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A版 (必修5) 《解三角形》课时专题训练及单元综合检测(8份,含详细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A版 (必修5) 《解三角形》课时专题训练及单元综合检测(8份,含详细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04-04 18:49:02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解三角形
§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 1.1.1 正弦定理 (第一课时)
(检测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ABC中,下列等式中总能成立的是 (  )
A.a sin A=b sin B B.b sin C=c sin A
C.a b sin C=b c sin B D.a sin C=c sin A
2.在△ABC中,B=30°,AB=2,AC=2,那么△ABC的面积是 (  )
A.2 B.
C.2或4 D.或2
3.在△ABC中,若sin A>sin B,则角A与角B的大小关系为 (  )
A.A>B B.AC.A≥B D.A,B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4.若△ABC中,a=4,A=45°,B=60°,则边b的值为 (  )
A.+1 B.2+1
C.2 D.2+2
5.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b=2,
sin B+cos B=,则角A的大小为 (  )
A. B. C. D.
6.在△ABC中,sin A=,a=10,则边长c的取值范围是 (  )
A. B.(10,+∞)
C.(0,10) D.
7.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如果c=a,B=30°
那么角C等于 (  )
A.120° B.105° C.90° D.75°
8.若的三个内角满足,则是 (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9.在△ABC中,a,b分别是∠A和∠B所对的边,若a=,b=1,∠B=30°,则∠A的值是 .
10.在△ABC中,已知a∶b∶c=3∶4∶5,则=________.
11.在△ABC中,若b=5,B=,sin A=,则a=________.
12.在△ABC中,若tan A=,C=150°,BC=1,则AB=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3.(本小题满分10分)在△ABC中,已知∠A=30°,a,b分别为∠A,∠B的对边,且a=4=b,解此三角形.
14.(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中,已知a、b、c分别为内角A、B、C的对边,若b=2a,B=A+60°,求A的值.
15.(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求证:a2sin 2B+b2sin 2A=2absin C.
四、探究与拓展(本题满分14分)
16.如图所示,在斜度一定的山坡上的一点A测得山顶上一建筑物顶端C对于山坡的斜度为15°,向山顶前进100米后到达点B,又从点B测得斜度为45°,建筑物的高CD为50米.求此山对于地平面的倾斜角?.
§ 1.1.1 正弦定理 (第一课时) 答案
1.D  2.D 3.A  4.C  5.D 6.D 7.A  8.B
9.60°或120° 10.   11.  12.
13.解:由正弦定理知==sin B=,b=4.
∠B=60°或∠B=120°∠C=90°或∠C=30°c=8或c=4.
14.30°
15.证明 因为左边=4R2sin2 A·sin 2B+4R2sin2 B·sin 2A
=8R2sin2 Asin Bcos B+8R2sin2 B·sin Acos A
=8R2sin Asin B(sin Acos B+cos Asin B)
=8R2sin Asin Bsin(A+B)
=8R2sin Asin Bsin C
=2·(2Rsin A)·(2Rsin B)·sin C
=2absin C=右边,
∴等式成立.
16.分析:设山对于地平面的倾斜角∠EAD=?,这样可在△ABC中利用正弦定理求出BC;再在△BCD中,利用正弦定理得到关于??的三角函数等式,进而解出??角.
解:在△ABC中,∠BAC=15°,AB=100米,
∠ACB=45°-15°=30°.
根据正弦定理有=,
∴ BC=.
又在△BCD中,∵ CD=50,BC=,∠CBD=45°,∠CDB=90°+??,
根据正弦定理有=.
解得cos???=-1,∴ ??≈42.94°.
∴ 山对于地平面的倾斜角约为42.94°.
§ 1.1.1 正弦定理 (第二课时)
(检测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中,已知,则等于 (  )
A. B. C. D.
2.在△ABC中,a=2,b=2,∠B=45°,则∠A为 (  )
A.30°或150° B.60° C.60°或120° D.30°
3.在△ABC中,若==,则△ABC是 (  )
A.直角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4.已知三角形面积为,外接圆面积为π,则这个三角形的三边之积为(  )
A.1 B.2 C. D.4
5.在△ABC中,A=60°,a=,b=,则B等于 (  )
A.45°或135° B.60°
C.45° D.135°
6.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当a=4,b=5,A=30°时,三角形有一解
B.当a=5,b=4,A=60°时,三角形有两解
C.当a=,b=,B=120°时,三角形有一解
D.当a=,b=,A=60°时,三角形有一解
7.在△ABC中,a=2bcos C,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8.已知△ABC中,AB=,AC=1,且B=30°,则△ABC的面积等于 (  )
A. B.
C.或 D.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9.在中,已知,,则的形状是
10.若△ABC的面积为,BC=2,C=60°,则边AB的长度为________.
11.△ABC中,若==,则△ABC的形状是________.
12.在△ABC中,A=60°,a=6,b=12,S△ABC=18,则=______,c=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3.(本小题满分10分)7、在中,已知,解此三角形。
14.(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中,如果lg a-lg c=lg sin B=-lg ,并且B为锐角,试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
15.(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ABC的面积为1,tan B=,tan C=-2,求△ABC的各边长以及△ABC外接圆的面积.
四、探究与拓展(本题满分14分)
13.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c=10,又知==,求a、b及△ABC的内切圆半径.
§ 1.1.1 正弦定理 (第二课时) 答案
1.B2.C3.B 4.A 5.C 6.D 7.A 8.D
9.等腰三角形 10.2  11.等边三角形  12.12 6
13.解:由正弦定理,即,解得,
因为,所以或,
当时,,为直角三角形,此时;
当时,,,所以。
14.等腰直角三角形
15.△ABC各边长分别为,,
外接圆面积为π
16.a=6,b=8
内切圆的半径为2
§ 1.1.2 余弦定理 (第一课时)
(检测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a、b、c为△ABC的三边长,若满足(a+b-c)(a+b+c)=a b,则∠C的大小为 (  )
A.60° B.90° C.120° D.150°
2.在△ABC中,已知sin A∶sin B∶sin C=3∶5∶7,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小外角为 (  )
A.30° B.60° C.90° D.120°
3. 在△ABC中,若,则其面积等于 ( )
A. B. C. D.
4.在△ABC中,已知b2=ac且c=2a,则cos B等于 (  )
A. B. C. D.
5.在△ABC中,sin2A≤sin2B+sin2C-sin B sin C,则A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6.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若C=120°,c=a,则 (  )
A.a>b B.aC.a=b D.a与b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7.如果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增加同样的长度,则新三角形的形状是 (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由增加的长度确定
8.在△ABC中,=c2,sin A·sin B=,则△ABC 一定是 (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9.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是2m+3,m2+2m,m2+3m+3(m>0),则最大内角的度数是________.
10.在△ABC中,已知a=2,b=4,C=60°,则A=________.
11.三角形三边长为a,b, (a>0,b>0),则最大角为________.
12. 在△ABC中,若,则的值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
演算步骤)
13.(本小题满分10分)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且8sin2-2cos2A=7.
(1)求角A的大小;
(2)若a=,b+c=3,求b和c的值.
14.(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中,BC=a,AC=b,且a,b是方程
x2-2x+2=0的两根,2cos(A+B)=1.
(1)求角C的度数; (2)求AB的长; (3)求△ABC的面积.
15.(本小题满分12分)
如果△ABC内接于半径为的圆,且求△ABC的面积的最大值.
四、探究与拓展(本题满分14分)
16. 在△ABC中,若,且,边上的高为,求角的大小与边的长

§ 1.1.2 余弦定理 (第一课时) 答案
1.C  2.B  3.D 4.B  5.C  6.A  7.A  8.A
9.120°  10.30°  11.120° 12.1
13.解:(1)由B+C=π-A,sin=cos,
即4cos2-cos2A=, 2(1+cosA)-(2cos2A-1)=.
4cos2A-4cosA+1=0,cosA=,A=60°.
(2)cosA==,
即b2+c2-3=bc,即(b+c)2-3=3bc.
14.(1)120° (2) (3)
15.解:


另法:
此时取得等号
16. 解:

,联合
得,即
当时,
当时,
∴当时,
当时,.
§ 1.1.2 余弦定理 (第二课时)
(检测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ABC中,若b2=a2+c2+ac,则B等于 (  )
A.60° B.45°或135° C.120° D.30°
2.若三条线段的长分别为5,6,7,则用这三条线段 (  )
A.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B.能组成锐角三角形
C.能组成钝角三角形 D.不能组成三角形
3.在△ABC中,已知b=3,c=3,A=30°,则角C等于 (  )
A.30° B.120° C.60° D.150°
4.在△ABC中,B=60°,b2=ac,则△ABC一定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5.若△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a,b,c满足(a+b)2-c2=4,且C=60°,则a b的值为 (  )
A. B.8-4 C.1 D.
6.在钝角△ABC中,a=1,b=2,则最大边c的取值范围是 (  )
A.1C.7.在△ABC中,若,则△ABC的形状是(  )
A.直角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不能确定 D.等腰三角形
8.在△ABC中,若则三边的比等于 (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9.已知△ABC中,sin A∶sin B∶sin C=2∶3∶4,则cos A∶cos B∶cos C=
10.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2+c2-b2=ac,则角B的值为________.
11.已知△ABC的内角B=60°,且AB=1,BC=4,则边BC上的中线AD的长为________.
12.在△ABC中,若则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3.(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ABC的外接圆半径为1,且角A、B、C成等差数列,若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求a2+c2的取值范围.
14.(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b cos C=(2a-c)cos B,
(Ⅰ)求∠B的大小;
(Ⅱ)若b=,a+c=4,求△ABC的面积.
15.(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求证:=.
四、探究与拓展(本题满分14分)
16.某人要制作一个三角形,要求它的三条高的长度分别为,,,则此人 (  )
A.不能做出这样的三角形 B.能做出一个锐角三角形
C.能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 D.能做出一个钝角三角形
§ 1.1.2 余弦定理 (第二课时) 答案
1.C  2.B  3.B  4.D  5.A  6.C 7.D 8.B
9.14∶11∶(-4)  10.  11. 12.
13.解:由A、B、C成等差数列,知B=60°.
由正弦定理有=2R,
有b=2RsinB=2×1×=,
即有b2=a2+c2-2arccosB=a2+c2-2ac×=a2+c2-ac.
即a2+c2=b2+ac>3.
且有a2+c2=b2+ac≤3+a2+c2≤6,即a2+c2的范围为(3,6].
14.解:(Ⅰ)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可得sin Bcos C=2sin Acos B-cos Bsin C,
∴ 2sin Acos B=sin Bcos C+cos Bsin C=sin(B+C).
又在三角形ABC中,sin(B+C)=sin A≠0,
∴ 2sin Acos B=sin A,即cos B=,B=.
(Ⅱ)∵ b2=7=a2+c2-2accos B,∴ 7=a2+c2-ac,
又 (a+c)2=16=a2+c2+2ac,∴ ac=3,∴ S△ABC=acsin B,
即S△ABC=·3·=.
15.解:由余弦定理a2=b2+c2-2bccos A;b2=a2+c2-2accos B得
a2-b2=b2-a2-2bccos A+2accos B,
∴ 2(a2-b2)=-2bccos A+2accos B,
=.
由正弦定理得 a=2R sin A,b=2R sin B,c=2R sin C,
∴===.
故命题成立.
16.D
§ 1.2 应用举例 (第一课时)
(检测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A,B两地的距离为10 km,B,C两地的距离为20 km,现测得
∠ABC=120°,则A,C两地的距离为 (  )
A.10 km B.10km C.10km D.10km
2.已知两灯塔A和B与海洋观测站C的距离都等于a km,灯塔A在观测站C的北偏东20°方向上,灯塔B在观测站C的南偏东40°方向上,则灯塔A与灯塔B的距离为 (  )
A.a km B.a km C.a km D.2a km
3.海上有A、B两个小岛相距10 n mile,从A岛望C岛和B岛成60°的视角,从B岛望C岛和A岛成75°的视角,则B、C间的距离是 (  )
A.10 n mile B. n mile
C.5 n mile D.5 n mile
4.如图,为测一树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A、B两点,从A、B两点分别测得望树尖的仰角为30°,45°,且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60 m,则树的高度
为 (  )
A.30+30 m B.30+15m
C.15+30m D.15+3m
5.如图,在△ABC中,D是边AC上的点,且AB=AD,2AB=BD,BC=2BD,
则sin C的值为 (  )
A. B. C. D.
6.如图,一艘货轮航行到M处,测得灯塔S在货轮的北偏东15°,
与灯塔S相距20海里,随后货轮按北偏西30°的方向航行
30分钟后到达N处,又测得灯塔在货轮的东北方向,则
货轮的速度为 (  )
A.20(+) 海里/小时 B.20(-) 海里/小时
C.20(+) 海里/小时 D.20(-) 海里/小时
7.台风中心从A地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离台风中心30千米内的地区为危险区,城市B在A的正东40千米处,B城市处于危险区内的持续时间为 (  )
A.0.5小时 B.1小时
C.1.5小时 D.2小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8.如图,A、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
9.在相距2千米的A、B两点处测量目标点C,若∠CAB=75°,∠CBA=60°,则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千米.
10.太湖中有一小岛,沿太湖有一条正南方向的公路,一辆汽车测得小岛在公路的南偏西15°的方向上,汽车行驶1 km后,又测得小岛在南偏西75°的方向上,则小岛到公路的距离是________ km.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1.(本小题满分12分)要测量对岸两点A、B之间的距离,选取相距 km的C、D两点,并测得∠ACB=75°,∠BCD=45°,∠ADC=30°,∠ADB=45°,求A、B之间的距离.
12.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一艘船从30 n mile/h的速度往北偏东的A岛行驶,计划到达A岛后停留10 min后继续驶往B岛,B岛在A岛的北偏西的方向上.船到达C处时是上午10时整,此时测得B岛在北偏西的方向,经过20 min到达D处,测得B岛在北偏西的方向,如果一切正常的话,此船何时能到达B岛?
13. (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一艘船以32.2n mile/h的速度向正北航行.在A处看灯塔S在船的北偏东的方向,30 min后航行到B处,在B处看灯塔在船的北偏东的方向,已知距离此灯塔6.5n mile以外的海区为航行安全区域,这艘船可以继续沿正北方向航行吗?
四、探究与拓展(本题满分14分)
14. 一架飞以326km/h的速度,沿北偏东的航向从城市A出发向城市B飞行,18min以后,飞机由于天气原因按命令改飞另一个城市C,问收到命令时飞机应该沿什么航向飞行,此时离城市C的距离是多少?
§ 1.2 应用举例 (第一课时) 答案
1.D 2.B  3.D  4.A  5.D 6.B  7.B 
8.40  9.  10.
11. km 
12.解:在中,
     

(n mile),
根据正弦定理,
,,

在中,
,,

根据正弦定理,,
就是,
(n mile).
(n mile).
如果这一切正常,此船从C开始到B所需要的时间为:
(min)
即约1小时26分59秒.所以此船约在11时27分到达B岛.
13.解:在中,mile,,
根据正弦定理,,

到直线的距离是(cm).
所以这艘船可以继续沿正北方向航行.
14. 解:=km,
在中,根据余弦定理:
根据正弦定理: ,

,.
在中,根据余弦定理:



在中,根据余弦定理:

.,,

所以,飞机应该以南偏西的方向飞行,飞行距离约km.
§ 1.2 应用举例 (第二课时)
(检测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ABC中,||=3,||=4,且·=-6,则△ABC的面积是(  )
A.6 B.3 C.3 D.+
2.△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7,BC=5,CA=6,则·的值为 (  )
A.19 B.14
C.-18 D.-19
3.若平行四边形两邻边的长分别是和,它们的夹角是45°,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 (  )
A.和 B.2和2
C.和 D.和
4.平行四边形中,AC=,BD=,周长为18,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是 (  )
A.16 B.17
C.18 D.18.53
5.如图,如图,在△ABC中,D是边AC上的点,且AB=AD,2AB=BD,
BC=2BD,则sin C的值为 (  )
A. B.
C. D.
6.在△ABC中,AB=7,AC=6,M是BC的中点,AM=4,则BC等于 (  )
A. B.
C. D.
7.△ABC中,B=60°,C=45°,BC=8,D是BC上的一点,且=,则AD的长为 (  )
A.4(-1) B.4(+1)
C.4(3-) D.4(3+)
8.△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为H,,则的取值是 (  )
A.-1 B.1 C.-2 D.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9.如图,点A,B,C是圆O上的点,且AB=4,∠ACB =45°,
则圆O的面积为    .
10.三角形两条边长分别为3 cm,5 cm,其夹角的余弦值是方程5x2-7x-6=0
的根,则此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_cm2.
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一腰长为12,则它的内切圆面积为________.
12.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满足sin A∶sin B∶sin C=2∶5∶6.若△ABC 的面积为,则a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3. (本小题满分10分)在△ABC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Ⅰ)求证:成等比数列;
(Ⅱ)若,求△的面积S.
14.(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满足cos =,·=3.
(1)求△ABC的面积;
(2)若c=1,求a的值.
15.(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中,点在边上,,,.
(1)求的值;
(2)求的长.
四、探究与拓展(本题满分14分)
16.一条直线上有三点A,B,C,点C在点A与点B之间,P是此直线外一点,设∠APC=α,∠BPC=β.
求证:=+.
§ 1.2 应用举例 (第二课时)答案
1.C 2.D  3.C  4.A  5.D  6.B  7.C 8.B
9.8π  10.6  11.  12.2
13.解:(I)由已知得:,
,则,
再由正弦定理可得:,所以成等比数列.
(II)若,则,∴,
,
∴△的面积.
14.(1)2 (2)2
15.解(1)因为,
所以.
因为,
所以.
因为,
所以


(2)在△中,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
16.证明 
∵S△ABP=S△APC+S△BPC,
∴PA·PB sin(α+β)
=PA·PC sinα+PB·PC sinβ,
两边同除以PA·PB·PC,

故 成立.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习题课
一、选择题
1.在△ABC中,若a=18,b=24,A=44°,则此三角形解的情况为 (  )
A.无解 B.两解
C.一解 D.解的个数不确定
2.在△ABC中,A=,BC=3,则AB+AC的长可表示为 (  )
A.6sin(B-) B.6sin(B+)
C.2sin(B-) D.2sin(B+)
3.在△ABC中,BC=1,B=,当△ABC的面积等于时,sin C等于 (  )
A. B. C. D.
4.△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c=,b=,B=120°,则a等于 (  )
A. B.2 C. D.
5.若△ABC的内角A、B、C满足6sin A=4sin B=3sin C,则cos B等于(  )
A. B. C. D.
6.在△ABC中,若a2=b c,则角A是 (  )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D.60°
二、填空题
7.在△ABC中,AB=2,AC=,BC=1+,AD为边BC上的高,则AD的长是________.
8.已知△ABC的面积为2,BC=5,A=60°,则△ABC的周长是________.
9.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b=2,
sin B+cos B=,则角A的大小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10.在△ABC中,求证:=.
11.在△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的对边,且2asin A=(2b+c)sin B+(2c+b)sin C.
(1)求A的大小;
(2)若sin B+sin C=1,试判断△ABC的形状.
12.已知△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m=(sin C,sin Bcos A),n=(b,2c),且m·n=0.
(1)求A的大小;
(2)若a=2,c=2,求△ABC的面积S的大小.
四、探究与拓展
13.在锐角△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6cos C,求+的值.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习题课 答案
1.B  2.B  3.A  4.D  5.D  6.A 
7.  8.12  9.
10.证明 右边=
=·cos B-· cos A
=·-·
=-==左边.
所以=.
11.(1)120° (2)等腰的钝角三角形
12.(1) (2) 
13.4
第一章 解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ABC中,若,则最大角的余弦是 (  )
A. B. C. D.
2.在△ABC中,AB=3,AC=2,BC=,则·等于 (  )
A.- B.- C. D.
3.根据下列情况,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
A.a=8,b=16,A=30°,有两解 B.b=18,c=20,B=60°,有一解
C.a=5,c=2,A=90°,无解 D.a=30,b=25,A=150°,有一解
4.在△ABC中,已知a=,b=,A=30°,则c等于 (  )
A.2 B.
C.2或 D.以上都不对
5.△ABC的三内角A、B、C的对边边长分别为a、b、c.若a=b,A=2
则cos B等于 (  )
A. B. C. D.
6.△ABC的两边长分别为2,3,其夹角的余弦值为,则其外接圆的半径为 (  )
A. B. C. D.9
7.在△ABC中,角A、B均为锐角,且则△ABC的形状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8.已知△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c=+,且
A=75°,则b等于 (  )
A.2 B.-
C.4-2 D.4+2
9.若==,则△ABC是 (  )
A.等边三角形 B.有一内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有一内角是30°的等腰三角形
10.在△ABC中,已知b2-b c-2c2=0,a=,cosA=,则△ABC的面积S为 (  )
A. B. C. D.6
11.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
(a2+c2-b2)tan B=ac,则角B的值为 (  )
A. B. C.或 D.或
12.甲船在岛B的正南A处,AB=10千米,甲船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向正北航行,同时,乙船自B出发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向北偏东60°的方向驶去.当甲、乙两船相距最近时,它们所航行的时间是 (  )
A. 小时 B. 小时
C.小时 D.小时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在△ABC中,∠A最大,∠C最小,且∠A=2∠C,a+c=2b,求此三角形三边之比为 .
14.在△ABC中,--=________.
15. 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若成等差数列,,的面积为,则
16.已知a,b,c分别是△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若a=1,b=,A+C=2B,则sin C=________.
17.在△ABC中,三个角A,B,C的对边边长分别为a=3,b=4,c=6,则
bccos A+cacos B+abcos C的值为________.
18.已知a,b,c是△ABC中∠A,∠B,∠C的对边,S是△ABC的面积.若
a=4,b=5,S=5,求c的长度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3cos(B-C)-1=6cosBcosC.
(1)求cosA;
(2)若a=3,△ABC的面积为,求b,c.
20.已知,,分别为三个内角,,的对边,.
(Ⅰ)求;
(Ⅱ)若=2,的面积为,求,.
21. 一个人在建筑物的正西点,测得建筑物顶的仰角是,这个人再从点向南走到点,再测得建筑物顶的仰角是,设,间的距离是.
证明:建筑物的高是.
22.已知△ABC的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设向量m=(a,b),
n=(sin B,sin A),p=(b-2,a-2).
(1)若m∥n,求证:△ABC为等腰三角形;
(2)若m⊥p,边长c=2,角C=,求△ABC的面积.
23.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满足
sin A∶sin B∶sin C=2∶5∶6.若△ABC 的面积为,求△ABC的周长.
第一章 解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答案
1.C 2.A 3.D 4.C 5.B 6.C 7.C 8.A 9.C 10.A 11.D 12.A 
13. 6∶5∶4 14.  15. 16.1  17.? 18.或
19. 解:(1)因为 3cos(B-C)-1=6cosBcosC
所以

所以

(2) 由(1)得,由面积可得bc=6①,则根据余弦定理
则②,①②两式联立可得
或.
20. 解:(Ⅰ)由及正弦定理得
由于,所以,
又,故.
(Ⅱ) 的面积==,故=4,
而 故=8,解得=2.
法二:解: 已知:,由正弦定理得:

因,所以: ,
由公式:得:
,是的内角,所以,所以:
(2)

解得:
21.解:设建筑物的同度是,建筑物的底部是,则.
是直角三角形,是斜边,
所以,


所以,.
22.解:(1)证明 ∵m∥n,∴asin A=bsin B,
即a·=b·,其中R是△ABC外接圆的半径,
∴a=b.
∴△ABC为等腰三角形.
(2)由题意知m·p=0,
即a(b-2)+b(a-2)=0.
∴a+b=ab.由余弦定理可知,
4=a2+b2-ab=(a+b)2-3ab,
即(ab)2-3ab-4=0.
∴ab=4(舍去ab=-1),
∴S△ABC=absin C=×4×sin=.
23. 解:由正弦定理及sin A∶sin B∶sin C=2∶5∶6,可得a∶b∶c=2∶5∶6,
于是可设a=2k,b=5k,c=6k(k>0),由余弦定理可得
cos B===,
∴ sin B==.
由面积公式S△ABC=ac sin B,得
·(2k)·(6k)·=,
∴ k=1,△ABC的周长为2k+5k+6k=13k=13.
本题也可由三角形面积(海伦公式)得=,
即k2=,∴ k=1.
∴ a+b+c=13k=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