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 第1课时《三角形的特征》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 第1课时《三角形的特征》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14 10:4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三角形
第1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会画垂线。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已经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更深入的了解三角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会画指定底边上的高。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3.在认识图形过程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 在操作中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的高,会画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 师: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演示。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奠定基础。
环节二 探究新知 1. 三角形的意义 师;画一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师:请标注出三角形的边、角和顶点。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结合课件介绍:为了表达方便,用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学生独立画三角形后回答问题: 生: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学生按要求标注,教师课件演示。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生: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引导学生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知三角形的本质属性。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
2.认识三角形的高: 师:请从点A出发向BC边作一条垂直线段。 师明确: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师:三角形的高和它所对应的底是什么位置关系? 师: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 师:请试着画出三角形中的另外2条高。 师:画三角形的高有什么要注意的? 课件出示:画出指定底边上的高。 师:在画直角三角形高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师:用3根小棒围三角形,用4根小棒围四边形,看看各能围出几个?(小棒的长度都一样。) 师: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 师:看看下图中哪儿有三角形。想想它们有什么作用。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拉动用钉子钉成的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三角形和四边形不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学生尝试画,教师课件演示: 学生观察后回答: 生:互相垂直。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可以画3条高。 学生独立尝试后,教师课件演示。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生:要从底边所对应的顶点出发画高;要与底边垂直。 学生独立画高后,教师课件演示: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互相垂直,将一条直角边作为底,那么另一条直角边就是这个底对应的高。 学生操作后回答: 生:我围来围出,围出的都是一种三角形。 生:我已经围出了3种不同形状的四边形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 生:用3根小棒围出的三角形是唯一的;用4根小棒围出的四边形形状、大小是多样的、不唯一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 自行车的支架是三角形,篮球杆的支架,高压电线杆的支架也是三角形。起到了支撑的作用,使结构更加牢固。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用钉子钉成的三角形框架拉不动。 生:用钉子钉成的四边形框架,一拉就变形了。 让学生一边画一边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感受三角形底和高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让学生思考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三角形底和高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通过两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环节三 巩固新知 1.判断。 (1)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 ) (2)三角形具有不稳定性。 ( ) (3)这是三角形ABC的一组底和高。 ( ) 2.盖房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 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在方格纸中画一个底是4厘米,高是3厘米的三角形。 师:想一想,大家画出来的三角形的形状一样吗? 学生独立判断后回答: 生:第一小题是正确的。 生:第二小题是不正确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生:第三小题不正确,三角形的底和高是对应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 四边形形状不稳定,斜钉一根木条后,就形成了两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预防窗框变形。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课件展示: 生:不一样,底和高一样,画出三角形的形状可以不一样;能画无数个底和高一样的三角形。 第一个练习,巩固学生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第二个练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学会有依据的思考。 第三个联系,在画的过程中进步感知三角形底和高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以运动变化的观点,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环节四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生1:认识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底和高是相互依存的。 生2:学会了怎么画三角形的高。 生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总结反馈,不仅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系统的回顾,而且使数学学习活动在回顾中得到提升。
环节五 布置作业 教材P65第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