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5 11:0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两个凡是的提出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课程标准】
1.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材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党内外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讲话
思考: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列举内容并认识其意义?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历史性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2)内容:
(3)意义:
实现了···开启了····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
2.平反冤假错案:有效调动了全党同志和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3.召开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意义: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3.1982年修改《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思想路线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经济路线 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组织路线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
1927年八七会议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1935年遵义会议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知识回顾: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几次?实现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党的历史上的三次工作重心转移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二、改革开放——特色道路
1、对内改革:首先在农村突破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思考: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在“大包干”的契约上摁下鲜红的指印。请以“敢为天下先”为主题,谈谈你对农村改革的认识
图中的文字是: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要钱要粮。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到十八岁的协议。我们都按了手印将来这个事如果上面追究,我们担全部责任。
背景: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束缚农村生产力。
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进程:1978年,安徽小岗村率先突破
1980年,邓小平肯定"大包干"
1982年,党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正式承认包产到户的合法性)
意义:①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③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先后调整了四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土地 改革 农业社会 主义改造 人民 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所有权
经营权
集体
农民
农民
集体
集体
集体
集体
农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的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规律认识:制定经济政策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合乎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2、城市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材料:现在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 ;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以及吃大锅饭的现象。
一一《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思考:依据材料指出当时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的弊端,结合所学说明是如何解决这些弊端的。
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弊端:
解决:
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企不分;分配搞平均主义。
二、改革开放——特色道路
3、深化
党的十二大召开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为十四大召开做了重要思想理论准备。
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党的十三大召开
邓小平南方谈话
党的十四大召开
二、改革开放——特色道路
1992年初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明确提出
1992年10月
中共十四大
目标确立
1993年
十四届三中全会
确立基本框架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进一步完善
21C初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
基本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曲折中前进,前进中发展
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探究: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和特点
(1)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特点
①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广、推动。
②由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
③由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
④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格局
汕头
厦门
深圳
珠海
1980.5经济特区
南通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连云港
青岛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湛江
北海
广州
沿海开放城市
珠江三角洲
闽三角区
长三角
环渤海
浦东
沿海经济开发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
保税区
乌鲁木齐
拉萨
西宁
银川
成都
昆明
贵阳
南宁
长沙
南昌
合肥
郑州
西安
太原
呼和浩特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济南
石家庄
南京
杭州
二、改革开放——特色道路
特点:从沿海到内江,从沿海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对外开放----2、扩大开放
党十五届五中全会
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加入世贸组织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更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二、改革开放——特色道路
材料: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我们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经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旗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的关健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一一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07月01)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这句话的理解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改革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调动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80年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积极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定不移沿着改革开放之路走下去。
一国
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 陆
港澳台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前提和核心
主体
补充
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一国两制——特色统一
1、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
2、内容:
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3、成功实践:港澳回归
问题思考:中国为什么能够收回香港、澳门?
前提条件——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关键因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
法律依据——《联合声明》的发布,《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行
群众基础——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回归
4、台湾问题:
1979年
1992年
1993年
2005年
2015年
《告台湾同胞书》——争取和平统一
“九二共识”——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汪辜会谈——两岸关系迈出重要一步
《反分裂国家法》——国家统一的法律保障
习马会谈——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材料: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中国的台湾省,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
一一《白皮书一一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
(1)进展:
(2)本质:
中国内政问题
三、一国两制——特色统一
材料:“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来的,由子香港问题的提前到来,使这一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付诸实现,并获得成功。香港国归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伟大构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又和现实意义。
一一户培琪《从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看“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香港、澳门回归后的事实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这为两岸和平统一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供了政策保证。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总之,“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
三、一国两制——特色统一
【课堂小结】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
民主政治建设
改革:
开放:
“一国两制”
平反冤假错案
《历史问题决议》
1982宪法
农村 城市 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特区 沿海港口城市 开放区 内地
理论提出
港澳回归
两岸关系发展
经济现代化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定不移沿着改革开放之路走下去。
【课堂练习】
1.从1978年到198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从2.5亿人下降到1.3亿人,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15.1%。有学者将其称为“人类消除贫困史上的一项奇迹”。其主要原因是 ( )
A.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实现农村生产关系的彻底变革
A
2.1979年3月15日,瑞士雷达表首次在中国电视上播放了一条长达1分钟的广告。同一天,上海《文汇报》上也登载了瑞士雷达表手绘插图的通栏广告。这说明了 ( )
A.中国已经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B.中国企业开始面向国际市场
C.中国已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中国开始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C
3.1984年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曾经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此后 ( )
A.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面展开
B.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国有企业改革向深入方向发展
D.现代企业制度得以建立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