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5 11:0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1840
1856
1851
19世纪60年代
1894
1898
19世纪末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洋务运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天国梦”
“洋务梦”
“立宪梦”
“反帝爱国梦”
190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19课 辛亥革命
第六单元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重点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以及革命的过程的艰难和曲折。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狭义:指旧历辛亥年(1911年)发生的武昌起义。
广义: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制度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
辛亥革命的概念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条件材料一时代背景: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思考:材料一表明辛亥革命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议题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材料二1901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发展工商,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六、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臣与认受使臣之权。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不付议院交决;七、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结合教材,思考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目的和结局,归纳革命爆发的社会基础。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加深了清朝统治危机,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皇族内阁立宪派彻底失望转而支持革命是非吾同胞之大幸也夫!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邹容《革命军》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材料四:思考:材料三、四在经济、阶级、思想等方面为辛亥革命的发生提供了什么基础?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材料三: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这促使中国资产阶级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利用商会有组织的参与地方或全国性的经济与政治活动。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组织基础: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成立材料五兴中会成立和同盟会的国外分布同盟会1905年8月东京兴中会1894年1月檀香山思考:材料五为辛亥革命发生提供了组织上的什么基础? 孙中山“三民主义”题词材料一 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
材料二 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材料三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族革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
(1)进步性
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②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2)局限性:①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②民权主义只是资产阶级的民主
③民生主义是不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革命实践: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材料六材料七思考:材料六为辛亥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军事上的什么准备?思考:材料七表明什么事件为辛亥革命的发生提供了机遇?有利时机:保路运动为革命提供了机遇。归纳必然性:1、时代背景: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加深了清朝统治危机,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3、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4、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5、组织基础: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成立。6、革命实践: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偶然性:有利时机:保路运动为革命提供了时机。辛亥革命的背景(必然性、偶然性)二、辛亥革命的爆发及过程1911年10月10日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诏书》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11
1912年1月1日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袁世凯
清政府
帝国主义
革命党人与革命政权
支持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混入革命阵营的旧官僚、立宪党人
趁机施压
武力威胁
政治议和
软弱妥协
袁世凯控制北洋军,本身拥有实力
被迫重用
逼宫
1、袁世凯拥有实力,又有帝国主义支持
2、帝国主义的干涉
3、混入革命阵营的旧官僚和立宪党人的破坏
4、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新代理人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防止袁世凯专权
①目的:
②颁布: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内容:
A.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C.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和权利。
D.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E.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须国务员副署等。
④性质:
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自由平等原则,否定封建等级制度
体现主权在民原则,否定君主专制
三权分立原则
责任内阁制原则 因人立法,维护共和
辛亥革命更是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它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时代意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12年,各省区新设工厂如雨后春笋蓬勃而生,激增至963家,比1911年增长99.38%。革命党人和立宪派人士以及部分军阀、政客共同挥舞着“实业救国”的旗帜,形成一股象征时代进步的实业热潮。
——石波:《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迫令放足
改良旗袍
旧式旗袍
中山装
长袍马褂
剪辫运动
常见礼节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共和政体
(2)思想:传播民主共和理念,促进民众的思想启蒙
(3)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
条件,加速中国的近代工业化(“短暂春天”)
(4)风俗文化: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社会生活近代化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局限性
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1)
(2)
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根本: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南京政府名义上是中央政府,但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也没有结束国家的混乱状态。 ——《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一
材料二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实践证明:资本主义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3)影响范围有限
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毫不妥协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学习他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学习他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