.禁止烟火
C
能力提升
5.小希设计如图K7-S-1的实验,并完成下列的操作步骤:①未点燃酒精灯,观察白磷未燃烧;②点燃酒精灯片刻,观察到白磷燃烧;③熄灭酒精灯,冷却到室温,观察到水位上升到刻度1处;④点燃酒精灯,剩余的白磷不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以验证燃烧的三个条件
B.对比①②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C.对比②④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D.②中除了观察到白磷燃烧,铜丝也变黑,会使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结果大于1/5
C
6.图K7-S-2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
酒精灯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
乒乓球碎片

可燃物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中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K7-S-3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
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
D(共11张PPT)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时1 燃料的利用
目录
01
夯实基础
02
能力提升
夯实基础
1.下列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是( )
A.锌和稀硫酸反应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C.高温煅烧石灰石 D.食物的腐烂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
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氢气
C
A
3.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灯泡发光
B.风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
D.火力发电
D
4.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
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
B.周围空气的温度
C.周围氧气的浓度
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
5.已知每个可燃冰粒子由1个甲烷分子结合 8个水分子构成,其化学式为CH4·8H2O。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和冰属于不同的两种物质
B.一个可燃冰粒子由29个原子构成
C.可燃冰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可燃冰粒子中 C、O 原子个数比为1 ∶1
D
6.天然气、石油、煤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三大化石燃料。下列有关煤的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煤饼做成蜂窝煤可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B.烧煤的地方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原因是生成了CO
C.煤在干馏过程中可以产生焦炭
D.煤中含硫元素,燃烧放出SO2是引发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B
能力提升
7.我国“页岩气”总储量居世界第一。“页岩气”是存在于片层状岩石缝隙中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还含有少量的乙烷等。
(1)“页岩气”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加压后,25 m3的“页岩气”可以装入0.024 m3的钢瓶中,用微粒的观点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物
气体在加压条件下,微粒间的间隙变小
(3)图K7-2-1为乙烷分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乙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
②乙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页岩气”作为燃料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4 ∶1
2C2H6+7O2 ==== 4CO2+6H2O
点燃
温室效应
8.2020年4月8日,媒体公布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探明一储量为2亿吨的油田。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1)石油不直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油中含有很多种杂质,燃烧时会产生很多废气 
(2)石油在综合利用时,可以得到多种产品,如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丁烷)、汽油等。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13O2 ==== 8CO2+10H2O,则丁烷(R)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化石能源是有限的,用一点少一点,最终会被耗尽,这说明化石能源属于__________资源。
点燃
C4H10
不可再生(共11张PPT)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时1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目录
01
夯实基础
02
能力提升
夯实基础
1.每年的 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D.高楼着火,不能乘坐电梯逃离
A
2.燃着的火柴棍在空气中用力甩一下能熄灭,其原因是( )
A.温度降到火柴梗的着火点以下
B.供给的氧气减少
C.火柴梗的着火点降低
D.火柴梗受到的阻力增大
A
3.点燃浸泡过80%酒精溶液的棉布,当棉布上的火焰熄火以后,棉布完好无损,下列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魔术,是一种假象
B.酒精可燃而棉布不可燃
C.酒精燃烧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D.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
4.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图K7-1-1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图中符合燃烧条件且能打着火的组合是( )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①②④
B
5.A、B、C三个集气瓶分别充满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按照图K7-1-2进行实验,其中A、B中是燃烧的蜡烛,C中是白磷。
(1)A瓶中燃着的蜡烛变得十分明亮,则A中的气体是________。
氧气
(2)B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则B瓶中的气体是____________,由此可说明该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瓶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4P+5O2 ==== 2P2O5
点燃
能力提升
6.小刚和小强用图K7-1-3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 ℃, 红磷着火点为240 ℃,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③④
②④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图________(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乙(共11张PPT)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时2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开发新燃料、新能源
目录
01
夯实基础
02
能力提升
夯实基础
1.下列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 )
A
2.我国许多城市强制各用煤单位使用低硫优质煤,主要是为了防止发生下列哪种环境问题 ( )
A.温室效应 B.酸雨
C.臭氧层空洞 D.白色污染
3.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
A.煤 B.酒精 C.氢气 D.天然气
B
C
4.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化成航空燃料
C.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节能又环保
D.使用电动汽车,改善空气质量
A
5.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
A.保护水资源要注意防止水体污染和节约用水
B.二氧化碳、甲烷等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
C.使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不会污染环境
D.为了节约化石能源,燃烧时应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
6.科学家提出了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K7-2-2),根据该循环体系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循环是一种环保绿色,反应中
没有污染物生成的体系
B.该循环体系通过化学反应可实现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在此循环中氢气与氧气是中间产物
D.在此循环中只有化合反应发生,因此是环保的
D
能力提升
7.为防止家中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某同学家中的燃气报警器安装的位置如图K7-2-3所示,该同学家中的燃气是( )
A.煤气(CO、H2、CH4等)
B.天然气
C.液化石油气(C3H8、C4H10等)
D.沼气
C
8.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今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下列家用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煤 B.煤气
C.液化石油气 D.天然气
B
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加充分
(2)农村把煤粉加工成蜂窝煤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制作蜂窝煤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因燃煤而产生的SO2对空气的污染,经常加入生石灰,可以把SO2转化为硫酸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X+2CaO ==== 2CaSO4,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高温
O2
(3)“西气东输”工程为我们送来了大量天然气,煤气(主要成分是CO)。用户在改用天然气时,为了使天然气充分燃烧,需对燃气灶加以改造,改造后的燃气进气管的直径应比原来的________(填“大”或“小”);如果天然气燃烧不充分,可能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CO有毒气体污染空气,且浪费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