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4-04 20:4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Ⅰ(本题有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已知一批胚的基因型为AA与Aa的豌豆种子数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A.4∶4∶1 B.3∶2∶1 C.3∶5∶1 D.1∶2∶1
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演绎”过程的是?
A.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接近1∶2∶1
D.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
A.带有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 B.等位基因的组合
C.两亲本间不同性状的组合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组合
4.紫色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A1—深紫色、A2—中紫色、A3—浅紫色、A4很浅紫色(近于白色)。其显隐性关系是:A1> A2> A3> A4(前者对后者为完全显性)。 若有浅紫色企鹅(A3A4)与深紫色企鹅交配,则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可能是
A.1中紫色:1浅紫色
B.2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
C.1深紫色:1中紫色
D.1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
5.已知玉米籽粒的颜色分为有色和无色两种。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
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
6.在阿拉伯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体红色牵牛花和纯合体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如果将F2中的所有粉红色的牵牛花和红色的牵牛花均匀混合种植,进行自由授粉,则后代应为
A.红色︰粉红︰白色=1︰2︰1 B.粉红︰红色=1︰1 
C.红色︰白色=3︰1     D.红色︰粉红︰白色=4︰4︰1
7.ABO血型抗原(A抗原、B抗原)的形成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IA、IB基因的表达需要H基因的存在,在没有H基因只有h基因存在的情况下,IA、IB不能形成A、B抗原而表现为O型血。ii基因型不论H基因还是h基因存在,均表现为O型血。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某家庭ABO血型遗传系谱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BO血型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1号个体的基因型是HhIAi,2号个体的基因型是hhIBi
C.3、4号个体基因型组合的夫妇的后代中O型血的概率为0
D.5、6号个体后代的血型理论上也可能出现AB型血
8.右图为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图中的A、a、B、b、C分别表示染色体。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丙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B.a和B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
C.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D.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9.下列有关人类精子发生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C.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
10.右图是细胞分裂过程图,下列有关图中a~c段(不含a 、c两点)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B.细胞中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的比由1∶2变为1∶1
D.该段的染色体行为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11.图示为某雄性二倍体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精原细胞,这个细胞所处的时期为
A.有丝分裂中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12.上图中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是已发生基因突变的X染色体
B.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kl段
C.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hj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
D.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的曲段形成的原因都与质膜的流动性有关
13.某XY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品系进行如下杂交实验。根据以上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实验一:阔叶♀×窄叶♂→50%阔叶♀、50%阔叶♂。
实验二:窄叶♀×阔叶♂→50%阔叶♀、50%窄叶♂。
A.仅根据实验2也能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
B.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C.实验1子代雌雄杂交的后代会出现雌性窄叶植株
D.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
14.人们对遗传物质和基因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下列关于遗传物质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车前草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
C.同位素示踪实验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生物体通过DNA的复制实现了遗传信息的表达
D.根据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分子模型,每个磷酸基团上连接1个脱氧核糖
15.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 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6.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
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
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17.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所示过程都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溶胶中进行
C.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18.如图所示为细胞内物质合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是DNA,乙为RNA,此过程为转录,酶为DNA聚合酶
B.甲是DNA,乙为DNA,此过程为复制,原料为核糖核苷酸
C.甲是RNA,乙为DNA,此过程为转录,原料为脱氧核苷酸
D.甲是RNA,乙为蛋白质,此过程为翻译,原料为氨基酸
19.图1和图2是基因控制胰蛋白酶合成的两个主要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甲为DNA聚合酶,乙与丁所含的五碳糖不同
B.图1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只有A与T配对,G与C配对
C.图2中共有RNA、多肽和多糖三种大分子物质
D.图2中③合成后还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具有活性
20.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与圆圈中“A”所对应的名称相符的是
A.①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②腺苷 C.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④腺嘌呤
21.下列有关造血干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
A.吸收的葡萄糖:细胞膜→细胞溶胶→线粒体
B.合成的细胞膜蛋白: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
C.转录的mRNA:细胞核→细胞溶胶→高尔基体
D.合成的DNA聚合酶:核糖体→细胞溶胶→细胞核
22.近年来的研究初步表明,β-AP(p-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征。β-AP是由其前体蛋白APP(一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病理状态下异常加工而成。APP形成β-AP的过程如下图所示。根据上述信息所作的推论错误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β-AP,会产生紫色反应
B.一个β-AP分子中至少含有39个肽键
C.β-AP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引起大脑功能异常
D.β-分泌酶很可能是突变基因表达的产物
23.双脱氧核苷酸常用于DNA测序,其结构与脱氧核苷酸相似,能参与DNA的合成,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合成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若连接上的是双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终止;若连接上的是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继续。在人工合成体系中,有适量的序列为GTACATACATG的单链模板、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则以该单链为模板合成出的不同长度的子链最多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24.下列育种或生理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25.右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A.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易位
B.染色体易位和染色体易位
C.染色体易位和基因重组
D.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组
26.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
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
27.图甲、乙、丙、丁分别是对四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图示中的染色体只代表其状态,不表示具体数目)。下表中对甲、乙、丙、丁提出的假设及相应的结论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选项
假设
结论
A
甲图为二倍体西瓜的体细胞
下个时期细胞中将出现核膜和中心体
B
乙图为某花粉发育成的植株的体细胞
产生的子细胞是体细胞或精细胞
C
丙图为果蝇的体细胞
染色体①和②来自于同一个亲本
D
丁图为雄果蝇体内的精原细胞
c组细胞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28.下列各项中,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B.不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自然选择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种群中个体的死亡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
29.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是有害无益的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D.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30.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是1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红绿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没空2分,共40分)
41.(8分)小麦有大、小穗和抗虫、不抗虫两对相对性状,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独立遗传,现有两组小麦杂交,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组合
序号
杂交组合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小穗
不抗虫
小穗
抗虫
大穗
不抗虫
大穗
抗虫
1
大穗不抗虫(甲)×小穗不抗虫
753
251
762
248
2
大穗不抗虫(乙)×小穗抗虫
0
0
1508
1529
(1)上述两对性状中, ▲ 是显性性状。
(2)杂交组合1的子代中,出现小穗抗虫和大穗抗虫植株的原因是 ▲ 。
(3)杂交组合1的子代中,大穗不抗虫植株的基因型是 ▲ 。
(4)若要利用亲本中的小麦品种获得可稳定遗传的大穗抗虫小麦,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 ▲ 自交。
42.(8分)为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有人将大麦的抗旱基因(HVA)导入小麦,筛选出HV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高抗旱性To植株(假定HV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1)某To植株体细胞含一个HVA基因。让该植株自交,在所得种子中,胚含HVA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某些To植株体细胞含两个HVA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下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HVA基因的整合位点)。
①将To植株与非转基因小麦杂交:
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50%,则两个HVA
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______类型;
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0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类型。
②让图C所示类型的To植株自交,子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 ▲ _____。
43.(8分)果蝇的染色体组如右图所示。如果Ⅳ号染色体多一条(这样的个体称为Ⅳ-三体)或少一条(Ⅳ-单体)均能正常生活,而且可以繁殖后代。三体在减数分裂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配对联会并正常分离,另1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Ⅳ-三体雄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可产生 ▲ 种配子(不考虑常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间的差异),次级精母细胞中所含的Y染色体的条数是 ▲ 。
(2)野生型果蝇(EE)经基因突变可形成无眼果蝇(ee),该等位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据此回答以下问题:(注实验中的亲本无眼果蝇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①基因E和e的根本区别是 ▲ 。
②将无眼果蝇与野生型Ⅳ-单体果蝇杂交,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
44.(8分)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
(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受精卵。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 ▲ (答三项)。
(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得F1群体,F1随机交配,得F2,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 ▲ 。
(3)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B基因的紧邻位置(如右图),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
逐代 ▲ ,原因是 ▲ 。
45.(8分)猫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当猫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X染色体时,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表达的原因是 ▲ 。
(2) 控制猫毛皮颜色的基因A(橙色)、a(黑色)位于X染色体上。若亲本基因型为XaXa和XAY,观察到其子代有一只橙黑相间的雄猫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则该雄猫的基因型为____ ▲ ______;产生该猫的原因是 ▲ 。
(3) 在其他哺乳动物体细胞中也有巴氏小体,又称X小体。利用显微镜观察巴氏小体可用碱性染料染色。在人类,体育运动会上的性别鉴定主要采用巴氏小体方法,其理由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嘉兴一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阶段性检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10 11—20
21—30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44.(1) S基因、由S基因转录的mRNA S蛋白
(2)60%
(3)减少 S基因表达的S蛋白会抑制登革热病毒复制
45.(1)转录过程受阻?
(2)XAXaY?
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A、Y染色体没有分离,形成了异常的生殖细胞,与正常的含Xa的卵细胞结合所致
(3)?女性体细胞中会有一个巴氏小体,而男性体细胞中无巴氏小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