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第6课时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建立了奇数、偶数概念之后最后学习的一个专题。通过探索和的奇偶性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本课主要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解读信息,以算式的形式表述信息,使学生直观易理解。二是呈现不同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三是针对学生得到的结论进行检验。这三个层次的内容,延续了以往解决问题的步骤,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 能借助几何图形直观地认识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什么样的数是偶数、奇数? 提问:偶数、奇数在日常生活中又叫什么数? 师:快速判断下面各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6 580 3471 53 1894 小结: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只用看个位上的数。 师:你能快速判断下面算式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1+2+3+4+5+ … …+99=? 提问:你认为要从几个数的和开始研究? 揭题:像这样判断一个算式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叫做和的奇偶性。 生: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生:偶数和奇数也是生活中说的“双数”“单数”。 生:奇数:3471 ,53 。 偶数:26 ,580, 1894。 生:不能快速判断。 生:两个数相加。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复习什么是奇数、偶数。然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出示了一组数据较多的连加算式,引发学生认知困惑。在解决中,渗透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环节二 探究新知 提问:两个数相加,如果按奇数偶数可以分成哪几类? 师: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请你在本子上写一写、试一试! 学生一起汇报。 师:看余数,怎么解释规律呢? 小结:是的,因为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所以奇数+偶数的和除以2余1,说明是奇数。 提问:数形结合,怎么解释规律呢? 同学们可以先表示一下奇数和偶数的图形,再想想怎么解释。 小结:大家可以看到,奇数中余下的一小块怎样也不能被2整除,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提问:刚才我们是怎样进行探索,得出结论的? 师:得出了什么结论? 提问:这个结论正确吗? 师:还有两个问题,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 交流校对,课件演示。 提问:现在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师:如果是减法呢? 小结: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提问:通过刚才的探索,我们得到了这样六个结论,请你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原来,奇数+奇数,偶数+偶数都等于偶数,只有奇数+偶数=奇数 生: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 生1:举例子。找几个奇数、偶数加起来试试,寻找规律。 生2:看余数。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 生3:还可以用小正方形拼一拼、想一想。 学生独立解决。: 生:举例子 得出结论:奇数+偶数=奇数 生: 生:举例子、看余数、数形结合 生:奇数+偶数=奇数 生:还可以再找一些大数试一试。534+319=853。 学生汇报。 生1:两个奇数相加,除以2没有余数,所以奇数加奇数的和是偶数。 生2:两个偶数相加,除以2没有余数,所以偶数加偶数的和是偶数。 生: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生:可以举例研究。 解决时,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采用分类研究的方法,获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中发现和的奇偶性的规律。 让学生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自主研究另外两个问题,培养学生分类思想已经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
环节三 巩固新知 1.从3,15,9,7,21,1,5,11,7中挑出7个数,和可能是50吗?为什么? 2.不计算,现在能快速说出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吗?1+2+3+4+5+ … …+99=? 小结:50个奇数的和是偶数,其他数都是偶数。 多少个偶数的和都是偶数,结果一定是偶数。 3.选择题。 (1)10以内所有质数的和是一个( ) A.偶数 B.质数 C.合数 D.无法确定 (2)两个质数的和是( )。 A.偶数 B.奇数 C.奇数或偶数 D.质数 生:不可能。 生:奇数+奇数=偶数,7个奇数两两相加得到偶数,最后偶数还要加一个奇数才等于奇数。 生:50个奇数的和是偶数,其他数都是偶数。不管多少个偶数相加,和都是偶数。 生:偶数。 生:10 以内的质数有:2,3,5 ,7 2+3+5+7=17,所以选B。 生:质数有:2,3,5 , 7, 11, 13, 17, 19…… 所以选C。 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奇偶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环节四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生:(1)知道了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2)学会了运用举例、说理、数形结合等方法获取结论。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小结课堂,提升总结、表达能力。
环节五 布置作业 教材P17 练习四第6、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