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4 天净沙 · 秋思
马致远
课文简析:
《天净沙·秋思》其“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内容。
[天净沙]句式为六六六、四六。五句四韵。头三句对偶叫做鼎足对。
一、了解元曲这一文学体裁及作者。
二、了解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文中所创设的意境。
三、体会寄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
四、熟读并背诵全诗。
元曲
“曲”分类
剧曲:用于演出的戏剧作品
散曲
散套:是同一宫调(一种曲调模式)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
小令:体制短小,大多数为只曲,每首各自为韵,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首短词。
预习检测
杂剧和散曲简介:
杂剧: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戏曲形式。它每本四折,或加楔子(序幕),每折限用一个宫调;角色分旦、末、净、杂四类。元杂剧和散曲著名作家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元代杂剧有名的作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和王实甫的《西厢记》。
散曲:曲的一种形式,用于抒情、写景、叙事,与剧曲的区别在于只有唱的部分,没有宾白科介。
听 读
诵读感知
1、自读这首小令,注意语气及节奏的把握。
2、听读这首小令,初步体会情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提示:注意节奏
读一读:
枯:形声。从木,古声。
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老:会意。
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
本义:年老,衰老)
昏:会意。从日,从氐( dǐ)省。
“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
本义:黄昏) 同本义
瘦:形声。从疒( chuáng),叟声。
从疒,表明与疾病有关。
本义:肌肉不丰满
[枯藤] 干枯的枝蔓
[昏鸦] 黄昏时的乌鸦
[人家] 农家,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天涯:名词,这里指天边。
[古道]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
[西风] 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 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 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旅人,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
[天涯] 相对于故乡较远的地方
自学探究
1、你认为本首小令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2、这首小令哪句最能直观地反映这一情感?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悲 苦 之情,探寻根源,与他所处时代关系甚大。
作为极富才华的文人, 作者年轻时曾有着远大的抱负与梦想,但它所生活的时代,统治者实行严酷的民族压迫政策,以致于他和大多数汉族知识分子一样,一生都在穷困潦倒中漂泊流离,倍受远离故土和壮志难酬的深沉煎熬,因此悲凉愁苦便成了他们情感的主旋律,而借助于特定的景物,以文字的方式来抒发内心的情思就是这一主旋律的宣泄。
研读赏析
1、清人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这首小令中都写了哪些景致?选出对你感触最深的景致,采用“读了 一句使我感触最深,因为 ”的句式谈谈自己的感受。
枯藤老树昏鸦
萧瑟之景
小桥流水人家
旅途所见之 实在景象
内心向往之 精神家园
小桥流水人家
柳暗花明又一村
恬静之景
古道西风瘦马
西风,指秋风。
道,象征人生之路。
古,破旧之意。
古道西风瘦马
瘦,实际上写人,表现了旅途生活的艰辛。
古道西风瘦马
凄苦之景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点睛之笔,点明全文的感情基调。
2、本首小令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这样的写法一般被称之为
或 。
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
该首小令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请你充分发挥想象力,用抒情性的语言把本文所创设的意境用现代文的方式表现出来。
意境就是指作家在作品中所描绘的
客观图景和作家在作品中所要表现
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
种艺术境界。
深秋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风尘仆仆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诗的意境:
整首小令初看起来,纯用白描手法,仔细揣摩,却又满是比喻象征。用词之精炼准确,结构之精致巧妙,寓意之深刻广泛,实为罕见。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天净沙 秋思
绘景
(断肠)人(在天涯)
--------写人
秋原黄昏行旅图
言简意丰 多方映衬 情景交融
(点睛之笔)
比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秋思
天净沙
几根枯藤缠绕着几棵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
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淋淋……
诗的特点
简约深细
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还给人了意境。
结合烘托
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
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
结合烘托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这正是相互映衬的妙用。
课堂检测
1、元曲可分为 和 两种。
2、本首小令课题中天净沙是 ,秋思是 。
3、马致远是 代 家和 家,他的主要作品有 等。 他与 、 、 并称 。
4、本文采用 写法表达 的 之情。
剧曲
散曲
曲牌名
题目
元
《汉宫秋》
杂剧
散曲
《青衫泪》
《黄粱梦》
关汉卿
郑光祖
白朴
元曲四大家
寄情于景
孤寂愁苦
思乡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烘托
思乡
苍凉
荒凉
恬静
写 景
抒 情
断肠
对比反衬
课堂
总结
天净沙
·
秋思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
古道西风瘦马
小桥流水人家
枯藤老树昏鸦
感情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