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张PPT)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时1 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
目录
01
夯实基础
02
能力提升
夯实基础
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为现代量子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质子和电子
2.下列微粒中,不显电性的一组是( )
A.质子、中子、电子
B.原子核、原子、分子
C.中子、电子、原子
D.中子、原子、分子
B
D
3.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和3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 )
A.30、60 B.26、56
C.30、56 D.26、56
4.不同原子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
A.中子数不同
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核外电子数不同
B
C
5.图K3-2-1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C
6.涛涛学习了原子后,阐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
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D.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
B
7.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 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E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原子的质量为( )
A
能力提升
8. 已知钠、镁、铝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3、24、27。则等质量的钠、镁、铝中含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
A.钠 B.镁 C.铝 D.无法确定
A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名称 符号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氢 H 1 1 0 _______ 1
氧 O 8 8 8 8 _______
钠 Na 11 11 _______ 11 23
氯 Cl 17 _______ 18 17 _______
1
16
12
17
35
9.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根据表格中的信息,总结出四条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不同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原子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共8张PPT)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时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离子
目录
01
夯实基础
02
能力提升
夯实基础
1.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是( )
A.2 B.8 C.10 D.12
A
2.某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的值是
( )
A.14 B.16 C.18 D.20
3.下列四种粒子中,第三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最多的是( )
A.Al B.Cl- C.Cl D. Mg2+
B
B
4.我国“高分”5号卫星天线是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如图K3-2-2为镍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的核电荷数为28
B.它有4个电子层
C.它的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D.它易失电子
C
(1)A、B、C、D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微粒是________(填字母)。
(2)晶体硅是制造半导体芯片的原料,E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x的值是________。
(3)硅元素的化学性质与A、B、C、D中________(填字母)对应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5.如图K3-2-3所示,A、B、C、D、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能力提升
AC
14
B
6.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图K3-2-4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x的数值为________;“11”指
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②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________(填离子符号)。
8
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或其他合理答案)
Na+
(2)如图K3-2-5所示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②硒(Se)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回答下列问题:
a.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x=________。
b.硒元素与氧元素、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因为它们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得到
34
最外层电子数(共11张PPT)
课题3 元素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时1 元素
目录
01
夯实基础
02
能力提升
夯实基础
1.在生活中,常常会听到或看到“高钙牛奶”“加铁酱油”等,这里的“钙”“铁”指的是( )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2.Na和Na+同属于钠元素的理由是( )
A.核外电子数相同 B.中子数相同
C.核电荷数相同 D.电子层数相同
A
C
3.《物质构成的奥秘》告诉我们,元素的种类、化学性质分别与下列粒子数密切相关,它们分别是( )
A.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B.质子数、中子数
C.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
A
4. 二氧化碳、过氧化氢、水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
A.氢原子 B.碳元素
C.氧元素 D.氢元素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C
C
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由氧原子和碳原子组成
B.二氧化碳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C.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D.二氧化碳由氧分子和碳原子构成
B
7.美国发明了月球制氧机,它利用聚焦太阳光产生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氧气。由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A.氯酸钾 B.氧分子 C.水分子 D.氧元素
D
能力提升
8.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
C.原子一定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
9.下列关于Fe、Fe2+、Fe3+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同 ③质量几乎相等 ④化学性质相同 ⑤等质量的三种粒子所含的质子数相等 ⑥属于同种元素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④⑤
B
10.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上有________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然后将烧杯迅速翻转,往烧杯里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后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水是由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推断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
小水珠
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氢
氧
碳
氧
碳、氢
氧
3 锂 Li 4 铍 Be 5 硼 B 6 ______ 7 ______ 8 ______ 9 氟 F 10
氖 Ne
11 ______ 12 ______ 13 ______ 14 硅 Si 15 磷 P 16 ______ 17 ______ 18
氩 Ar
碳 C
氮 N
氧 O
钠 Na
镁 Mg
铝 Al
硫 S
氯 Cl
11.下表是3~18号元素的排列情况,在空白处填写元素的名称与符号,并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________。(填元素名称)
锂、铍、钠、镁、铝
硼、碳、氮、氧、氟、氖、硅、磷、硫、氯、氩
氖、氩(共10张PPT)
课题3 元素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时2 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
目录
01
夯实基础
02
能力提升
夯实基础
1.下列元素符号和名称都正确的是( )
A.铝——AL B.贡——Hg
C.钠——Na D.硅——SI
2.在化学知识抢答赛活动中,老师拿出一张标有“Cu”的卡片,要求学生说出其含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表示铜这种物质 B.表示一个铜原子
C.表示铜元素 D.表示一个铜分子
C
D
3.根据图K3-3-1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
B.第二周期的Li、Be和B均为金属元素
C.Mg2+、H+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0
D.Na+和Al3+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
4.根据图K3-3-2所示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
C.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 g
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Al3+
C
5.用化学符号填空:
(1)氯原子:________。
(2)碳元素:________。
(3)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
(4)氮气:________。
(5)镁离子:________。
(6)2个水分子:________。
(7)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
(8)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
Cl
C
SO2
N2
Mg2+
2H2O
O2
O
6.如图K3-3-3中A是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B、C分别为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D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
(2)B表示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________。若C表示氯离子,则x=________。
118.7
6
8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D中甲的原子序数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的原子序数。乙所代表的元素,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小于
非金属
能力提升
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相关问题:
第一周期 1 H 2 He
第二周期 3 Li 4 Be 5 B 6 C 7 N 8 O 9 F 10 Ne
第三周期 11 Na 12 Mg 13 Al 14 Si 15 P 16 S 17 Cl 18 Ar
(1)氮元素与磷元素位于同一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化学反应中都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___(填“阳”或“阴”)离子。
(2)X+与Ne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_。已知X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X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得到
阴
钠
a-11(共10张PPT)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目录
01
夯实基础
02
能力提升
夯实基础
1.妈妈在烘焙蛋糕时,乐乐能闻到蛋糕的香味,是因为( )
A.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B.分子可以再分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
C
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原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可再分
A
3.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汽油挥发——分子可分
B.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
C.冰雪融化——分子很小
D.化学变化中,氧气液化——分子体积变小
B
4.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是( )
A.硫原子 B.二氧化硫分子
C.氧原子 D.硫原子和氧原子
B
5.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物体受热体积膨胀——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1滴水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A
能力提升
6.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C
7.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K3-1-1所示,下图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
C
8.观察图K3-1-2,从微观角度讨论下列问题。
图中有________种分子,过氧化氢分解后,分子分解成________和________,这些原子重新组合成________分子和________分子,新分子不再保持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分子种类________(填“发生”或“没有发生”,下同)变化,原子种类____________变化。
3
氢原子
氧原子
水
氧
发生
没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