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 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
一、单选题
1.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最直接的证据的是( )
A.分子生物学
B.细胞学
C.比较解剖
D.化石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细胞色素C可以断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但不能推断生物进化的顺序
B.同源器官的存在,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C.相比早期形成的地层,较晚形成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都较高等、复杂
D.中华龙鸟等过渡类型的化石,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
3.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人类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国科学工作者人工合成了核酸,证明了无机物相互作用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B.中华龙鸟既有鸟类特征又有爬行类特征,由此可以推断爬行类和鸟类之间的进化关系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越是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
D.形成语言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4.由于 的不同,原始真核生物分别进化为原始藻类植物和原始单细胞动物。
A.生活环境 B.营养方式 C.细胞结构
5.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下图为一个从未受到破坏的深积岩层的顺序,图中表明其中一层含有物种A化石,而另一层含有物种B化石,据图示说明
A.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 B.物种A出现在物种B之前
C.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体型大 D.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
6.根据地球生命演变史,下列关于距今6亿年左右地球生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海洋中出现了多细胞生物 B.陆地上还没有大量的动物
C.海洋中有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和藻类 D.陆地上有许多高大的裸子植物
7.如图为测定生物体内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比较,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生物进化在比较解剖学方面的证据
B.该序列比化石更能直接表示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C.响尾蛇与人之间亲缘关系比与猴之间亲缘关系远
D.人与猴亲缘关系最近
8.下图简明地表示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的陆地上
B.原始的哺乳类是由原始两栖类进化而来的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D.原始藻类是现代植物的祖先
9.生物起源和生物进化问题至今仍有很多奥秘需要我们去探索。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命体的蛋白质等有机物
B.处于越小的生物分类单位之下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C.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质构成的差异或核酸分子的差别就越小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在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没有化石
10.下列化石中,不属于古生物的遗体的是( )
A.恐龙蛋化石 B.恐龙化石 C.蕨类化石 D.被子植物化石
11.有关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适应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陆生生物比水生生物高等 D.米勒的实验证实了原始的海洋产生了生命
12.延庆区千家店镇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内,发现大批距今约1亿4000万至1亿5000万年前侏罗纪晚期的恐龙足迹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按一定顺序出现
C.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
D.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
13.关于生物进化的历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单细胞进化到多细胞 B.两栖类进化到爬行类
C.由鸟类进化到哺乳类 D.从无到有
14.生命的演化不可逆转,但在科学家的努力下,生命的诞生、物种的进化等种种谜团,正在被逐步揭开。下列有关生物演化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
A.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能从外界获取营养并排出代谢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等
B.米勒实验的结果说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小分子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可以找到低等生物化石
D.玫瑰的刺和仙人掌的刺属于同源器官,证明两者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1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B.始祖鸟化石证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的两栖类
C.生物进化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陆生到水生、从低等到高等
D.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
16.去过莱阳市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的同学,会被巨大的棘鼻青岛龙骨骼化石所吸引。有科学家认为,恐龙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而迅速灭绝的,下列证据不支持这一假说的是( )
A.恐龙大量灭绝所经历的时间相对较短
B.恐龙化石常集中出现,表明可能是同时大批地死亡的
C.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时间与恐龙灭绝的时期都在6000多万年前
D.莱阳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只有部分有胚胎,表明其受精率较低
二、综合题
17.现代地球上生活的各种生物都是由古代的生物进化来的。科学家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用生物“进化树”来形象而简明地表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请据图回答:
(1)进化树中标号⑤所代表的植物和水杉共同特征是都是靠______繁殖。
(2)标号②代表的动物,大多数成体用______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功能。
(3)进化树上标出的属于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并且是哺乳动物的是______。
(4)______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从进化树上可推断出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原始的______植物。
18.下图是表示生物进化大致历程的“进化树”,请据图回答:
(1)图中丁所代表的动物类群是______,其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_。
(2)图中乙所代表的植物类群是______,植物类群丙的种子裸露,没有______包被。
(3)原始生命由于______的不同,进化出植物和动物两大类群。两大类群使用的分类单位是______。
(4)鱼类及其以上树枝所代表的动物类群的相同点是,体内有______。
(5)在繁殖方式上植物类群丙比蕨类植物高等,主要体现在______。
(6)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7)藻类植物结构很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了______,蕨类植物有根茎叶,而乙有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所以在结构方面来看,植物进化的趋势是______。
19.生物学家通过对选定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这种被选定的生物物种就是模式生物。常用的脊椎动物有文昌鱼、壁虎、中华大蟾蜍、小鼠、家鸽、猴等,图1是脊椎动物进化树,图二为“机器人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将上述模式动物放在进化树的相应位置上,则中华大蟾蜍应该放在_______处,壁虎应在______处。
(2)由进化树上的信息可以看出,C和D都起源于_____________。对比人与其他生物的细胞色素c,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的差异,发现人与猴的亲缘关系非常近,这属于________方面上的证据。
(3)人们利用鸟类飞行能力强,活动区域广的优势研发出了“机器人鸟”,可以帮助人类在危险环境中完成侦察、探测等任务。鸟类具有很多适于飞行的特点:如身体呈________,可以减小飞行时的阻力;独特的________呼吸,能保证飞行时氧气的充分供应等。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可以证明由爬行类向鸟类过渡的化石证据是____________。
(4)自然界中的生物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从进化的历程来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D
比较生物的化石及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存在的情况,是运用古生物学上的证据对生物进化研究的方法,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
【详解】
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故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
故选D。
2.D
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为生物进化论也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发育早期都有鳃裂和尾;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生物进化在比较解剖学上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
【详解】
A.通过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的比较,表明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所以说研究生物的细胞色素C可以断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并能推断生物进化的顺序,故A错误。
B.具有同源器官的动物只能说明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而不能得知生物进化的历程;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故B错误。
C.越早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故C错误。
D.科学家认为始祖鸟和中华龙鸟等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因此,中华龙鸟等过渡类型的化石,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
3.B
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
【详解】
A.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简单的有机物合成核酸,也说明在原始海洋中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是可能的,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A错误。
B.科学家认为中华龙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可以证明鸟类与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B正确。
C.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大多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埋藏较深;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埋藏越浅,C错误。
D.区分人与猿的最重要的标志是能否两足直立行走,最根本的区别是能否制造工具。直立行走使得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所以,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D错误。
故选B。
4.B
此题考查的是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
【详解】
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有叶绿体的能自养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叶绿体的异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这些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就分别进化成为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
故选B。
5.D
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详解】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分析图可知,化石B比化石A埋藏的深,表明化石B形成的早,化石A形成的晚。因此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D
本题考查生物的演变史。
【详解】
A.距今6亿年左右,地球海洋中出现了多细胞真核生物,A正确。
BC.距今6亿年左右,海洋中出现了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和藻类植物,陆地上没有大量动物,BC正确。
D.裸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在距今6亿年左右还没有裸子植物,D错误。
故选D。
7.D
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亲缘关系越近,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大,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证据。
【详解】
A.科学家通过比较法来分析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来研究生物进化,故A错误。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证据。化石比该序列更能直接表示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故B错误。
CD.响尾蛇与猴之间的差异为15,响尾蛇与人之间的差异是14,人与猴之间的差异是1,响尾蛇与人之间亲缘关系比与猴之间亲缘关系近,人与猴亲缘关系最近,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8.D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有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详解】
A.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A错误。
B.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B错误。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属于孢子植物,孢子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C错误。
D.有生物进化树可知,藻类植物是现代植物的祖先,D正确。
故选D。
9.B
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假说比较多,大部分学者认同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详解】
A.美国学者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氨基酸等有机物, A错误。
B.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如同“种”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同“界”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少, B正确。
C.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 其蛋白质构成的差异或核酸分子的差别就越大,C错误。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在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高等动物的化石多,但是也有低等生物的化石,D错误。
故选B。
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
10.A
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详解】
遗体是指生物死亡后的躯体。题中BCD都是生物的遗体,A恐龙蛋化石是遗物化石。
故选A。
11.A
(1)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3)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
【详解】
A.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而生物适应环境,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
B.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因此化石不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B错误。
C.根据生物的进化历程,陆生生物不一定都比水生生物高等,如陆生生物蛇属于爬行动物,而水生生物鲸鱼属于哺乳动物,就比陆生动物蛇高等,C错误。
D.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D错误。
故选A。
12.D
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遗体或生活遗迹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石头。
【详解】
通过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即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种类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种类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化石,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因此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错误。
故选D。
13.C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详解】
A.科学家推测,前寒武纪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原核生物,并发生了从异养到自养,从原核到真核生物,由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的转变,A正确。
BC.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B正确、C错误。
D.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后来在高温、雷电、紫外线的作用下,在原始大气中产生了简单的有机物;有机物随着雨水一起汇入原始海洋。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有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才形成了具有生命现象的原始生命,D正确。
故选C。
14.D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详解】
A.能从外界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等是生物特征,说明有生命的形成,因此,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是能从外界获取营养并排出代谢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等,A正确。
B.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B正确。
C.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因为由于地质作用可能把地质年代较老的地层粉碎后变质成较新的地层,常见的是沉积岩,因此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有可能有低等生物化石,C正确。
D.玫瑰的刺是茎上的一部分,仙人掌的刺是变态的叶,所以玫瑰的刺和仙人掌的刺不属于同源器官,无法证明两者有共同的原始祖先,D错误。
故选D。
15.A
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详解】
A.地球上已经知道的生物大约有200万种,物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正确。
B.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所以始祖鸟化石可以证明鸟类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错误。
C.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错误。
D.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错误。
故选A。
16.D
在一些有关生物进化的研究中,科学家往往根据一些已有的证据提出某种假说,然后搜集进一步的证据证明假说。找到的证据有的支持假说,有的却不支持假说。正确识记并理解证据与假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
A.恐龙大量灭绝所经历的时间相对较短,支持“恐龙迅速绝灭”的假说,A不符合题意。
B.恐龙的化石常常是集中出现,表明它们可能是同时大批地死亡的,支持“恐龙迅速绝灭”的假说,B不符合题意。
C.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时间与恐龙灭绝的时期都在6000多万年前,说明“小行星撞击地球”与“恐龙灭绝”时间紧挨,支持“恐龙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而迅速绝灭”的假说,C不符合题意。
D.莱阳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只有部分有胚胎,表明其受精率较低,说明:恐龙灭绝可能是自身原因,不支持“恐龙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而迅速绝灭”的假说,D符合题意。
故选D。
17.(1)种子
(2)肺
(3)大熊猫
(4) 化石 单细胞藻类
生物进化树如图所示:
(1)
种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的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因此,进化树中标号⑤被子植物所代表的植物和水杉共同特征是都是靠种子繁殖。
(2)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因此,标号②代表的是两栖类动物,大多数成体用肺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功能。
(3)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面临灭绝,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因此,进化树上标出的属于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并且是哺乳动物的是大熊猫。
(4)
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有叶绿体的能自养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叶绿体的异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这些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就分别进化成为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该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等级是植物界和动物界。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从进化树上可推断出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原始的单细胞藻类植物。
18.(1) 哺乳类##哺乳动物 胎生、哺乳
(2) 被子植物 果皮
(3) 营养方式 界
(4)脊柱
(5)用种子繁殖
(6) 爬行类##爬行动物 生殖和发育摆脱对水的依赖
(7) 茎叶 由简单到复杂
图中:甲是两栖类,乙是被子植物,丙是裸子植物,丁是哺乳类。
生物分类的等级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后,某些鱼类进化成为原始的两栖类,某些两栖类进化成为原始的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成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
(1)
由分析可知,丁是哺乳类,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从母体中产出,这种生殖方式叫作胎生。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所以哺乳类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
(2)
由分析可知,乙是被子植物,种子的外面有果皮包被着,植物类群丙是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着。
(3)
化学起源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生命产生之后,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开始进化,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具有叶绿体(能自养)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叶绿体的(不能自养)的原始动物;这些原始生物分别进化成为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最早出现的植物是原始的单细胞藻类植物,最早出现的动物是原始的单细胞的动物,它们的结构简单,整个身体都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分类学家们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等界,每个界又分出若干门,可排列为七个分类单位,这些分类单位从大到小排列:界、门、纲、目、科、属、种 。
(4)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及哺乳类体内都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它们都属于脊椎动物。
(5)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具有根,茎,叶,并且根,茎,叶里有专门的疏导组织,受精过程离不开水,所以多数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裸子植物的主要特点: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根、茎、叶发达,并且有发达的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受精过程不需要水;维管束中有形成层,茎能无限长粗;因此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高等的特点是靠种子繁殖后代,受精过程不需要水,根、茎、叶发达。
(6)
爬行类将受精卵产在陆地上,受精卵较大,卵内养料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卵外还有坚韧的卵壳保护,使卵能够在陆地环境中发育成幼体。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这也是爬行类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7)
藻类植物结构很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了茎叶的分化,没有根,蕨类植物有根茎叶,而乙有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所以在结构方面来看,植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
19.(1) E B
(2) 古代的爬行动物 分子生物学
(3) 流线型 双重 孔子鸟化石##始祖鸟化石
(4)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1)生物进化树如图所示:
(2)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1)
脊椎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来,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如果将上述模式动物放在进化树的相应位置上,则中华大蟾蜍属于两栖类动物,应该放在E处;壁虎属于爬行动物,应在B处。
(2)
动物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进化过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哺乳类,由此可见,鸟类和哺乳类都起源于原始爬行类。因此,由进化树上的信息可以看出,C鸟类,D是哺乳动物,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有遗传学方面的证据,解剖学证据,化石,胚胎发育上证据等,细胞色素c的差别越小,其亲缘关系越近;差别越大,则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因此,对比人与其他生物的细胞色素c,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的差异,发现人与猴的亲缘关系非常近,这属于分子生物学方面证据。
(3)
鸟类具有很多是适于飞行的特点:如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小飞行时的阻力;鸟类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鸟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它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所以独特的气囊呼吸,能保证飞行时氧气的充分供应等。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4)
从动物、植物的进化大致历程来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