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第3课时《利用图形的运动解决问题》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第3课时《利用图形的运动解决问题》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14 10:5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图形的运动
第3课时 利用图形的运动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二学段图形运动(三)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学段重点是介绍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本课是解决简单的问题,是以前学习的对称、平移、旋转的知识的综合应用,从以前一个图形的运动,变成七个图形的运动,既需要学生利用图形的运动动手操作,不断尝试,发现问题,再次巩固变换的知识,也需要根据图形的特点进行判断和推理,在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 在方格纸里运用学过的平移、旋转等图形的运动变化知识解决问题,会用语言准确描述图形运动过程。
2. 以七巧板为载体,积累活动经验,进一步掌握图形变换的方法和对基本特征的理解。
3. 让学生在活动中欣赏图形拼组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平移、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和对基本特征的理解。
教学重点:
运用学过的平移、旋转等图形的运动变化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语言准确描述图形运动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图形运动有哪些? 师:怎样准确描述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呢? 生1:轴对称、平移、旋转。 生2:平移时要描述运动的方向和距离,旋转时要描述旋转中心、方向、角度。 通过复习平移、旋转的运动情况,在互相补充中整理平移的二要素和旋转的三要素,为本课打下基础。
环节二 探究新知 1. 交流学习,熟悉七巧板 师:你能说一说七巧板都有哪些形状吗? 2. 交流学习,研究“鱼”图 请在鱼图中画出相应的每块板的轮廓线,并标出序号,同时说明每块板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做? 3. 交流学习,描述运动 师:每块板都是怎么运动到鱼图上的位置的呢? 小结:在同一平面内,运用平移和旋转,通过拼图或分图的方法找到每块板的位置,拼组的方法不唯一。 回答问题: 生1:有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生1:可以先确定鱼图中每块板的位置,然后研究每块板的运动形式。 生2:在鱼图中分一分,或者拿七巧板拼一拼都可以确定每块板的位置。 生1:三角形1向右平移9格。 生2:三角形2先向右平移9格,再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 生3:图形4先向右平移11格,再向下平移1格。 生4 :图形5先向右平移9格,再向上平移1格。 生5:图形3先向右平移11格,再向下平移1格,最后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 生6:图形7先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15格,向下平移5格。 生7:图形6先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11格,向下平移3格。 熟悉七巧板的构图,为后面的拼图作铺垫。 通过观察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步骤。采用同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拼一拼、分一分的方法将鱼分解鱼成鱼头、鱼身、鱼尾三大部分。 通过交流和观察,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最简分数的意义,为下面的约分打下基础,同时巩固了最简分数的概念理解。 在讨论图形的运动中,配合动画演示,直观图形的运动过程,也能助力学生的语言表达准确性。
环节三 巩固新知 练习1:说一说图中的七巧板是如何拼成小马的。 练习2:用分数表示下图中涂色部分的面积占整个大正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生1:五块三角形经过了平移和旋转,平行四边形经过了平移和旋转,正方形经过了平移。 生2:通过旋转、平移后得到右图,由此可知涂色部分的面积占整个大正方形的。 练习1的目的是巩固七巧板中图形运动的观察和语言表达。 练习2的目的整合所学的知识,主要考察知识是图形的变换,关键在于根据平移、选择的定义,认真观察分析图形,找到变换后的图形占比。
环节四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生1:会运用学过的平移、旋转等图形的运动变化知识解决问题,会用语言准确描述图形运动过程。 生2:可以利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创造出很多美丽的图案,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美。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小结课堂,提升总结、表达能力。
环节五 布置作业 教材P88练习二十二 第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