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摇篮曲》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1、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课通过欣赏关于母爱的图片导入新课,以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实践,通过音乐作品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们得到审美体验的能力。也就是淡化课堂教学中那种直白地讲授、单纯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教学过程,代之以师生间民主、平等、投入、共同参与体验的活动。而审美离不开实践,音乐教育也离不开音乐实践。音乐实践是实施音乐教育、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主要途径。通过音乐实践,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创造音乐的能力和自信心。
2、教材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下册《摇篮曲》,这首常用于小提琴独奏的《摇篮曲》,原是一首通俗歌曲,作于1868年。相传作者为祝贺法柏夫人次子的出生,作了这首平易可亲、感情真挚的摇篮曲送给她。法柏夫人是维也纳著名的歌唱家,1859年勃拉姆斯在汉堡时,曾听过她演唱的一首鲍曼的圆舞曲,当时勃拉姆斯深深地被她优美的歌声所感动,后来就利用那首圆舞曲的曲调,加以切分音的变化,作为这首《摇篮曲》的伴奏,仿佛是母亲在轻拍着宝宝入睡。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首民歌风格的歌曲,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祥平缓,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这首歌曲为3/4拍,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
3、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大多数活泼、积极向上。这学年是他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音乐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各种音乐要素、音乐体裁都比较了解。能听辨一些常用的演奏乐器的音色,能视唱一些简单的乐谱等。这些都为课堂内的新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5、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6、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摇篮曲》 第二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四年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体验摇篮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特点。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即兴创编与表演,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习惯与能力3、知识与技能:学会哼唱旋律,感受摇篮曲的风格、情绪等。
重点 深入欣赏摇篮曲旋律,了解摇篮曲结构,体验音乐情绪。
难点 通过演唱欣赏活动感受体验摇篮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聆听欣赏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师:从这些图片中你看出了什么?师:母爱,它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你们知道吗?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比语言更深刻,更能表达这份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份爱吧! 学生认真听,回答老师的问题。 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勃拉姆斯创作的《摇篮曲》1、欣赏《摇篮曲》1)这首乐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圆舞曲?2)你知道圆舞曲起源于哪里吗?(音乐知识)再次聆听《摇篮曲》1)仔细聆听,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2)乐曲可以分为几段?(作者简介)分段欣赏《摇篮曲》(1)欣赏《摇篮曲》第一部分这首乐曲表达了什么感情(乐曲背景)接下来,让我们听一听第一部分的旋律,再来唱唱主旋律。 老师弹奏钢琴,用lu来唱。(音乐知识)(2)聆听《摇篮曲》第二部分1)我们来听第二部分的音乐,跟第一段有什么不同2)音乐中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的旋律,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出那充满无限温存慈祥的万千柔情。并勾画出一副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的爱。3)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哼唱第二部分主旋律4、整体聆听《摇篮曲》1)总体聆听:请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本首乐曲的特点5、完整聆听《摇篮曲》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总结的音乐特点,感受这些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运用,感受乐曲情感。 1、聆听乐曲,体会乐曲情感2、通过聆听乐曲,回忆所学知识。 3、分段欣赏,用心体会每一句的情感,将自己融入乐曲情境中。思考:每个乐段速度和情绪上有什么不同。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通过欣赏、演唱你们是不是对《摇篮曲》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把这首歌曲用不同形式展现出来,演绎到我们的课堂中吧。根据乐曲的内容,乐曲场景,分组创编舞蹈动作,设计属于自己的表演,比一比哪组创编的好。 根据乐曲的内容,情绪情感、分组设计演唱方式,视唱乐谱。 积极参与小组演唱并展示表演。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以及个人的才能,比一比哪组唱得好。 用分组活动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以及参与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以创编的形式来进行扩展延伸,利于培养学生创作的灵感与兴趣,并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拓展延伸 这首作品在最初是一首通俗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加上歌词会给乐曲带来什么不一样的韵味。 了解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 拓展了解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的爱是真挚而无私的,懂得回报爱才能使我们更幸福,因此希望同学们学好技能,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来报答母亲的爱。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歌曲的体会。 通过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板书 《摇篮曲》 情绪 温柔的、宁静的、甜美的、亲切的速度 速度较慢的 力度 较弱的 曲调 平静、徐缓、优美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摇篮曲》
人教版 四年级下
四年级下册
摇
篮
曲
新知导入
1
新知导入
从这些图片中你看出了什么?
母爱,它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你们知道吗?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比语言更深刻,更能表达这份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份爱吧!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2
欣赏《摇篮曲》
初听乐曲
这首乐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圆舞曲?
圆舞曲
你知道圆舞曲起源于哪里吗?
圆舞曲(德文:Walzer,又音译为“华尔兹”),它和“轻歌剧”(Operette)可说是19世纪民主化社会中,为适应一般群众较通俗品味而形成的“轻音乐”。圆舞曲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圆舞曲分快、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十七、十八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后,速度渐快,并始用于城市社交舞会。十九世纪中期开始风行于欧洲各国。现在通行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其特点为节奏明快,旋律流畅;伴奏中每小节常用一个和弦,第一拍重音较突出,著名的圆舞曲有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韦伯的《邀舞》等。
音乐知识
仔细聆听,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复听乐曲
小提琴
聆听《摇篮曲》
乐曲可以分为几段?
两段
作者简介
这首乐曲表达了什么感情?
聆听《摇篮曲》第一部分
复听乐曲
乐曲背景
《摇篮曲》,这首常用于小提琴独奏的《摇篮曲》,原是一首通俗歌曲,作于1868年。相传作者为祝贺法柏夫人次子的出生,作了这首平易可亲、感情真挚的摇篮曲送给她。法柏夫人是维也纳著名的歌唱家,1859年勃拉姆斯在汉堡时,曾听过她演唱的一首鲍曼的圆舞曲,当时勃拉姆斯深深地被她优美的歌声所感动,后来就利用那首圆舞曲的曲调,加以切分音的变化,作为这首《摇篮曲》的伴奏,仿佛是母亲在轻拍着宝宝入睡。
复听乐曲
接下来,让我们听一听第一部分的旋律,再来唱唱主旋律。
老师弹奏钢琴,用lu来唱。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由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曲调平静、徐缓优美,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充满了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
音乐知识
分段欣赏
聆听《摇篮曲》第二部分
我们来听第二部分的音乐,跟第一段有什么不同
分段欣赏
聆听《摇篮曲》第二部分
分段欣赏
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哼唱第二部分主旋律
分段欣赏
总体聆听:请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本首乐曲的特点
情绪
速度
力度
曲调
温柔的、宁静的、甜美的、亲切的
速度较慢的
较弱的
平静、徐缓、优美
完整聆听《摇篮曲》
复听乐曲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总结的音乐特点,感受这些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运用,感受乐曲情感。
巩固拓展
3
根据乐曲的内容,乐曲场景,分组创编舞蹈动作,设计属于自己的表演,比一比哪组创编的好。
我会这样跳
根据乐曲的内容,情绪情感、分组设计演唱方式,视唱乐谱。
我会这样唱
拓展延伸
这首作品在最初是一首通俗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加上歌词会给乐曲带来什么不一样的韵味。
课堂小结
4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的爱是真挚而无私的,懂得回报爱才能使我们更幸福,因此希望同学们学好技能,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来报答母亲的爱。
板书设计
5
板书设计
《摇篮曲》
情绪 温柔的、宁静的、甜美的、亲切的
速度 速度较慢的
力度 较弱的
曲调 平静、徐缓、优美
作业布置
搜集其他版本的
《摇篮曲》
谢谢观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