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26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26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4 17:0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现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选择性必修三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各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然而它们国小力弱,内部纷争,又为大国所利用,无法主宰自己的民族命运。
为什么无法主宰自己的民族命运?
内部纷争
大国利用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民族尚未完全觉醒
帝国主义势力强大
一战前的欧洲
问题:被压迫民族怎样才能赢得民族的完全独立?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欧洲地区的民族国家独立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图解历史:通过一战后欧洲版图的变化,认识欧洲民族国家独立的意义。
一战前的欧洲
一战后的欧洲
四大
帝国
解体
新兴
民族
国家
诞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世界殖民体系开始了解体过程。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72史料阅读
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转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王红生等译《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一战重创了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使他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受到削弱;
2.殖民地、半殖民地趁着列强一战之际得以发展,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他们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半殖民地传播开来;
P72思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一战讽刺漫画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1945年6月《联合国宪章·序言》
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民族自决权就是政治上的独立权,即在政治上同压迫民族自由分离的权利。这种要求并不等于分离、分散、成立小国家的要求,它只是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彻底表现。……我们要求民族自决的自由,并不是想实现建立小国的理想,相反,是因为我们想建立大国,想使各民族接近乃至融合。……永远反对任何用暴力或任何非正义手段从外部影响民族自决的企图。
——1916年3月 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战中为英国作战的印度骑兵
一位法国官员评论:“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
……白人不再被认为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返回家园的殖民地居民对欧洲领主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恭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一战中为法国作战的阿尔及利亚士兵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士大夫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文化自负走向文化自卑。所谓文化自卑,就是一种对待自身文化价值的轻视、怀疑乃至否定的态度和心理。特别是随着民族危机的一次次加深,一些国人对中国自身文化的失望日益加重……然而,“新文化运动”在建立新的文化自觉之时,也出现了一些极端做法,如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一度要求废除汉字并走拼音文字之路等全盘西化主张。
——胡键《树立文化自信 要摆脱自负和自卑》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亚洲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五四运动有何彻底的觉悟?
……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一战唤醒了东方,觉醒不仅表现为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还表现为文化民族主义(维护或重建本民族文化)的突显。
——列宁
地区 国家 民族民主运动 领导力量
代表人物
亚洲 中国 五四运动 陈独秀
李大钊
印度支那 (越南) 反抗法国殖民者斗争 胡志明
印度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甘地 尼赫鲁
非洲 埃及 华夫脱运动 扎格鲁尔
摩洛哥 建立里夫共和国 克里姆
拉美 阿根廷 罢工、暴力抗争 共产党
智利 民族阵线联合政府 智利左派
尼加拉瓜 抗美斗争 桑地诺
墨西哥 民主改革 卡德纳斯
陈独秀(1879-1942)
李大钊(1889-1927)
胡志明(1890-1969)
扎格鲁尔(1857-1927)
甘地(1869-1948)
桑地诺(1893-1934)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印度支那联邦即法属印度支那(法语:L‘Indochine fran aise;越南语: ng D ng thu c Pháp;字喃:东洋属法)是法兰西殖民地在东南亚的一部分,实行联邦制,其组成包括今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兼领从中国清朝手上获得的广州湾(今中国广东省湛江市)租界,首府位于河内。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结合所学思考:一战后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摩洛哥克里姆建里夫共和国
埃及华夫脱党革命
埃塞俄比亚抗意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中国五四运动
越南胡志明领导反法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
一战后的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手段多样化,运动领导更高层次性,参与阶层广泛,持续时间长,呈现不均衡性,结局虽然大多失败,但对世界殖民体系造成极大冲击,且一战后世界殖民体系仍然存在。
宗主国令殖民地人民为其打仗
“民族自决原则”传播
民族民主运动开展
四大帝国瓦解
一战:
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四大帝国瓦解
四大帝国瓦解
宗主国令殖民地人民为其打仗
一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世界殖民体系在战后很快土崩瓦解。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印度尼西亚
缅甸
印度
老挝
越南
朝鲜
韩国
巴基斯坦
菲律宾
约旦
叙利亚
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瓦解的标志:
日本战败,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复台湾
二战结束后,英国首相丘吉尔极力维护英帝国,但英帝国还是很快解体。
二战结束后,法国总统戴高乐不得不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日本无条件投降
英国首相丘吉尔
(结合纲要下)例举不同地区的典型事件?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不愿充当“为英帝国敲响丧钟的首相”
英国首相丘吉尔
《埃维昂协议》
纪念邮票
法国戴高乐
戴高乐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材料:殖民体系开始瓦解的历史潮流20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是只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它首先在亚洲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一浪高过一浪,殖民体系的堤坝一块块塌落。
——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地区 亚洲 非洲 拉美
典型事件
印巴分治(1947年《蒙巴顿方案》,20C50年代成立共和国)
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马来亚、新加坡等国独立
朝鲜独立
中国收回台湾主权
思考:二战后独立的亚非国家多为哪两个国家的殖民地?
1956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1957加纳(撒哈拉以南第一个)
1960“非洲年”:17个
1962阿尔及利亚独立
1963肯尼亚独立
1990纳米比亚(最后)
1994曼德拉当选,新南非
1959古巴卡斯特罗领导反美革命,推翻傀儡政权(1961社会主义)
1999巴拿马运河回归巴拿马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注意时空把握:
1956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1957加纳(撒哈拉以南第一个)
1960“非洲年”:17个
1962阿尔及利亚独立
1963肯尼亚独立
1990纳米比亚(最后独立)
1994曼德拉当选,新南非诞生
纳赛尔
知识拓展:
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1.非洲独立运动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几十年间就摧垮了殖民主义者经营了几个世纪的殖民体系;
2.非洲没有出现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
3.非洲国家取得独立的斗争方式多样化,有群众性政治运动,也有通过武装斗争赢得独立的。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据统计,截至1990年,联合国159个成员国中,有近100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布独立的。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对这些新生国家的前途,西方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悲观的,他们预测新独立的国家将无法克服面临的巨大困难,将长期深陷种族矛盾、阶级冲突、社会动乱而不能自拔。一种是乐观的,他们认为,新独立国家如同十八九世纪的欧洲国家,只要学习西方,走西方所走过的道路,必定会成为现代化的国家。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二战后亚非拉独立国家走上了怎样的文化发展道路?
国家 本土文化 外来文化
文明古国 新生 印度
埃及
东西文化 融汇 新加坡 韩国
印地语;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多样性;种姓因素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政治体制、官方用语
伊斯兰教
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
少数人信仰基督教,
英语、法语被广泛使用
儒家传统:
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
西方文化:
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作风
50年过后,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走的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国家 背景 概况 特点 局限
印度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①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本价值取向。 ②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宗教与政治分离,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③同时注重发扬传统文化,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种姓因素仍然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 文化呈现多样性 ①民众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②受西方大国影响依然明显
③乡村的文明程度仍待提高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国家 背景 特点 表现
埃及 二战后,埃及成立了共和国,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影响,复兴民族文化 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宗教: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语言: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但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英语中的“埃及”一词,是从古希腊语演变而来的
遗产: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
国家 特点 表现
新加坡、韩国 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又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作为东亚的新兴工业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儒家文化的精华。同时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50年过后,亚洲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走的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些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物质的成功带来了对文化的伸张。一些比较成功的国家领导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宣称自己的发展得益于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即“亚洲价值观”。
——马克圭《世界文明史》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民族文化得以复兴。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材料1: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了经济增长。
——李光耀《经济腾飞路——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
P75:埃及盲人作家塔哈·侯赛因,被誉为“阿拉伯文学之柱”,他的自传体小说《日子》,描绘了 19 世纪末20世纪初埃及的社会生活,体现了当时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要求进步与改革的强烈愿望,也标志着埃及现代新文学的诞生。侯赛因也成为埃及要求民族复兴的新兴力量的代表。
1.国家独立是文化复习的前提,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国家无法真正实现文化复兴;
2.新兴民族国家主动发展自己的文化并使之复兴,是国家主权的表现;
3.由于受历史传统的影响,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往往呈现出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特征;
4.复兴的民族文化是推动国家振兴的重要动力。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