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理解教材新知专
题
55.2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知识点一考向一知识点二考向二 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主
要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
种多样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等。
2.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
理是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等。
3.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
理是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和协调平衡原理。
4.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所遵循的原理主要是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
平衡原理及整体性原理等。
5.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所遵循的原理主要是协调与平衡原理、
整体性原理及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6.城市环境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等。 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1)问题:资源有限, ,产出不足。
(2)对策:建立农村 生态工程,实现物质的
。
(3)遵循的原理: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②整体性原理;③物种多样性原理;④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4)案例:北京郊区的窦店村以 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人多地少综合发展型多级循环利用沼气工程(1)问题:河流各级支流的集水区域, 严重。水土流失整体性工程学(3)案例:我国甘肃陇南地区“九子登科”的治理模式。 2.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3.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1)问题:土地 严重。
(2)对策:森林或草原的 、 。
(3)遵循的原理:①物种多样性原理;②整体性原理;③协调与平衡原理。
(4)案例:“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
4.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1)问题:人们对湿地进行 和 ,已经破坏了地球上 的湿地资源。荒漠化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排水围垦80% (2)对策:
①采用 和 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
②在湿地周围建立 ,以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 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3)遵循的原理:①整体性原理;②物种多样性原理;③协调与平衡原理。
(4)案例:鄱阳湖的生态恢复工程。
5.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1)问题:矿藏开采后造成 、 和 乃至整个地区 的破坏。工程生物缓冲带自然演替土体土壤植被生态系统 6.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1)问题: 污染、 污染、 污染等。
(2)对策:用 的方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3)遵循的原理: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②协调与平衡原理;③整体性原理。
(4)案例:张家港、大连、厦门等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垃圾大气噪声生态工程 1.结合教材P118~120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和地理学知识,思考国家为什么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兴建“三北”防护林工程?
提示:“三北”防护林跨越我国13个省551个县,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环境的质量关系到这一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关系到下游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如黄河上游的水土流失容易导致下游地区的洪水泛滥,而危害巨大的沙尘暴的发生也与这一地区的土地沙漠化关系密切;同时这里自然矿产资源丰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案例中,当初人们为什么要围湖造田?为什么说“退耕还湖”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实施这一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提示:主要原因:我国历来人多地少,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围湖造田种植农作物,以生产更多的粮食;片面强调经济发展,没有认识到湖泊的巨大生态调节功能也是重要原因。
退耕还湖不仅包括退耕地为湖区,还包括退耕后湖区上游以及湖区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重要的是原耕地上居民的迁移,解决迁出居民的生活和就业等问题,是退耕还湖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 3.在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案例中,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为什么不是种植农作物?怎样合理地筹划养殖肉牛的数量?
提示: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因此代之以适应性强,耐旱的灌木、草和树。
首先要考虑到牧草的产量,以草定畜;从外地调运饲料要考虑饲养成本;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土地对粪肥的承载力,以及对粪肥的加工或利用情况,要保持在承载力范围以内,以免养殖规模过大,粪肥数量巨大而造成新的污染。[跟随名师·解疑难]
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 [特别提醒]
(1)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积极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强大自我恢复力,节省投资。
(2)生态系统恢复力有限,不能认为有了生态工程,就可以先污染、破坏,然后再治理。 1.“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的实验及启示
(1)设计目的:制造一个人工模拟的 系统,以验证人类在离开地球的情况下,利用 ,仅仅依靠太阳能,能否维持生存。
(2)失败原因: 失调,“ ”比例与地球相差甚远,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猛增,氧气减少,不足以维持人和动物的生存。
(3)启示:使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深化了对 的认识。尽管科学技术已很发达了,但人类仍没有能力完全模拟出 。生命支持人工生态工程温度大气与海洋自然规律自然生态系统 2.我国生态工程发展前景的分析与展望
(1)生态工程特点:重视对 的保护,注重与
效益的结合。
(2)存在问题:
①难以设计出 的生态工程样板。
②设计缺乏 ,生态系统的控制缺乏及时准确的监测技术支持,缺乏理论性指导。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标准化高科技含量 你认为我国现在面临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我国生态危机:不是单纯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是与人口激增、环境与资源破坏、能源短缺等问题结合在一起的“并发症”。[例1] 下图为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流程图,请据图回答: (1)该恢复工程中,①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措施。
(2)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为什么不是种植农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本题通过对生态工程实例的评价分析,考查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精讲精析] (1)由于矿区废弃地水分状况很差,特别是养分极其贫瘠,导致植被很难恢复,因此应首先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然后在人工制造表土上植树种草,进一步建立畜牧养殖业。(2)矿区水分状况差,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适宜种植适应性强、耐旱的灌木、草、树。(3)图中体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结合,是整体性原理;植被恢复时,考虑与之相适应的树种、草等,为协调与平衡原理。
[答案] (1)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
(2)矿区土质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3)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1.下列措施不适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是( )
A.机械法整平压实土地
B.人工制造表土,植树种草
C.排石整地,改良优化土壤
D.开发农田,广种农作物,增加农民收入
解析:废弃矿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植被恢复是关键环节,因而应选择抗逆性强的苗木,农作物等不适宜在此处种植。
答案:D [例2] 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物圈2号”实验给人的启示的是 ( )
A.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
B.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按自然规律办事
C.人类早晚会建立第2个“生物圈”,无需担心地球环境恶化
D.大自然给人类提供的支持与服务可谓无价之宝
[思路点拨] 本题通过“生物圈2号”实验,考查生态工程发展的前景。 [精讲精析] “生物圈2号”的实验给人类的启示: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深化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即自然界给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与服务是无价之宝,人类仍然没有能力完全模拟出自然生态系统。
[答案] C 2.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
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③增加化肥、农药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有较高光合作用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解析:生态农业可以实现对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围湖造田是一种短期行为,虽然能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但会对湿地生态造成破坏。
答案:B点此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