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2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2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4 23:4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最后一次讲演
作者:闻一多
01
破题导入 作者简介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点明了文章的体裁
表明了讲演不同寻常的意义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题解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先生是一个言行一致的爱国主义诗人、民主战士。为了做学问,他几乎不下楼,只为替中华民族寻找一剂药方;他在李公朴被害之后大骂特务,不顾生命危险,号召人们争取自由民主,进行革命。
作者简介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疯狂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特务在昆明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他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有人劝闻一多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事前他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义正辞严的讲演。三个小时后,他被特务暗杀了。课文就是根据这次讲演记录整理的。
背景链接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要有针对性,针对演讲的对象、演讲场合、演讲目的来确定演讲的主题和内容
有明确的态度、坚定的立场,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
表达中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如针对不同的对象运用具有不同情感色彩的词,运用反问、设问、感叹等多种句式,结合人称转换的运用,增强演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演讲词
演讲词
文体知识
02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检查预习 划分层次
1 全文有42个感叹句,请揣摩这些句子的情感和语气。
2 “最后一次讲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本文是一篇即兴演讲,语言有什么特点?
初读感知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3段):
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其险恶用心。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青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革命精神。
第二部分(第4、5段):
剖析国民党反动派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指明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必胜、真理永存的历史发展规律。
第三部分(第6—12段):
指明李公朴先生牺牲的意义,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继承先烈遗志,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随时准备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03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人物形象 主题
第一部分
感叹句和问句
1 开头义愤填膺,慷慨激昂这种情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2 第2段连用三个“无耻”和三个“光荣”有什么表达效果?
语气加重,从斥责到控诉,感情不断加强。
“光荣”对李先生的崇敬,对敌人的痛恨,给人以鼓舞
形成对比,爱憎分明
第一部分
进一步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卑劣和无耻
表达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懑之情
对青年学生以及李先生这一类人的赞扬
3第3段为什么要提到“一二·一”事件?请简要分析。
第一部分
他们在害怕 千百万个李公朴 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4 闻一多先生语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
5结合背景材料,想想第5段中的“光明”和“黑暗”分别指什么?
光明:全国的解放
黑暗: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统治
第二部分
不同称呼表达不同情感
他们:愤怒的感情和轻蔑的态度
你们: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感情
我们:与群众的亲密无间的战斗感情
1演讲者用两种不同的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
1 第7段演讲者的情感发生了变化,你体会到了吗?
一二·一 骄傲的情感
昆明的光荣
第三部分
2 文章结尾一句应如何理解?

升华主题
号召向敌人发出一站到底的挑战,向世人宣告中国人将会站起来,与国民党反动派决一死战
表现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
第三部分
04
探究写法 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
假设你是参加李公朴追悼会的爱国热血青年,听了闻一多先生的演讲,被先生的铮铮誓言激发了革命斗志。可是,仅时隔几小时,你便听闻闻一多先生倒在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口之下。听到这个消息,你一定很震惊,很愤怒,很悲痛。当又一次参加烈士追悼会时,作为青年一代的代表,请你进行一次简短的演讲。
演讲要求:
(1)明确演讲的场合、演讲的对象、演讲的目的和内容。
(2)模仿课文,适当运用表达技巧,如用语、句式、人称等,写一个演讲词片段,200字左右。
学生活动:
(1)小组内轮流演讲,互评互议。
(2)推选代表进行全班演讲展示。
(3)全班评选最佳演讲者三名,进行表彰鼓励。
演讲要求
板书设计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