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66张PPT+学案+课时练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2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66张PPT+学案+课时练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16 18:05:21

文档简介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2.根据实例,学会分析自然保护区对保护生态安全的作用。
一、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1.概念: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或地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历程:美国率先倡导设立自然保护地和荒野保护区,并在1872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1956年,我国在广东肇庆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3.内部结构
(1)核心区: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区内严禁一切干扰活动。
(2)缓冲区: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带,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3)外围区:即实验区,位于缓冲区的周围,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思考 我国一些自然保护区内存在大量的工业企业、旅游餐饮、水产养殖、房地产开发以及娱乐设施等违规建设项目,大面积侵占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 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工程建设会破坏地表植被,造成当地生态破坏,比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大量的人类活动会侵占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特别是濒危物种,一旦受到影响,有可能走向灭绝。
二、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1.保护自然本底:把地球上颇具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保留下来。
2.贮备物种: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更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最佳庇护所。
3.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有效保护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和生物群落,保障它们正常生存、繁衍和进化,并能维护地区生态平衡。
4.提供生态服务:自然保护区内的多种生态系统可持续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服务可以通过河流或大气等传递到保护区外的其他区域,对周围地区或更广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5.其他:自然保护区也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和物种生态特性、开展科学实验、进行环境监测的重要基地,是开展生态旅游、公众环保宣传教育的良好场所。
思考 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有什么意义?
答案 为自然保护区提供日常管理和资源保护的资金来源,增强自养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可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获取经济收益,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生态旅游活动可提高旅游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扩大自然保护区的社会影响力等。
三、案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1.三江源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
(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2)独特的高寒环境;独特的高寒草原—草甸—湿地生态系统。
2.生态功能: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生态最敏感的区域;地理环境具有独特性、原始性和脆弱性。
3.三江源地区凸显的生态问题
(1)众多湖泊、沼泽萎缩甚至干涸,河流流量减小,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服务功能减弱。
(2)由于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盗猎等人类活动的破坏,出现了水土流失加剧、草场退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当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4.设立自然保护区后的成效
(1)措施
①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加强山、水、林、草、湖重要生态系统的永续保护利用,维护生物多样性,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②采取了退牧还草、保护沼泽湿地、全面禁猎、禁采砂金、鼠害综合防治、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一系列措施,遏制了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③实施异地搬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等措施。
(2)成效:生态服务功能逐步增强,水资源明显增加;独特自然本底的原真性、完整性得到保护,各类草地覆盖度和产草量明显增加,土壤侵蚀量逐渐减少;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农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思考 2018年底在国家督察下,秦岭自然保护区全面拆除各类违规别墅1 185栋。请对秦岭别墅拆除区的生态修复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划定修复范围;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现代技术加强修复区的监测;对受损严重地区,人工覆土和种植当地植被;对受损较轻地区,以生态系统本身的自身恢复为主,人为修复为辅。
探究点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下图1),主要保护以鸻鹬类、雁鸭类、鹭类、鸥类和鹤类为代表性物种的迁徙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有记录的鸟类有290种,其中39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鸟类。
在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内,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下图2)。
1.[区域认知]说出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
答案 大致位于东经121°50′~122°05′,北纬31°25′~31°38′之间,上海市崇明岛的最东端,南北濒临长江的入海口,向东伸向东海,并与南北大陆遥遥相对。
2.[人地协调观]阐述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
答案 维护生物多样性:为各种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境条件,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和越冬地,也是珍稀濒危鸟类的重要栖息地;水生生物的产卵场所和洄游通道;调节气候;净化水质;抵御风暴潮等自然灾害。
3.[综合思维]以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为例,简述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目的和意义。
答案 ①核心区:鸟类生态类群保存最好和珍稀濒危鸟类集中分布区,区内严禁一切干扰,以保护为主。②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鸟类科学研究观测活动,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的影响和干扰。③实验区:探索鸟类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有效结合的途径,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对资源进行适度利用,并成为带动周围更大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地。
1.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为自然生态系统类、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3个类别9个类型。
类别 类型 示例(保护对象)
自然生态系统类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 河北围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系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草甸草原)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 甘肃连古城自然保护区(沙生植物群落)
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 吉林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湖泊生态系统)
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 辽宁丹东鸭绿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沿海滩涂湿地)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生态系统)
野生生物类 野生动物类型 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 福建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文昌鱼)
野生植物类型 广西上岳自然保护区(金花茶)
自然遗迹类 地质遗迹类型 湖南张家界自然保护区(砂岩峰林) 黑龙江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火山地貌)
古生物遗迹类型 山东山旺自然保护区(生物化石)
2.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作用 内容
保护自然本底 自然生态系统能够反映生态系统的原始状态及演进过程,从而成为极为宝贵的自然本底;可为今后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指出一条应遵循的途径,为衡量人类活动结果的优劣提供了评价的标准,可以预测人类活动可能引起的后果
贮备物种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更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最佳庇护所
保护生物多样性 设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保护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和生物群落,保障它们正常生存、繁衍和进化,并能维护地区生态平衡
提供生态服务 自然保护区内的多种生态系统可持续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服务可以通过河流或大气等传递到保护区外的其他区域,对周围地区或更广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拓展延伸 实施生态修复
类型 途径 举例
自然修复 主要是通过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 我国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退化草场进行的围栏封育等
人工修复 主要是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工程治理措施见效快、成效好,是很多国家治理生态退化的主要方式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矿山生态修复等
按照国际惯例,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外围区,分别执行不同的生态保护标准,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读“某自然保护区内部结构及邻近区示意图”,完成1~2题。
1.自然保护区内适合发展旅游业的是(  )
A.核心区 B.缓冲区
C.外围区 D.邻近区
2.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中核心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自然本底
B.一定是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
C.只要经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皆可进入
D.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教学实习、参观考察的人员与单位随时可以进入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外围区位于缓冲区的周围,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A、B错误,C正确;邻近区不属于自然保护区,D错误。第2题,核心区是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是极为宝贵的自然本底,A正确;自然遗迹保护区的核心区就不是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B错误;核心区内禁止一切干扰活动,C、D错误。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度放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种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衍。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B.地势崎岖,排水不畅
C.补给水源充足,河流众多
D.气温较低,蒸发微弱
4.下列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 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③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 ④加强对湿地的管理,禁止放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湿地的形成从补给、地形、蒸发、下渗几个方面分析。该地区有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故选B。第4题,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畜牧业区,不能禁止放牧。故选D。
1.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成三大类: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其划分依据是(  )
A.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 B.自然保护区的位置
C.自然保护区的级别 D.自然保护区的经济价值
答案 A
解析 三类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不同,A对。每个自然保护区的位置都不同,不是划分标准,B错。三类自然保护区不能体现级别、经济价值的差异,C、D错。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图”,西北风为甲港的主导风向。读图完成2~3题。
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火山分布区处于板块的张裂地带
B.图中河流流速普遍较慢
C.西侧海水温度比同纬度大陆东侧低
D.东岸降水量比西岸降水量普遍要大
3.图中国家公园是所在国第一座国家公园,也是所在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保护对象不包括(  )
A.湿地 B.森林 C.半融冰川 D.古建筑
答案 2.C 3.D
解析 第2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可知,该地位于南美洲南部西海岸,西侧有秘鲁寒流流经,水温较低,同纬度大陆东侧有巴西暖流流经,水温较高;图中火山分布于安第斯山脉,处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地带;图中河流短小湍急;在中纬度西风带控制地区,东岸(背风坡)降水量比西岸(迎风坡)降水量要小。故选C。第3题,该国家公园位于高原山区,气候寒冷,人烟稀少,自然保护区以自然为保护对象,古建筑不在此范围内。故选D。
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近年来,该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下图为“我国黄河三角洲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近年来, 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不可能是(  )
A.中游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
B.渤海风浪强度增加
C.流域内兴修水利工程,拦蓄大量泥沙
D.人类过度引水,使下游输水、输沙量减少
5.下列关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主要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节气候,减小温差,改变气候特征
B.净化水质,为城市提供水源
C.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D.涵养水源,大量削减土壤中的盐碱量
答案 4.B 5.C
解析 第4题,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是泥沙沉积减少。中游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涵养水源能力提高,流域内兴修水利工程,拦蓄大量泥沙,人类过度引水,使下游输水、输沙量减少都会使泥沙沉积减少,都可能是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缓慢的原因。渤海风浪变化不会太大,近年来强度增加的可能性不大。故选B。第5题,由材料“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可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故选C。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2011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据此回答6~8题。
6.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是(  )
A.该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
B.该地区海拔高,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C.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D.该地区人口稀少、对资源需求量小
7.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高,气候寒冷
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
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8.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为(  )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 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④⑤⑥
答案 6.B 7.A 8.C
解析 第6题,三江源地区海拔高,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冰雪消融后水源充足,成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因而被誉为“中华水塔”。第7题,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生物种类少且生长缓慢,生态脆弱;冰川众多,湿地广布是其生态特征的表现;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是其生态脆弱的原因;青藏高原距离印度洋并不远,不能说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第8题,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要结合高原生态环境分析,突出表现在生态和旅游方面。可以为鸟类等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为我国很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独特的高原地理环境,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捕捞水生生物、发展种植业会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该地位于河流源头,不能起到调蓄洪水的作用。
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黑河流域乃至河西走廊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湿地的恢复和保护问题,相关部门调查了该地区恢复利用(利用与管理)、恢复保护(隔离保护管理)和自然恢复三种典型恢复方式对植被的影响。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下图示意自然湿地(作为参考湿地)和湿地的三种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生长影响的调查结果。据此完成9~11题。
9.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率,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水源需求得到满足
B.生态环境较好
C.群落抗干扰能力强
D.物种丰富
10.利用恢复保护方式恢复的湿地物种丰富度最低,原因可能是(  )
A.土壤水分差 B.缺乏优势物种
C.受外界干扰少 D.植被稀疏
11.根据三种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覆盖率和物种丰富度影响的综合分析,以下做法使湿地恢复效果较好的是(  )
A.建立栅栏,隔离保护
B.建设旅游景点,并进行浇灌、栽种
C.自然恢复
D.禁止大型动物踩踏、干扰
答案 9.A 10.C 11.B
解析 第9题,据材料可知,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源是限制性因素。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工恢复能够满足水源需求。故选A。第10题,据材料可知,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恢复保护即隔离保护管理,隔离使湿地受外界干扰较少,因此物种丰富度最低。故选C。第11题,据图分析可知,恢复利用方式恢复的湿地植被覆盖率和物种丰富度都较高,因此能使湿地恢复效果较好的做法是建设旅游景点,并进行浇灌、栽种,故选B。
我国某自然保护区未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成为许多古老生物的避难所,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的生物提供了系统发育和生长繁衍的场所。读“该自然保护区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分布图”,完成12~13题。
12.该自然保护区可能位于(  )
A.长白山 B.武夷山
C.五台山 D.天山
13.该自然保护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的生态系统,与此相关的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 ②海拔 ③大气环流 ④洋流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2.B 13.C
解析  第12题,由图示可知,该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土壤为红壤,可判断该山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长白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天山位于西北内陆高山气候区,武夷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五台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故选B。第13题,注意题干,“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的生态系统”,①不符合题意;读材料“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的生物提供了系统发育和生长繁衍的场所”可知,该自然保护区海拔高,水热条件变化大,加之季风环流导致山体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存在差异,生物多样性丰富,②③正确;该地区几乎不受洋流影响,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是我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被誉为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2017年7月7日,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可可西里这片“净土”将得到更好保护。
材料二 下图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位置简图。
(1)请简要说明可可西里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原因。(4分)
(2)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但却成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天堂,试分析其原因。(8分)
(3)请简述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众多冰川和湖泊的生态价值。(6分)
答案 (1)可可西里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在高寒缺氧的条件下,人类无法定居,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极小,所以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
(2)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的环境;保护区夏季水草丰富,食物充足;天敌较少;远离人类居住区,有大面积的无人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国家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3)调节局地气候;为野生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空间;是水资源的重要储蓄地,为保护区内动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
解析 (1)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原因主要从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等角度来思考。(2)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自身对当地气候的适应能力强,保护区内条件主要从食物、天敌、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3)湖泊和冰川属于湿地,故本题可从湿地的生态价值方面来分析。
15.(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7分)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9分)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6分)
答案 (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共66张PPT)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课程标准
1.了解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
2.根据实例,学会分析自然保护区对保护生态安全的作用。
学习目标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课时对点练
内容索引 NEI RONG SUO YIN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一、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1.概念: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或地区对有代表性的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 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历程:美国率先倡导设立自然保护地和荒野保护区,并在1872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 。1956年,我国在广东肇庆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
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遗迹
黄石公园
鼎湖山
3.内部结构
(1) :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区内严禁一切干扰活动。
(2)缓冲区: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带,只准进入从事 观测活动。
(3)外围区:即 ,位于缓冲区的周围,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
、参观考察、 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核心区
科学研究
实验区
教学实习
旅游
我国一些自然保护区内存在大量的工业企业、旅游餐饮、水产养殖、房地产开发以及娱乐设施等违规建设项目,大面积侵占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会产生什么影响?
思考
答案 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工程建设会破坏地表植被,造成当地生态破坏,比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大量的人类活动会侵占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特别是濒危物种,一旦受到影响,有可能走向灭绝。
二、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1.保护 :把地球上颇具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保留下来。
2.贮备物种:自然保护区是 的贮备地,更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最佳庇护所。
3.保护 :可以有效保护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和生物群落,保障它们正常生存、繁衍和进化,并能维护地区生态平衡。
4.提供 :自然保护区内的多种生态系统可持续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服务可以通过河流或大气等传递到保护区外的其他区域,对周围地区或更广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自然本底
生态服务
生物多样性
生物物种
5.其他:自然保护区也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和物种生态特性、开展_____
、进行环境监测的重要基地,是开展 、公众环保宣传教育的良好场所。
科学
生态旅游
实验
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有什么意义?
思考
答案 为自然保护区提供日常管理和资源保护的资金来源,增强自养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可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获取经济收益,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生态旅游活动可提高旅游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扩大自然保护区的社会影响力等。
三、案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1.三江源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
(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________
源区的总称。
(2)独特的 ;独特的高寒草原— —湿地生态系统。
2.生态功能: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 最集中、生态最敏感的区域;地理环境具有独特性、原始性和 。
高寒环境
澜沧江
生物多样性
草甸
脆弱性
3.三江源地区凸显的生态问题
(1)众多湖泊、 甚至干涸,河流流量减小,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服务功能减弱。
(2)由于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盗猎等人类活动的破坏,出现了水土流失加剧、 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当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4.设立自然保护区后的成效
(1)措施
①提出实行最严格的 ,加强山、水、林、草、湖重要生态系统的永续保护利用,维护生物多样性,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沼泽萎缩
草场退化
生态保护
②采取了退牧还草、保护 、全面禁猎、禁采砂金、鼠害综合防治、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一系列措施,遏制了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③实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等措施。
(2)成效:生态服务功能逐步增强, 明显增加;独特自然本底的原真性、完整性得到保护,各类 和产草量明显增加,_____
逐渐减少;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农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沼泽湿地
异地搬迁
水资源
草地覆盖度
土壤
侵蚀量
2018年底在国家督察下,秦岭自然保护区全面拆除各类违规别墅1 185栋。请对秦岭别墅拆除区的生态修复提出合理化建议。
思考
答案 划定修复范围;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现代技术加强修复区的监测;对受损严重地区,人工覆土和种植当地植被;对受损较轻地区,以生态系统本身的自身恢复为主,人为修复为辅。
返回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探究点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
素养培优
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右图1),主要保护以鸻鹬类、雁鸭类、鹭类、鸥类和鹤类为代表性物种的迁徙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有记录的鸟类有290种,其中39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鸟类。
在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内,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下图2)。
1.[区域认知]说出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
答案 大致位于东经121°50′~122°05′,北纬31°25′~31°38′之间,上海市崇明岛的最东端,南北濒临长江的入海口,向东伸向东海,并与南北大陆遥遥相对。
2.[人地协调观]阐述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
答案 维护生物多样性:为各种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境条件,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和越冬地,也是珍稀濒危鸟类的重要栖息地;水生生物的产卵场所和洄游通道;调节气候;净化水质;抵御风暴潮等自然灾害。
3.[综合思维]以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为例,简述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目的和意义。
答案 ①核心区:鸟类生态类群保存最好和珍稀濒危鸟类集中分布区,区内严禁一切干扰,以保护为主。
②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鸟类科学研究观测活动,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的影响和干扰。
③实验区:探索鸟类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有效结合的途径,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对资源进行适度利用,并成为带动周围更大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地。
1.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为自然生态系统类、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3个类别9个类型。
核心归纳
类别 类型 示例(保护对象)
自然生态系统类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 河北围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系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草甸草原)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 甘肃连古城自然保护区(沙生植物群落)
自然生态系统类 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 吉林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湖泊生态系统)
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 辽宁丹东鸭绿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沿海滩涂湿地)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生态系统)
野生生 物类 野生动物类型 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
福建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文昌鱼)
野生植物类型 广西上岳自然保护区(金花茶)
自然遗 迹类 地质遗迹类型 湖南张家界自然保护区(砂岩峰林)
黑龙江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火山地貌)
古生物遗迹类型 山东山旺自然保护区(生物化石)
2.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作用 内容
保护自然本底 自然生态系统能够反映生态系统的原始状态及演进过程,从而成为极为宝贵的自然本底;可为今后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指出一条应遵循的途径,为衡量人类活动结果的优劣提供了评价的标准,可以预测人类活动可能引起的后果
贮备物种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更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最佳庇护所
保护生物多样性 设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保护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和生物群落,保障它们正常生存、繁衍和进化,并能维护地区生态平衡
提供生态服务 自然保护区内的多种生态系统可持续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服务可以通过河流或大气等传递到保护区外的其他区域,对周围地区或更广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拓展延伸 实施生态修复
类型 途径 举例
自然修复 主要是通过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 我国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退化草场进行的围栏封育等
人工修复 主要是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工程治理措施见效快、成效好,是很多国家治理生态退化的主要方式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矿山生态修复等
按照国际惯例,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外围区,分别执行不同的生态保护标准,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读“某自然保护区内部结构及邻近区示意图”,完成1~2题。
1.自然保护区内适合发展旅游业的是
A.核心区 B.缓冲区
C.外围区 D.邻近区
跟踪训练

解析 外围区位于缓冲区的周围,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A、B错误,C正确;
邻近区不属于自然保护区,D错误。
2.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中核心区的说法,正确
的是
A.是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自然本底
B.一定是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
C.只要经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
个人皆可进入
D.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教学实习、参观考察的人员与单位随时可以进入

解析 核心区是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是极为宝贵的自然本底,A正确;
自然遗迹保护区的核心区就不是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B错误;
核心区内禁止一切干扰活动,C、D错误。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
出现过度放牧现象;同时,每年
都有大量的畜种群进入自然保护
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
衍。右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
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
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B.地势崎岖,排水不畅
C.补给水源充足,河流众多
D.气温较低,蒸发微弱

解析 湿地的形成从补给、地形、蒸发、下渗几个方面分析。该地区有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故选B。
4.下列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
区的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①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
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 ②加强宣传
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③合
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 ④加强对湿地的管理,禁止放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畜牧业区,不能禁止放牧。故选D。
返回
课时对点练
解析 三类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不同,A对。
每个自然保护区的位置都不同,不是划分标准,B错。
三类自然保护区不能体现级别、经济价值的差异,C、D错。
1.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成三大类: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其划分依据是
A.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 B.自然保护区的位置
C.自然保护区的级别 D.自然保护区的经济价值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图”,西北风为甲港的主导风向。读图完成2~3题。
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说
法,正确的是
A.图中火山分布区处于板块的张裂地带
B.图中河流流速普遍较慢
C.西侧海水温度比同纬度大陆东侧低
D.东岸降水量比西岸降水量普遍要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根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可知,该地位于南美洲南部西海岸,西侧有秘鲁寒流流经,水温较低,同纬度大陆东侧有巴西暖流流经,水温较高;图中火山分布于安第斯山脉,处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地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图中河流短小湍急;在中纬度西风带控制地区,东岸(背风坡)降水量比西岸(迎风坡)降水量要小。故选C。
3.图中国家公园是所在国第一座国家公园,也是所在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保护对象不包括
A.湿地 B.森林
C.半融冰川 D.古建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该国家公园位于高原山区,气候寒冷,人烟稀少,自然保护区以自然为保护对象,古建筑不在此范围内。故选D。
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近年来,该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下图为“我国黄河三角洲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近年来, 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
慢的原因不可能是
A.中游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
B.渤海风浪强度增加
C.流域内兴修水利工程,拦蓄大量泥沙
D.人类过度引水,使下游输水、输沙量减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是泥沙沉积减少。中游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涵养水源能力提高,流域内兴修水利工程,拦蓄大量泥沙,人类过度引水,使下游输水、输沙量减少都会使泥沙沉积减少,都可能是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缓慢的原因。渤海风浪变化不会太大,近年来强度增加的可能性不大。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下列关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主要功能
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节气候,减小温差,改变气候特征
B.净化水质,为城市提供水源
C.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D.涵养水源,大量削减土壤中的盐碱量

解析 由材料“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可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2011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据此回答6~8题。
6.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是
A.该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
B.该地区海拔高,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C.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D.该地区人口稀少、对资源需求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三江源地区海拔高,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冰雪消融后水源充足,成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因而被誉为“中华水塔”。
7.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气候寒冷 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
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生物种类少且生长缓慢,生态脆弱;冰川众多,湿地广布是其生态特征的表现;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是其生态脆弱的原因;青藏高原距离印度洋并不远,不能说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8.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为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 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④⑤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要结合高原生态环境分析,突出表现在生态和旅游方面。可以为鸟类等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为我国很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独特的高原地理环境,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捕捞水生生物、发展种植业会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该地位于河流源头,不能起到调蓄洪水的作用。
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黑河流域乃至河西走廊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湿地的恢复和保护问题,相关部门调查了该地区恢复利用(利用与管理)、恢复保护(隔离保护管理)和自然恢复三种典型恢复方式对植被的影响。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右图示意
自然湿地(作为参考湿地)和湿
地的三种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
生长影响的调查结果。据此完
成9~11题。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率,主要原因可能是
A.水源需求得到满足 B.生态环境较好
C.群落抗干扰能力强 D.物种丰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据材料可知,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源是限制性因素。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工恢复能够满足水源需求。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据材料可知,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恢复保护即隔离保护管理,隔离使湿地受外界干扰较少,因此物种丰富度最低。故选C。
10.利用恢复保护方式恢复的湿地物种丰富度最低,原因可能是
A.土壤水分差 B.缺乏优势物种
C.受外界干扰少 D.植被稀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恢复利用方式恢复的湿地植被覆盖率和物种丰富度都较高,因此能使湿地恢复效果较好的做法是建设旅游景点,并进行浇灌、栽种,故选B。
11.根据三种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覆盖率和物种丰富度影响的综合分析,以下做法使湿地恢复效果较好的是
A.建立栅栏,隔离保护 B.建设旅游景点,并进行浇灌、栽种
C.自然恢复 D.禁止大型动物踩踏、干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我国某自然保护区未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成为许多古老生物的避难所,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的生物提供了系统发育和生长繁衍的场所。读“该自然保护区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分布图”,完成12~13题。
12.该自然保护区可能位于
A.长白山
B.武夷山
C.五台山
D.天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由图示可知,该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土壤为红壤,可判断该山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长白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天山位于西北内陆高山气候区,武夷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五台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①太阳辐射 ②海拔 ③大气环流 ④洋流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该自然保护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的生态系统,与此相关的因素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注意题干,“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的生态系统”,①不符合题意;
读材料“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生态环境,为众多的生物提供了系统发育和生长繁衍的场所”可知,该自然保护区海拔高,水热条件变化大,加之季风环流导致山体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存在差异,生物多样性丰富,②③正确;
该地区几乎不受洋流影响,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是我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被誉为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2017年7月7日,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可可西里这片“净土”将得到更好保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材料二 下图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位置简图。
解析 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原因主要从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等角度来思考。
(1)请简要说明可可西里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原因。(4分)
答案 可可西里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在高寒缺氧的条件下,人类无法定居,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极小,所以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但却成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天堂,试分析其原因。(8分)
答案 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的环境;保护区夏季水草丰富,食物充足;天敌较少;远离人类居住区,有大面积的无人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国家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自身对当地气候的适应能力强,保护区内条件主要从食物、天敌、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3)请简述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众多冰川和湖泊的生态价值。(6分)
答案 调节局地气候;为野生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空间;是水资源的重要储蓄地,为保护区内动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湖泊和冰川属于湿地,故本题可从湿地的生态价值方面来分析。
15.(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7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答案 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9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返回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