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4 10:2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练习题
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人民的不断斗争
B.苏联的要求和大力扶持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 苏联为了加强社会主义力量,同时为了与美国对抗,采取了下列哪些具体措施(  )
①建立经互会 ②取消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
③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④接受马歇尔计划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经互会”成立后,主要机构的负责人均由苏联人来担任,会议工作语言也是俄语。这些成员国在经济政治体制方面采取(  )
A.资本主义制度  B.民主制度 C.苏联模式  D.西欧模式
4. 下面的漫画说明了(  )
A. 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
B. 两极格局局面基本形成
C. 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
D. 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
5.下表信息说明苏联(  )
苏联农业生产年平均产量情况统计(单位:万吨)
A.克服了农业集体化弊端
B.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C.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束缚
D.赫鲁晓夫改革有所成效
6.推动苏联玉米播种面积扩大的苏联领导人是(  )
A. 列宁 B. 赫鲁晓夫
C. 勃列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
7.赫鲁晓夫说:“一些部长坐镇在莫斯科,而他们的下属企业却远在萨哈林岛,要从莫斯科来管理这些企业是很困难的。”为此,苏联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
A.大力推广玉米种植 B.重点发展重工业
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8.赫鲁晓夫推行改革,对苏联模式发起了冲击。能印证这一结论的史实包括:赫鲁晓夫( )
①推行农产品收购制 ②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③倡导“政治多元化” ④加速发展军事科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 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得最早
B. 没有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C. 只局限于农业领域
D. 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10.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政治体制发生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  )
①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②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③国家权力分散 ④苏联解体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1.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A.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弊端
B.否定共产党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
C.革除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
D.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12.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戈尔巴乔夫,他们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都以失败而结束。苏联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中,最为关键的是( )
A.人民生活水平低
B.农业生产率低下
C.工农业比例失调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3.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讲道: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导致“红旗悄然落下”的直接原因是(  )
A. 东欧剧变 B.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C. 美苏争霸 D. 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
14.1991年,强大一时的超级大国苏联结束了它辉煌而又悲壮的历程。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苏联模式的弊端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马歇尔计划的运用
15. 有人感叹:“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以为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导致“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的历史事件是(  )
A. “北约”建立 B. 欧盟成立
C. 苏联解体 D. “华约”成立
16. 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主要是指赫鲁晓夫改革(  )
A. 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B. 没有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C. 难以使苏联重工业得到发展
D. 在理论上不能取得重大突破
17. 戈尔巴乔夫上台伊始,便推出了经济改革的主张,受阻后,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向了政治领域。同时,改革方向逐渐发生变化,直至形成了一条违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改革路线,从而引起苏联经济、政治、社会、民族关系和意识形态出现全面危机,导致苏联解体。材料所述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
A. 苏联改革失误
B. 苏联共产党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背叛
C. 西方国家长期和平演变的结果
D.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
18.请你分析下表中的信息,与其最符合的一个主题应该是( )
19. 东欧剧变给我们留下很多思考,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东欧剧变表明苏联模式的失败
②东欧剧变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③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的变化
④东欧剧变标志着共产主义运动失败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0.下列因果关系搭配错误的是( )
A.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B.赫鲁晓夫改革——根本上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加强军事和国防建设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联陷入全面危机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际上都与当时苏联的社会现实严重脱离。就影响苏联解体的个人因素而言,苏联国内激进派领导人叶利钦及美国总统里根、老布什等人也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与戈尔巴乔夫相比,其作用显然要小得多……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弊端逐渐暴露,加上苏联的多民族国家特性和战后一系列错误的民族政策,为苏联国内的民族分离主义提供了土壤。
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分析苏联解体原因时的角度。
材料二 苏联的解体意味着以“相互确保摧毁”的核恐怖均势为特征的力量平衡被打破,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大国关系开始进入调整期,中国、欧洲、俄罗斯、日本等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也有所加强。两极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社会主义世界市场并行,两大市场虽也有经济来往,但总量相对较少。冷战结束后,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当然,苏联解体后,冷战时期被抑制的其他矛盾开始集中爆发,世界仍然面临着许多非传统安全威胁,俄罗斯与美欧关系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国际关系学精要》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苏联解体的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8年,苏联的市场上90%以上的食品、服装和鞋脱销,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和“药品荒”,人们抢购成风。
材料二 从1989年1月到1991年1月,苏共党员由19 487 822人降至16 516 100人,足足减少了290万人,更不用说发展新党员。如在切良斯克地区,1986年有6 000人入党,1989年为750人,1990年81人,1991年仅有4人。到199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五分之一的车间党组织、二分之一的党小组或解散,或停止了活动。苏共战斗力几乎丧失殆尽。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苏联解体的原因。
(2)有人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失败”,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
1-5BACDD 6-10BDABA 11-15BDBBC 16-20AADAB
21、(1)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2)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大国关系开始进入调整期,中国、欧洲、俄罗斯、日本等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也有所加强。
22、(1)综合国力衰退,经济发展每况愈下,市场出现了极为严重的供不应求状况;共产党在苏联人民的心目中失去了威信。
(2)不对。它只是苏联高度集权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