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1840
1856
1851
19世纪60年代
1894
1898
19世纪末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洋务运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天国梦”
“洋务梦”
“立宪梦”
“反帝爱国梦”
190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习目标:
1.通过教材了解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等事实,能够理解其性质及影响
2.结合相关史料认识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为救亡图存所做出的努力及阶级局限性
重点: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
难点:为救亡图存所做出的努力及阶级局限性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问题导学: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1、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梳理戊戌维新运动的过程、初步理解失败原因、历史意义?
2、探讨结合史料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失败的根本原因?
3、阅读教材第二目总结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原因、口号、评价?
民族危机加深
结合教材总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原因、过程、影响?
《马关条约》签订
1895年 序幕--“公车上书”
1898年9月21日
失败--“戊戌政变”
1898年6月11日
高潮--定国是诏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亡图存--立宪梦:过程
1.政治形势:
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破产。
2.经济、阶级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亡图存--立宪梦:背景
3.思想基础:
《孔子改制考》等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解放思想的作用
并宣传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维新思想特点
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托古改制。
材料一 在书(《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中国儒家的“三世”说附会在一起,……。他认为时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的中国社会是“据乱世”,而要达到所谓的“太平世”,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社会,就必须先对“据乱世”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升平世”。 ——《中国通史》
材料二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思想
①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②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封建势力强大。
颁布新法
政治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教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 裁汰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进步性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增强军事实力
冲击旧官僚体制,有利资产阶级参政
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启蒙性
性质:一场自上而下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亡图存--立宪梦:评价---积极作用
材料一 维新志土们大多是青年士人,以天下为己任,但却未能走入民间获得众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援。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的新政诏书连篇频发,各部堂官、各省督抚都持观望、延宕、抵制态度,拒不奉诏……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103天,共发布280多件新政論旨,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明确指示具体办法、論令实行的就有175件。
没有严密的组织,缺乏社会基础
封建守旧势力强大;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急于求成、没有实效
失败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教训: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亡图存--立宪梦:局限性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德国占领胶州湾,强划山东全省为其势力范围,外国教会亦在山东扩展势力,横行霸道,抢占农产。遇有民教涉讼事件,它们往往出面干预,胁迫地方官袒教抑民,作出不公正的判决,群众对教会积恨成仇,各地反教斗争接踵而起。
①根本原因: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②直接原因:反洋教斗争的兴起
材料二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材料三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
爱国性
盲目排外性
二、农民阶级救亡图存的斗争---义和团运动:原因及口号
慈禧已经计划秋天阅兵后废光绪帝政变, 为了阻止慈禧政变,光绪帝秘密授意,维新派计划发动对慈禧的政变。
①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1)军事危机: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侵略其他地方;
义和拳(义和团前身)是与煽动1796年-1804年叛乱的反清秘密教派白莲教相联系的八卦教的一个分支。
(历史纵横)派醇亲王亲自去德国谢罪,在北京为德国遇害公使立碑,侮辱中国人
5、失败原因:(1)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2)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陈振江、陈啸《义和团文献》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377页
著派兵立即剿平,勿令滋慢。
5亿两,分39年还清,定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
—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拆除炮台,铁路沿线驻扎军队
严重动摇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变法主要内容
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
采用宪法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
5亿两,分39年还清,定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
你会对哪个条款最感到失望?
皇上自四月以来所有举办新政,莫不先赴太后前禀白,若事近西法,(慈禧)必曰:“汝但留祖宗神主不烧,辫发不剪,我便不管……”
诛杀曾招抚义和团的清朝官员数十人
“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生灵涂炭,乃各督抚奏称,信其邪术以保固,亦不谅朝廷万不得已之苦衷矣。”——上谕《1900年6月26日》
“此种私利会名,聚众生事,若不严行禁止,恐愚民被其煽惑,蔓延日广,迨酿成具案,不得不用兵剿办。”
——上谕《1900年2月19日》
剿
抚
“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划除不可。”“严行查办,务净根株。” ——上谕《1900年9月7日》
剿
二、农民阶级救亡图存的斗争---义和团运动:清政府的态度变化
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材料一:八国联军的统帅瓦德西如此评价义和团: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材料二:周恩来在1954年更明确指出:“义和团运动正是人民顽强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表现”。
材料三: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
——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
1.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2.具有反帝爱国倾向,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进步性:
盲目排外、迷信、落后性,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局限性:
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教训: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二、农民阶级救亡图存的斗争---义和团运动:评价及教训
三、民族危机加深: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为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
镇压义和团运动。
北京
天津
大沽
廊坊
(1)1900.06. 10西摩尔率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发, 在廊坊附近到义和团和清军阻击;
(廊坊、杨村阻击战)
(2)1900.06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义和团和清军投入天津保卫战
(3)1900.06.21慈禧向各国“宣战”;
(4)1900.08中旬北京失陷,
慈禧携光绪出逃西安。
(5)1900.08中外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失败。
西摩尔
(八国联军统帅之一)
三、民族危机加深:侵华罪行
天津,被炸死的中国人
天津,被美国军队捕获的义和团民
北京,八国联军紫禁城阅兵
北京,被屠杀中国人尸横城墙
大殿上的八国联军
坐龙椅
(北京)“居人盈衢塞巷,父呼其子,妻号其夫,阖城痛哭,惨不忍闻。逃者半,死者半,并守城之兵,死者山积。” ——刘福姚《庚子记闻》
三、民族危机加深:东南互保
15
【东南互保】
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英美等帝国主义操纵和勾结中国南方多省督抚、企图分裂中国的侵略活动。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清廷对外宣战后,东南各省保持“中立”。
东南互保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俄国趁机侵占中国东北
三、民族危机加深:《辛丑条约》
内 容 危 害
惩办“首祸诸臣”惩治附合过义和团的官员
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人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尖锐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以华治华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庚子事变后,为挽救统治权的危机,避免迫在眉睫的主权危机,朝廷令施行“新政”立宪,开启政治体系内的调试性变迁,走君主立宪路来建构现代国家。
——摘编自曹振华《清末帝国体系现代转型背景下的直隶政治变革》
经庚子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
——摘编自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礼大会上的演说》
清政府为自救,实行“新政”,客观上有利于近代化进程,有利于革命爆发。
1840--1842
1856
1851
1860年代
1894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洋务运动
单元主题:?
190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95
1898
瓜分狂潮
1901
课堂检测
1.“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以上材料反映出戊戌维新运动( )
A.彻底扭转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状态
B.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C.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D.冲破了封建思想观念的束缚
C
2.《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宣传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C
3.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 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B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天国梦”
“洋务梦”
“立宪梦”
?
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
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日本对外扩张,为其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维护在华利益;瓜分中国
国家 英国 英国、法国 日本 英法美俄德意日奥
条约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总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并分析列强侵略方式及趋势
方式
①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
②政治侵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③文化侵略:在中国传教、游历等。
④军事控制:驻扎军队,控制京津。
趋势
①赔款数量越来越多。
②割地面积越来越大。
③通商口岸由沿海延伸到内地。
④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⑤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